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家乡是洛阳,他本来应该向西去凤翔,可偏偏走错了路,一路向南,径直走到了襄阳。从洛阳到襄阳,足足有六七百里地,他耗尽了身上的盘缠,一贫如洗。
赵匡胤举目无亲,正到了日暮穷途、进退维谷的时刻,他只好向一处寺院求助。谁知寺院的僧徒势利得很,见他行李萧条、衣履暗敝,知道他是个落魄之人,自然对他白眼相对,还大声喧哗逐客。赵匡胤没办法,只好再三地说好话央求,说至再三,仍然不得允许。赵匡胤再也无法忍受,大声地说:“你这秃驴,如何这般无情,别惹我生气。’’僧徒也不示弱,回怼:”你又不是皇帝,说要干什么,都依你什么!今天偏不让你进门,看你能怎么样!“赵匡胤生气地给了他一脚,逼他倒退了几步。其他僧徒看到有人找事,也围了过来,有一人拿拳打赵匡胤,反被他接住推倒。其他人看到赵匡胤的厉害,都散了去。
此时走来了一个老僧,与众不凡,赵匡胤看他不是一般的僧人,就上前向他拱手施礼。老僧立刻说:”小僧们无知,得罪了贵人,请勿见怪。”赵匡胤赶紧回礼,向老僧说明原委,请求原谅。谁知老僧突然说了一句:“检点做天子,已有定数,何必过谦”。从后面的历史看,这句话真是神了,赵匡胤正是做了殿前都检点这个职务,才黄袍加身当上了皇帝。此时,这件事竟从一个老和尚嘴里说出来,真是神乎其技。
这位老僧法号空空和尚,他好好招待了赵匡胤,还称他是圣人,要知道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称做圣人。隋文帝杨坚在称帝前就被称作圣人,还引起了当时皇帝的猜疑,险些被杀。空空和尚留赵匡胤在寺院住了一宿,第二天临行前,他告诉赵匡胤十六个字:“遇郭乃安,历周始显,两日重光,囊木应谶”。
赵匡胤谢过空空和尚,便一路向北。由于是第一次离家,他好不畅快,一路上观看美景,心里好不自在。有一天,他渡过汉水,顺流而上,看到前面山峦耸立,非常险峻,山的后面有一座大营,营前有一面大旗,赵匡胤走上前一看,是个“郭”字。
赵匡胤想起空空和尚说的遇郭而安,知道自己找到对的人了。于是赵匡胤走向营中,向门口卫士说自己要来拜谒郭大帅。这位郭大帅便是大名鼎鼎的郭威,五代的最后一个王朝后周的建立者,不过他此时还没当皇帝,是后汉的枢密副使。赵匡胤走进郭威的大帐,向他报上自己的姓名和身世,说出了自己父亲叫赵弘殷,郭威听后非常吃惊,对他说,“我与你父亲是同僚,你父亲既然是都指挥使,你为什么不去投奔他“。赵匡胤便说从小受父母宠爱,不让从军,并且说了自己一路的经历。郭威便把留了下来。郭威此次的目的也是西征,平定河中叛乱的节度使李守贞。赵匡胤跟随郭威打了平生第一仗,他披坚执锐,所向有功。后来,李守贞败死,河中被平定,郭威被授予邺都留守,在今天的邯郸和安阳。郭威把赵匡胤留在了身边,给予了优厚的待遇。这一年,赵匡胤只有二十二岁。
有道是: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良贤品质高。一个人要想成事,跟对人非常的重要。赵匡胤就跟对了人。郭威在打败了李守贞之后,并没有推荐他到朝廷去,而是把他留在了身边。后来,郭威后大败契丹,地位进一步提高,被封为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枢密使最高的武官了,河北的诸州郡都由郭威来节制。赵匡胤跟随郭威一路走来,表现突出,也越来越受重视。
此时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郭威功高震主,引起了后汉皇帝刘承祐的强烈猜忌。皇帝和大臣密谋除掉郭威和王殷,可没想到密诏落到了王殷的手里,他立刻把消息告诉了郭威。郭威见事情紧急,立刻采用了谋士魏仁浦的计策,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皇帝也派出军队迎战,结果双方在七里坡大战,后汉军队大败,皇上刘承祐也在逃跑时被杀。郭威带兵入京,先是拥立了一个皇帝,后来郭威将他废掉,自己做了皇帝。
领导涅槃重生,当了皇帝,赵匡胤自然有拥立之功,这一年他二十五岁,日后的大好前程由他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