周公礼乐
姜子牙又叫姜尚,年轻时吃过苦受过磨难,留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姜子牙七十多岁才出山,源于周文王姬昌做的一个梦,在渭水之滨找到他后,遂拜他为太师,尊称太公望,到了武王伐纣时,武王尊称姜子牙为师尚父,对他尊敬有加,姜子牙为武王伐纣立下汗马功劳。
武王灭亡商纣政权以后,为了广施德政号令天下,他自命天子并大封诸侯,对兴周伐纣有功之臣全部封官加侯,姜子牙功高至伟,成为分封第一人,被封为齐侯,建都营丘,成为齐国开国之君。与姜子牙同期受封的还有武王的十多个兄弟,尤其是分封到鲁国的周公旦,燕国的召公奭,他们三人成为稳固周朝监督诸侯的三足鼎立栋梁。
周公像
武王死后,周公和召公都把封地交给了长子打理,他俩仍然留在京都辅佐成王。而作为周朝开国第一功臣的姜子牙,他自己留守齐国,却派长子吕汲留在京都辅佐成王,这是什么原因呢?
无论是威望还是才能,姜子牙都在周公和召公之上,但姜子牙却从武王死后他的几个兄弟之间的矛盾,提前给自己预留了后路。姜子牙七十多岁出山,从商纣灭亡及王室的纷争中体会,虽然他是有功之臣,但毕竟是外人,采取已退为守的办法,不失为一项聪明的决策。
姜子牙像
武王姬发在分封天下的第二年就死了,他儿子成王继位,但是年纪太小,周公和召公就把国事交给长子,都去京都辅佐成王。作为当朝重臣,又是成王的老外公,姜子牙理应和他们一样上朝辅政。但姜子牙只派了长子吕汲去王室当差。
姜子牙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一来齐国刚建国,东夷又屡屡犯界,他不得不腾出手来治理齐国。这里面的重要性,当他去齐国赴任的时候就已经领教一回了。二来,成王继位时,因周公辅政而引发了武庚和三监之乱,成王不得不命令姜子牙领兵出战,并赋予了齐国自行讨伐诸侯的权力。
周公庙
为了维护周王室的安全,也是为了女儿在王室的地位,姜子牙把长子吕汲派到成王身边,掌管周王室三千虎贲禁卫军,说白了就是成王的贴身侍卫。这么安排的好处,既兼顾了齐国的安危,也照顾了周王室的天下。
文学作品上把姜子牙写得超乎常人,那是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认知能力所致,实际上姜子牙也和普通人一样,只不过他使用的计谋超出常人罢了。史书上说他活了139岁,也是在前面加了约字的,并没有具体的证据。
召公庙
所以,姜子牙也是有感情有后顾之忧的,从夏商和后来的朝代历史,大凡有功之臣都得不到应有的归宿,说明历代君王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天下唯我独尊。姜子牙远离天子,恰恰避免了权力之争,离开了是非之地,最终安享晚年,无疾而终,留下千古美名。
参考《尚书.周书.顾命》、《史记.齐太公世家》
不同视角写历史,换位思考悟人生。关注岛主说事,了解更多新鲜的历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