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汉朝第一女强人——吕雉,刚毅果敢,手段强硬
吕雉是刘邦的原配夫人,在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吕雉的父亲,因为刘邦的一句“贺钱一万”的大话,就认定此人不凡,就将女儿许配给他。而这个时候,刘邦已经35岁,比吕雉整整大了15岁。
大家不知道的是,刘邦在娶吕雉之前,还有一个“私生子”。
刘邦不仅两手空空,家中更是徒有四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吕雉不仅要接受“私生子”,还要下地干活赚钱,养活自己所生的“一儿一女”。
刘邦的“亭长”一职,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从这个工作性质上来看,吕雉和刘邦基本上就是聚少离多,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吕雉的身上。
生活并没有压倒吕雉,反而让其越挫越勇,确定了一个目标,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刘邦出人头地。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吕雉借助楚地的“鬼神崇拜”文化,迅速将刘邦打造成一个政治明星,才有了“刘邦斩白蛇”的传说。
尽管刘邦在创业的过程中,吕雉被项羽抓取,当了好几年的人质,可以吕雉不改初心,最终修成正果,成为一个国家的皇后。
吕雉非常的清楚,只有刘邦的位置稳定,自己才可以保住福运。
于是在刘邦为难之时,吕雉主动站出来,除掉了韩信,将彭越剁成肉酱,逼迫英布造反,名正言顺的除掉。
可以说,汉朝三个名将的灭亡,完全是吕后的功劳。
朝廷危机解除,吕雉有开始清理后宫,戚夫人貌美,深受宠幸,觊觎皇后之位,甚至刘邦想将太子之位,也换给戚夫人之子。
吕雉心想,自己人老珠黄,想要刘邦改变主意,只有靠自己的魅力。
于是吕雉,大力的提拔娘家之人,利用各种手段,笼络朝臣。
为了万无一失,吕雉用了一个狠招,直接将足智多谋的张良,给劫持下来,逼迫他必须拿出一个解决当前危机的办法。
结果很显然,最终太子厚礼聘请“商山四皓”,作为自己的后盾,稳住了太子之位。
刘邦死后,吕雉掌管汉朝十五年,除了残杀皇子,大封吕氏之外,他继续推行减轻赋税,奖励农耕,废除秦朝苛政,与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稳定边疆。
在政治上,吕雉并无特别出格之事。
第二位,戚夫人,任性少谋,不善自保,最终成为牺牲者
相传,刘邦在落难之时,被戚夫人一家所救,当时发下宏愿,当上皇帝之后,就娶戚夫人为妻,以报救命之恩。
从这里就可以看见,戚夫人的出身不高,却得到了吕雉都难以得到的宠爱。
戚夫人出身低微不算什么,涉世不深是他最致命的弱点。
刘如意出生之后,甚得刘邦的喜爱。刘邦经常把刘如意和太子做比较,一个“像我”,一个“不像我”,长此以往,戚夫人心里开始发生变化。
尽管戚夫人得到刘邦的宠爱,可是从名义上,吕雉是皇后,是原配。妃子的地位根本无法与皇后相比。
为了儿子刘如意的前途考虑,戚夫人认为,这是皇帝家的私事,一切都由皇帝说了算,于是就“日夜哭泣”,祈求皇帝废掉太子,立刘如意为储君。
刘邦也知道,更换太子之事,关系着国家命运,有点难办。可是刘邦万万没有想到,刚有点心思,就得到满朝大臣的一致反对。
戚夫人主动发起夺嫡之争,一切都是依靠刘邦。
吕雉也不是吃素的,表面上不哭,也不闹,先让刘邦内心受到谴责,暗中让大臣们坚定地站在自己一边,并用“商山四皓”制造舆论,占据道义的最高点。
最后软硬兼施,逼迫刘邦,放弃更换太子之事。
刘邦去世之后,吕雉心中怨恨难消,面对政治女强人,戚夫人不仅被做成人彘,还让儿子也丧失性命。
第三位,薄夫人,处事低调,情景隐忍,最后成为赢家
薄夫人的身份,很有意思。
有一个相术大师预言,博夫人的生下的男孩,一定会成为天子。
正是因为这个预言,魏王豹娶了薄夫人,并且成为专宠,然而遗憾的是,三年没有生下一个孩子。魏王豹兵败之后,薄夫人被刘邦纳入后宫,仅仅宠幸一次,就生下了一个儿子——刘恒。
刘恒八岁那年,刘邦去世。
吕雉接管朝政之后,开始对一些受宠的妃子,进行大清洗。薄夫人一直得不到宠幸,获得吕雉的同情,意外的给予特别的优待。
不仅允许他与儿子一起前往封地,还给予他“代王太后”的封号,成为汉朝仅次于吕雉的尊贵妇人。
吕雉专权15年去世之后,刘恒成为汉朝的接班人。
从三个女人的命运来看,并不是什么宿命使然,完全是由他们的性格,决定了她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