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是叔叔造侄子的反,为什么朱棣成功朱高煦惨败?

同样是叔叔造侄子的反,为什么朱棣成功朱高煦惨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581 更新时间:2024/1/24 11:15:38

首先第一点,就是自身能力和威望不是一个量级。

比如说,朱棣能以十万兵力对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取胜,还能得李景隆开城献降,而朱高煦想策反张辅却失败了,张辅向朱瞻基告密了。

按说,朱高煦原本因为靖难的功劳,和张辅父子这边应该也曾是同袍,当初永乐初期,丘福、王宁等靖难功臣可是站在朱高煦这边支持立朱高煦为太子的,然而,后来朱高煦硬是把自己的威望“作”没了。

朱高煦和朱棣不同的一点是,朱棣懂得爱惜自己的声誉,而朱高煦不懂,肆意挥霍自己的名声,导致永乐十五年被逐出京城,屡屡僭越,不臣之心昭然若揭,甚至差点被永乐帝废爵。

在发现这个人有勇无谋之后,加上朱高炽、朱瞻基父子有勇有谋,即使是当年支持朱高煦的那些靖难功臣也逐渐改变了立场。

能力上,朱棣懂得向宁王“借兵”,而朱高煦面对朱瞻基大军压境居然不知所措,没有援军也没有战略,硬生生就在那里坐以待毙,明显谋略不够,能力跟不上野心。

属于那种有被派遣带兵冲锋杀敌的力气,却没有指挥作战的能力的将军人设。

二,背景不同。

朱棣勉强算得上是“师出有名”,朱允炆削藩,一年之内连削五位藩王,更是导致湘王被逼自焚,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此时朱棣打起“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也算有理由。

可是朱高煦呢?朱高炽、朱瞻基上位后都待他不薄,两人谁也没有率先动手削藩,反而对朱高煦多加赏赐,然而朱高煦还是打起“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造反了。

加上朱高煦在做皇子的时候就有不臣之心,所以这一看就是赤裸裸的想篡位,名不正言不顺,没有民心支持。

三,对手不同。朱允炆、朱瞻基也不是一个量级。

朱瞻基一则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孙,二则是朱棣从小就按照储君规格培养的继承人,十一岁北京坐朝理事十二岁册立皇太孙,朝野威望早已树立,名正言顺。

对比而言朱允炆那边的“先天条件”就比较弱势了。朱元璋嫡长子是朱标,嫡长孙是朱雄英,原本的继承人大概是这二位,是这二位都早逝,才轮到了朱允炆。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去世时,朱允炆已经十五岁了,朱元璋才开始对他册立皇太孙紧急培训。

朱元璋担心孙儿压不住一些老臣选择帮他除掉,而朱瞻基就能服众。

而且,朱瞻基的权谋手腕比朱允炆高,毕竟是永乐帝和姚广孝从小培养出来的,嫡长孙的气度里一些格局是从小就养成的。

朱允炆面对朱棣起兵派出李景隆,他识人不明,政治上相信方孝孺等一些纸上谈兵的书生,过于天真了。

朱瞻基面对朱高煦起兵直接御驾亲征,靠别人可能不靠谱,还是要自己能文能武啊。你怎么看待呢?欢迎品评哦。

更多文章

  • 三位青史留名的明代太监:怀恩、李芳、陈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矩坟墓,太监陈矩为什么被杀,陈矩和冯保的关系

    说起明朝宦官,大多数人想到的大多是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他们专擅弄权,党同伐异,为害朝廷,简直罪无可恕。但其实明朝历史上还出现过不少颇有建树的宦官,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郑和,郑和的功绩自不必多说。而《明史·宦官传》中也列举了三个评价比较好的宦官:怀恩、李芳、陈矩。那么我们就来看看

  • 万历年间,俄罗斯派往明朝的使团,为何会无功而返?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万历年间大移民,明朝对俄罗斯的态度,外国使节出使明朝

    中国现今与俄罗斯是战略协作伙伴。历史上两国并不接壤,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之后的岁月里,俄罗斯渐渐由一个闭塞的小国变成世界范围内的强国之一。罗曼诺夫王朝建立的初期,俄罗斯就谋求与中国接触,进而派出了外交使团前往大明。 万历四十六年(1618)5月9日,沙皇派西伯利亚的哥萨克

  • 千古帝王,我只服赵匡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匡胤的帝王智慧,赵匡胤胸怀满志,赵匡胤开启帝王风范

    所以,真正的伟大,不应该是武力值的强大,而应该是文明的程度。就文明程度来说,千古一帝,唯有赵匡胤。他开创的大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独一无二的文明朝代。可以说,其余的朝代和宋朝相比,是天上地下的差距,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一,大宋拒绝暴力几千年历史中,拒绝暴力的朝代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宋。最可贵的,是大宋刚

  • 元朝最大的贪官,忽必烈近臣之一,生前娶500个老婆,结局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元朝十大名人名单,元朝最牛的人,元朝十大罪臣

    因为当时的朝廷对外要征战不休,对内要平定内乱,再加上对有功之臣的封赏,费用浩繁,花钱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导致不久就国库空虚,赤字当头。阿合马利用自己的才能,几次向忽必烈提供富国之道,并扬言称只要用国富可增加十倍的回回法,便可以解决朝廷在财政上的问题。忽必烈正为钱发愁,急于求财之下就任命阿合马为中

  • 元朝真是朱元璋推翻的?其实出力最少的是他,获利最多也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凭什么推翻元朝,元朝为什么不消灭朱元璋,朱元璋推翻元朝用了几年

    其实不然,在与元军的作战中,出力最少的是他,获利最多的也是他。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自古以来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历史只会留下最后王者的一切,败方在王者的光环下略显逊色。相对于劳苦功高、战功赫赫的明玉珍、徐寿辉,朱元璋消灭的元军几乎不值一提,在众多起义队伍中,朱元璋的军队实力算不上佼佼者,按照当时四分五

  • 元朝诸帝的归葬之处,“起辇谷”可能在哪儿?为什么至今没有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朝的皇帝葬在哪里,元朝的陵墓有发现的吗,元朝历代皇帝墓穴

    一个“挖不开”——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乾陵;一个“不敢挖”——秦始皇陵;一个“找不到”——成吉思汗墓。1227年,蒙古帝国可汗孛儿只斤·铁木真在西征途中病逝于六盘山,按其秘嘱遗体随即秘葬,下葬地点至今仍然是迷雾一团。与历代皇帝不同,成吉思汗生前并未为自己修建陵墓,死后也未举行隆重的丧礼,仿佛他这一生

  • 元朝虽不足百年,但是多数外国学者不承认元朝是中国的历史,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元朝的真实历史,百年前的元朝,元朝对中国最大的贡献

    纵观整个世界,中国所在版图位置不仅与欧亚相连,而且东临太平洋,地理位置上占尽优势。虽然中国人口众多,但是在武器方面稀缺的情况下,在二战中依旧能以一己之力抵挡日本的进攻,将日本“三个月攻陷中国”的计划毁于一旦。苏联当初将中国的北面与西面全部拦截,以致于中国的战略空间大大缩小,1991苏联解体之后,中国

  • 元朝灭亡后,朱元璋是怎么对待女俘虏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投降元朝,朱元璋被谁俘虏过,朱元璋灭元后对蒙古男女人的处理

    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中,赵国大败,40多万赵军成为俘虏。赵军反复无常,白起担心让他们活着,会留下隐患。他和部下商议后,设计将所有赵军坑杀,只留下240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中国历史上,类似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俘虏中的男子大都被杀,而女俘虏的命运更悲惨。她们被流放到边疆,或者被送到后宫中从

  • 修水渠发现北宋宰相墓,棺材尸骨都不翼而飞,却挖出3吨重的国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最新考古发现的宋墓,北宋早期土墓,古墓发现大量国宝

    在安阳有一个叫做皇甫屯的小村落,在前几年的时候,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下,皇甫屯成为了必经之地,为此自然是需要开始大力的施工建设了,但是毕竟河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曾挖出了大量的墓葬。为此当时河南省文物局的领导就派遣考古专家来到皇甫屯进行考古探测,别到时候施工到中途的时候,却挖出古墓,这样的话会大大

  • 元朝铁骑中,士兵常带的“深簷胡帽”含义是什么?背后又有何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双檐帽,元朝帽图片大全,元朝士兵军帽叫啥

    明朝初建时期,明成祖朱元璋曾发布禁止“胡服”的诏令时,特定指出了元代流行的“深瞻胡帽”。而这种帽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俗称“帽笠”,在不同地区,也叫“方笠”、“四角笠子”。帽笠本来是女真的服饰,后来深受蒙古人喜爱,并被接受。随着蒙古铁骑征战,帽笠遍及全中国,中亚以及波斯地区。明朝成立后,将“帽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