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55岁孔克坚抵达应天后随即身亡,朱元璋:孔子的54代嫡孙看不上我

55岁孔克坚抵达应天后随即身亡,朱元璋:孔子的54代嫡孙看不上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325 更新时间:2024/2/8 9:41:52

“我听说孔子的子孙不是普通人,历数数十代,都是帝王门前客,为何独独不愿接纳我大明朝呢?你要是真的生病也就罢了,若是装病,我绝不会放过你。”

听闻旨意,孔克坚又惊又惧,连夜程赶赴应天。当孔克坚看到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时,惶恐之至,不敢言语。

然而,朱元璋却满脸微笑,言语亲切地说道:“你祖宗留下垂宪万世的好法度,若是子孙不好好读书,岂非愧对先祖。你就在家好好读书吧,不要担任朝廷官职了。希望你们孔家,在我大明朝能够再出一个好人。”

不久后,朱元璋罢免孔克坚“衍圣公”的爵位,改封他的长子孔希学为继承人。孔克坚深知,以朱元璋的秉性为人,只要他敢拒绝,朱元璋绝不会顾念他是孔子之后而饶恕于他。

那么孔克坚为何不愿接纳大明朝呢?他与朱元璋之间有什么恩怨?乞丐出身的朱元璋又会如何对待“衍圣公”这一传承百年的豪门呢?

[var1]

元顺帝的宠臣

孔克坚是孔子的第54代嫡长孙。1333年,孔克坚的父亲孔思晦病故,孔克坚得以袭爵衍圣公之位。当时,孔氏一门极受元朝统治者喜爱,孔克坚袭爵不久,就被授予嘉议大夫。与历朝历代不同,元廷崇尚等级制度,蒙古、色目和汉人地主是元朝统治者极力拉拢的对象。而作为孔子的后裔,流传千年的曲阜孔氏,则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元顺帝时,孔氏一门凭借“孔氏恩例”大量进入仕途,竟有多达90余人占据要职。而孔克坚和他的族人孔思力更是位及人臣,名列礼部尚书、中书省参政。

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拉开红巾军起义大幕。元廷迅速派遣察罕帖木儿、孛罗帖木儿进入河南、山东进行围剿。而为了拉拢汉人贵族,元顺帝特下旨意,晋封孔克坚为参军,随军出征。

[var1]

孔克坚为人博学多才,却不懂军事,做事优柔寡断,鲜有决断。因此,在战场上没有发挥多少作用。当毛贵大军自菏泽进入山东后,孔克坚立刻辞去元廷官职,携全家前往大都避祸。

然而,毛贵北伐后,孔克坚又主动站出来为元顺帝摇旗呐喊。作为孔氏后裔,孔克坚深知,一旦元顺帝垮台,韩林儿、刘福通这些草莽绝不会容他存于世间。故而,孔克坚想尽办法,劝谏元顺帝围剿毛贵。

在元顺帝惊慌失措,欲要迁都北上时,孔克坚竟勃然大怒,痛斥道:“天子当与宗庙社稷共存亡,不可轻弃。”可见,孔克坚与他的先人相比,“忠君爱国”的思想更加根深蒂固。

[var1]

不久后,元廷勤王大军在河北击溃毛贵,将红巾军压制在安徽中部。孔克坚见元廷胜利在望,就回到曲阜,继续担任他的“衍圣公”。而元顺帝寄希望于通过孔克坚的声望、地位笼络更多的贵族阶层,因此对他的赏赐也越来越多。

可是,朱元璋击败张士诚后,就命徐达、常遇春北伐。当时,元廷内部斗争十分激烈,扩廓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在山西、河北争得你死我活,李思齐在甘肃、宁夏也屡屡对“友军”出手。因此,元军根本无力抵挡徐达北伐攻势。作为大都的门户和前沿阵地,山东首当其冲,遭到了徐达的围攻。

没过多久,山东全境落入徐达之手。而将曲阜当作自家封地和财产的孔克坚不愿背负“不忠”骂名,只好派遣他的儿子孔希学出城迎接张兴祖。

[var1]

首鼠两端的孔克坚

早在徐达北伐前,朱元璋就曾特意交代:“孔家世代尊荣,你攻克山东后,应主动向孔家示好,切不可莽撞行动。”

因此,在张兴祖进入曲阜后,徐达急匆匆地抵达衍圣公府,面见孔克坚,力邀他前往应天,拜见朱元璋。然而,徐达万万没想到,孔克坚竟以生病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

当时,徐达大军虽势如破竹,可元廷中枢尚未被击溃,关中、河南地区,元廷尚有数十万军队可用。因此,在孔克坚心中,朱元璋与毛贵并没有什么区别。一旦他“委身”于朱元璋,日后必定难以向元顺帝交代。

可是,孔克坚也不敢违拗朱元璋的要求,故而采取了折中之策,将他的儿子孔希学送往应天,既没有驳了朱元璋的面子,也有利于日后与元顺帝重归于好。

[var1]

1368年4月,孔希学抵达应天府。当他见到朱元璋后,已经称帝的大明开国皇帝根本没给他好脸色。他将孔希学狠狠地斥责了一顿,甚至说出“你们可以侍奉胡虏,却不愿侍奉我大明”这种言辞激烈的话。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个极为记仇的帝王。凡是得罪过他的人,最终都没有好下场。孔克坚的举动深深地刺痛了他的自卑心理,故而在训斥孔希学不久,他就向孔克坚下达了一道极具威胁的亲笔圣旨:

“我知道你们孔家子孙都非普通人,历数数十代,都是帝王的门前客。胡虏侵占中华时,蔑视纲常伦理,可你们祖先却帮助他们攻打大宋,治理平民百姓。如今我率中土之士,奉天讨逆,安定中华,你为何不愿接纳我大明朝?你要是有病不来就罢了,若是谎称疾病,首鼠两端,后果自负。”

[var1]

病逝应天

在朱元璋的诏书抵达曲阜时,徐达已经攻克元大都,将元顺帝赶到长城以北,而被孔克坚寄予希望的扩廓帖木儿也在山西、甘肃接连兵败,狼狈逃窜。自知无望的孔克坚万般无奈,只好赶赴应天,拜见朱元璋。

然而,朱元璋却一反常态,他与孔克坚的交流和颜悦色,全然不见昔日怒色。而在谈及孔克坚年龄时,朱元璋还不忘叮嘱他少喝酒,保护身体。

可是,在孔克坚离开皇宫后,朱元璋当即罢免了他的“衍圣公”爵位,改封孔希学为继承者。对于孔氏一门数百年来的官职,朱元璋也毫不犹豫地撸个一干二净。作为昌盛几百年的官僚贵族阶层,孔氏在朱元璋时期,只剩下徒有虚名的贵族头衔。

[var1]

然而,朱元璋对孔克坚的惩罚还尚未结束。他明令禁止民间祭祀孔子,并将孔克坚留在京城,名为照顾,实为看管。孔克坚内心惶恐,加之忧愤至极,没过多久就因病去世了,享年55岁。

孔克坚晚年的悲剧与他历代先祖完全不同。在朱元璋之前,每逢新朝兴起、旧朝衰亡时,孔氏一门总能恰到时机地把握住方向,迅速抛弃旧主,成为新朝的开创者,安享尊荣富贵。可孔克坚却犹豫观望,首鼠两端,以致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尽管朱元璋在礼仪、物质上给予孔克坚和他的子孙极大的优待,可与元廷相比,却相差甚远。而这一切,或许都源于朱元璋内心的一根刺:“孔子的54代嫡孙看不上我。”

更多文章

  • 两次被灭国,两次复国,它经历了东周与春秋战国,终被秦二世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国各个国家被灭掉的时间,历史上灭国后又复国的朝代,东周是谁灭国的

    [var1]这个小强两次被灭国,两次复国,最终被秦二世所灭。这个比“齐、楚、赵等大国的国祚还长的诸侯国便是小透明的卫国。虽然卫国是个小透明,但谁家祖上还没阔过呢?卫国的首任国君姓姬,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卫国在受封之初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国。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姬诵即位,因为年幼,便由他的

  • 历史为什么会选中秦国去完成统一,秦国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国是怎么一步步统一的,历史上真实的秦国,历史上的秦国是什么时候建国的

    那么,历史为什么会选中秦国去完成统一,秦国相比于山东六国,又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var1]一、成熟的政治制度在外逃亡十余年的公子连在秦人的迎接下,回国继位,这就是历史上的秦献公。秦献公即位之后,深感此前秦国庶长制度过于限制秦国君权(公子连丢掉秦君之位和后来回国继位都离不开秦国庶长的操纵),便将

  • 商鞅既然是决策者,法律都由他制定,为何不给自己留条后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真实商鞅,孙膑评价商鞅,商鞅转变的帝王之术

    [var1](商鞅剧照)一、留退路则改革无法成功。商鞅变法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商鞅努力确保制度的唯一性。也就是说,在执行制度的时候,不讲高低贵贱,不讲人情关系,要做到铁面无私,王子犯法与庶人同罪。只有这样,制度才能执行下去,变法才能成功。《史记》记载,商鞅最后在出逃的时候,因为没带证件(相当于我们现

  • 战国七雄中立国时间排序,秦国不是最早,赵魏韩不是最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是从七雄之中,立国最为悠久的国家开始说起。[var1]楚国说起楚国这个国家,这是一个比周王朝的历史还要悠久的国家,公元前一千一百一十五年(前1115年),楚人在江汉一带建立起了国家,后来又辅佐周文王、周武王两代君王,灭掉殷商,可是不知为何,周武王并未重新分封楚国为周王朝的诸侯国,直到后来周公摄政

  • 秦国,有五种女人不能娶,如果娶了,法律就会鼓励你赶紧离婚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国法律关于男女恋爱,秦朝男女婚姻规定,秦国法律对女性的保护

    前219年,秦始皇巡行至山东,在泰山刻石曰:“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前215年,秦始皇巡行至河北,在碣石山刻石曰:“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前210年,秦始皇巡行至浙江,在会稽山刻石曰:“有子而嫁,倍(背)死不贞。防隔内外,男女洁诚”什么意思?[var1]碑文要

  • 古代封王大都用秦王、燕王这些封号,那其中哪个王最牛?涨知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王晋王燕王哪个尊贵,燕王封号,古代各个王的封号排名

    有的人可能会说,当然是秦王啦,因为李世民就是秦王嘛;也有人会说,必须是燕王,燕王朱棣清君侧嘛;诚然,李世民和朱棣的知名度是很高,但真论起这些藩王封号中哪个最牛,恐怕靠李世民和朱棣的名气是不足以确立的。首先我们看下,历史中一般封王都会封哪些。[var1]一般比较常见的:有秦王、燕王、齐王、晋王、蜀王、

  • 庞煖败燕,合纵诸侯伐秦,赵悼襄王余晖,六国与秦的大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悼襄王死因,赵国名将庞暖,赵悼襄王杀了李牧吗

    [var1]到秦王政登基之初始,列国仍旧一如既往的纷乱,不过,纵观山东六国对秦国的野心虽然心有不甘却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暴露在秦攻击之下的韩国惶惶不可终日,只能虚与委蛇,魏国自马陵战败,魏武卒覆灭,河西之地被夺至今,仍然是伤重未愈,只能苟延残喘;至于赵国,在长平惨败后,国力大减,再也不复对秦的正面角

  • 魏国灭亡后,还有哪些以“魏”为名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国是魏的什么国,魏国灭亡后的现状,魏国分成哪三个国

    [var1]其实我们翻翻史书,历史上还有不少以“魏”为名的国家,分别是战国魏国、曹魏、冉魏、翟魏、北魏、东魏、西魏、元颢的南魏、隋末瓦岗魏国等。为什么这么多政权喜欢以“魏”为名呢?大约是因为“魏”是“大”的意思。《史记》记载:“魏,大名也。”东汉大儒服虔也在作品里写道:“魏,喻巍巍高大也。”一、曹魏

  • 他身为孔子后裔,却曾在泉州施行残暴的军阀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民国时期孔子后人,福州孔子后代今何在,历史上有名的孔子后人

    在这武夫当国的时期,人性总不免变得更加残忍冷酷。今天,我们要分享这一位曾经统治泉州大地的北洋军阀,是位孔子后人,但他在泉州的所作所为却和“温良恭俭让”是沾不上的,他就是时任北洋军阀陆军第十二师二十四旅旅长的孔昭同。[var1]一、火拼民军独霸一方时间要从1923年10月说起,当时的军阀头子孙传芳在周

  • 他学生比孔子多,名气比孔子大,孔子当官后却杀了他,名字很耳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不少学者,都纷纷开门收纳自己的弟子,而在鲁国,当时最著名的老师便是少正卯,当时的人们,多以官职配名相称,而少正是职务,卯是名字,少正卯拥有着渊博的学识,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听众。[var1]史书上关于少正卯的出生年月,以及辩论学识,都没有讲述,然而这依然不影响他时不时的被后世拿出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