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都说蜀汉存在人才断层问题,这个锅该不该由诸葛亮背?

为什么都说蜀汉存在人才断层问题,这个锅该不该由诸葛亮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369 更新时间:2023/12/17 6:48:45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由于蜀汉这个政权很是带有理想主义和浪漫色彩,加上传统文学形象的宣传,让它的色彩很鲜明,更受大家的喜欢。像所谓的“卧龙”、“凤雏”、“五虎上将”这些人物也很有个人魅力,让蜀汉(虽然很多人在蜀汉开国前就去世了,只能说是刘备集团,但为了方便称呼,小编统称为蜀汉)的前期看上去人才济济。而蜀汉后期又给人人才断层的感觉。一些人就归咎于诸葛亮,认为诸葛亮事必躬亲,什么事情都自己干,不让雏鹰起飞,才导致蜀汉后期无人可用。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蜀汉后期真的人才断层吗?

蜀汉后期的人才没有前期那样耀眼,这一点是没什么问题的。但要说蜀汉后期人才断层,小编认为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商榷一番的。因为蜀汉一直有很多人才。比如说取得过“洮西大捷”的姜维、张翼;在兴势围悍拒并截击曹爽的王平、费祎;“魏灭蜀之战”中想要支援成都但被拒绝,降晋后与东吴争夺交州的霍弋;坐镇越巂郡十几年,陆续摆平南中各个豪帅,跟随姜维北伐杀伤二倍敌人而慷慨赴死的张嶷;蜀汉灭亡以后还用几千人对抗东吴几万大军,固守永安的罗宪,这些人很显然也是蜀汉的人才。小编只是提了几个比较有名的、传记内容比较详实的,另外还有句扶、柳隐、王含、蒋斌等等人,只能说蜀汉后期的人才不如前期,但小编并不认为有太严重的人才断层的问题。

蜀汉后期人才为什么不如前期耀眼?

蜀汉后期的人才为什么不如前期那样耀眼呢?

可能确实在能力上存在差距

这种差距与人才的来源有关。这个原因在疑似诸葛亮所作的《后出师表》中能够体现出来。诸葛亮想发动北伐,受到质疑,他就写《后出师表》进行反驳,其中有一条就是关于人才方面。蜀汉前期有刘备在北方到南方一路摸爬滚打收集的人才,被诸葛亮称之为“四方之精锐”,如果不趁着人才尚在进行北伐,这些人去世后蜀汉的人才必定要下降一个档次。因为选拔的范围已经从“四方”变为益州一个州,而且益州中还有受蜀汉控制有限的一大块南中地区。基数变小了,选出奇才的概率就变小了,这是很合乎情理的事情。

三国后期历史受关注度不高

三国前期的历史更加精彩一些,受到的关注度也更加多,活跃于这个时期的人更容易建功立业,比如说打赢一场对后续造成很大影响的战役;取得一个州或者几个郡这样的战绩,有实打实的历史功绩,当然会被认为是名臣名将。而人们对三国后期的兴趣寥寥,很多人物并不熟悉,而且三国后期的形势差不多已经固化,没办法像之前的乱世中取得大的功绩,比如说蜀汉获得胜利的“兴势之战”,它本质上是一场防守战,没有太多地改变各方之间的形势,那它的意义肯定是不能与“赤壁之战”、“入川之战”、“汉中之战”相提并论。缺乏这些有重要意义的大规模会战的包装,蜀汉就给人没有人才的感觉。

蜀汉国力出现下滑

从诸葛亮时期,政治清明、风化肃然,不仅能够保证蜀汉的稳定,还能主动北伐来压制曹魏的发展;到后来入朝臣无直言,在野民有菜色,诸葛瞻和姜维争斗,宦官黄皓干预朝政,频繁大赦影响法治。蜀汉的国力是有下滑的趋势的。

而且蜀汉也由当初的锐意进取变得消极和封闭,诸葛亮时期有条不紊地北伐;蒋琬时期从东边北伐的计划被枪毙;费祎干脆不北伐,给姜维一万人让他自己去浪;当了姜维时期,好不容易能够放开手干,但又受到反战派的强力反对。整体国力出现颓势,保持这个国家运作的人才当然也有责任;蜀汉的魅力降低,也会影响到人们对它以及维持它的人才的感观。

史料缺失问题

想要承认一个人才是名臣或者名将,首先得有史料来支持。就连网络上吹得很凶的陈到和他手下影都见不到的白毦兵,也有一个小传和诸葛亮写的一封信作为支持。而陈寿写《三国志·蜀书》的时候实在是太多简洁。蜀汉不置记注史,导致史料缺失,很多人没有个人传记。

在《三国志》中,《魏书》三十卷,《吴书》二十卷,《蜀书》仅十五卷。其中《蜀书》第十五卷有一个《杨戏传》,杨戏写过《季汉辅臣赞》,里面有很多蜀汉的人才,其中很多人都没有独立立传,陈寿在后面附了小传,理由是缺少史料。这个附列的小传的内容又干瘪得可怜。上面提到的陈到,具体内容几乎没有,大体上就是一个履历,加点“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的评价;被视为“蜀中无大将”的典型的廖化吊打过曹魏名将的郭淮,这件事反而在廖化的小传(附在《宗预传》后)中没有记载。可见《蜀书》的记载缺乏到什么程度。

蜀汉人才“断层”该不该由诸葛亮背锅?

首先小编认为蜀汉人才没有断层,其次退一步讲,即便人才的延续有问题,也不该由诸葛亮来背锅。蜀汉人才的问题是受限于蜀汉国土狭小、人口有限的客观环境。诸葛亮事必躬亲确实是不对的,处于什么位置办什么事,这才是合理的健康的运转方式。但如果说诸葛亮由于事必躬亲,导致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三十年都不产生人才,这个结论简直玄幻。

何况我们可以看看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一些比较突出的人才:蒋琬、费祎、王平、姜维都是诸葛亮赏识并提拔起来的。魏延虽然是刘备提拔的,但也受到诸葛亮的重用,而不是像文学形象中那样被打压。蒋琬、费祎足以保境安民,姜维更是蜀汉后期北伐的主要支柱。可以说诸葛亮提拔起来的人才贯穿到蜀汉灭亡。如果仅因为错用马谡和事必躬亲来指责诸葛亮不会选拔、培养人才,甚至把蜀汉后期人才不足的锅扣到诸葛亮的头上,小编以为未免太过武断了。

更多文章

  • 汉武帝是否忌惮卫青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武帝为何忌惮卫青,汉武帝为什么要杀卫青后人,汉武帝卫青什么关系

    历史上汉武帝如果真的对卫青还以,肯定是会直接整他的,但其实他对卫青还是有基本的信任的。卫青在一众臣子中,算是特别的一个,而刘彻本人又是一个文艺青年(参见刘彻名作《秋风词》),这种特别也容易让卫青从刘彻那里得到的待遇区别于其他臣子,好的时候特别的好。比如封卫青为大将军,要知道韩信被宰了以后,大将军的官

  • 生子当如孙仲谋:赤壁之战时年仅二十七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方仲谋,吴桐和仲谋二人世界,为什么说生子当如仲谋

    但三国时代的东吴,却用雄辩的事实证明青年人起的重大作用。这大抵正因为当时是鼎足三分、征战不息的特殊时期吧。孙权手下有四员大将,对于建立和巩固东吴政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四员大将就是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这四员大将在建功立业的时候,年纪都不大。周瑜做建威中郎将,不过二十四岁;鲁肃参加孙权的幕僚工作

  • 历史中饱受争议的嬴政,一生的功与过,该如何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嬴政一生的故事,最霸气的嬴政图片,秦始皇一生的功与过评价

    有些争议,在几千年后的现在,也依然存在。由此可见,任何的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我们今天在这里要说到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位在历史之中一直都饱受争议的人物。大家对这个人都不陌生,他就是曾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秦始皇。在别人对你说起嬴政时,你的脑海中第一时间会浮现什么?是当时他手下那些强大无比的秦军?还是他在统一六

  • 曾是汉景帝最宠爱的妃子,儿子还被立为太子,最终为何被抛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景帝宠幸妃子,汉景帝哪个妃子最漂亮,汉景帝杀掉太子刘荣

    刘嫖和王娡精心安排的结果。这二人一个是明枪一个是暗箭,一个有虎豹的凶狠,一个有财狼的阴险。刘嫖利用身份之便,不断在汉景帝和窦太后面前诋毁栗姬,王娡则不失时机地用栗姬衬托自己当好人,她鼓动大臣上疏奏请立栗姬为皇后,让聪明一世的汉景帝误以为是栗姬所为,这件事成了压垮栗姬的最后一根稻草。栗姬死后没多久,刘

  • 汉中之战:曹操一生最大的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取汉中的经过,曹操汉中之战完整版,老三国刘备曹操汉中决战

    可是曹操取了汉中之后,竟然开始畏缩不出,说“即得陇,不望蜀矣。”留下夏侯渊,张颌,匆匆的返回了中原,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黄忠斩了夏侯渊,张飞大败张颌,汉中不复所有,如果曹操留在汉中,那么即使没有取下益州,那汉中也不至于失守。这样以来曹操失去了进攻益州的大好时机,也可以这样说,这场战役使三国鼎立的局势

  • 张飞三下五除二活捉一武将,此人被文天祥写入《正气歌》永垂青史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有关张飞的著名事件,文天祥写正气歌的描写,张飞特点及事迹

    但刘备空有图谋西川的野心,一时却无法付诸实施。因为刘璋和他一样,都是东汉皇帝的亲族,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刘备当时一直高举“复兴汉室”的大旗,如果贸然进攻刘璋,岂不被天下人嘲笑他心口不一,过早暴露他称帝自立的野心。谁知刘备的运气好的出奇。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出兵计划进攻汉中军阀张鲁,而汉中就在

  • 刘秀在河北称帝后,是如何连续打垮绿林、赤眉两大对手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秀发迹史,绿林赤眉刘秀现状,赤眉政权和刘秀关系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河北登基之初,面对的最主要对手就是绿林、赤眉这两支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农民起义军,刘秀利用征伐和招降两种手段,经过艰苦战斗,终于扫除了这两个最强对手。绿林军被赤眉军打垮更始皇帝刘玄是实力强大的绿林军拥立的皇帝,王莽政权覆亡后,一度成为众望所归,刘秀奉命招抚河北发展壮大之前,一直都在其麾下

  • 刘裕已经掌握大权,为啥还要灭司马懿后人满门,原因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裕简介,刘裕为什么屠尽司马懿后人,司马懿评价刘裕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经历了多次的朝代更迭,其中大部分更迭原因是因为战争,我们去翻阅正史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战争爆发之后两国如同死敌,但是只要某一方投降,两国的高层就会立马“冰释前嫌”。战败国的最高领导人以及其家族会获得优待,因为投降给了对方省去了不少麻烦,他们能够获得爵位,

  • 汉朝凭啥能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上最强王朝,它强大在哪里?长见识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对后世王朝的影响力有多深,汉朝王朝历史介绍,中国十大最强王朝

    我们都知道汉朝时可以说经济社会高度发展,而且综合国力异常强大,前后存在了400多年时间。一开始把匈奴征服之后,基本上和别的国家发生了战争都取得完胜。虽然发生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战争,但是无论从文化还是经济上都始终处于鼎盛时期。也就是在汉朝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继承,让社会的思想得到了统一,并且

  • 诸葛亮用兵一生谨慎,为何打仗时奇谋百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用兵技巧,诸葛亮初次用兵视频,诸葛亮三大绝招

    (二)诸葛亮擅治国诸葛亮的政治是挺厉害的。不过在演义里描写得少。有人说诸葛亮军事上不行(未必是不行,下面再说),所以智力不应排第一,但诸葛亮最擅长的不在军事,如果评论诸葛亮的智力,更多应从政治方面评论。但政治方面,恐怕大家没什么兴趣,就摘一下陈寿的评论,不作细论。“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