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传奇:优孟演戏劝庄王,申舟冒死使齐国

春秋传奇:优孟演戏劝庄王,申舟冒死使齐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564 更新时间:2024/1/17 16:45:03

[var1]

周定十二年(公元前595年)春三月,楚令尹孙叔敖病笃,嘱其子孙安道:“吾有遗表一通,死后为我转达于楚王。楚王若封汝官爵,汝不可受。汝碌碌庸才,非经世济民之才,不可滥置仕官中。若封汝以大邑,汝当固辞。辞之不得,则可请以寝邱为封。此地瘠薄非人所欲,庶几可延后世之禄耳。”言毕遂卒。

孙安取遗表呈上,楚庄王而读之,表曰:臣以罪废之余,蒙君王拔之相位。数年以来,愧乏大功,有负重任。今赖君王之灵,获死牖下,臣之幸矣!臣一子,不肖,不足以玷冠裳。臣之侄子薳凭,颇有才能,可任一职,晋号世伯,虽偶败绩,不可轻视。百姓苦战斗已久,惟息兵安民为上。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愿王察之!

楚庄王读罢,叹曰:“孙叔敖死不忘国,寡人无福,天夺我良臣也!”

即命驾往视其殓,抚棺痛哭,从行者莫不垂泪。次日,以公子婴齐为令尹。召蔿凭为箴尹,是为蔿氏。楚庄王欲以孙安为工正,孙安遵守遗命,力辞不拜,退耕于野。

楚庄王所宠优人孟侏儒,谓之优孟,身不满五尺,平日以滑稽调笑,取欢左右。一日出郊,见孙安砍下柴薪,自背而归。优孟迎而问道:“公子为何自己劳苦背薪?”

孙安道:“父为相数年,一钱不入私门,死后家无余财,吾怎能不背薪呢?”

优孟叹道:“公子勉之,大王不久便召公子矣!”

于是,优孟制孙叔敖衣冠剑履一具,并练习其生前语言动作,摹拟三日,无一不肖,宛如孙叔敖之再生。逢庄王宴于宫中,召群优为戏。优孟先让其他优伶扮为楚庄王,为思慕孙叔敖之状,自己扮叔敖登场。楚庄王见,大惊曰:“孙叔无恙乎?寡人思卿至切,可仍来辅相寡人也。”

优孟对答:“臣非真叔敖,偶似之耳。”

楚庄王曰:“寡人思叔敖不得见,见似叔敖者,亦足少慰寡人之思。卿勿辞,可即就相位。”

优孟回答:“大王果用臣,于臣甚愿。但家有老妻,颇能通达世情,容归与老妻商议,方敢奉诏。”

于是下场,后又上场道:“臣适与老妻议之,老妻劝臣勿就。”

楚王问曰:“何故?”

优孟回答:“老妻有村歌功臣,臣请歌之。”

遂歌曰:贪吏不可为,而可为;廉吏可为,而不可为。贪吏不可为者,污且卑;而可为者,子孙生活华靡。廉吏可为者,高且洁;而不可为者,子孙衣单食缺。君不见,楚之令尹孙叔敖,生前私殖无分毫,一朝身没家凌替,子孙丐食栖蓬蒿。劝君勿学孙叔敖,君王不念前功劳!

楚庄王在席上见优孟问答,宛似孙叔敖,心中已是凄然;及闻优孟歌毕,不觉潸然泪下曰:“孙叔敖之功,寡人不敢忘也!”

即命优孟前往召孙安。孙安敝衣草屦而至,拜见楚庄王。楚庄王曰:“你穷困至此吗?”

优孟从旁答道:“不穷困,不见前令尹之贤。”

楚庄王曰:“孙安不愿就职,当封以万家之邑。”孙安固辞。

楚庄王曰:“寡人主意已定,卿不可却。”

孙安奏道:“君王倘念先臣尺寸之劳,给臣衣食,愿得封寝邱之地,臣愿足矣。”

楚庄王曰:“寝邱瘠恶之土,卿何利焉?”

孙安道:“先臣有遗命,非此不敢受也。”楚庄王乃从之。

后人以寝邱非养地,无人争夺,遂为孙氏世守。此乃孙叔敖先见之明。

晋臣荀林父,闻孙叔敖新故,知楚兵不能骤出。乃请师伐郑,大掠郑郊,扬兵而还。诸将请速围郑,荀林父道:“围之未可遽克,万一楚救忽至,是求敌也,姑使郑人惧而自谋耳。”

郑襄公果大惧,遣使谋之于楚,且以其弟公子张,换公子去疾回郑,共理国事。楚庄王曰:“郑荀有信,岂在人质乎?”乃悉遣之。

楚庄王大集群臣,计议防晋之事。公子侧进言:“与楚所善无如齐,而事晋之坚,无过于宋。若我兴师伐宋,晋方救宋不暇,敢与我争郑乎?”

楚庄王曰:“子策虽善,然未有机可乘。自先君败宋于泓,伤其君股,宋能忍之。及厥貉之会,宋君亲受服役。其后昭公见弑,子鲍嗣立,今十八年矣,伐之当奉何名?”

公子婴齐回答:“这不难,齐君屡次来聘,尚未一答。今宜遣使报聘于齐,竟自过宋,令勿假道,且以探之。若彼不计较,便是惧我也,君之会盟,必不拒矣。如以无礼之故,辱我使臣,我借此为辞何患无名哉?”

楚庄王曰:“何人可使?”

公子婴齐回答:“申无畏曾从厥貉之会,此人可使也。”

楚庄王于是命申无畏入齐修聘。无畏奏道:“聘齐必经宋国,须有假道文书送验,方可过关。”

楚庄王曰:“汝畏阻绝使臣耶?”

申无畏答道:“向者厥貉之会,诸君猎于孟诸、宋君违令,臣执其仆而戮之,宋恨臣必深;此行若无假道文书,必然杀臣。”

楚庄王曰:“文书上与汝改名曰申舟,不用无畏旧名可矣。”

申无畏犹不肯行,道:“名可改,面不可改。”

楚庄王怒曰:“若杀子,我当兴兵破灭其国,为子报仇!”申无畏乃不敢复辞。

明日,率其子申犀,谒见庄王道:“臣以死殉国,是臣本份;但愿王善视此子。”

楚庄王曰:“此寡人之事,子勿多虑。”

申舟(无畏)领了出使礼物,拜辞出城。申犀送至郊外,申舟吩咐曰:“汝父此行,必死于宋。汝必请于君王,为我报仇,切记吾言!”

父子洒泪而别。

(本篇完)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后,白起的事业由巅峰走向没落,始作俑者真的是范雎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从长平之战胜利之后坑杀赵军开始,白起的荣光慢慢退下,背后原因是损失几十万将士的赵国派说客前往秦国游说秦相范雎,用私人利益成功说服范雎背后怂恿秦昭王下诏撤军。赵国惊恐万分,派人用重金贿赂秦相范雎说:“白起已经杀了赵括,灭了赵国四十多万兵马,现又围攻邯郸,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那就妥妥的封为三公,

  • 春秋谋士范蠡:出身贫寒,却有鸿鹄之志,助勾践三千越甲吞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范蠡急流勇退,范蠡有才吗,范蠡跟谁辅助勾践

    范蠡出身于楚国的一户平民家庭,年少时的范蠡便多喜爱阅书。虽然是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但是年少时的范蠡便有着远大抱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飞黄腾达,让家乡摆脱贫困,甚至与当时的地方官文种,交友甚欢。也许,上天也是渴望范蠡的理想成真,在范蠡提出长江下游有大展宏图机会时,文种毅然决然辞官,准备和范蠡一同东

  • 襄阳战国凸显9米盗洞,挖出一把神剑,专家:不输越王勾践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墓发现的王者之剑,考古楚王剑,出土著名宝剑

    [var1]在我们中国现在出土的文物当中,要说哪一把剑是最为珍贵的?无疑是越王勾践剑,这把越王勾践剑被誉为是“天下第一剑”,如今被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当中,它的主人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了。其实我们中国除了越王勾践剑非常尊贵以外,还有一把剑同样也是非常的尊贵,它绝对不会输给越王勾践剑,只不过它的数

  • 长平之战,赵括在被围前,是如何重创白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括vs白起完整版,赵括之死真相揭秘,白起打败赵括的故事叫做什么名字

    [var1]双方各有几十万大军不能离开上党郡,而军队每日消耗大量军粮和物资。这造成国内农业生产滞后,商业萎靡,百姓苦不堪言,每个家庭几乎都有丈夫或者儿子在军中,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如果秦赵两军在丹河两岸再耗上三年,秦国会被耗穷,赵国会被耗垮。眼看各国救援无望,而赵国的国力又不支持廉颇继续打持久战,赵孝

  • 长平之战 赵括顽强奋战重创秦军 推迟了秦统一六国的步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括兵败长平读后感,长平赵括,宜安之战秦国和赵国

    长平之战秦赵两国暗中较劲,秦赵两军长期对峙,随着公元前260年一场持续46天的残酷、浩大、激烈争锋之后,战场帷幕缓缓落下,秦将武安君走向战神辉煌的顶点,但辉煌的顶点也是他老人家的的终点,不久之后,“人屠”白起被秦昭王赐死,一来是因为长平之战损兵折将,二来是因为功高盖主。与此同时,一顶名为“纸上谈兵”

  • 长平之战时,赵国苦苦支撑,齐国为何见死不救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长平后赵国是如何恢复元气的,赵国和齐国大战,长平战役中的赵国

    [var1]一首先,在很多人看来,齐国没有救援赵国,是缺乏长远眼光的体现。诚然,赵国一旦被秦国重创,也即输掉长平之战的话,意味着秦国一统天下的趋势将不可阻挡。由此,在赵国被秦国消灭后,齐国显然也无法独善其身。不过,从齐国的角度来看,确实有充分不救援赵国的理由。特别是赵国做得两件事情,更是让齐国非常痛

  • 通过杀敌来获取爵位?别被商鞅骗了,这样的爵位含金量太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国进爵制度,秦国授爵制度怎么样,商鞅的爵位和封邑

    所谓的战国七雄之中,最出名,实力也最强的,就是秦国了。在当时,秦军有“虎狼之师”的称谓,令敌人闻之丧胆。正是靠着这支军队,秦王政才能成功地一统天下,让战国上百年的硝烟得以暂时消弭。[var1]秦国的胜利,从根本上说,得益于孝公时期商鞅变法的成功。商鞅是当时有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原本是卫国人,据说是卫国

  • 长平之战遗址,挖出55米万人坑,学者:世人误解白起两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长平之战遗址全景图,长平之战发生的故事,长平之战真实发掘视频

    [var1]如此种种,无非是指长平一战,“四十万人,一夕坑之,残犹莫比”,清代学者梁启超更是直指战国约有200万人命丧沙场,而白起出征30余年,就拿下了其中的100万,杀神之名,正是由此而来。那么长平一战,白起究竟是怎么坑杀40万赵军人马的?《史记》记载,秦赵双方换将之后,对峙僵持局面被迅速打破,白

  • 齐国丞相一生有70多个儿子,大多数不是亲生的,为何他却不在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齐国最后君王,齐国的明君贤臣都有谁,齐国历史上著名的君王

    [var1] 田恒的先祖并不是齐国人,而是陈国人。陈完在父亲陈厉公去世后,为了避难逃到了齐国。当时齐国掌权的是齐桓公,见陈完为人踏实,故让他当工正之官。因古音中“陈”字与“田”字的发音相近,所以陈完将自己的姓氏改为田。 [var1] 自此,陈完为了感谢齐桓公的收留,勤勤恳恳地为齐国君主卖命,包括他的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全歼匈奴10余万骑兵,并数次打败秦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长平之战以后赵国兵力,长平之战赵国真的是惨败吗,秦赵长平之战发生在哪一年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乱世。数百年的历史却被大大小小的上百次的战役所充斥,正所谓:圈礼让而贵战争,在强者才能生存的时代,拳头似乎是评判话语权的唯一标准。维持周朝统治的“礼”,已经成为了诸侯心目中最大的笑话。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落地的天子已经不如诸侯,所以华夏的乱世如果还寄希望于周天子来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