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你真的了解五代十国吗?从朱温设鸿门宴入手,谈“五代”兴衰更替

你真的了解五代十国吗?从朱温设鸿门宴入手,谈“五代”兴衰更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42 更新时间:2023/12/9 18:44:58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一个又一个短命的中原王朝,在一片厮杀过后的血泊中登场,史称

五代

。其他地方政权也不甘落后,形成十个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史称

十国

。兵变不断,战乱连绵,在这样的烽烟弥漫中,历史的车轮进入了一个十分混沌不明朗的谜团当中。

一、朱温设下鸿门宴

公元884年,在汴州驿馆

上源驿

,有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举行。就像秦汉之际的

鸿门宴

一样,这场晚唐的宴会,也在改变着中国的历史,被记载在许多史书当中。不仅如此,它还在民间广为传播,成为一个令人感慨万千的传奇。

宴会的主角一个是

宣武节度使朱温

,另一位是

河东节度使李克用

朱温原来是

唐末黄巢起义军的大将,后来投靠了晚唐政权。一直以治军严酷著称,当时是围剿黄巢的重要力量,

他据守汴州,形成强大的军事集团。

李克用是沙陀人,骁勇善战,在军中被称为“

飞虎子

”。他一只眼睛有问题,于是就有人送绰号

“独眼龙”

。在

围剿黄巢

的战争中,李克用的力量也在迅速扩大,

以太原为中心形成强大的河东军事集团

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在围剿黄巢的战争中相遇,在他们合力夹攻之下,大获全胜。

朱温特地摆设隆重的庆功宴

款待李克用。李克用年轻气盛,宴会上处处逞强,说话时多有不敬,朱温内心愤怒,但在宴会上没有表露出来,

他把重头戏放在了宴会之后

其实在剿灭黄巢起义之后,藩镇割据可以说是愈演愈烈。朱温和李克用是当时的两强,是势力膨胀最迅速的藩镇,两强坐在一起,表面上是把酒言欢,实际上是暗藏杀机。

李克用在驿馆可以说是危机四伏。朱温的大军已秘密包围了驿馆,就等着合适的机会。夜幕降临,朱温的大军

纵火放箭

。李克用所带的三百名亲兵,全部被杀。李克用此时危在旦夕,偏偏这个时候雷雨交加,火箭的威力大减,在几名亲随的拼死保护下,

李克用狼狈逃走

。昔日的战友顿时成为仇敌,

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从此拉开序幕,他们的争霸将左右五代时期的政治格局。

二、宦官朝臣内斗并引狼入室:朱温趁机建立五代第一个国家后梁

九世纪末期的唐帝国已经病入膏肓,在围剿黄巢起义的过程中,藩镇势力进一步增强,唐王朝已经奄奄一息。朝臣与宦官们却仍在进行激烈争斗,他们纷纷与藩镇势力结盟。

公元900年,宦官势力不仅杀戮朝臣,而且还

打算废黜唐昭宗

。要是想制服宦官,无论是皇帝还是朝臣,他们都

必须借助地方的力量

。他们不约而同的

将希望寄托在朱温身上

。他们让

宰相崔胤

秘密写信给朱温,请其出兵讨乱。接到宰相崔胤的书信,朱温喜出望外,因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朱温大军立刻出发,目标直指长安城。

朱温

宦官韩全海等人情急之下劫持唐昭宗,投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

,但李茂贞根本不是朱温的对手,交战失败后李茂贞被迫交出唐昭宗,

此时的朱温已经完全控制了唐朝的中央政权。残酷的大屠杀迅速展开

,七百多名宦官被朱温统统杀掉,长期被宦官控制的

唐朝中央军队神策军被解散

。紧接着,这位被大家公认为忠臣的朱温,迅速露出了他的另一面,他向朝臣展开了杀戮,甚至杀死了接应他到京城的宰相崔胤,他强迫唐昭宗迁往洛阳,

临走前还将长安城全部焚毁

不久唐昭宗在洛阳被杀,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改国号为梁,这就是五代第一个中原政权后梁。

唐朝长达289年的统治终告结束,但是唐朝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

三、李克用和他的“义子”们与朱温大军长期斗争

后梁建立后,许多的藩镇被朱温扫灭。就连自中唐以来的

强藩魏博、成德节度使

也因战败归附朱温。这时只有一个重要人物

始终认为唐朝的历史并没有结束

,他就是与朱温结下深仇的李克用。此时距上源驿盛宴已经过了23年,李克用也已经从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变成了成熟的

雄踞河东的军事霸主

此时真正

对后梁构成重大威胁的

,也只有李克用的河东军事集团,接下来的

中原争霸

也正是在两个军事集团间展开。据史料记载:“朱温弑杀唐昭宗的消息传到太原时,李克用

向南痛哭

,发誓要诛凶讨逆,恢复唐朝"。李克用仍然把自己当做唐朝的臣子,以勤王讨逆为旗号与后梁军队不断攻杀。

李克用

其实从军事力量上来讲,朱温的军队占据着军事上绝对的优势 。但是从道义上来讲,李克用是打着为唐朝复仇的旗号来的,所以在道义上拥有更大的支持。

双方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制度:

《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初,帝在藩镇,用法严,将校有战没者,所部兵悉斩之,谓之跋队斩,士卒失主将者,多亡逸不敢归。”

朱温的军队有严酷的纪律,十分彪悍。他曾经下命令规定:“如果有将校在战争中被杀或逃走,他所率的全部士兵都要斩杀,这就是有名的

跋队斩

”。对自己的部下尚且如此,对敌兵则更为残酷。

李克用则是用

义气相勾连

,以他的义子十三太保为核心组建了强大的

义儿军

,然后又以义儿军为中心,组建起强大的军事集团。

广为传唱的李克用与十三太保:

在戏剧中,有很多讲述李克用和他的义子们征战的故事。如《雅观楼》,李克用的义子李存孝,这位年仅十几岁,却武艺超群的义子,在战争中生擒黄巢大将孟觉海。在戏剧盛行的年代,描述李克用父子征战的故事还有很多,如《沙陀国》、《飞虎山》、《太平桥》等。不但剧目众多,而且十分流行,成为了一个个经典剧目。正是因为如此,演绎出了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

,李克用与十三太保

李克用剧戏剧形象

据说李克用有十三义子,他们个个武功非凡,都是当时的雄杰暴武之士。帮李克用立功名、打天下。尤其是

太保李存孝

称得上天下最骁勇的武将,在千军万马中往来冲杀,如履平地。李克用与他的义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他们共同浴血奋战,不断取得重大战果。

其实李克用的这些所谓的义子们,实际上是李克用为了提高自己在中原地区名望才弄的。因为李克用有少数民族的血统,所以他在中原地区要形成自己的势力,他就

必须要招纳中原地区的很多所谓的义子们

。其实义子的“义”,更多的时候反而是“利”,这个义只是一个名头。

在20余年的时间中,李克用与朱温一直展开着不间断的斗争。尤其是后梁建立后,双方的战争更趋激烈

,在马上就要一决雌雄的最后关头,在908年正月,李克用却暴病而亡

四、李克用留下的三支箭

直到李克用临终的时候,李克用仍然在军营中筹划着军事计划。他把

儿子李存勖

立为晋王,

取出了三支箭,并且嘱咐儿子完成三件大事,第一支箭直指北方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他们正占据着幽州;第二支箭指向了中原王朝之外的契丹;第3支箭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消灭世仇朱温。

三支箭代表着三个目标,顺序不能错乱。因为要去攻打朱温,首先还是需要稳定自己的后方。把北方像

刘仁恭

,和一直对中原构成强大威胁的

契丹

等势力,要加以打击,才能保护后方安全,放心的与朱温决战。这其实也是当时李克用和继任者需要做出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而李克用把首先讨伐幽州,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和抵御当时的劲敌契丹放在第一位,

也说明他是把稳定后方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

刘仁恭,刘守光占据的幽州

,是

中原王朝与契丹的交界处

,此地是军事必争之地。李克用将第2支箭,指向契丹,只有不受契丹的强大入侵才能够无后顾之忧,李克用最终的目标是在朱温,只有消灭了朱温的后梁军队李克用的军事集团,才能真正雄霸中原。李克用死时,外面黄沙漫天,

真正的大战将在李克用死后全面展开。

五、三支箭任务完成,李存勖建立五代第二个国家后唐

三支箭任务完成:

李克用去世后他的继任者李存勖,正按照他的临终遗嘱,展开强有力的

中原争霸

。李克用临终前留下的三支箭,被供奉在家庙中。每次出征,李存勖都郑重的取出放在锦囊里,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这三支箭成为了李存勖积极进取的指南针。

公元913年,李存勖的军队

攻陷幽州,完全控制了河北地区,刘仁恭父子被擒。

李存勖用刘仁恭的血,来祭奠李克用之墓,

彻底完成了第一支箭的任务。

公元922年李存勖率领部下大战契丹大军,

将契丹驱逐出境

。李克用交代的第二支箭,也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公元923年,

李存勖称帝,建立了五代的第二个中原王朝,史称后唐。

李克用交代的三支箭,只剩下最后一支了,

真正的最后的决战即将展开

此时的后梁已经走了下坡路,公元912年

朱温被他的次子所杀

,后梁进一步衰败 。

公元923年10月,李存勖的军队进攻梁都汴京,曾经不可一世的后梁,被

李存勖的大军攻破,而灰飞烟灭。

李存勖此时志得意满,真正达到了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执

的地步。也许唯一遗憾的是,朱温已不在人世,李存勖无法亲手将朱温杀掉,然而这位登上帝王的武士,却开了他更富有传奇色彩的戏剧人生。

戏剧皇帝戏剧人生:

李存勖从小精通音律,能谱曲填词。平定

中原之后

李存勖经常和

伶人

们一起演戏,还给自己起了个艺名叫

李天下

在古代传统观念中,伶人的地位是很卑下的,李存勖非常重用伶人,让他们当官,担任重要职务,这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道空前绝后的奇特景观。

伶人地位突然间逆转直上,在现实政治中粉墨登场。

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帮着李存勖打天下的功臣,却被忽视了,这也为后来再次兵变埋下种子。

伶人

伶官中也有正直之士,但更多的伶官,

仗着皇帝宠幸,肆意妄为,官员们敢怒不敢言

。有个伶人叫

景进

,专门替唐庄宗刺探外面的情况,只要有人得罪他,他就在庄宗面前进馋言诋毁对手,对方马上大祸临头。

宦官也重新得到重用。公元925年,

宦官和伶人挑选三千民女,填充后宫,惹怒了大量民众和军士

公元926年,李存勖听信宦官馋言,

将功勋卓著平定前蜀的西平王,郭崇韬杀死

,兵变再起。魏州等地发生兵变,京城中也出现了叛乱。

伶人出身的亲军将领郭从谦

,平日把郭崇韬当成自己的叔父,关系十分亲近。郭崇韬死后不久 ,

郭从谦率部攻打城门

,李存勖亲率近卫骑兵出击;但他已众叛亲离,调动不了附近的军队,身边的人也纷纷离开;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武士,现在却孤立无援,独自拼杀;在无比的失落和痛苦中,

李存勖被一箭射中;称帝仅三年,便死于非命

当时只有一个伶人,捡了一些丢弃的破烂乐器,放在李存勖的身上点火焚尸。李存勖编戏演戏都是高手,甚至被许多戏班奉为戏曲之祖。而在戏外的真实世界,他也用自己的生命,编写了一场无与伦比的悲喜剧。伶人、乐器、和弓箭是庄宗一生中,激情和魅力的代表,参与了他戏剧性的终结。用欧阳修引用《左传》的话来说:

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六、积极消除兵变,最终却又被兵变:晚年不幸的李嗣源

李嗣源是李克用的义子

,是十三太保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先后随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征战30余年,屡立奇功。兵变爆发时,李嗣源受命到魏州讨伐叛军。但平叛没有多久,手下的将士策动哗变,并且与叛军兵合一处,

拥戴李嗣源为新皇帝。这是又一次成功的兵变

,李嗣源是兵变的获益者;但他登台后

必须强力遏制兵变,否则下一个被杀的,可能就是他自己。

古代禁军

兵变源头:

在五代时期, 禁军是指精锐部队的正规军。禁军一方面是他们的战斗力比较强;另一方面禁军的统帅由于长期的战争,积累了很高的人气,被部下拥护。像五代的各个皇帝也不敢轻易的动他们;所以当时尽管有很多防范这个兵变的这样的一些措施,但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

积重难返:

李嗣源十分想要突破兵变的困局,所以他即位之后,首先就是

镇压和整顿

。对于骄悍难制的将士,李嗣源悉数诛杀以绝后患;几次大规模的屠杀,骄兵悍将动辄作乱的局面被初步改变。

李嗣源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重新组建了侍卫亲军;着手建立新的禁军体系

。禁军除了捍卫京师外,还被派驻各地牵制和削弱藩镇实力;节度使被频繁调动,以防止他们形成割据势力;实力强大的藩镇被一再分割,实力大减。

李嗣源还力图彻底消灭产生兵变的土壤。

他整顿吏治

;使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原民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这些措施无疑稳定了政局,也使兵变失去了基础。

然而李嗣源有无法克服的缺陷。他即位时已经60岁,年老力衰;完善的制度依然无法建立;只好将大量的权利分给家属亲信;由亲近的人代替原来的军阀,成为新势力。

李嗣源试图以情义的勾连,来弥补制度的缺陷,但是他能够成功吗?

儿子兵变:

李嗣源晚年患病时,

宫廷政变再度发生

。次子李从荣率兵攻打宫门,妄图篡位事败被杀。李嗣源本人惊悸悲恸,凄惨的死去。一连串的宫廷杀戮之后,公元934年,

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自立为帝

七、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王朝的命脉,却被石敬瑭拱手相送,是汉族之殇。

刚刚即位的李从珂,对太原的石敬瑭十分忌惮。石敬瑭不仅是拥有军队的一方诸侯,而且还是李嗣源的女婿。为了解除石敬瑭的威胁,李从珂决定先下手为强,逼迫石敬瑭离开老巢。但这一次决定,不仅使李从珂很快死去,而且引发了

一个令中原王朝几百年都无法破解的难题

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重要性:

为抵御李从珂,石敬瑭面临艰难的抉择;最终不惜采取非常措施,主动向契丹求援。契丹国内经过一系列改革,此时已经强大起来;

为了获得契丹大军的帮助,石敬瑭主动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这一措施完全改变了中国北方的政治格局。

燕云十六州东西绵延约600公里,南北约200公里。历史上

这里不仅是中原农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的自然分界线,也是中原政权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分界线

。早在战国时期,燕国和赵国就不惜耗费大量国力在崇山峻岭之上

修筑长城

。秦朝建立后更是将长城连接起来。

此后各朝各代的中原政权,无不派重兵把守,唯恐有失。因为一旦失去北方便再无险可守,强国铁骑便可在中原大地纵横驰骋。

燕云十六州地区对契丹的影响:

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以后,因为契丹原来是一个游牧民族,它基本上是

以游牧作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

。而得到了燕云十六州以后,就开始有了一片以农业经济为主的这样的一个地带。

这种情况其实对于契丹整个民族的发展,是有极大的刺激的。而且对于契丹的社会结构,包括辽朝的统治方式,实际上的都有一种启示或者说一种带动作用。

后晋与燕云十六州

八、石敬瑭建立五代第三个中原政权:后晋

在契丹的帮助下,石敬瑭建立了

五代时期的第三个中原政权后晋

。但是石敬瑭虽然当了皇帝,对契丹却只能卑躬屈膝。石敬瑭的继承人

石重贵

试图冒死一变,要从契丹人手中夺回燕云十六州彻底改变被动局面;但此时形势已经不可逆转。

公元944年到947年,

契丹大军三次南下后晋灭亡

。契丹人虽然打进中原,但他们的劫掠和暴行激起了中原民众的反抗,契丹人被迫撤退,中原出现了政治空白。

九、刘知远建立五代时期第四个中原政权:后汉

在中原地区出现政治空白时,

太原留守刘知远

趁机发兵,建立

后汉政权

。他在位仅一年就去世了,次子

刘承祐

继位;兵变再次发生,

刘承祐被杀

十、五代时期第五个中原政权:后周

公元951年正月,正率大军抵御契丹的

邺都留守郭威

,被将士们拥立为皇帝。大军返回东京建立了新政权,这就是

五代时期最后一个中原王朝,后周

后周形势图

兵变得以缓解:

郭威和他的继任者

周世宗柴荣

,都是五代时期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大刀阔斧地革除着弊病,

消除兵变也成为他们治理国家的重中之重

郭威的继任者柴荣是他的内侄和养子

。为了防止兵变,柴荣在

侍卫军

之外,又组建了

殿前军

;使

殿前侍卫两司,构成中央禁军,乃至全部武装力量的核心,从根本上改变了晚唐以来外重内轻的局面。

革命尚未成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其实除了兵变难题之外,燕云十六州也始终是后周政权迫切想要解决的难题。柴荣的大军先后征讨后蜀、南唐取得重大战果。但燕云十六州,始终如骨梗在喉,柴荣迫不及待的想要从契丹人手中夺回来。

公元959年柴荣下决心亲征北方,与契丹大军征战收复了辽国占领的莫,瀛,易三州;但没想到就在

柴荣准备乘胜进取幽州时,病魔突然降临,他留下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他的继任者,他的儿子柴宗训却只有7岁。

死神即将到来,柴荣仍强撑着最后的力气安排后事。他对军队的人事做了最后一次大的调整,但没有想到这样的调整,仍然未能摆脱可怕的兵变困局。

十一、壮烈的五代时期结束,宋朝建立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病死,年仅七岁的

后周恭帝

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

,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

等结义兄弟

掌握了军权。公元960年正月初,有传闻契丹大军将要南下攻打后周,宰相范质等人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就很着急的派遣赵匡胤统率各路大军北上御敌。

宋太祖赵匡胤

大军到了陈桥驿时,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

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

赵匡胤入城,

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宋,仍定都开封。

十二、小结

纵观整个五代时期,一个又一个统治者粉墨登场,又转瞬消失。无论是狡诈严苛的朱温、痴迷戏曲的李存勖、年老体弱的李嗣源、命运不济的柴荣、只有7岁的柴宗训,他们都无力破解中华大地的政治困局。历史的车轮已经迫不及待地向前推进,中原大地迎来了一位伟大的帝王一一宋太祖赵匡胤。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新五代史》宋 欧阳修

《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

《中国通史》陈佩雄

更多文章

  • 你知道吗?李世民的名字,竟然是早年一个书生给他算命得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早年真实故事,李世民早年与晚年,李世民外号大全

    但是同时,因为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变,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这个污点,也广为后世所诟病。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到底都是怎样的呢?在李渊从太原起兵之前,少年的李世民,又做过哪些事情呢?1.生而不凡如果今天我们去网上查李世民的相关信息,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管是哪一个百科

  • 你知道吗?建立了隋朝的杨坚,其实是唐高祖李渊的小姨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朝杨坚跟李渊是什么关系,隋朝李渊和杨坚,隋朝杨坚个人资料

    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出身关陇世家。李家世代显赫,李渊的七世祖李暠,曾是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开国君主。后来西凉灭亡后,李家一度败落。但到了李渊爷爷这一代,李渊的爷爷李虎,因为早年追随北魏名将贺拔岳,再次崛起。北魏分裂之后,李虎和宇文泰等人一起,拥立元宝炬称帝,建立了西魏。凭借着拥立之功,李虎和其他七

  • 侯君集被处死,李世民从侯府搜出俩“食人乳”的绝色美女去哪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侯君集和李世民最后的对话,侯君集后代在哪,侯君集比李世民大吗

    作为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在李世民眼里什么样儿的美人没见过,但当他看到眼前这两位绝色美女时也是被惊艳到了。只见这两位绝色美女的皮肤十分白皙,晶莹剔透,这让李世民也好奇了起来,并主动询问她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两位绝色美女的回答也令人十分吃惊,她们说平时是不吃饭的,只喝人乳。听完之后,李世民也觉得不可思

  • 以胖为美的唐朝,究竟杨贵妃有多胖?梅妃亲口说她是个胖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以胖为美杨贵妃到底有多胖,杨贵妃梅妃,历史上杨贵妃是胖子吗

    在历史的记载之中,官方史据并没有记载她的体重为多少。但是透过一些野史之中的记载,我们能够得知她的体重。据说杨玉环身高在1米65左右,而体重则达到了140斤,这样的身材也足以称为丰满了。当然这一数据是否属实我们也无法确定,不过在一些历史资料记载里面,从侧面中也能够了解到她的确挺胖的。相传有一次唐玄宗背

  • 隋唐演义:李渊韬光养晦,深水藏大鱼,浑水才能摸大鱼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隋唐演义秦琼走马取金堤,隋唐李渊称帝,隋唐演义李渊多少集开始反隋

    民间沸腾如此,稍稍有点民本思想的帝王(例如后来的唐太宗),都会有所忌惮有所警醒,从而调整方略休养生息,可自视甚高、一心只想早日成就其圣王伟业的大业天子穷兵黩武。和秦皇汉武一样,在他眼中庸庸碌碌的黔首百姓根本算不得有血有肉的人,而只是会说话走路的服劳役时的工具和服兵役时的兵器而已。就这样,民间已是乱麻

  • 作为一个吃货,苏东坡实在是太合格了:把致敬王维的诗写成了菜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可我们没学到的,苏东坡还是一位画家、书法家。可以说苏东坡的文学技能,已经是满级了。但是他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不是他的文学造诣,而是他这个人,真的是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干饭人”。例如其他文人被贬,写的诗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情

  • 侯君集叛变被判死刑,李世民承诺:我赐你儿子俩美人,别担心无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侯君集和李世民最后的对话,侯君集比李世民大吗,李世民凌烟阁审问侯君集

    侯君集,是唐朝开国大将,同时也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心腹。无论在玄武门之变,还是在贞观时期的对外战争中,侯君集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一时糊涂,侯君集却误入歧途,走上反叛的不归之路。阴谋败露后,侯君集被判处死刑,而李世民为了保住他的后人,可谓是煞费苦心。对待这个罪臣,李世民为何对他的身后之事如此上

  • 你知道唐太祖是谁吗?相比于李渊,其实他才是唐朝真正他的开创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关于唐朝和李渊,很多人或许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其他朝代的开国君主,庙号大多为太祖,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宋太祖赵匡胤等等。但是,为何在唐代,身为开国君主的李渊,庙号却只是高祖,而非太祖呢?唐朝的皇帝里,有没有被称为唐太祖的呢?其实,历史上还真有唐太祖这个人!这个人,名叫李虎,是李渊的爷爷。李虎出

  • 何承天:5岁丧父的南北朝大才子,你不知道他一生发明有多超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何承天主要成就,何承天自画像,魏朝南与何承天

    文才:出版个人专著五十余卷。信仰:以无神论单挑佛门泰斗。算数:推演圆周率近似3.1429。天文:制定新历法《元嘉历》。音乐:全球首创出十二平均律。官场:步步高升南朝太子老师。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从东晋到南北朝,逐鹿天下的大人物千古留名。其余统称为芸芸众生

  • 作为唐初三大宗教之一的景教,最后为何会被唐朝驱逐出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最兴盛和尊崇的宗教,唐朝时传入中国的宗教,唐朝推崇哪些宗教

    唐朝初期,其实是三教并行,这三教就是道教、佛教、景教。道教和佛教,自不必多数,大家都知道来源,而景教可能就很少有人了解了。景教,其创始人是聂斯脱里,因为主张基督有神、人“二性二位”,所以被基督教视为异端,遭到了驱逐。后来几经波折,于唐初正式传入中国,也就是后来的东方亚述教会。但是,随着传播时间的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