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鳌拜被处死前请求见康熙,等撕开衣服后,康熙为何含泪免其死罪?

鳌拜被处死前请求见康熙,等撕开衣服后,康熙为何含泪免其死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391 更新时间:2024/2/20 18:32:36

在清朝时期有这样一位历经磨难却又开创一番辉煌伟业的皇帝,他就是康熙皇帝,康熙八岁登基,为了执掌大权经历了重重磨难,要不是有祖母孝庄太后垂帘听政,估计这皇位早就易主了,而在他长大之后朝堂同样也不消停,还是有人危及他的统治,就比如朝中的顾命大臣鳌拜,作为三朝元老,鳌拜只手遮天,称霸朝堂,完全不把康熙放在眼里。

为了避免自己大权旁落,康熙便联合自己的祖母以及亲信之人来了一招智擒鳌拜,想要治他于死地,可没想到的是鳌拜被处死前突然请求拜见康熙,紧接着就撕开衣服,康熙见后含泪免其死罪,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早年登基的康熙皇帝

清朝时期的康熙王朝何其强大,这也是后来“康乾盛世”发展的基础,而能有这样的繁荣景象离不开康熙皇帝的辛勤治理,可谁又能想到,他能成就这样的伟业竟然和他早年的坎坷经历有关。

康熙皇帝早在八岁的时候就登基称帝,当然,他也不想这么早就当皇帝,谁让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迫不得已才匆匆忙忙的把他推上皇帝宝座,当年顺治皇帝活的好好的,因为董鄂妃的突然离世让他情绪极其低落,很长一段时间难以从悲伤中走出来,甚至后来还想要出家为僧,要不是众大臣苦口婆心的劝他,估计他真就脱离世俗了。

而后顺治还是难解悲伤,太长时间的压抑让他原本就欠佳的身体越来越差,以至于二十四岁就殡天了,在他临死前肯定要交代后事,经过商议就安排年幼的康熙继位,同时孝庄太后出面继续维持政局,顺治还安排了四位顾命大臣,分别是鳌拜、索尼、苏克萨哈以及遏必隆将权力下放给他们四个,希望这四人能够尽心尽力辅佐康熙,直到他能够独立的执掌大权。

此时还只是孩童的康熙也开始从懵懂无知慢慢转变成管理国家的统治者,孝庄太后也一直督促着他好好学习,要不然说不定哪天这皇位就要拱手让人了,康熙深知局势复杂多变,唯有自己成长起来才能自保,所以康熙的童年也一直处于这样的巨大压力下,还要面对来自大臣的威胁,所以他的心性也比常人更早熟。

鳌拜猖狂,危及皇权

可就算康熙成长速度再快也得需要好些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原来的四位顾命大臣也开始不断的发展自己的势力,谁不想在朝堂之上有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这样日后等康熙长大自然也会器重自己,所以四人在私下展开了一场无声的斗争。

首先年事已高的索尼并没有兴趣参与进来,他年龄大了,没有必要再争夺什么权力,而且他也知道自己本身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实力,与其自讨没趣,还不如站在一旁观战,其次就是遏必隆,此人虽说是老臣,但是为人胆小懦弱,让鳌拜一吓唬直接就怂了,随后便愿意依附鳌拜。

而苏克萨哈恰恰相反,早在顺治登基之前他和鳌拜就不对付,苏克萨哈支持孝庄和顺治,可鳌拜却站错队伍支持当时的太子豪格,在争斗的过程中,双方没少相互针对,因此两人结下了梁子,不过鳌拜这边还有个遏必隆,苏克萨哈始终是不占优势,鳌拜作为自皇太极时期就已经成名的三朝元老,无论是实力、家室背景,还是所拥有的功绩,纵观整个朝野少有人可比。

这样的资历也成为了鳌拜猖狂的资本,无论是朝中的一众老臣,还是身在皇位的康熙他都不放在眼里,完全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就比如康熙继位后,为了缓和满汉矛盾,下令停止圈地,可鳌拜主动提出要对调圈地,紧接着就遭到了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的联名反对,鳌拜二话没说就随便找个罪名把他们三人处死,康熙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随后鳌拜又开始对老对手苏克萨哈下手,列举了他二十四条罪行,这让苏克萨哈难以翻身,据说当时的孝庄太后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毕竟自己没有证据,而且大权旁落,自保都是问题,又怎么有能力解救他人。

等到了1667年的时候,年老的索尼去世,在他临终前和康熙有一段对话,他告诉康熙“你已经十四岁了,是时候亲政了”,言外之意就是再不把持朝政可就没机会了,毕竟鳌拜太猖狂了,皇权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康熙也开始着手解决此事。

智擒鳌拜,却又免其死罪

要想治住鳌拜,正面对抗肯定是没有任何胜算的,要知道鳌拜曾经可是骁勇善战的武将,有着“满洲第一勇士”之称,手下的人个个身怀绝技,从正面下手显然不可能实现,于是康熙就借着想要看摔跤比赛为由,在自己的皇宫之中训练了一批八旗子弟,让他们天天练武,学着怎么样摔跤,看似是康熙年少贪玩,实际上这是为了日后擒住鳌拜做打算。

等到时机成熟康熙召见鳌拜,邀请他前来议事,鳌拜也没多想,毕竟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还能掀起什么大风大浪,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刚到了那,康熙一声令下一群年纪不大的摔跤手就把他摁在地上,随后将其五花大绑,鳌拜就算再厉害,双拳也难敌四手,就这样他这个老谋深算的大臣栽在了年少的康熙手中。

借着这个机会,康熙列举了鳌拜的众多罪行,按照大清律法,他犯的罪都够满门抄斩,连诛九族的,但是正当要行刑之际,鳌拜突然要求拜见康熙,康熙也纳闷一个将死之人还有什么想说的,于是应见他,鳌拜来到康熙面前,随即撕开衣服,指着身上的伤疤说“这条是救太上皇,皇太极所留,这条是当年征战明军所伤,这条是……”。

说完了这些,康熙也是眼含泪花,这样的三朝元老杀了实在是太过可惜,而且鳌拜也没有实质性的夺权,不如自己卖个人情,既能少了一个敌人,还能收拢人心,于是康熙下令免了鳌拜的死罪,革除他所有的权力,终身监禁。

结语

鳌拜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后半生过的一点也不好,不被皇帝重视,其他的大臣更是有多远走多远,谁也不愿意和他有瓜葛,如此凄凉的处境让鳌拜的情绪越来越低迷,最后抑郁而终,不过后来鳌拜也被平反昭雪,封他为一代忠臣,也没枉费他拼搏一生,总算是留个好名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英国人可以证明:大奸臣和珅的眼界与格局,远远超过了乾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其时,英国正处在工业革命之中,通过机器提高效率,生产了大量工业产品,特别需要中国这样的国家做他们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所以,马嘎尔尼给大清皇帝祝寿为虚,希望能取得商务利益与外交权利为实。马嘎尔尼带着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包括600箱礼物来到中国,他坚信以自己的外交手段,加上先进的蒸汽机、织

  • 乾隆办了两件事,一件违抗雍正一件忤逆顺治,但结局不错很得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顺治雍正关系,雍正见过顺治吗,乾隆的态度和手段

    乾隆帝对宗室的最大体恤,更在于他敢于推翻列祖列宗钦定的冤案,或予以彻底平反昭雪,或给予宽待。这方面的决定性措施,是在乾隆四十三年采取的。因为这个时候,乾隆帝开创了赫赫的“文治武功”,出现了“大清全盛之势”,群臣恭颂皇上为天纵英武的贤君明主,这也是乾隆帝采取重大行动的基础。乾隆主要是推翻了皇曾祖顺治帝

  • 清朝皇子为何容易患上这种怪病?真相原来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皇子序齿怎么回事,清朝皇子生病,清朝皇子死亡率高吗

    说起《还珠格格》,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在剧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当时紫薇与尔康已经生下了1个孩子,这个孩子名叫冬儿,长得古灵精怪,颇受大家喜爱,但不幸的是,这个孩子半路生了一种病,便是天花。天花这种疾病,在现今社会已经很少被人提及,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彻

  • 此女是清朝唯一的汉人皇后,深受皇上宠爱,她的做法独树一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第一位汉人皇后,清朝最聪慧的皇后,元清汉人皇后

    历史上的魏佳氏一定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女人,而且她的情商也很高。但她的性格一定不高冷孤傲,反而十分的亲和温顺,这一点从她的封号也可以看出来,令字在汉语中有温婉贤淑之意,在满语中的意思是聪慧。从这也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漂亮聪明的女子,要不然她也不会让乾隆这么喜爱了。说她没有一点心机这是不可能的,小白兔怎么可

  • 乾隆下旨让刘墉跳河,刘墉很淡定的回家洗了个澡,最后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给刘墉出难题刘墉机智化解,刘墉老婆打刘墉,刘墉跳河后回来对乾隆说了什么

    有一天和珅和乾隆在一起突然想到一个法子,要整一个刘墉,就和乾隆说,如果皇帝命令刘墉去跳河,刘墉会怎样?毕竟皇帝下令,臣也不得不做,就在刘墉接圣旨后,他也很冷静,跪了皇帝就跑出去了,乾隆也是十分的着急,派人去跟踪看看刘墉会怎么做,然后自己开始优哉游哉的和和珅下棋。结果刘墉拿着圣旨就先回家,妻子看到这个

  • 还在嘲笑清朝赔款多?此国曾赔50亿,三年后仍成列强,侵犯大清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赔款一览表,清朝战争赔款去哪了,清朝对外巨额赔款后来怎么赔偿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不能否认它曾经辉煌过,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使国家得到巩固,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但是到了中后期,政治僵化 、文化专制 、闭关锁国 、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大清开始落后于西方,以至于在中国近代史上不断的被外敌入侵,使得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那时的人民经历

  • 看到和珅往赈灾的锅里扔沙子,纪晓岚非常生气,乾隆皇帝却夸奖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珅纪晓岚赈灾辩论文字,和珅给纪晓岚赈灾哪一集,和珅和纪晓岚赈灾的对话文字

    但是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对他们的描写都是进行了夸张以及扭曲,尤其是对和珅的描写,可以说是把他完完全全刻画成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只会贪污腐败,根本就没有实际的本事,但是真正的历史记载,并不是这个样子的。这个人是非常有才能的,而且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君主,假如说当时的和珅并没有什么才华,不

  • 皇太极不喜欢孝庄,为啥孝庄却可以笑到最后,成为皇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孝庄和皇太极,孝庄为什么嫁给皇太极,皇太极和孝庄什么关系

    皇太极他的一生中一共迎娶了15位妃子,大多数都是蒙古贵族的女子那么其中最出名的一位就是,崇德五宫的后妃,人们称她五大福晋。这周武大附近当中又有三位,他们是来自内蒙古科尔辛布博尔吉特氏。他们分别是,还海兰珠。木布泰,哲哲。最后,木布泰也嫁给了皇太极。这是一个非常让人喜欢的婚姻。那么他的任务就是为皇太极

  • 西方眼里的明清,为何差距如此之大:清朝时中国退步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西方对清朝的印象,明清时期西方的生产方式

    自16世纪以来,欧洲传教士开始较大规模的进入中国,在他们的笔下,对明朝几乎是全面称赞,在建筑、造船、农业、印刷、手工业规模和技术等诸多方面,都让欧洲人惊叹不已。比如手工业规模上,“仅在常州城及附属广大地区,就有20万台织布机”,别说是当时欧洲人了,即便后来的康乾盛世,也达不到这一规模。我想中国是举世

  • 逆向的民族融合:清朝汉人的“满洲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末年汉人势力的崛起,清朝满洲与蒙古的关系,清朝汉人的思想

    其辫发、椎髻、胡服胡语胡姓一切禁止。斟酌损益皆断自圣心,于是百有余年胡俗悉复中国之旧矣。朱元璋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胡风盛行”,出现了大范围的汉人“蒙古化”,比如“军民行礼尚循胡俗,饮宴行酒多以跪拜为礼”、用蒙古姓氏、说蒙古语、穿蒙古衣等现象,忘记了中华传统,于是朱元璋才拨乱反正,力图恢复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