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时期有这样一位历经磨难却又开创一番辉煌伟业的皇帝,他就是康熙皇帝,康熙八岁登基,为了执掌大权经历了重重磨难,要不是有祖母孝庄太后垂帘听政,估计这皇位早就易主了,而在他长大之后朝堂同样也不消停,还是有人危及他的统治,就比如朝中的顾命大臣鳌拜,作为三朝元老,鳌拜只手遮天,称霸朝堂,完全不把康熙放在眼里。
为了避免自己大权旁落,康熙便联合自己的祖母以及亲信之人来了一招智擒鳌拜,想要治他于死地,可没想到的是鳌拜被处死前突然请求拜见康熙,紧接着就撕开衣服,康熙见后含泪免其死罪,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早年登基的康熙皇帝
清朝时期的康熙王朝何其强大,这也是后来“康乾盛世”发展的基础,而能有这样的繁荣景象离不开康熙皇帝的辛勤治理,可谁又能想到,他能成就这样的伟业竟然和他早年的坎坷经历有关。
康熙皇帝早在八岁的时候就登基称帝,当然,他也不想这么早就当皇帝,谁让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迫不得已才匆匆忙忙的把他推上皇帝宝座,当年顺治皇帝活的好好的,因为董鄂妃的突然离世让他情绪极其低落,很长一段时间难以从悲伤中走出来,甚至后来还想要出家为僧,要不是众大臣苦口婆心的劝他,估计他真就脱离世俗了。
而后顺治还是难解悲伤,太长时间的压抑让他原本就欠佳的身体越来越差,以至于二十四岁就殡天了,在他临死前肯定要交代后事,经过商议就安排年幼的康熙继位,同时孝庄太后出面继续维持政局,顺治还安排了四位顾命大臣,分别是鳌拜、索尼、苏克萨哈以及遏必隆,将权力下放给他们四个,希望这四人能够尽心尽力辅佐康熙,直到他能够独立的执掌大权。
此时还只是孩童的康熙也开始从懵懂无知慢慢转变成管理国家的统治者,孝庄太后也一直督促着他好好学习,要不然说不定哪天这皇位就要拱手让人了,康熙深知局势复杂多变,唯有自己成长起来才能自保,所以康熙的童年也一直处于这样的巨大压力下,还要面对来自大臣的威胁,所以他的心性也比常人更早熟。
鳌拜猖狂,危及皇权
可就算康熙成长速度再快也得需要好些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原来的四位顾命大臣也开始不断的发展自己的势力,谁不想在朝堂之上有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这样日后等康熙长大自然也会器重自己,所以四人在私下展开了一场无声的斗争。
首先年事已高的索尼并没有兴趣参与进来,他年龄大了,没有必要再争夺什么权力,而且他也知道自己本身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实力,与其自讨没趣,还不如站在一旁观战,其次就是遏必隆,此人虽说是老臣,但是为人胆小懦弱,让鳌拜一吓唬直接就怂了,随后便愿意依附鳌拜。
而苏克萨哈恰恰相反,早在顺治登基之前他和鳌拜就不对付,苏克萨哈支持孝庄和顺治,可鳌拜却站错队伍支持当时的太子豪格,在争斗的过程中,双方没少相互针对,因此两人结下了梁子,不过鳌拜这边还有个遏必隆,苏克萨哈始终是不占优势,鳌拜作为自皇太极时期就已经成名的三朝元老,无论是实力、家室背景,还是所拥有的功绩,纵观整个朝野少有人可比。
这样的资历也成为了鳌拜猖狂的资本,无论是朝中的一众老臣,还是身在皇位的康熙他都不放在眼里,完全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就比如康熙继位后,为了缓和满汉矛盾,下令停止圈地,可鳌拜主动提出要对调圈地,紧接着就遭到了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的联名反对,鳌拜二话没说就随便找个罪名把他们三人处死,康熙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随后鳌拜又开始对老对手苏克萨哈下手,列举了他二十四条罪行,这让苏克萨哈难以翻身,据说当时的孝庄太后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毕竟自己没有证据,而且大权旁落,自保都是问题,又怎么有能力解救他人。
等到了1667年的时候,年老的索尼去世,在他临终前和康熙有一段对话,他告诉康熙“你已经十四岁了,是时候亲政了”,言外之意就是再不把持朝政可就没机会了,毕竟鳌拜太猖狂了,皇权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康熙也开始着手解决此事。
智擒鳌拜,却又免其死罪
要想治住鳌拜,正面对抗肯定是没有任何胜算的,要知道鳌拜曾经可是骁勇善战的武将,有着“满洲第一勇士”之称,手下的人个个身怀绝技,从正面下手显然不可能实现,于是康熙就借着想要看摔跤比赛为由,在自己的皇宫之中训练了一批八旗子弟,让他们天天练武,学着怎么样摔跤,看似是康熙年少贪玩,实际上这是为了日后擒住鳌拜做打算。
等到时机成熟康熙召见鳌拜,邀请他前来议事,鳌拜也没多想,毕竟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还能掀起什么大风大浪,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刚到了那,康熙一声令下一群年纪不大的摔跤手就把他摁在地上,随后将其五花大绑,鳌拜就算再厉害,双拳也难敌四手,就这样他这个老谋深算的大臣栽在了年少的康熙手中。
借着这个机会,康熙列举了鳌拜的众多罪行,按照大清律法,他犯的罪都够满门抄斩,连诛九族的,但是正当要行刑之际,鳌拜突然要求拜见康熙,康熙也纳闷一个将死之人还有什么想说的,于是应见他,鳌拜来到康熙面前,随即撕开衣服,指着身上的伤疤说“这条是救太上皇,皇太极所留,这条是当年征战明军所伤,这条是……”。
说完了这些,康熙也是眼含泪花,这样的三朝元老杀了实在是太过可惜,而且鳌拜也没有实质性的夺权,不如自己卖个人情,既能少了一个敌人,还能收拢人心,于是康熙下令免了鳌拜的死罪,革除他所有的权力,终身监禁。
结语
鳌拜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后半生过的一点也不好,不被皇帝重视,其他的大臣更是有多远走多远,谁也不愿意和他有瓜葛,如此凄凉的处境让鳌拜的情绪越来越低迷,最后抑郁而终,不过后来鳌拜也被平反昭雪,封他为一代忠臣,也没枉费他拼搏一生,总算是留个好名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