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铲除鳌拜的意义有多重大?如不这样,清朝很可能会直接灭亡

康熙铲除鳌拜的意义有多重大?如不这样,清朝很可能会直接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776 更新时间:2024/1/20 7:23:35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很高的一位皇帝,他的一生做了许多大事,文治武功都有出色成绩。而在他一生的功业中,被人们所提到的第一件功业就是铲除鳌拜。那么,可能有人要问了,铲除鳌拜,不过是一次宫廷政变,康熙帝与权臣鳌拜之间进行的一次权力斗争而已,为什么要算成是康熙帝的一大功业呢?今天,笔者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康熙帝一生的几个重大功业,铲除鳌拜是其中第一件)

还是让咱们从头说起。话说清朝入关之后,军事上迅速消灭大顺、大西以及南明弘光、隆武、绍武诸政权,短短三年就从山海关打到了南海之滨。但是,由于满洲统治集团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弊政,如圈地、逃人、投充等,再加上剃发易服的政策,激起了广大汉族人民对清廷的愤怒,大江南北到处都掀起反抗清朝统治的烽火。虽然这些武装斗争没有能从根本上撼动清廷统治,但也让新生的清王朝有根基不稳的危险。

顺治八年(1651年),年仅十四岁的顺治帝提前亲政。这位深受儒家思想和汉族文化熏陶的满洲少年天子,敏锐地意识到清初的一系列弊政给王朝的长治久安带来的威胁,所以在亲政之后,他迅速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如禁止圈地、禁止投充、严惩侵夺汉民地产的旗人、重用汉人官员、对汉人知识分子采取宽容招揽的态度等。这些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清初十分紧张的满汉关系,有效地遏制了圈地、投充等现象的蔓延,深得汉人官员、知识分子以及百姓的人心,清朝的统治在顺治帝的革新之下逐渐稳固了下来。

(顺治帝亲政之后的十年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让满汉关系得到了缓解)

然而,好景不长,顺治十八年(1661年)初,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突然感染天花去世,遗诏八岁的玄烨继位,同时让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位大臣辅政,清朝于是进入了四辅臣执政的时代。这四个辅臣都是满洲人,虽然忠于皇太极父子,但思想上十分保守,对顺治帝遏制满洲人利益、保护汉人利益、重用汉人、宽容优待汉人知识分子的做法早就十分不满。顺治帝刚一去世,大权在握的四辅臣就立即开始改弦更张,全面推翻了顺治帝的政策。

顺治十八年到康熙元年,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四辅臣一手操纵下,清廷针对江南士绅连续掀起了三场大案,这就是著名的清初三大案——通海案、奏销案、哭庙案。大批江南士绅被这三场冤狱弄得家破人亡,或死于刑场,或死于狱中,或逃亡他乡,妻子儿女被罚没为奴,财产被全部没收。康熙二年(1663年),四辅臣又一手炮制了“《明史》案”。这场冤狱是清朝历史上的第一场文字狱,四辅臣在这次案件中无限扩大株连,最后涉案者达数百人,其中七十多人被判死刑,被凌迟的竟达十八人!这场大案是继三大案之后清廷对江南士绅的又一次残酷清洗。经过了这四场大案,整个江南知识分子阶层已经是人心惶惶,对清王朝的不满不断加深。

(记载了清初“明史案”始末的清人笔记——《庄氏史案本末》)

康熙四年(1665年),四辅臣又借杨光先攻击西洋历法的机会,掀起了针对德国传教士、钦天监正(国家天文台台长)汤若望的“康熙历狱”。汤若望不但是清初有名的重臣,更是清廷中汉人官员们的“精神领袖”。汉官们把汤若望看作是开明一派的象征,纷纷拜在汤若望门下,有很多人还跟随汤若望加入了天主教。四辅臣对此恨之入骨,遂兴起大狱,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汤若望及其用数十年打造出来的钦天监科学团队全部下狱,汤若望被判凌迟,后因孝庄太后干涉才改判监禁,最后郁郁而终。而钦天监团队的其他人则没这么幸运,数人被判死刑,其余人被流放,清王朝的天文历法事业就此毁于一旦,自明末开始的“西学东渐”运动也受到了一次沉重打击。

(“西学东渐”运动始于明代,但在“康熙历狱”中遭到沉重打击)

到了康熙六年(1667年),随着首辅索尼的去世,鳌拜开始独揽大权。他首先发起所谓“换地”,强迫两白旗将其圈占的优质耕地换给两黄旗,再圈占直隶地区汉人百姓的土地补偿给两白旗。这等于直接破坏了顺治帝早已立下的圈地禁令,此例一开,满洲贵族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进行新一轮的圈地。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冒死上书,坚决抵制鳌拜的圈地行为,结果被鳌拜矫旨全部处死,强行进行了换地和圈地,直隶大批百姓流离失所,无以为生。

接着,鳌拜又盯上了明朝废藩的土地。在明末大乱中,明朝大批藩王被消灭,他们拥有的土地就成了无主之地。这些土地除了一部分被满洲集团圈占,还有很大一部分落到了农民之手。多年来,他们一直耕种这些土地,并照章向清廷纳税,实际上已经成了这些土地的主人。但是,鳌拜为了充实国库,竟要求农民按照市场价格向朝廷缴纳“买地钱”,否则就要收回土地。这一弊政涉及的百姓利益极大,为此,康熙帝坚决进行了抵制,然而,鳌拜却我行我素,企图强行推行这个政策。一时之间,各地人心惶惶,大批百姓又面临着失去土地和家园、流落他乡的命运。

(康熙铲除鳌拜,成为了清朝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年轻的康熙帝认识到,鳌拜的所作所为,已经不仅仅构成了对皇权的威胁,更重要的是,他的做法简直是对顺治帝正确政策的全面反攻倒算。如果继续这样搞下去,年轻的清王朝将很难实现长治久安,汉人对清王朝的不满将不断加深,终有一天会燃起冲天大火,到那时,大清王朝必将覆灭无疑。于是,康熙帝果断发动政变,一举铲除了鳌拜及其党羽。随后,康熙帝迅速进行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措施——为汤若望和钦天监团队平反、为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平反、再次下旨全面严禁圈地、将鳌拜当政时已圈占之土地全部归还百姓、放宽逃人法、实施“更名田”制度,承认农民已耕种之明朝废藩土地归农民所有、提高汉官地位、对江南士绅重新恢复宽容和优待的政策……这一系列深得人心的措施,迅速扭转了辅臣专政时期的局面,汉人的各个阶层对清王朝的认可度都大大提高。

康熙帝的这次拨乱反正很快就看到了直接的效果——就在短短四年之后,吴三桂在云南举起叛旗,三藩之乱拉开序幕。在这次生死较量中,绝大部分的汉人百姓、士绅和官员都选择站在清王朝这一边,从而大大孤立了三藩叛军的力量,为康熙帝平定叛乱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清王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终于稳步步入了康乾盛世的时代。

现在您应该明白,康熙铲除鳌拜的意义有多么重大了吧?参考文献:《清史稿》、《汤若望传》、《康熙帝传》(白晋版)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更多文章

  • 明明靠着雍正的出生,德妃才得到晋升,为何她还如此讨厌雍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和德妃谁厉害,雍正为啥封德妃,德妃和雍正是什么关系

    然而有个奇怪的现象是,作为德妃的第一个儿子,即便雍正让德妃母凭子贵的晋升妃位,即便雍正自己也很出色,即便雍正后来成为了手握天下的至尊,然而,德妃却始终不喜欢自己的这个儿子。这是为什么呢?这或许可以追溯到最初的源头。都说良妃是辛者库贱妇出生,其实,德妃的出身也并不高,她原是隶满洲镶蓝旗包衣,刚入宫的时

  • 鳌拜被处死前请求见康熙,等撕开衣服后,康熙为何含泪免其死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除掉鳌拜采取了哪些措施,康熙除掉鳌拜真实原因,康熙智斗鳌拜完整版

    在清朝时期有这样一位历经磨难却又开创一番辉煌伟业的皇帝,他就是康熙皇帝,康熙八岁登基,为了执掌大权经历了重重磨难,要不是有祖母孝庄太后垂帘听政,估计这皇位早就易主了,而在他长大之后朝堂同样也不消停,还是有人危及他的统治,就比如朝中的顾命大臣鳌拜,作为三朝元老,鳌拜只手遮天,称霸朝堂,完全不把康熙放在

  • 英国人可以证明:大奸臣和珅的眼界与格局,远远超过了乾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其时,英国正处在工业革命之中,通过机器提高效率,生产了大量工业产品,特别需要中国这样的国家做他们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所以,马嘎尔尼给大清皇帝祝寿为虚,希望能取得商务利益与外交权利为实。马嘎尔尼带着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包括600箱礼物来到中国,他坚信以自己的外交手段,加上先进的蒸汽机、织

  • 乾隆办了两件事,一件违抗雍正一件忤逆顺治,但结局不错很得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顺治雍正关系,雍正见过顺治吗,乾隆的态度和手段

    乾隆帝对宗室的最大体恤,更在于他敢于推翻列祖列宗钦定的冤案,或予以彻底平反昭雪,或给予宽待。这方面的决定性措施,是在乾隆四十三年采取的。因为这个时候,乾隆帝开创了赫赫的“文治武功”,出现了“大清全盛之势”,群臣恭颂皇上为天纵英武的贤君明主,这也是乾隆帝采取重大行动的基础。乾隆主要是推翻了皇曾祖顺治帝

  • 清朝皇子为何容易患上这种怪病?真相原来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皇子序齿怎么回事,清朝皇子生病,清朝皇子死亡率高吗

    说起《还珠格格》,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在剧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当时紫薇与尔康已经生下了1个孩子,这个孩子名叫冬儿,长得古灵精怪,颇受大家喜爱,但不幸的是,这个孩子半路生了一种病,便是天花。天花这种疾病,在现今社会已经很少被人提及,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彻

  • 此女是清朝唯一的汉人皇后,深受皇上宠爱,她的做法独树一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第一位汉人皇后,清朝最聪慧的皇后,元清汉人皇后

    历史上的魏佳氏一定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女人,而且她的情商也很高。但她的性格一定不高冷孤傲,反而十分的亲和温顺,这一点从她的封号也可以看出来,令字在汉语中有温婉贤淑之意,在满语中的意思是聪慧。从这也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漂亮聪明的女子,要不然她也不会让乾隆这么喜爱了。说她没有一点心机这是不可能的,小白兔怎么可

  • 乾隆下旨让刘墉跳河,刘墉很淡定的回家洗了个澡,最后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给刘墉出难题刘墉机智化解,刘墉老婆打刘墉,刘墉跳河后回来对乾隆说了什么

    有一天和珅和乾隆在一起突然想到一个法子,要整一个刘墉,就和乾隆说,如果皇帝命令刘墉去跳河,刘墉会怎样?毕竟皇帝下令,臣也不得不做,就在刘墉接圣旨后,他也很冷静,跪了皇帝就跑出去了,乾隆也是十分的着急,派人去跟踪看看刘墉会怎么做,然后自己开始优哉游哉的和和珅下棋。结果刘墉拿着圣旨就先回家,妻子看到这个

  • 还在嘲笑清朝赔款多?此国曾赔50亿,三年后仍成列强,侵犯大清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赔款一览表,清朝战争赔款去哪了,清朝对外巨额赔款后来怎么赔偿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不能否认它曾经辉煌过,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使国家得到巩固,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但是到了中后期,政治僵化 、文化专制 、闭关锁国 、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大清开始落后于西方,以至于在中国近代史上不断的被外敌入侵,使得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那时的人民经历

  • 看到和珅往赈灾的锅里扔沙子,纪晓岚非常生气,乾隆皇帝却夸奖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珅纪晓岚赈灾辩论文字,和珅给纪晓岚赈灾哪一集,和珅和纪晓岚赈灾的对话文字

    但是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对他们的描写都是进行了夸张以及扭曲,尤其是对和珅的描写,可以说是把他完完全全刻画成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只会贪污腐败,根本就没有实际的本事,但是真正的历史记载,并不是这个样子的。这个人是非常有才能的,而且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君主,假如说当时的和珅并没有什么才华,不

  • 皇太极不喜欢孝庄,为啥孝庄却可以笑到最后,成为皇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孝庄和皇太极,孝庄为什么嫁给皇太极,皇太极和孝庄什么关系

    皇太极他的一生中一共迎娶了15位妃子,大多数都是蒙古贵族的女子那么其中最出名的一位就是,崇德五宫的后妃,人们称她五大福晋。这周武大附近当中又有三位,他们是来自内蒙古科尔辛布博尔吉特氏。他们分别是,还海兰珠。木布泰,哲哲。最后,木布泰也嫁给了皇太极。这是一个非常让人喜欢的婚姻。那么他的任务就是为皇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