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忽视的历史事件:霍去病彻底灭亡了韩国,即战国七雄之一的余烬

被忽视的历史事件:霍去病彻底灭亡了韩国,即战国七雄之一的余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516 更新时间:2024/2/6 16:21:19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朝出动十万骑兵,越过大漠向匈奴发起大规模进攻,史称“漠北之战”。在卫青霍去病的卓越指挥下,汉军歼灭匈奴八九万人。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功绩最大,消灭匈奴左贤王部七万余人。但是,在光辉战绩的照耀下,霍去病另一项重要成就被掩盖了,被后人所忽视——那就是霍去病消灭了韩国,即战国七雄之一的余烬。

[var1]

霍去病最终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国余烬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骠骑将军亦将五万骑……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执卤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

根据记载,霍去病所部在战斗中抓获了一个很奇怪的俘虏——“韩王”。这个王号,与匈奴惯有的的其他王号截然不同,比如屯头王、白羊王、浑邪王、休屠王、楼烦王、折兰王、卢胡王、稽沮王、呼于屠王、速吸王、稽且王等等。

比照历史记录,这个韩王的“韩”确实来自于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被俘的韩王本人,应该正是韩国王室的正统传人,只不过这个王号改由匈奴单于册封。而且从法理上看,匈奴的“韩王”确实有继承战国韩国的法理依据。

[var1]

匈奴中的“韩王”从何而来?

说到匈奴的“韩王”,首先要谈到韩王信这个人。此人与名将韩信同名,为区分两者所以历史上一般称为韩王信。

韩王信,为战国时韩襄王的庶孙。秦始皇灭六国后,韩王信流落民间成为平民。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六国纷纷复国,包括韩国在内都拥戴了自己的王。其中,张良和项梁扶持了一位韩国公子韩成当上了韩王。韩王成和张良,都积极配合刘邦攻入关中。在此期间,韩王信也加入了刘邦的队伍,并与张良一起率兵跟随刘邦入关。

秦国灭亡后,项羽大封诸侯,韩国由于倾向刘邦所以受到打击,韩王成被降为列侯,而且在公元前206年被项羽所杀。随后刘邦为拉拢韩地人心,立韩王信为韩王,正式继承了韩国的法统。韩王信最终跟从刘邦击败项羽,平定了天下,并在公元前202年正式接受刘邦的册封,成为汉王朝分封的韩王,封地在颍川。

[var1]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刘邦将韩王信转封到北方的马邑。当年秋天,匈奴大军围攻马邑,韩王信不得不派遣使者求和,结果遭到汉高祖猜疑。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韩王信投降了匈奴,并联合匈奴开始一起攻打汉朝城池。

韩王信投降匈奴后,在第二年遭到刘邦亲自领兵的攻打,韩王信不得不逃到了匈奴。匈奴人在韩王信的带领下,多次进犯汉朝边境,尤其是制造了著名的“白登山之围”,迫使汉高祖刘邦与匈奴和亲。

从这个时候起,曾经的战国七雄——韩国王号的法统就随韩王信流落到了北方大草原上。

[var1]

韩人及匈奴境内的其他中原人

其实,不仅仅是韩国。在秦末战争、楚汉争霸以及汉朝初年,中原有大量人口流落到匈奴,其中包括了不少战国和秦汉贵族。例如随同韩王信入匈奴的,还有赵国王族赵利,刘邦手下的燕王卢绾也叛逃到了匈奴。

《汉书.匈奴传》也记载:“卫律为单于谋,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守之。”这时距漠北之战都已经过了二十年。可见匈奴统治下出身中原的人口,一直都不在少数。甚至于,这些人口会大量集结于一些中原人首脑的旗号下,作为匈奴单于的重要分封部落。比如韩王、赵王、东胡王(卢绾父子)、坚昆王(李陵)、丁零王(卫律)等人,都领导过一些中原人组成的部落,成为匈奴的重要组成部分。

[var1]

韩王信就是这样的典型。他虽然在公元前196年死于汉军之手,但他的太子继承了“韩王”的称号继续留在匈奴。

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韩王信在匈奴所生儿子韩颓当,以及韩王信太子之子韩婴率领部下归顺汉朝,被封列侯。但是很明显,韩颓当和韩婴并不是当时的“韩王”。

例如,卢绾之子卢他归顺汉朝,就是以“东胡王”的身份,史书对于这类事件都会有记录。韩颓当和韩婴归顺时,并没有任何王号的说明,证明他们很可能是韩王继位竞争的失败者,当时的韩王另有其人。

[var1]

由此可见,霍去病在漠北之战俘虏的韩王,正是韩王信太子的正统后代。虽然真正的韩国早已被秦国灭亡,但匈奴的“韩王”依然是战国韩国在法理上的正宗继承者,他所统治的匈奴部落,严格讲也仍是韩国的余烬。

类似的历史现象,就像是东晋对于西晋,南宋对于北宋,南明对于明朝。例如南明永历帝死亡后,明朝的法统才算是真正的完结。(作者:陶慕剑)

更多文章

  • 荆轲刺秦被处死,两千年后墓室挖开,发现难以接受的事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荆轲在刺秦之前很有名吗,刺秦荆轲简介,历史上荆轲刺秦的经过

    [var1]《史记·刺客列传》《战国策》记载,荆轲(庆氏,又名庆轲)其人甚笃舞剑,掌握了一套剑术,然荆轲又颇嗜酒,故一直不得人器重。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荆轲求见卫国君主卫元君,慷慨激昂的演练一番剑术,未料被卫元君呵出门。荆轲失意,遂外出游历,并且遇见了战国颇负盛名的剑客盖聂,荆轲拜见盖聂,未料盖聂一

  • 英雄樊於期:自献头颅助荆轲,他与秦始皇的梁子到底是如何结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是怎么处置荆轲的,荆轲用几句话说服樊于期,假如秦始皇躲过了荆轲的刺杀

    提到樊於期,一系列的疑问扑面而来:樊於期到底是谁?他真的是某些历史学家宣称的与桓齮是同一个人吗?他到底为什么那么仇恨秦始皇?甚至达到了自愿献头颅帮助荆轲实现刺秦的目的?而一代帝王秦始皇为什么又是如此恨他?不仅戮杀了他的全族,还以“金千斤,邑万户”来悬赏其头颅呢?四木今天试图对这些疑问一一解释,探求答

  • 荆轲刺秦壮举广为流传,当时秦王为何要绕柱跑,而不直线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荆轲在刺秦之前很有名吗,刺秦荆轲简介,历史上荆轲刺秦的经过

    [var1]荆轲本是燕国人,在赵国被灭了之后,燕王自知在劫难逃,于是计划着主动出击,给秦国以重创。这个事情经过严密计划,由勇士荆轲去执行。以秦国反将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的地图为礼物,荆轲踏上了刺秦之路。视死如归的荆轲,没有任何惧色,伴着凛冽的风,向秦国进发。此去就一个目的,置秦王嬴政于死地。哪怕是以性

  • 范蠡次子入狱,长子携1000两黄金去救,范蠡:你会害死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范蠡急流勇退,范蠡胸襟,范蠡卖马的典故

    春秋时期是我国著名的诸侯争霸时代,其中吴越两国绵延数十年的争斗旷日持久,最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国,成就春秋五霸之一。彼时在越王勾践手下有两位重要大臣,文仲与范蠡,正是在这两人尽心尽力地辅佐下,勾践才能在战败被俘的情况下活命。其中,尤以范蠡之才惊艳,他提出的“灭吴九术”不仅促使越国经济、军事实力快速

  • 赵武灵王戎马一生,被困于沙丘3个月,为何名将廉颇却不去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战国赵武灵的下场,赵武灵王的三个启示,沙丘赵武灵

    [var1]一般而言,这样一个优秀的国君,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的爱戴,但是赵武灵王却十分可怜,他被困于沙丘三个月的时光里,竟然没有人前来援助,很多人就很好奇,廉颇当时正处于壮年,也是一位忠臣,为何却没有带兵前去营救呢?赵武灵王先后有两个王后,一个是韩王后,此人生下了太子赵章后不久便病逝了,而另一个是王

  • 荆轲刺秦王,秦始皇的剑为何两次都没拔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是怎么处置荆轲的,假如秦始皇躲过了荆轲的刺杀,荆轲刺秦王用的是什么兵器

    [var1]先来梳理一下整件事情的经过——公元前229年秦始皇派王翦灭掉了赵国,并且俘虏了赵王,眼看着秦国下一个目标就是燕国,兼并六国的脚步势不可当,燕太子丹十分恐惧,找到荆轲谈话,荆轲提出将樊於期的头颅作为礼物进献给秦始皇,认为这样秦始皇必然会愿意见他,到时候他就可以趁机行刺。燕太子丹却很犹豫,樊

  • 赵括:背了千年“黑锅”,纸上谈兵也救不了必败的长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一、国君不察,引火烧身“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在拜范雎为相后,秦昭襄王便积极推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制定了先对较自己最近的赵魏韩动手,暂时不管较远的齐楚。然而与之同时期的赵武灵王也在积极改革备战,“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但赵武灵王的孙子赵

  • 秦始皇赢政灭掉六国后,六国的国王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嬴政多少岁后灭六国,嬴政统一六国了多少年,秦始皇统六国都是哪六国

    [var1] 笔者便按照秦灭亡六国的顺序,讲述六国末代国王们的结局。首先是最弱小,也最先被灭掉的韩国。据太史公司马迁所著的权威史书《史记》记载:“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也就是说,秦王十七年时,韩国国君韩王安被秦军俘虏。 韩王安成为俘虏后,被送到位于今河南省淮

  • 芈月传:芈月告知秦王 当日大殿上的女子并不是真正的芈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芈月传秦王芈月承明殿第一次见面,芈姝和芈月关系,秦王一见钟情的是芈月还是芈姝

    [var1][var1]芈月告知秦王,当日大殿之上的女子并不是真正的芈姝公主,秦王心领神会,并让芈月代为送还当日芈姝为自己包扎伤口所用的手帕。芈月、黄歇二人走后,张仪在秦王面前侃侃而谈,为秦王分析秦、楚两国的现状,并告诉秦王若娶得芈姝,则定能攻破五国联盟,而自己则愿意做那个为此事疏通阻塞、铺路搭桥之

  • 自墨子死后,墨家四分五裂,分而为三,你更中意哪派?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墨家墨子的主要观点,墨子称墨家的领袖为,墨子十大经典言论

    两千多年前,诸子百家争鸣的华夏大地上,一片广袤的山野之间,有一位牧童正在优哉游哉的骑在牛背上,脑袋里闪现着这世界的点点滴滴。他便是日后赫赫有名的墨家创始人“墨子”,也是先秦诸子中唯一一个平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家一经其所创立,便以其所阐述的独特思想而受到当时有志之士的喜爱,引得众人纷纷加入其中,很快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