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朝没有重文轻武,而是提拔武将,大力发展军事,宋朝会被金国覆灭吗?答案是不一定,但中国历史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宋朝在当时时代中,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还是贸易都是世界第一,尤其是海上贸易更是达到了巅峰。
在经济方面,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宋代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促成经济中心南移。尤其在我们知道的"清明上河图"中更是说明了宋朝当时的经济情况。
在政治方面,北宋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言论自由,直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科学的进步,词便是其中之一,它比诗更有发挥的空间,禁锢更加少,就如同北宋的精神层面。北宋的谏官制度也可直接反映北宋的政治氛围,北宋的谏官从国家大事,到同朝官员的品质,甚至皇帝的私生活都会进行品评,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谏官,最著名的便是包拯。
在军事方面,宋朝确实不如秦汉,隋唐时期。我们认为宋朝是"败仗很多"。大家都知道"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皇权,防止下属起兵篡位,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开始了一段重文轻武的时期。即使在宋朝重文轻武的时期也有一些优秀的将领:岳飞、孟珙、狄青、李继隆、曹玮、韩世忠、吴玠等,也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例如:霹雳炮、震天雷、引火毬、铁火炮、火箭、火毬、火枪、火炮等火器,而且逐步进入冷兵器和火器并用时代。水战装具的发展,在投石机方面有车行炮、单梢炮、七梢炮与旋风炮等。
如果宋朝大力发展并使用火药,后面的皇帝有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天下的野心,大力提拔军事力量,任用有勇有才的将领,而且在当时宋朝的GDP可是全球第一啊,把当时的欧洲各国远远的甩在后面,小编相信宋朝不会被金国而覆灭,说不定宋朝会把金、辽等国打败,成为真正的大一统王朝。估计就没元明清的事了。
00
收藏
分享
收起全文
举报
空揽星月
06月11日
关注
也不能简单说大宋王朝不能统一天下就是重文轻武的结果。
郭威建立后周,想统一天下;周世宗柴荣也想统一天下,死在平定天下的前进道路上;柴荣病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废后周建立北宋王朝,大宋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平定四方,基本平定并没完全统一天下时,就玩了一个杯酒释兵权,为的是巩固自己的帝位,在最后统一天下阶段还没完成就病故了。
继任者宋太宗赵匡义,也在想开疆拓土,统一天下方面是强势的,有野心的,并付诸行动的。赵匡义平定四方藩镇割据势力,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局面,但是,两次进攻大辽打了个平分秋色,实力不足只能开始采取守势。
赵匡义开始采取崇文驭将政策,这主要是他们夺取皇帝之位就不正,就是自身为武将强行夺权,所以也怕自己有此报应。此政策在还没统一天下的国度就开展,他就再也没有能夺取天下的雄霸之力。
结果,他们有统一天下的野心,也有军事行动,最终都受到强敌阻碍,却没实力平定四方,只能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大宋王朝从开国时就缺少了一种力量的强大,后期继承皇帝者气魄和能力各方面的综合,基本没有超过前两代皇帝的。
所以,大宋王朝他从开始到灭亡,都没有能统一天下的能力,也没有能统一天下的王者出现。如果有这样的人,国策随时都可以变了的,所以不是国策限制,还是没能干皇帝人才的限制,也就建立不出强大的统一天下的实力。
赵匡义给定的崇文驭将国策,也确实限制了武力的强军,还有就是后继皇帝安逸享乐为主,进去搏击天下之心比较轻,放着舒服日子不享受,去冒太大风险自然大多数人都不会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