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你知道吗?李世民的名字,竟然是早年一个书生给他算命得来的!

你知道吗?李世民的名字,竟然是早年一个书生给他算命得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808 更新时间:2024/1/23 7:12:52

但是同时,因为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变,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这个污点,也广为后世所诟病。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到底都是怎样的呢?在李渊从太原起兵之前,少年的李世民,又做过哪些事情呢?

1.生而不凡

如果今天我们去网上查李世民的相关信息,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管是哪一个百科知识,对于李世民出生的详细时间,都会有两种记载。一个是公元598年1月28日,一个是公元599年1月23日。

明明是一个人,为何会有两个生日呢?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对于李世民的生年,后世史学家一直有争议。而这种争议的来源,主要来源于《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这三本书。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修史,一般都是后来者给前朝修史。但是唐朝稍微有一点点特殊,因为在唐朝之后,和宋朝之间,其实是夹着一个五代十国的。

所以,唐朝之后,在五代十国期间,后晋的刘昫先编了一部唐史,这就是后来流传的《旧唐书》。但是,五代十国时中原相对混乱,修史书这个工作量很大的工程,自然就难免有所疏漏。所以,到了宋朝宋仁宗的时候,大家觉得《旧唐书》写的不好,于是皇帝就下令,让欧阳修又写了一部,这就是二十四史当中的《新唐书》。

就这样,唐朝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个有两部正史的朝代。

而这两部唐史,再加上后来的《资治通鉴》,就成了后世人们研究唐史最主要的三个历史材料了。

但是,李世民的生年疑问,也因此而来。

两部唐史,其实各有优劣。《旧唐书》成书的时间距离唐朝较近,而《新唐书》的记述则更为完备。但是,因为《旧唐书》成书于五代期间,五代时大家用的是唐朝的历法。而宋代,则是用了宋代自己新修的历法。

两种不同的历法之间,自然是存在很多不同的。不过,对李世民生年影响最大的,是唐朝和宋朝对于年龄计算方面的不同。

唐朝的时候,大家习惯于虚两岁。也就是出生当天算一岁,然后过了人生的第一个正月又算一岁。宋朝则是虚一岁,只有出生当天算一岁,和我们今天的算法一样。而李世民的生日,是腊月二十二。而这个生日,按照两个不同历法计算的话,就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李世民出生于开皇十八年腊月二十二,一种是开皇十七年腊月二十二。

如今大家比较公认的,是旧唐书中所记载的开皇十八年。所以,我们姑且也按这个算法计算。将李世民的实际出生时间,定在公元599年1月23号这一天。

这一天,李世民出生。

历史上大凡是比较特殊的人物,出生时一般都有点异象。尤其是古代重要皇帝们,要是谁出生时没有异象的话,简直就是矮了别人一头。李世民自然也不例外,据说他出生的时候,门外有两条龙在飞,而且还飞了整整三天。

当时有没有龙在飞不好说,但毫无疑问,李世民天生富贵命,这一点毋庸置疑。

没办法,因为李家的家世太猛了。李世民的太爷爷,是西魏时的八柱国之一的李虎。李世民的母亲,则是北周皇族之后。严格算起来,李世民的太姥爷,就是那位八柱国之首的宇文泰。而当时坐在皇位上的隋文帝杨坚,则是李世民老爹李渊的小姨夫。关于这段历史,有兴趣的大家可以自己去查一下。

而在李世民出生这一年,李渊应该正在担任陇州刺史一职,陇州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一带。

生在这么一个家庭当中,就算没有后来发生的那些事情,李世民的一生,也注定是真正的天之骄子了。

2.少年成长

除了出生时的异象之外,李世民的这个名字,一样很有讲究。

据说在李世民四岁的时候,李渊刚刚从陇州刺史调任岐州刺史(应该是今天的陕西凤翔一带)。当时李渊遇上了一个自称会相面的书生。书生看到李世民之后,说李世民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

就是因为济世安民这四个字,李渊给自己这个二儿子改了个名字,改叫李世民。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当年李世民应该是不叫这个名字的,只不过,李世民改名之前到底叫什么,史书上没有记,后人也就不知道了。

而那个书生,到底会不会相面不好说,但不得不说,他说的确实挺准的。因为李世民确实是从二十岁左右开始,走上了一条济世安民的道路。当然,他安得不是隋朝的民,而是唐朝的民。

接下来的几年里,李渊屡次升官,位置越来越高。不过,在李世民6岁那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当时隋文帝杨坚去世,隋炀帝杨广登基。对于杨坚的死,后世史家一直存疑。很多人都坚信,杨坚应该是被儿子杨广给弄死的。

杨坚的死,对于李渊来说,影响其实也很大。从关系上来看,杨坚是李渊的小姨夫,而杨广则是李渊的表弟。但问题是,从后来的种种迹象表明,杨广对自己的这个表哥,其实并不是特别信任。所以在隋文帝死后,李渊的升迁之路,开始变得稍慢了一些,而且也曾受到杨广的猜疑。

当然,这对李世民的童年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不管朝局如何变化,出身在这样一个家境当中,李世民自幼受到最顶级的教育,还是不成问题的。

然后,到了大业九年,李世民结婚了。这一年,李世民16岁。

和他成亲的,就是后来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

说起李世民和长孙氏的这段婚姻,其实也有一点可说的。长孙氏也是出身名门之后,长孙家和李家关系不错,所以很小的时候,长孙氏就和李世民订了亲。但是后来长孙氏的父亲长孙晟病逝,长孙氏和她哥哥长孙无忌,遭到了长孙家内部的排挤,后来被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

后来,长孙氏长大以后,舅舅高士廉和李渊关系不错,长孙氏的哥哥长孙无忌,又和李世民本人不错。所以,这桩婚约,也就被执行了下来。大业九年,两人成亲的时候,李世民16岁,长孙氏13岁。

放在现代的话,那就是妥妥的童婚了。不过在当时那个时代,这再正常不过。

然后,就在两人成亲之后不久,隋炀帝杨广就第二次发动了征讨高丽的战争。在这场战争当中,李渊奉命去督运粮草,全家也只能跟随。在这期间,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忽然在涿郡病倒,最后不幸逝世,没能等到唐朝开国那一天。

李世民母亲去世后一个月,隋朝内部就爆发了杨玄感起兵作乱的事件,杨广不得不匆匆撤回大军,李渊也该派镇守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李家再次搬家。

3.少年峥嵘

然后,就到了大业十一年。

这一年,隋炀帝杨广北游汾阳宫。当时的突厥可汗知道以后,迅速率兵南下,准备给杨广一个教训。后来杨广先收到了消息,迅速由汾阳宫转移到了雁门郡(今山西代县)。到了雁门之后,突厥人也赶了上来,将杨广给围在了雁门。

消息传出,天下哗然。各路大军,纷纷前往雁门支援。

这场雁门之围,对于后来的历史来说,其实有着很大的影响。不过,其他人暂且不说,这里只说对于李世民的影响。

李世民作为李渊的儿子,虽然生活优渥,但同样很早就被李渊给扔到了军队里打磨。雁门之围发生后,李世民同样响应朝廷的号召,带着人前往雁门支援。到了雁门之后,归属当时隋朝一位大将云定兴管辖。

据史书记载,当时李世民向云定兴献计,要隋军大张旗鼓,让突厥以为隋朝援军已经全部赶到,只能选择退去。最终,云定兴采取了李世民的建议,突厥最后也确实因此退去。

历史上,往往将这一战,作为李世民初出茅庐的第一战。为了美化这位传奇帝王,在后世的史家记述当中,李世民仿佛是这场雁门之围的救星一样。似乎正是因为李世民献计,突厥人才因此退去。

但实际上,真实的历史当中,李世民确实做了这件事。然而这个计策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其实是存疑的。

因为当时的雁门,已经聚集了大量的隋朝援军。比如王世充等人,更是几乎将麾下全部的精锐,都带来雁门援救隋炀帝。也正是因为这一战,王世充取得了隋炀帝的彻底信任。

至于李世民,虽然在这一战当,展现出了足够的才华。但实际上,在这一战中真正发挥出来的作用,其实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在雁门之围解除后,李世民率军返回山西驻地。当时李渊已经调任山西,而且在雁门之围的几个月之后,李渊就再次升官,担任太原留守,等于是辖制了整个太原地区。

当时的隋朝,在雁门之围以后,隋炀帝的威严,已经荡然无存,各地起义军闹得更加厉害,大家都看得出来,隋朝的灭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面对这种局面,李渊也开始着手准备。不过,在历史上,对于李唐起事,却存在着两个不一样的说法。

正史上的说法是,李世民是太原起事的主谋。正是他看出了当时隋朝的问题,决定起兵反隋,然后串通裴寂、刘文静等人,给李渊下了一个套,让李渊不得不走上谋反的道路。

但实际上,真正的历史,恐怕并非如此。

从历史上的种种蛛丝马迹推断,真正的历史,应该是李渊早有谋反之意。但受限于自己的身份,再加上杨广早就对他有所猜疑,所以只能将一些明面上的工作,交由自己的大儿子李建成和二儿子李世民去做。比如让李世民去试探裴寂,最后取得裴寂的支持。再比如让李建成去结交一些豪强,为接下来的起事做准备。

至于史书上为什么会那么记载,恐怕就值得商榷了。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李世民登基之后,其实是改动过史书的。

但不管怎么说,雁门之围后,年仅十八岁的李世民,便开始帮助老爹,从事光荣的谋反大业。先是结交裴寂、刘文静等人,然后在李渊的授意下,反过来给李渊下个套,让李渊有台阶正式开始准备起事。在此期间,李渊还将自己麾下的精锐,以防备突厥的名义,组建成了一支装甲骑兵,让李世民加入并且逐步统领。这支精锐,就是后来横扫天下的玄甲军的雏形。

另外,在这支军队当中,李世民也结识了段志玄等一批猛将,为自己后来的天策府班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然后,到了大业十三年这一年,随着山西马邑校尉刘武周造反,当时的隋炀帝勃然大怒,要治李渊的渎职之罪。李渊不得不提前起事。大业十三年七月,李渊在太原率兵三万,正式起兵。

李世民被封为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进攻长安。

这一年,李世民恰好二十岁。

当年那位相面书生的说法,一语成谶。

更多文章

  • 你知道吗?建立了隋朝的杨坚,其实是唐高祖李渊的小姨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朝杨坚跟李渊是什么关系,隋朝李渊和杨坚,隋朝杨坚个人资料

    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出身关陇世家。李家世代显赫,李渊的七世祖李暠,曾是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开国君主。后来西凉灭亡后,李家一度败落。但到了李渊爷爷这一代,李渊的爷爷李虎,因为早年追随北魏名将贺拔岳,再次崛起。北魏分裂之后,李虎和宇文泰等人一起,拥立元宝炬称帝,建立了西魏。凭借着拥立之功,李虎和其他七

  • 侯君集被处死,李世民从侯府搜出俩“食人乳”的绝色美女去哪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侯君集和李世民最后的对话,侯君集后代在哪,侯君集比李世民大吗

    作为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在李世民眼里什么样儿的美人没见过,但当他看到眼前这两位绝色美女时也是被惊艳到了。只见这两位绝色美女的皮肤十分白皙,晶莹剔透,这让李世民也好奇了起来,并主动询问她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两位绝色美女的回答也令人十分吃惊,她们说平时是不吃饭的,只喝人乳。听完之后,李世民也觉得不可思

  • 以胖为美的唐朝,究竟杨贵妃有多胖?梅妃亲口说她是个胖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以胖为美杨贵妃到底有多胖,杨贵妃梅妃,历史上杨贵妃是胖子吗

    在历史的记载之中,官方史据并没有记载她的体重为多少。但是透过一些野史之中的记载,我们能够得知她的体重。据说杨玉环身高在1米65左右,而体重则达到了140斤,这样的身材也足以称为丰满了。当然这一数据是否属实我们也无法确定,不过在一些历史资料记载里面,从侧面中也能够了解到她的确挺胖的。相传有一次唐玄宗背

  • 隋唐演义:李渊韬光养晦,深水藏大鱼,浑水才能摸大鱼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隋唐演义秦琼走马取金堤,隋唐李渊称帝,隋唐演义李渊多少集开始反隋

    民间沸腾如此,稍稍有点民本思想的帝王(例如后来的唐太宗),都会有所忌惮有所警醒,从而调整方略休养生息,可自视甚高、一心只想早日成就其圣王伟业的大业天子穷兵黩武。和秦皇汉武一样,在他眼中庸庸碌碌的黔首百姓根本算不得有血有肉的人,而只是会说话走路的服劳役时的工具和服兵役时的兵器而已。就这样,民间已是乱麻

  • 作为一个吃货,苏东坡实在是太合格了:把致敬王维的诗写成了菜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可我们没学到的,苏东坡还是一位画家、书法家。可以说苏东坡的文学技能,已经是满级了。但是他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不是他的文学造诣,而是他这个人,真的是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干饭人”。例如其他文人被贬,写的诗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情

  • 侯君集叛变被判死刑,李世民承诺:我赐你儿子俩美人,别担心无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侯君集和李世民最后的对话,侯君集比李世民大吗,李世民凌烟阁审问侯君集

    侯君集,是唐朝开国大将,同时也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心腹。无论在玄武门之变,还是在贞观时期的对外战争中,侯君集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一时糊涂,侯君集却误入歧途,走上反叛的不归之路。阴谋败露后,侯君集被判处死刑,而李世民为了保住他的后人,可谓是煞费苦心。对待这个罪臣,李世民为何对他的身后之事如此上

  • 你知道唐太祖是谁吗?相比于李渊,其实他才是唐朝真正他的开创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关于唐朝和李渊,很多人或许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其他朝代的开国君主,庙号大多为太祖,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宋太祖赵匡胤等等。但是,为何在唐代,身为开国君主的李渊,庙号却只是高祖,而非太祖呢?唐朝的皇帝里,有没有被称为唐太祖的呢?其实,历史上还真有唐太祖这个人!这个人,名叫李虎,是李渊的爷爷。李虎出

  • 何承天:5岁丧父的南北朝大才子,你不知道他一生发明有多超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何承天主要成就,何承天自画像,魏朝南与何承天

    文才:出版个人专著五十余卷。信仰:以无神论单挑佛门泰斗。算数:推演圆周率近似3.1429。天文:制定新历法《元嘉历》。音乐:全球首创出十二平均律。官场:步步高升南朝太子老师。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从东晋到南北朝,逐鹿天下的大人物千古留名。其余统称为芸芸众生

  • 作为唐初三大宗教之一的景教,最后为何会被唐朝驱逐出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最兴盛和尊崇的宗教,唐朝时传入中国的宗教,唐朝推崇哪些宗教

    唐朝初期,其实是三教并行,这三教就是道教、佛教、景教。道教和佛教,自不必多数,大家都知道来源,而景教可能就很少有人了解了。景教,其创始人是聂斯脱里,因为主张基督有神、人“二性二位”,所以被基督教视为异端,遭到了驱逐。后来几经波折,于唐初正式传入中国,也就是后来的东方亚述教会。但是,随着传播时间的不断

  • 作弊始祖——唐代温庭筠:仕途艰难,结局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温庭筠个人简历,温庭筠的故事,世人对温庭筠评价

    考试结束后,温庭筠满脸嘚瑟地看着面对自己始终没挪过位置的主考官沈询说道:“你这监考技术不怎样啊,这场考试我可是给八个人都传了答案呢。”说完后他看着沈询逐渐黑下去的脸大笑着扬长而去。一.自小就放荡不羁的温庭筠要说哪个朝代的“诗”最有名,那必须得被称为“盛世”的大唐了。细数大唐朝中有名的文人墨客,个个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