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象棋的人都知道,象棋是有自己的规矩的。
比如我们常说的“马走日,象走田,车炮走直路”等。但是有人会好奇,这些规矩是如何制定的。
其实,象棋的产生,和古代的战争是有密切的关系的。真正精通象棋的人,下棋时是会运用一些战术的。如同两军对垒时的情况,思考如何占领对方的阵地,获得胜利。
随着历史的发展,象棋也不断丰富着自己的规矩。
其中有一条,则和著名的历史人物刘邦项羽有关系。究竟是哪一条呢?这其中又有何渊源。
象棋的诞生
对于象棋的真正起源,历史上是没有明确记载的,所以有了各种各样的版本。有人认为在神农时期就有了象棋,也有人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
象棋究竟出自何时,我们已经无从考究。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象棋比之古代,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个改变可以追溯到唐朝。
据说,现在通用的象棋,是由唐朝的牛僧孺制定的。
他规定了,红黑双方各16子,并且具体到了每个棋子的种类、数目,只有“杀”死对方的将,才会胜利。
牛僧孺初次制定了棋子,直到宋朝,才真正地出现了,和现代极其相似的象棋。当时的规则已经和现在没什么差别了。
下象棋看似是一个娱乐活动,其中却包含着很多智慧。想要下好棋,必须有纵观全局的能力。这很考验一个人的战略性思维。
在象棋的棋盘上,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阵地,双方将军率领士兵,互相博弈,获得胜利。而棋盘中间的楚河汉界,则是双方人马的分界点。
这条分界线是起源于汉朝的,将刘邦和项羽之间的对垒,放到象棋的棋盘上再合适不过了。除了这条分界线之外,象棋中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和他二人有关的。
在象棋世界中,双方的主帅是不能直接见面的,否则就会输。这一规定,就是通过刘邦和项羽的斗争而得出的。
楚汉之争
实力雄厚的大秦帝国,统一六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当它即将濒临灭亡时,却引来了无数人的讨伐。
在秦帝国的压迫下,一拨又一拨的起义军出现。其中,有我们熟悉的陈胜吴广,也有后来流传于世的刘邦项羽。
刘邦和项羽二人,他们的前半生是毫无交集的,也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刘邦本是一个不入流的混混,因为家族的关系,获得了一个亭长的职位,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想过自己安逸的生活。
而项羽,作为为楚国的名门后代,从小学文习武。
因为秦国灭楚,早已对秦王朝怀恨在心,立志灭秦复楚。可见,二人的出身、思想等都相差甚远。
但是,在机缘巧合之下,二人都成为了起义军的一员,不仅见了面,甚至成为了拜把子兄弟。两人各自集结人手,逐渐壮大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
但是,在利益面前,兄弟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了。当秦朝彻底衰败的时候,刘项二人成为了入主咸阳的主要队伍。于是,他们打赌,谁先进入咸阳城,谁就登上王位。
刘邦带领的队伍,自然比不过项羽。但是,他是一个爱惜人才的人,凭借着手下人的帮助,刘邦最先进入了咸阳宫。
这时的项羽已经略逊一筹了。
后来,就是我们熟悉的鸿门宴。
项羽被刘邦捷足先登,自然是愤懑不平。于是设宴招待刘邦,实则是想暗中杀死他。但是,最后项羽的一念之差,让刘邦捡回了一条命。
从此,二人成为了真正的敌人。各自自立为王,开始了楚汉之争。
成皋一箭
楚汉之争长达数十年,可见其艰辛。在多次交战中,刘邦虽然总以失败告终,但是他却次次不气馁,等待下一次反击的机会。
最终,面对强大的楚国军队,刘邦决定改变策略。他想用持久战拖垮对方。凭借着他对项羽的了解,他知道项羽不会轻易结束战争。
于是,刘邦利用自身优势,开始了持久的拉锯战。
因为他地处巴蜀,有着丰厚的粮食补给,后勤保障充足。而项羽则完全不同,作战营地与后方补给相差甚远,军需成为致命问题。
面对逐渐不稳定的军队,项羽着急了。他决定以生父的性命,逼刘邦出城迎战。
意料之外的是,刘邦面对被劫持的父亲,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以兄弟情谊,责骂项羽的不孝之罪。
被激怒的项羽,立即搭弓射箭,在刘邦的胸口射了一箭。
虽命中了要害,刘邦却没有殒命。反而,将计就计,对外宣称项羽射中了自己的脚部,嘲笑项羽的箭术不行。
最终,项羽还是没有逃过历史的轨迹,兵败身死。而刘邦顺利即位,建立了汉朝。但是,建国没几年后,刘邦也病重去世了。
有人认为刘邦的病逝,和当年的成皋一箭有关系。虽然这件事无法验证,但是,在古代那样的环境中伤病难以痊愈,也是很常见的。
因为刘邦和项羽这一场战争,在象棋上就多了一个规矩。
双方主帅不可见面,因为,二者相见,必有一死。所以,如果将帅直面,一方就会输棋。
实际上,象棋中的很多因素都与楚汉之争有关。
比如为何棋子是一黑一红。因为在历史记载中,刘邦军队酷爱红色战服,而项羽的军队则以黑色为主。
结语
人生如棋,看似是我们在执掌棋子,实际上,我们何尝不是生活的棋子。
一盘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智慧,以及他的为人处世之道,或许,这就是象棋的精髓所在。
很多人会对项羽的命运惋惜,称他为一代枭雄。
实际上,他的结局早已注定,本就不是一个适合上位者的人。可见,懂得藏拙的人,才是真正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