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武王90岁伐纣93岁去世?战国竹简揭开历史悬案,推翻了传统认知

周武王90岁伐纣93岁去世?战国竹简揭开历史悬案,推翻了传统认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684 更新时间:2024/1/19 4:26:58

按照这样说周武王在位93年,80岁继位,90岁克殷,他在90岁高龄时就征召了纣王,并亲自用箭射向纣王的尸体。

大家都知道,即使今天科技发达如斯,90岁以上的人也很少有机会出游,更别说还要率大军出行了。那么,周武王的合理年龄到底有多大呢?

到了今天,商周时期,历史上的人物的年龄那是没有一个年龄是记得清楚的。

姜先生70岁时遇上了周文王,武王伐纣时他已经90岁左右了,但《诗经·大雅·大明》却以诗句的形容中,表明姜子牙与青年者相比并不逊色。

作为周武王的四弟,曾经参加过孟津观兵,参加过武王伐纣战争,文史中记载,武王出生时周文王就已经15岁了,按照这样算周公当时应该80了。

周文王18个儿子,在讨伐纣王后,分别册封了兄弟十六人,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他的兄弟基本是都在世的。

历史上有周武王、周公旦参战的历史记载,其他史书没有记载其他人有没有参战。但是按惯例,大部分估计都是有参与克殷战争的,而按照周武王的年龄推算,这十六个兄弟估计已经过了五十岁。

归根结底,击败了年富力强的纣王,确实就是这一群年近百岁的老人,率领大军以少胜多,不论怎么看都是个神话。既然这样,最符合周武王当时的年龄该是多少?

《竹书纪年》中有一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关于周武王当时的年龄,:“武王(享)年五十四”。那么问题来了,这次的记载是否能够坐实?

在古代,人们把周天分定为12分,木星的位置每年一换,古代人纪年就是用木星的位置。因此,天学家根据古人的计算,参考《国语·周语》中的天象记录,最后得出结论:武王伐纣时间约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清晨。

界定武王伐纣的这个时间坐标,就可以计算出一些和周武王有关的时间线:公元前1050年,周文王死,周武王继位;前1048年,孟津观兵;前1046年征战伐纣,武王死,前1043年。

如果周武王只活到了54岁,周文王比武王大15岁,那么他出生于前1097年。这样计算的话周文王生于公元前1112年,终62岁。

1,如果据历史所说他享年97,他是在十二岁的时候伐殷报仇,最后以和亲方式解决两国争端。拿“帝乙归妹”时是47岁,按照逻辑归妹就不应该会嫁给周文王。而季历去世的时候,周文王才十岁,所以,单从这么方面来说,周文王应该是62岁时驾崩,不是享年97岁。

2,中晚期,正值盛年的40—50岁左右的周文王,遭到纣王的囚禁。如果那时他已经七老八十,纣王为什么要忌惮与他。再者,周文王出狱后,见到姜子牙,还亲自驾兵马征讨了附近的诸侯国,这样的精力哪里是一个九十多的老人会有的。

3,周文王驾崩时,周武王47,他在49岁和51岁时,孟津观兵,率军讨伐,这样看来都是符合基本常理的。相反90岁高龄还要率军去征讨纣王,不论从什么角度都是说不通了。

4,在中后期,周武王的后妃是姜子牙的女儿邑姜,众人皆知姜子牙后跟着周武王,并且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员。因此,邑姜嫁给周武王为妻,还做到了王后的位置,应在公元前1056年以后。

这样计算下来,“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这句话是及其不可信的,相反武王54岁、文王62岁驾崩、虽然说没有100%得到证明,但明显这个说法更让人信服,也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

后世,这三人不论是从年龄上还是事迹上,大多都是有被文人墨客给神话了的。

总结:

更不要说以当时的医疗水平能够活到五十岁应该都算是长命了,一家人都长命百岁,那古代的皇帝就没有那么多迷信之人了。一心寻求长命百岁的方法,只为了能在王位上多坐几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周亡于褒姒?汉毁于貂蝉?陈圆圆灭了大明?果真是红颜祸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历史上有些女性被当作工具,诱惑了掌权者,而致使当权者的统治出现了问题,或者可以说他们对历史进程中的某个因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她们不是历史进程的决定因素,更何谈偌大的一个王朝被某个女人所灭?毕竟,她们所起的作用放置在历史长河中,也是微乎其微的。影视剧中的隋炀帝与萧美人史书中,或者野

  • 南朝刘子业:杀姑父强娶姑姑,与亲姐同流合污,纣王都自叹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子业被两个妃子掐死,刘子业是谁杀死的,刘子业真实故事完整版

    而在诸位皇帝当中,开国之君刘裕无疑是最光鲜夺目的一代枭雄,但与继任之君中的刘子业相比,在后世中留下的名声可就有些“相形见绌”了。公元449年二月,刘子业出生于今江苏省徐州市,是孝武帝刘骏的长子,生母文穆皇后王氏。刘子业幼年时经历过一场重大的浩劫,曾当过伯父刘劭的囚犯,期间几次险些遇害。由于刘骏常年在

  • 华夏民族四千年的期盼!夏朝、夏都与夏文化之谜终于彻底破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夏朝皇帝都姓夏吗,夏朝文化总结,夏代的中国文化

    (作者:赵辉)中国的夏朝是否存在?夏朝的国都究竟在哪里?夏朝的国都究竟是怎样的规模?长期以来都是困扰中国历史学界与考古学界的一个头疼问题。后世各地也诞生了许多以史料文献,附会出了许多与夏都有关的地名,如夏邑、禹都、禹州、夏县、阳城等等。考古界以黄河流域这些地区为目标对夏文化的研究与寻找,经过几代人前

  • 我们被司马迁忽悠了上千年,真实的周厉王,在那些大鼎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齐厉王刘次昌与姐姐,厉王入狱,厉王刘长的后代

    然而从出土一些青铜器,比如《虢仲盨》《噩侯驭方鼎》等,从这些铭文上看,周厉王是一位集赫赫军功于一身的君王,他南征淮夷,北伐严狁,东讨宿夷,为维护西周的统治奠定了基础。我们现在评价周厉王,不能在时下背景下去评论,而应该回到周朝当时的环境去研究。周厉王为何要改革周王朝是从原始社会脱胎出来的国家,《诗·大

  • 匈奴问题上,“周朝得中策、汉朝得下策、秦朝无策”,有何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朝有匈奴吗,汉朝和匈奴之战谁胜了,周朝对匈奴打过仗吗

    由于西周采取分封制,即封邦建国。也就是说,西周的对匈奴政策,其实是北方诸侯国各自的对外政策,并不具有充分的由中央统一指挥的特性。而作为和匈奴直接接触的人,北方的众诸侯国,能够做出比较切实的反应。严尤说“周朝得中策”,肯定的便是各诸侯国的因地制宜。对于北方的众诸侯国而言,抵抗匈奴不仅是他们作为诸侯的使

  • 周文王两位伯父跑到了南方,几百年后子孙里出了个春秋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周文王有100个儿子,老梁讲周文王完整版,周文王故里

    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周文王姬昌的爷爷周太公,有三个儿子,老大是泰伯,老二叫仲雍,老三是姬昌的父亲季历。这三个孩子里面,季历的本事最大能耐最高,而且还有姬昌这个更出色的儿子。周太公有心让季历接自己的班,可按照规矩应该年长的儿子继位,心中是颇有些纠结。泰伯和仲雍都是孝顺孩子,他们看出了父亲的难言之

  • 偌大的赵国,竟然亡于一个妓女之手,她的杀伤力甚至比军队还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赵国灭国时候有多惨烈,历史上的赵国现状,赵国的衰落过程

    千忧惹是非,皆因尘俗起。在中国历史上,“红颜祸水,女色误国”的故事颇多,无一例外都是“女色”让国君不务正业。战国时期的赵国,也有这么一位国君“贪恋”美色,最终,导致国家被秦兼并。[var1] 其实,在长平之战之前,赵国有实力和秦国抗衡。然而,秦国的反间计,却让赵国弃用廉颇,导致长平之战大败,元气大伤

  • ​5本王朝争霸类的小说,万界崩塌,虚实合一,战国烽烟、万朝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气磅礴的穿越历史争霸小说,比较好看的王朝争霸流小说,诸侯争霸的历史穿越小说

    [var1]第二本:《三国:天降猛男刘玄德》 作者:产史官 字数:100万内容介绍:公元184年,正值天下大乱之际,幽州涿县,有三人。因猪肉之事,而相识,因桃园一拜,而结义。临行前,其中一人握着另外两人的手说:“二弟,三弟,大哥带你们去建功立业。”公元185年,镇压黄巾一年的刘备,乘风崛起,青云直上

  • 张仪怎样助秦国一臂之力,破坏六国合纵,连横于秦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仪为何能持六国相印,秦国相国张仪简介,秦国破六国合纵连横

    《张仪》:荆楚南来又北归,分明舌在不应违。怀王本是无心者,笼得苍蝇却放飞。张仪连横是指公元前318年,秦国的著名谋臣张仪使用欺骗的手段收服了楚国,后来又到了齐国,燕国等国家,说服其他诸侯王采取连横的政策与秦国建立友好的关系,破坏了六国的合作联盟,为之后秦国覆灭六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var1]合纵

  • 张仪献策连横之前,苏秦也曾以此游说秦王,为何惠文王不信苏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秦张仪为什么惨死,苏秦张仪的故事道理,对苏秦和张仪的看法和评价

    “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张仪与苏秦,早年都在鬼谷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凭借一口伶牙俐齿游说诸国,将各路诸侯玩弄于股掌之间。然而此二人得志之前,也都曾落魄街头,不同的是,苏秦以合纵游说燕文侯,得承诺:“如果能以合纵之计维持燕国安定,愿举国相报”;张仪以横强游说秦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