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用兵一生谨慎,为何打仗时奇谋百出?

诸葛亮用兵一生谨慎,为何打仗时奇谋百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578 更新时间:2023/12/29 17:38:13

(二)诸葛亮擅治国

诸葛亮的政治是挺厉害的。不过在演义里描写得少。有人说诸葛亮军事上不行(未必是不行,下面再说),所以智力不应排第一,但诸葛亮最擅长的不在军事,如果评论诸葛亮的智力,更多应从政治方面评论。

但政治方面,恐怕大家没什么兴趣,就摘一下陈寿的评论,不作细论。“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三)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军事上,像八阵图困陆逊这些一看都知道是假的就不说啦,以演义中对诸葛亮的军事生涯为线路,我们看看诸葛亮在史传中的表现。对于诸葛亮的军事生涯,我将它分为两部分,白帝城托孤前为一段,姑且称为前期,白帝城托孤后为一段,称为后期。

(1)前期

三顾茅庐:刘备拜访诸葛亮时,“咨亮以当世之事”,于是就有了著名的《隆中对》,《隆中对》是三国时期最为出色的宏观战略篇章。诸葛亮深居草屋而已预见天下三分的可能。并指出了刘备的王霸之路:第一步,与孙权结盟,占荆州与益州;(不过窃以为跨有荆益和东和孙权根本冲突)第二步,“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关羽北伐),将军(指刘备)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火烧博望坡:这场战役发生在三顾茅庐之前,是刘备的军事杰作。

兵败长板坡:无伤大雅。曹操南征,刘备老奸计滑,已先令关羽带领主力部队转移辙走了,长板坡败仗,跟着刘备逃难的老百姓死伤更多。

赤壁之战:史传中的赤壁之战也有两个版本。一是家喻户晓的周瑜火烧赤壁,一是曹操军队染上瘟疫,曹操烧了自己的战船而退。但无论哪个版本都和诸葛亮关系不大。诸葛亮的主要作用是一个出使吴国的说客,《三国演义》里虚构太多了,不一一说。

荆州征讨战:南郡是周瑜打下后,东吴借给刘备的,而不是演义中所说的,是诸葛亮打下的。其他零陵、武陵、桂阳、长沙等四郡皆降,这4郡演义中也没写是诸葛亮打的。

刘备入川:这个战役刘备的军师主要是庞统和法正,诸葛亮主要的战功在率领一支军队入川支援,与刘备共围成都。而荆州到刘备成都军团的一大段土地,是张飞打通的。

征讨汉中:刘备打汉中时,“亲当矢石”,奋战在第一线,当时主要的谋臣是法正,诸葛亮此时镇守成都,没有参战。

刘备东征:诸葛亮仍然镇守成都,没有出战。

从以上来看,前期诸葛亮的军事活动并不多,要算统领军队的话,只有带援兵入川一次。可见,直到刘备东征失利前,诸葛亮始终不是蜀中军事活动的主角。那主角是谁呢?刘备,关羽,张飞,甚至黄忠、魏延。(马超降备后,主要守城防羌兵,作战的话,是与张飞在下辩合击曹洪,但被曹洪击败,或许自身也不太受刘备重用吧,郁郁而终;赵云已在前面说过,两人都算不上主角),而前期刘备麾下的第一谋臣是谁?是法正。

由于庞统英年早逝,看不太出其才能。而法正从成都到汉中,一直在刘备身边。志载:“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诸葛亮对法正的智谋很是偑服,经常“奇正智术”。法正才是蜀前期打仗的第一军事谋臣。刘备被陆逊打败后,诸葛亮仰天长叹:如果法正还在世,必能说服刘备不东征,就算东征,也不会被打败。

那诸葛亮当时的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治政!并且,诸葛亮很受刘备信任,刘备打成都、汉中和东征时,诸葛亮分别坐镇荆州与成都,都是刘备的老窝。直到刘备死之前,知道诸葛亮会打仗的人不多。贾诩有一段话说得很好:“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识,陆逊见兵势。”窃以为,太精辟了!而那段时间,别人说起蜀国的几个梁柱人物,就是刘备“枭雄”,“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而诸葛亮则是“明于治国而为相”。后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期大获成功,也是因为魏人不知道诸葛亮还会打仗,都没怎么准备。所以诸葛亮一出兵,“朝野惊动”,三郡皆降。

(2)然后到了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后期了。

“白帝城托孤”:这是诸葛亮军事生涯的转折点,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终于集军权和政权一身。但是此时的诸葛亮在军事上纵有管乐之才,要想实施隆中对的策略,已经是人力无法回天了。我们看看诸葛亮接手的是一个怎么样的烂摊子。四大将关羽、张飞、黄忠、马超(黄忠死于东征之前,马超也比演义中说的早死几年)相继仙逝,第一谋臣法正也已病逝。蜀军事上已经没有顶梁柱的人物了。而在格局上,由于关羽毁败,荆州已失(这是最致命的一点,隆中对的王霸天下策略已无法实施。);孙刘联盟已破,孙权虎视眈眈;上庸降魏;魏吴战争结束(魏三路伐吴失败);南中少数民族叛乱。

诸葛亮在这种局面下,开始了一系列军事行动。

平定南方:公元225年,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用了半年时间,到了秋天就降服孟获,平定四郡叛乱。著名的“七擒七纵”孟获,正史也有记载,见《汉晋春秋》和《资治通鉴》。平定南方后,诸葛亮“治戎讲武”,准备北伐。

一伐中原:公元228年,诸葛亮开始了第一次北伐。诸葛亮采用了声东击西的办法,并派赵云引一支军队作为疑军,把曹真的主力部队骗在了郿城,而自引军从祁山出。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投降,关中响震。但好景不长,张郃领五万精兵攻街亭,马谡“违亮节度”,安营失误,被张郃击败。诸葛亮全线辙退。走的时候,把西县1000多户的人带回汉中。

二伐中原:还是公元228年,冬,诸葛亮二伐中原,主要对手是陈仓守将郝昭。诸葛亮劝降不成后,用了各种手段强攻陈仓。但郝昭守城确实厉害,分别破了诸葛亮的云梯爬城、冲车撞城、井兰对射、地突偷袭四种方法。诸葛亮不分昼夜连攻二十余日,不能破城,只好退兵。魏将王双带兵追击,诸葛亮见这小子不知死活,就勒兵回战,把王双的军队全歼了。

三伐中原:公元229年春,诸葛亮命陈式攻武都、阴平,郭淮出来阻击。于是诸葛亮亲征,把郭淮吓跑了,诸葛亮夺了这两郡,完成目标,引兵回。

四伐中原:公元230年,曹真攻汉中。诸葛亮没有追击,所谓的四伐中原根本不存在。

五伐中原:公元231年,诸葛亮复出祁山,这时曹真病重,魏帝就从荆州调回司马懿,司马懿与诸葛亮交战数次,都被诸葛亮打败。后诸葛亮粮尽辙走,司马懿令张郃追击,中诸葛亮伏兵,张郃被射死。

六伐中原:公元234年,诸葛亮从斜谷出兵,据武功五丈原,分兵屯田,“准备久驻”。诸葛亮派人挑战,司马懿为服众心,故意向朝庭请战(诸葛亮“岂千里而请战邪”一语道破司马懿本无战心),魏帝就派辛毗持节,不许他们出战。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拒一百多天后,病死五丈原,享年54。蜀军退后,司马懿到蜀营地观看,大叹“天下奇才”。

总的来说,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像《三国演义》里说的那样离奇到“近妖”了,但是也不失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五伐中原,虽都未大获成功,但均有局部的胜利。许多人发现了诸葛先生的生平和演义所写的不同后,就要“拉诸葛丞相下神坛”,这也大大不必,最起码的,在他有生之年,也没有谁能打败他。而且当时局势,已是人力所很难挽回的了。

当时天下十三州,蜀仅占益州一州,吴占占荆、杨、交、广四州,曹魏占有司隶、豫、冀、兖、徐、青、荆、杨、雍、凉、并、幽十二州。(吴魏割分荆、杨、交三州),而从人口上看,魏有450万,吴230万,而蜀不足100万,从兵力来看,一伐中原时诸葛亮是领兵10万,蜀亡时有10。2万,全盛时期也不过十多万,而魏在257年有60、70万,而司马懿“率雍、凉劲卒三十万”,是诸葛亮的数倍军力。

在下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影响力对于一场战争来说还是相对较小的。受经济、人口、地理、气侯、文化等因素影响,南方是比较难打败北方的。记忆中,中国除了明代朱元璋在南方建立政权而击败元外,其他的改朝换代都不是北伐所能最终取胜。而朱元璋的胜利,还得益于从南宋开始,南方经济开始好于北方。离题了,不说了。

(四)心灵手巧

木牛流马连弩八阵图都见于正史,但绝不是三国演义说的那样。木牛、流马,多被认为是单轮车和四轮车,但在下觉得也不太说得过去。连弩厉害啦,《帝国时代2》中国的特殊兵种就是连弩兵,也称诸葛弩。八阵,是古代阵法的通称,但八阵图到底是什么东西,或许永远是一个迷了。

在下在成都的武侯祠里还看到过一个多功能战鼓,相传是诸葛亮发明,集鼓、测地震、防夜袭、枕头等功用于一身,诸葛亮的智慧确实是名不虚传。不管诸葛先生在军事上怎么不尽人意,先生已是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最高智慧化身了。

后记:文中的许多观点,乃是拾人牙慧,在下可谓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而写此文。但在下资质驽钝,想必站在巨人肩膀上而更矮于巨人。为此,深感惶恐。

更多文章

  • 西汉始于白蛇,也止于白蛇,这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与白蛇,古代传说白蛇,白蛇真的存在么

    翻看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相同的地方:每一任帝王的身后都有着一个动人的神话传说。就比如汉高祖刘邦,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是传说中的神龙之子,又因为斩断白蛇揭竿起义建立了新的王朝。刘邦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有人评价他说是具有远大理想抱负、助人为乐的人,也有其他人评价他说是游手好闲、不

  • 匈奴起源于哪里?与大汉朝征战130余年的匈奴,最后究竟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匈奴最早的记载,西汉与匈奴的现状,匈奴什么时候被彻底打败

    古代匈奴的身影一直伴随着中华历史的发展,从战国开持续到汉朝,匈奴都被统治者视为心腹大患。许多抗击匈奴的将领这时也应运而生,有千里长驱不可挡的卫青,年纪轻轻就被封为冠军侯的霍去病,投笔从戎、镇守边关的班超,他们都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历史上汉朝初年的时候,因刚刚建国的缘故,所以没有太多的力量去

  • 司马家篡魏的时候,曾经人才辈出的曹魏宗室曹家、夏侯家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夏侯家在曹魏的地位,曹魏夏侯个人资料,曹家与夏侯家的姻亲关系

    然而,到司马家夺权之时,诸夏侯曹已不具备与之竞争的实力了。这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曹操时期:顶梁柱曹操时期,诸夏侯曹就是他的顶梁柱。夏侯惇坐镇淮南,曹仁坐镇荆襄,夏侯渊坐镇汉中,牢牢把握了军权。尽管五子良将将星闪耀,但无论级别多高,但彼此互不统属,需要协同作战时,都要受诸夏侯曹的节制。张郃、徐晃,

  • 刘邦在项羽死后是怎样处置项氏家族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邦与项羽全集,项羽死后项伯的下场,刘邦是项氏家族吗

    据史书上记载,项羽出生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32年,乌江自刎的时间是公元前202年,也就是说,项羽去世的时候,年龄差不多在30岁。按照古代普遍的十来岁的结婚年龄,项羽的这个年龄,加上他又是贵族出身,正常情况下,他应该早已经结婚,且膝下也应该有孩子。但是,我们翻遍整个历史书籍,与项羽有关的女人,只有虞姬一

  • 刘备为何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不直接说是汉景帝后代?其中大有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靖王之后的刘备现状,刘备靖王,刘备跟汉景帝的关系

    这是一套铁打的社会秩序制度,儒家讲“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而家庭中又讲“三纲五常”,其中的“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都是宗法制度产生的基本点,说白了,就是维护父权和夫权的伦理关系。宗族在中国古代,特别是皇室,你出于哪一支哪一脉都是非常严格的,胆敢乱说就是僭越,要杀头的。特别是刘备这种,自称是中

  • 关羽的一位手下,当面斥责姜维,为何姜维却不敢回应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姜维临死,姜维关羽谁厉害,魏姜维和蜀姜维谁厉害

    不过,其中就有一个例外,也即廖化。在被俘获后,廖化采用诈死之计,当时人们信以为真,廖化趁机带着母亲昼夜西行,奔赴蜀汉。在回到蜀汉后,廖化受到刘备、诸葛亮等人的重用。特别是在蜀汉末期,廖化更是直接斥责了姜维。那么,问题来了,关羽的手下廖化,当面斥责姜维,为何姜维却不敢回应呢?一首先,根据《资治通鉴》等

  • 他曾经背叛刘邦而被杀,他的妃子被刘邦看中,生下一个伟大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邦临死三大预言,刘邦老婆对刘邦帮助多大,刘邦被谁杀的

    刘邦挟持各国为人质,攻打楚国的都城彭城,结果被项羽打败,狼狈逃窜。两败俱伤的诸侯背叛了刘邦,刘邦退到荥阳时,魏豹请求回国探望亲人的病情魏豹请求回国探亲。结果,魏豹回国后背叛了刘邦。刘邦首先向士兵敬礼,先派辩士郦食其去魏国劝魏豹归顺。魏豹道了歉魏豹刘邦见魏宝不听使唤,派韩信去攻打魏国,活捉了魏豹,带他

  • 司马懿起兵造反时,曹爽和天子都有兵权,为何无动于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懿杀曹爽全过程,司马懿和曹爽谁厉害,司马懿夺权时为何无人站出来反对

    曹爽兄弟如此麻溜地投降,是真的只是因为怯懦,还是因为大势已去呢?手头兵力对比司马懿起事后,迅速控制了武库和京城各处要害。随即,司马懿率兵保卫皇宫,联合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遏见郭太后,奏告曹爽兄弟不臣之心,请太后下诏废除曹爽。不知是正合其意(郭太后被曹爽软禁于永宁宫,对曹爽也应十分不满)还是被逼无奈

  • 蜀汉大将魏延宁愿被冤杀,为何都不投奔曹魏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延死后墓前跪着三个人,魏延儿子魏猛,魏延传

    到了这般田地,为何魏延仍不考虑投魏呢?魏延之死细看魏延被杀的过程,其实这个问题真没有那么多“深层原因”。诸葛亮去世前,与杨仪、费祎、姜维等讨论身后退军之事。其具体部署是: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不从命,“军便自发”!(即魏延不退,“次之”的姜维就承担断后任务,掩护各军后撤)诸葛亮去世后,秘不发丧

  • 蜀国五虎上将中,为何唯独赵云不受刘备重视,有哪些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云为啥不受刘备重用,刘备收赵云视频完整版,刘备赵云开荒

    众所周知,根据《三国演义》来讲,刘备在汉中称王后,封了五虎上将,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五人。这五人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是刘备手下的主要将领。值得注意的是,刘备在封了五虎上将之后,又对五虎上将各自的官职和爵位进行了封赏。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分别被拜为前将军,右将军,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