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夷陵之战后,曹丕攻打的为何是东吴,而不是奄奄一息的蜀国?

夷陵之战后,曹丕攻打的为何是东吴,而不是奄奄一息的蜀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803 更新时间:2023/12/17 14:40:30

都说“乱世出英雄”,如果非要在历史上找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乱世的话,三国绝对是首屈一指。和以前“楚汉争霸”的性质不同,那时双方的眼中只有一个对手,到了三国时就得格外小心,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另外两个道貌岸然的家伙什么时候会聚到一起。赤壁之战,孙刘联盟给了曹操一记重击,可到了后来,关于发动“襄樊之战”时,曹魏和东吴又成了盟友,结果,导致了关羽之死。关羽之死不仅打破了三国之间维持已久的平衡,也正式按下了三国的倒计时

关羽死于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之后的220年曹丕称帝、221年刘备称帝。刘备在称帝之后为了夺回荆州,打出了“为弟报仇”的旗号,开始大举进攻东吴。没成想,在夷陵却被陆逊打败,所幸赵云等人赶到,才将刘备护送至白帝城,这才有了“白帝城托孤”

三国之中,曹魏实力最强,这应该没有任何争议,而东吴也经营江东多年,实力也不容小觑,只有蜀汉是刘备在跌跌撞撞中创立,因此,虽然刘备手下英雄云集,但严格来讲,蜀汉的实力还是三国之中最弱的一方。但让人意外的是,夷陵之战后,曹丕没有趁势进攻奄奄一息的蜀国,反而将矛头对准了刚刚获胜的东吴,这究竟是为何呢?

其实,解读三国历史,始终要记住一句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任何一方都想坐山观虎斗、最后渔翁得利。有了这个出发点,很多尔虞我诈、阴谋阳谋都会迎刃而解。就拿关羽之死来说,关羽是219年被杀,为何刘备直到221年才想起来为关羽报仇呢?一方面,实力不允许;另一方面,曹魏本来就强,刘备害怕和东吴一战会让曹魏成为笑到最后的“黄雀”。

曹丕之所以选择向东吴动手的原因有三方面:

其一:出尔反尔

当孙权听说刘备“举全国之力”扑向东吴的时候,他先是让和蜀国颇有渊源的诸葛瑾给刘备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熟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

然而这封信非但没有劝阻刘备,反而激怒了他。蜀、吴一战已经避无可避,只可惜,张飞意外身亡,为刘备的伐吴蒙上一层阴影。

劝是劝不住了,孙权只好将目光放到曹魏阵营,他赶紧向曹丕上书,不但愿意称臣,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还愿意将儿子孙登送往魏国当人质。于是,曹丕下旨将孙权封为吴王,并让他尽快将孙登送往魏国。

要注意,这是建立在孙权认为“东吴必败无疑”的基础上。然而谁也想不到,陆逊能在夷陵大败蜀军。这个转折让孙权的处境明显出现了变化,他先以“儿子年少、尚未成婚”进行推脱,后来理由又变成“眷恋故土”,到222年干脆直接宣布和魏国断绝一切关系。

你玩我啊?不过这也正好给了曹丕一个进攻东吴的理由,于是,三路大军向东吴开进;

其二:酝酿已久

表面看,是孙权的出尔反尔惹怒了曹丕,但是,如果深入分析的话就会发现,从孙权反魏到魏国大军出征,只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古代没有铁路、没有高科技,要发动一场大战没有半年时间根本不可能,单是粮草、马匹的后勤保障就无法满足。可曹丕只用了不到三个月,这说明什么?说明曹丕对东吴的战争准备由来已久,应该在“夷陵之战”之前、或者更早就已经开始酝酿攻打东吴的计划了

当时魏国可谓是倾巢而出,除了“三曹”(曹仁、曹真、曹休)外,张辽张郃徐晃臧霸等将悉数在列,这都说明曹丕早早就已经开始着手对付东吴了。夷陵之战,包括孙权自己都认为难以获胜,所以他才会不顾骂名向曹丕称臣,期望曹丕能助一臂之力。曹丕应该也是觉得东吴必败,他在等待东吴大败的那一刻会是东进,没想到刘备败了。

如果说曹丕还没有决定对哪一方动武,或者说他想在“夷陵之战”后才决定对哪方动武,那蜀国绝对是最佳选择,关羽、黄忠、张飞等人先后去世,蜀国实力大减,再加上“夷陵之战”受到重创,蜀国很难抵御魏国的大举入侵。那他为什么还要向东吴进军,这只能说明魏国针对东吴的战前准备已经在有序不紊地进行着,现在如果改变原定计划、重新部署的话,又将耽误很长时间,因此,曹丕果断向东吴发兵;

其三:元气大伤

其实,“夷陵之战”之后,曹丕是肯定会出兵的,至于目标是谁,那就听天由命了,因为东吴和蜀国本就无法和魏国抗衡,现在他们又两败俱伤,曹丕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能灭一国是一国

虽然夷陵一战蜀国损失惨重(3万人),但东吴也付出了代价,东吴损失的正规军人数在11000人左右,武陵郡的叛乱也造成近万人的死亡。这对东吴来说,也是一种压力。由此看来,曹丕攻打东吴,也是有机可趁的;

准备的这么充足,那为何后来魏国又败了呢?

一方面,东吴的防御工事可绝对不是盖的。在没有形成“三足鼎立”之前,曹操的主要目标就是东吴,为了应对来自曹操的威胁,东吴在长江沿岸布置了相当严密的防守,而且在周瑜等人的努力下,东吴水师的战斗力也很强。这也是曹仁失败的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刘备去世后,面对强大的魏国,东吴和蜀国想要自保,又达成了“结盟”的共识,这也能让东吴将全部精力放在应对魏国上;

还有一点,从建安二十二年到建安二十九年三国曾发生了一场大型瘟疫,席卷全国。蜀汉偏僻,受损较小,而魏国和东吴都受到瘟疫影响,诸多风云人物都死于这场瘟疫。在曹丕进攻东吴时,瘟疫再次在军中肆虐,这也是曹丕第一次伐吴失败的一个根源所在!

表面看,曹丕伐吴与“夷陵之战”和孙权的反复无常有着直接联系,但事实上,对吴作战的规划和部署早就已经开始实施。对曹丕而言,“夷陵之战”东吴获胜虽然是个意外,但是,还不足以让曹丕动摇伐吴和决心和军事部署。也正因如此,蜀国才侥幸避免了一场战乱之祸

更多文章

  • 匈奴的存在,曾经是一把利刃,经过提升与改变,西汉战胜了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西汉战胜匈奴的原因,汉朝匈奴的实力,匈奴与西汉贸易

    作为新的领导,他在军队实力提升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逐渐从战败的打击之中恢复,变得更加猖狂和肆无忌惮。而当时中原正陷入内乱之中,自己的安危都难以顾及,怎么可能会对来势汹汹的匈奴提起重视呢,也因此让他们钻了空子,迅速发展壮大并不断抢夺中原的人与物。当初刘邦建立西汉,看似风光无限,但内部是千疮百孔,经过了

  • 卫子夫侍奉汉武帝49年,自杀前留下遗书,汉武帝阅后怒骂:贱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卫子夫汉武帝,卫子夫是怎么得到汉武帝的宠爱的,汉武帝在卫子夫死后最宠谁

    卫子夫公元前91年,时值深秋,花草枯萎,百木凋零,一阵凉风吹起,扬起一地的萧瑟。一曲长笛,又勾起宫人满腹的愁思。此时,皇宫深处,一个满头花白,身材佝偻的老妪,正对着眼前的一片荒凉,动情地吟唱着:“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这是出自

  • 夷陵之战爆发后,为什么没有大将追随刘备进攻东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不打吴营,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输

    刘备63岁的时候。他毅然率领士兵向孙权进军,为二哥关羽报仇。虽然刘备那时很老。但他已经是汉代的皇帝了。虽然只占世界的一小部分。但他仍然想吞并整个世界。如果我们去了解刘备当时为孙权远征而排的队,我们会发现,他基本上是领导进攻的人,而他的五位虎将则不是。为什么没人能陪他去打孙权?不是他不带人。小说中可悲

  • 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天生自带“主角光环”的刘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秀的书全集,描写主角是刘秀的小说,主角叫刘秀的小说有哪些

    刘秀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市,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九世孙子,虽然刘秀身上流的是刘邦的血,但也只能算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尽管刘秀后来取得了王位但并不是从刘家子孙中接手过来的,而是靠自己的智谋和双手打回来的。汉世祖光武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其世系传递为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长沙王刘发→舂陵侯刘买→郁

  • 张飞抢了夏侯渊13岁的侄女夏侯氏做媳妇,为何夏侯一家没有反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张飞夏侯氏,张飞和夏侯婴的关系,夏侯渊和夏侯氏

    夏侯氏,征西将军夏侯渊是其伯叔父,博昌亭侯夏侯衡、车骑将军夏侯霸、兖州刺史夏侯威等是其堂兄弟。《魏略》载:“初,建安五年,时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建文五年(200年),芳年十三四岁的夏侯氏,在外砍柴被张飞发现,张飞见其美貌,又得知

  • 明末清初崛起,在清朝烜赫一时的八大晋商,为何集体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号称有八大晋商,临汾亢家、祁县乔家、榆次常家、太谷曹家、介休候家、范家,祁县的渠家、和太谷孔家。在著名电视剧《乔家大院》中,各家晋商的财富令人叹为观止,他们中间有的人已经富可敌国。然而曾几何时,这些雄踞山西的富商巨贾,似乎一夜之间走向了没落,只留下一座座深宅大院,供后人凭吊游览。纵横天下数百年的

  • 弘时:一位悲惨的皇子,因为和允禩交往过密,被多疑的雍正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雍正赐死弘时是真的吗,雍正儿子弘时谁演的,弘时是雍正哪个妃子所生

    在权力面前,尤其是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亲情甚至是儿女亲情也是不足一提的。这一点,经过残酷的九子夺嫡,且最终胜出的胤禛肯定深有体会。也正是因为有了自己这一辈的经验教训,所以胤禛成为雍正帝后,才不惜对自己的儿子痛下下手。雍正帝的三儿子弘时,死时年仅24岁,无论是被监禁抑郁而死,还是被其父亲赐死,都跟其父

  • 年少不知李鸿章?洗白李鸿章,才是不了解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鸿章什么时候叫李鸿章,李鸿章真实的经历,年轻人对李鸿章的评价

    在他们描述中,虽然李鸿章签署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但那与他无关,李鸿章只是慈禧团队的替罪羔羊,无法靠一己之力拯救衰败的晚晴。他能做到的,只有拖着自己年迈的身体,四处奔走,对外国人低声下气,以减少一些赔款,他们列举的典型案例便是李鸿章签署《马关条约》时,挨了一枪,帮大清省下一亿两白银。《马关条约》的真

  • 巨贪和珅倒台之后,失去对手的纪晓岚,晚年心境荒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纪晓岚刘墉和珅,纪晓岚死后和珅怎么样,纪晓岚与和珅的人生观

    和珅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和珅生于清朝乾隆时期一普通家庭,三岁丧母,九岁丧父,家境惨淡,有幸得老家丁保护,和珅和弟弟和琳才得以安顿。失去双亲的和珅,只有努力读书走上仕途这一条路,才可以换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年少时的和珅勤奋好学,精通满,汉,藏,蒙四族文字,四书五经,品学兼优的他深得老师的喜爱。正是和

  • 他娶工厂女工为妻,总觉得妻子与众不同,6年后才知她是清朝皇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哪位名人娶了十九岁的干女儿,40岁工人娶皇妃,45岁的车夫娶了38岁皇妃

    自古以来,气质脱俗的女子常常被人们冠以绝代佳人的称号,而在平常的生活中,一个人的气质大概都是能看出来的,有些人既有美丽的容颜又有气质,但是有的即使长相完美,但整个人看起来却很像一个普通人。或许真正散发美丽的人,无论从面貌还是思想来看,她都是与众不同的。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很多人心里都对它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