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仪献策连横之前,苏秦也曾以此游说秦王,为何惠文王不信苏秦?

张仪献策连横之前,苏秦也曾以此游说秦王,为何惠文王不信苏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449 更新时间:2023/12/13 0:37:33

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张仪与苏秦,早年都在鬼谷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凭借一口伶牙俐齿游说诸国,将各路诸侯玩弄于股掌之间。然而此二人得志之前,也都曾落魄街头,不同的是,苏秦以合纵游说燕文侯,得承诺:“如果能以合纵之计维持燕国安定,愿举国相报”;张仪以横强游说秦惠文王,被封侯拜相,不过在张仪献连横之策之前,苏秦也曾以此游说秦王,为何秦惠文王信张仪而不信苏秦?

历史上,秦惠文王可不是昏庸的皇帝,他上承孝公遗志,下武王、昭襄王之盛世,丰功伟绩令后人钦佩敬仰。造就秦惠文王霸业的不只是他眼光独到、擅长驭人之术,同时离不开大批忠心耿耿的能臣良将,“苏秦、张仪,智足以强国,勇足以威敌,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万乘之主,莫不屈体卑辞,重币请交,此所谓天下名士也。”既是名士,秦惠文王用张仪而不用苏秦,存在以下几点原因:

一、始将连横说秦,但时机不对

[var1]

可以想象:偌大的秦王宫,一位年轻的国君,正听着同样一位年轻的说客侃侃而谈,与低下群臣或笑或怒不同,秦惠文王紧皱眉头,分析利弊,“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苏秦以为这一套连横之策必将打动年轻的王,但可惜,待到苏秦“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惠文王都没有用他。

苏秦的野心极大,面对“奋孝公之遗志”的秦惠文王应该是一拍即合才对,可惜的是,秦惠文王虽然年轻热血,但能够以雷霆手段铲除商鞅,以铁血巩固自己地位的君王,会是个只知道抢夺地盘,只喜欢发兵动武的白痴吗?惠文王虽诛商鞅,而不改法律,是变法能富国强民,但商鞅却动了很多贵族的利益,秦惠文王根基未稳,不敢轻易重用这类说客,于是便有了“方诛商鞅,疾辩士,弗用”的说辞。而且秦惠文王明白,苏秦计策虽好,但秦国变法才经一世,此时的秦国外强中干,外有强敌,内部未稳,发兵东进还不是时候,即使有吞并天下之心,可暂时还没有相应的实力,于是草草打发苏秦离秦。

[var1]

反观张仪入秦之前,秦国已遭受几国合纵攻秦,同样是在秦王宫,张仪挥斥方遒,称述合纵连横之利弊,这时的秦惠文王不再是低头深思,而是高兴到手舞足蹈,对张仪亲之信之。此时的张仪,不像当时的苏秦一样是个满腔热血的愣头青,他懂实事,通人心,知合纵之弊端而将连横之策发挥到极致。得到秦惠文王重用的张仪也是不留余力,凭三寸之舌戏弄天下诸侯,变六国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

二、合纵联弱,连横强秦

自古以来便是“弱国无外交”,秦国的崛起令各国害怕,于是签订合纵盟约,誓言攻秦。在苏秦、公孙衍等合纵家的带领下,诸侯国逼近函谷关,视取秦国土如同探囊取物。昔日苏秦离秦入燕,以合纵之策说服燕文侯,得燕文侯支持后游说诸侯,得其余五国支持,挂六国相印,发兵秦国,拒秦十五年之久。

[var1]

因为六国有合纵盟约,秦国攻一而被其余五国讨之,然而合纵终究是小国苟延残喘之计,当张仪入秦后,陈痛利弊,分析秦国战争的策略,秦惠文王大喜过望,文武皆施,不仅六国盟约被逐个击破,横强的策略也使秦国在外交上不再是下风。昔日合纵让秦国闻风丧胆,但人心都是肉长的,谁没有自己的想法,一群自私自利的国君,自以为将秦打入函谷关就不再生事端,殊不知在六国暗自勾心斗角,合纵盟约有名无实之际,秦国徐徐图强,待大军东进之时,各国闻风丧胆。

三、锦上添花固然可喜,雪中送炭实属难得

[var1]

苏秦入秦说秦王,可惜是一个没有经历、空有文凭的社会“小白”,被秦惠文王当做“只凭口舌之徒”,在秦国耗费自己的钱财后不得不离开。反观张仪,早年也是不得志,还因为一块璞玉被污蔑为盗贼,装死骗过楚国令尹朝阳后,得到苏秦的邀请,之后苏秦又暗中资助他面见秦王,实现自己的价值。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并不是连横策略不是好计策,只是苏秦的运气不是太好,没有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反观苏秦去燕后,合纵攻秦,张仪也有了进献连横之策的机会,合纵连横的交锋给了师兄弟二人交手的机会。苏秦抗秦强燕,六国合纵阻秦国东出之路;张仪一心事秦,以连横之策破合纵之局,两人皆可称为“国士”。

更多文章

  • 定军山之战震撼人心一幕:13岁魏国小将亮剑战死让黄忠黯然失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定军山之战黄忠,黄忠智取定军山感悟,定军山之战双方将领

    [var1]汉中位于曹魏的关中和蜀汉的益州之间,地方虽不大,却是一块绝佳的战略缓冲地。对于刘备而言,汉中更是有着生死攸关的意义。汉中盆地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向北与关中隔着一道巍峨高耸的秦岭,向南与益州隔着一道绵延500多公里的大巴山,向西北与陇西、凉州接壤。当时天下大势魏强蜀弱,因此蜀汉若能占据

  • 山西出土俩韩国青铜戈,专家研究后:秦国不是长平之战的胜利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国青铜兵器真实历史,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战国秦国青铜武器

    [var1]公元前262年,秦国占领了韩国野王,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切断。韩桓惠王大惊,立马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提出献出上党,以平息两国的战事。但上党郡的郡守冯亭不愿归降于秦,还和上党郡的百姓谋划利用赵国的力量抵御秦国,故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赵孝成王和大臣们经过反复商议,觉得能坐

  • 山海经中的独目人是否存在?多个国家都有记载,难道真只是巧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山海经里的独目人,独目人真实存在吗,独目人遗址

    [var1]在封建时期,人们迷信鬼神之说,对于妖怪的存在自然也是深信不疑,像是中国古人所作的《山海经》一书,其中就记载了非常多的怪异生物,这些生物在我们眼中就是妖怪。里面记载的一种怪物成为许多大人恐吓孩子的最常用手段,它就是“独目人”。相传这种怪物长得很壮,身躯十分高大。它的体型与人类似,但确实彻头

  • 巅峰时期的赵国有多强大?秦王的人选赵雍说了才算,芈月都得认怂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雍为什么杀秦王,赵雍和秦始皇谁厉害,秦国对赵国的评价

    先说韩国,韩国自从申不害变法之后,就再也没有大争之心,朝秦暮楚,苟活于世,李斯对此嗤之以鼻;而魏国更是活该,改变秦国国运的商鞅、张仪、公孙衍、范雎都是魏国人,却不被魏国重用,结果让秦国捡了大便宜;至于楚国呢,虽然号称方圆五千里,带甲百万,然而内乱频出不穷,拥有最大的领土却如同一盘散沙,难成大业;[v

  • 山海经里到底有什么秘密,纪晓岚多次想将其销毁?如今已被破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其实,在古人眼里,他们也并不认为《山海经》是真实的,比如司马迁就表示《山海经》是一本胡乱编造的书籍,里面没有任何参考价值。而大家所熟知的纪晓岚,更是要极力将其毁掉。在影视作品中,对纪晓岚的描述非常多,是一个受皇上喜爱的忠臣。而实际上历史中他却是乾隆皇帝百般羞辱的人,并不讨皇上欢心。不过因

  • 完璧归赵真的是赵国胜利了?老师不敢告诉你,赵国之后的真实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完璧归赵的故事与赵国谁有关,完璧归赵时赵国都城是现在哪里,赵国胜利

    “完璧归赵”吧?我相信当时大部分人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对蔺相如的忠肝义胆可以说是印象很深,可以说后期赵国正是靠着蔺相如和廉颇可以才有几十年的喘息时间。[var1]然而今天我们就这件事再来看看,我们会发现“完璧归赵”赵国其实输得很惨,为什么会这么说呢?首先我们就回顾一下这个事情的始末:完璧归赵在当时的

  • 山西高平再现尸骨层,长平之战中,白起坑杀赵卒真有40万之巨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长平之战赵军死亡人数,白起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被白起坑杀的40万赵军是哪里人

    [var1]山西高平发现0.6米尸骨层提起长平之战,稍微了解点历史知识的人,都能说上个一二:战国末年两大诸侯强国——秦国和赵国,为争夺上党郡在长平发生了战争。秦国用反间计使得赵王临阵换将,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下了老将廉颇。赵括一改廉颇坚守不出的策略,向秦大举进攻,秦将白起佯败将赵军引向秦垒。战争以

  • 山西疑现长平之战骸骨坑:尸骨曾被人收购做饲料,现拟建文化公园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长平遗址,长平古战场骸骨坑

    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交战的双方分别是秦国与赵国。根据史书记载,赵国在这场战役中投入了45万人。不过,由于赵军主帅赵括轻敌冒进,将赵军主力带入秦军的包围圈之中,导致赵军无法突围逃跑,最后全部被白起秦军主帅下令“坑杀”。2000多年来,每当人们提起这场惨烈的长平之战都能感受到不寒而栗的残忍。不过

  • 山西娄烦县由来:被赵国消灭的失传古国,名字却被沿用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娄烦古国,娄烦县位于哪里,娄烦县的典故

    [var1]楼烦国活跃在春秋时期,在如今从晋中、太原到北面呼和浩特这一片地区都是当时楼烦国的地盘,他们主要以游牧为主,精通骑射,在春秋时期他们就经常南下袭扰中原百姓。后来在三家分晋时楼烦国再度趁机南下,将地盘扩展到太原市西北娄烦县一带。当时北方的赵国深受楼烦国的威胁。[var1]后来在赵武灵王继位后

  • 小河墓地为何出土大量干尸?《山海经》或揭开了谜团,专家:太扯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小河墓地考古发现纪实,小河墓地纪录片,小河墓地之谜经典传奇

    [var1]到现在为止,小河墓地都是国内考古界甚至是国外界都无法破解的千年谜团,为此这座小河墓地远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么的简单,当然了它本来就不简单,而是无比的神秘。自从瑞典考古学者贝格曼发现了小河墓地之后,几十年后就一直没有人能找到小河墓地的踪迹,有人说小河墓地是跟随着地表在不断移动的了,这突然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