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齿是刘邦最恨的叛徒兼功臣,屡有被杀的危险,为何最后能善终?

雍齿是刘邦最恨的叛徒兼功臣,屡有被杀的危险,为何最后能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602 更新时间:2024/1/16 0:47:52

众所周知,汉高帝刘邦是个心胸狭窄之辈,但凡得罪过他的人,最终都会遭到打击报复,比如韩信、彭越、英布等人都是如此。而在这批人当中,最让刘邦痛恨的无疑是将军雍齿。奇怪的是,雍齿虽然数次面临被杀的风险,最终不仅能保住性命,还得以获封为侯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雍齿是秦末泗水郡沛县人,跟刘邦是老乡,不过他的出身却比较好,在当地非常有势力。雍齿为人豪爽,喜欢行侠仗义、广交朋友,因与同县豪强王陵意气相投,由此结为异姓兄弟。刘邦未发迹时,在王陵身边当“马仔”,通过大哥的介绍,得以结识雍齿。不过,雍齿根本看不上刘邦,觉得他太过无赖,不是个“好鸟”。

雍齿剧照

等到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后,王陵因为不肯屈居“小弟”之下做事,便拉起一支千余人的队伍,到南阳郡从事反秦活动。雍齿原本也想跟着王陵出走,但终究舍不得家室和产业,便极不情愿地加入到刘邦的队伍中。刘邦虽然知道雍齿看不起自己,但对他却是极为信任,每逢外出作战期间,必会命他留守根据地丰邑。

然而,雍齿终究还是难以消除对刘邦的轻蔑感,也不相信他能成就大事。因此当刘邦在外作战期间,雍齿竟然跟魏将周市暗通款曲,将丰邑拱手献给魏王魏咎。刘邦得知老巢被端后,火速从前线撤军来攻打丰邑,但屡次都被雍齿击败。穷苦无计之余,刘邦只好率残众投奔楚军主帅项梁,并在他的援助下才得以收复丰邑。

刘邦对雍齿恨之入骨

丰邑失守后不久,魏咎也被秦军主将章邯击杀,雍齿无法在山东存身,便渡过黄河去投奔赵王赵歇(魏、楚、赵等国,都是原山东六国贵族在秦末建立的政权),并在他的手下做了一名将军。楚汉战争期间,赵国跟随项羽跟刘邦交战,屡屡威胁汉军的侧翼,而雍齿也经常参与其中,由此更让刘邦恨之入骨。

汉三年(前204年),汉军主帅韩信在井陉大破赵军,一举攻灭赵国,雍齿因为走投无路,便再度依附于刘邦。起初,刘邦并不想接纳雍齿,甚至还想把他斩首示众,以泄心头之恨,好在王陵多次出面调解(此时王陵已依附刘邦),才让雍齿避免杀身之祸。雍齿投降后不久,便被任命为将军,但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却大不如昔。

汉高帝刘邦

雍齿虽然为人反复,但就能力而论,的确是一位很出色的将领,再次依附于刘邦后,无论是野战还是攻城,都有不俗的表现,在战场上大小数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雍齿虽然立功很多,但很清楚刘邦对他怀有的刻骨恨意,因此在建国后众将争战功、争爵位时,他从不敢加入其中,生怕被抓住把柄,从而遭遇杀身之祸。

且说,刘邦称帝建汉后,大封子弟、功臣为诸侯。其中,刘邦的二哥刘仲获封为代王,私生子刘肥获封为齐王,韩信获封为楚王,彭越获封为梁王,英布获封为九江王,“发小”卢绾获封为燕王,大功臣萧何、曹参、张良、樊哙等人则被封为侯爵。但是,大量中低级功臣却没有获得封爵,原因是对于他们功劳的评定尚需时日,而且还要考虑到搞平衡的问题。

张良

然而诸将们并不明白其中的原由,要么怀疑刘邦是舍不得爵位,要么便猜测他在寻找诸将昔日的过失,准备把他们杀死。正因如此,诸将们每天聚集在洛阳南宫河边的沙地上,不停地指手画脚、议论纷纷,以发泄心中的怨气。某日,刘邦在南宫的桥上游览风景时,恰巧看到这一幕,便向张良询问是怎么回事。

张良把诸将的忧虑告诉刘邦,并劝他为了稳定局势的考虑,尽快册封最痛恨的功臣为侯,以其作为榜样,让诸将消除顾虑。刘邦思虑再三,觉得雍齿是再恰当不过的人选,于是马上下诏封他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诸将看到连雍齿都获封为侯爵时,纷纷拍手相庆,此后便不再抱怨、恐惧。不久,诸将根据功劳的大小,陆续得到高低不等的爵位、封地。

雍齿的雕像

雍齿从没想到自己能被封为侯爵,因此得到任命后,便兴冲冲地携妻带子赶往什邡就封,并在那里安享富贵、安稳的晚年。雍齿就封9年后薨逝,时在汉惠帝三年(前192年)。雍齿死后,子孙世袭爵位,直到曾孙雍桓担任什邡侯时,因为不肯从军征讨南越,再加上所筹酎金不符合朝廷献祭的标准,因此被削除爵位,时在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

史料来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孙权杀关羽,是临时起意,还是蓄谋已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为啥非要杀关羽,孙权杀关羽才导致战败吗,关羽vs孙权

    三.他是有前科的。曹操开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而关羽却拒绝了曹操,关羽非常忠诚。四.关羽在蜀国是担任襄阳太守。而孙权如果招揽关羽,他要开出什么样的条件?这就影响了手下的利益。这样的情况下关羽必须死,他影响了吴国的集体的利益。五.关羽当时的妻儿老小全部是在蜀国的,除了他的一个儿子待在他身边。如果他投降了

  • 秦灭六国的顺序很重要,如果顺序被打乱,秦始皇还能否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先后灭六国顺序,秦始皇为什么能一统天下灭六国,秦始皇从哪里开始灭六国

    这时候,秦国的一个郎官叫李斯对秦始皇说:“平庸的人往往失去时机,而成大功业的人就在于他能利用机会并能下狠心。从前秦穆公虽称霸天下,但最终没有东进吞并山东六国,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诸侯的人数还多,周朝的德望也没有衰落,因此五霸交替兴起,相继推尊周朝。自从秦孝公以来,周朝卑弱衰微,诸侯之间互相兼并,

  • 刘邦比项羽提早赶到了咸阳城,为什么不直接住在秦朝那豪华的宫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邦和项羽谁先打进咸阳的,刘邦在秦始皇死前去过咸阳吗,刘邦入咸阳时项羽在哪

    其实刘邦的内心是希望在秦朝的宫殿里住下去的。不过刘邦听取了这两人的说教才改变主意的。来,各位童鞋和小编一起穿越到秦朝宫殿里,看一看在秦宫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当刘邦带着自己的将士到了咸阳城里以后,这些将士们就像疯了一样的去抢占秦朝府库里的金帛财物,难怪这些将士不能名垂千古,境界低啊。看看别人萧何都拿

  • 秦始皇凭什么是始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的帝袍为啥是黑色,秦始皇为啥能当皇帝,秦始皇帝的祖辈

    那么,秦始皇凭什么是千古一帝,皇帝中的一哥呢?除了传统观点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史书上有一句描述,只有四个字,却至今让人震撼、敬佩!一直以来,在人们心目中,秦始皇横扫六国,就是为了心中霸业,为了一家一姓着想,和天下苍生没什么关系,总之是一个独夫民贼。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有一块石刻或能体

  • 历代都视曹魏为正统,从什么时候开始,蜀汉变成了三国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蜀汉与曹魏谁是正统,蜀汉和曹魏,曹魏和蜀汉哪个更厉害

    刘备称帝的时候用的名义是“在西川继承大统”,继的当然是汉朝的统,而且自视为正统。这也是刘备和诸葛亮一直将北上进攻曹魏称为北伐的原因,按照《春秋》书法,伐就是讨伐乱臣贼子,就是说,在蜀汉这边,一直是把曹魏视为汉朝的乱臣贼子的,而且确实也是一直这么称呼曹魏的。所以诸葛亮才强调说,北伐中原,还于旧都,就是

  • 英布曾立下赫赫战功,如果不造反,刘邦最终会杀他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英布是刘邦的部下吗,英布为什么投降刘邦,英布为何叛变项羽

    飞鸟尽,良弓藏《史记·卷九十一·黥布列传第三十一》:“汉十一年,高后诛淮阴侯,布因心恐。夏,汉诛梁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赐诸侯。至淮南,淮南王方猎,见醢,因大恐,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英布与韩信、彭越号称汉初三名将,他们在楚汉战争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因而获封侯爵,但他们毕竟不姓刘,都是异姓诸

  • 司马懿临终前留下一个“怪异”的遗嘱,得以让他一千多年不受打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懿临终前的遗嘱,司马懿遗嘱,司马懿的九字遗嘱完整版

    不过,不管怎么说,司马懿的才智确实不弱于诸葛亮,尤其他的隐忍,更是当世无人能敌,话说他的孙子司马炎在称帝后,追尊其为“宣皇帝”,庙号高祖,可见司马炎非常明白,当初若是没有爷爷的辛苦隐忍,怎么会有他们司马家今后所拥有的一切辉煌呢?说起来,司马懿出身颇为显赫,他的父亲官衔京兆尹,祖父和曾祖父也都是为官之

  • 浅谈诸葛亮没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有可能统一中原吗,诸葛亮再多活二十年能统一天下吗,诸葛亮统一天下三个条件

    第一:因为关羽。据诸葛亮出山前的“隆中对”中所计划,要刘备一统天下,必需先占有荆州,作为发展的根据地,再攻占西川一带,到时分兵两路夹击,一路从荆州一路从西川,可以说是当时统一天下的好的可行性方案,而且当时的天下是北方已被曹操统一,江东被孙权占有,而刘备还没根据,乘下可以图取的就只有荆州刘表和西川刘章

  • 说一说三国历史上被埋没的将星,他的能力不比关羽差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十大最弱神将,三国中最可惜的十大名将,三国历史中十大名将排行

    论“内外政策”,他只有内政策,领导同事关系搞得很好;没有外政策,制定战略只看地理因素。他的英年早逝,对东吴集团来说,获得了及时调整战略的生存机会;对自己来说,是陨落于人生巅峰,避免了日后死于孙权的政治打压。吕蒙应该算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但他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或者才华家喻户晓,而是因为他奇袭荆州,然后杀

  • 曹丕的重要谋士高参吴质为何不受重用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丕和吴质,吴质对曹丕有多重要,曹丕手下的三大谋士

    是哪两位呢?杨修与吴质。客观地讲,杨修的名气大得多,与曹操比智力的几个桥段堪称精彩。吴质的名气要差得远,以至于不少人不知道他是谁。三国英雄璀璨如星空,吴质的光芒显然微弱了一些。但是,这不等于说吴质无足轻重,可以被忽略不计。恰恰相反,他在曹魏的后期,是一个大角色,是小人物在一瞬间便扭转了乾坤。那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