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臣子被皇帝赐自尽,如果不照做会怎么样?

臣子被皇帝赐自尽,如果不照做会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838 更新时间:2023/12/8 7:46:16

在人们的认知中,皇帝是一言九鼎的,哪怕要人性命,比如和珅死前的场景。

嘉庆帝赐给和珅白绫一条,曾经不可一世的和珅,只能念叨着乾隆帝的遗命“赐全尸”,作一首所谓的“转世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然后就老老实实的用这条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君让臣子,臣不得不死”,哪怕是权势熏天的和珅,也只能听话,乖乖自尽。那么这个“赐死制度”是如何发展来的呢?这就需要从这句话说起了:王族刑于隐者,所以议亲。刑不上大夫,所以议贵。

即,能被皇上赐死的人,是非亲即贵,代表着一种无上荣耀!所以,这便是为何那些被赐死的人,都乖乖听话自尽的原因。和珅之死就是这种情况。所谓,既然是体面人,自然死的也要体面。

不过赐死这事,荣耀再大,终究牵扯到了性命,若有人不想要这种“荣耀”该怎么办?这就要区分两种情况,分别对待了。

第一种情况是,被赐死的人,失去了行动能力,这就需要宣旨的人动手了。

第二种情况是,被赐死的人,有行动能力,但就是不自尽,违抗圣旨不照办,那该怎么处理?也有有两个办法。

其一,用更狠的办法,逼着他自尽。比如汉文帝的亲舅舅薄昭,由于犯了必死的罪,汉文帝念在他曾迎立自己当皇上这功劳上,赐他自尽。可薄昭根本就不自尽,依然强悍的面对汉文帝。

这可让汉文帝下不来台了,一不做二不休,带着群臣去舅舅家,来了个发“活丧”。意思就是说,你不是不死吗?好,我汉文帝就让你薄昭,瞪着眼瞅着,你已经死了。都这样了,我看你还活个啥劲!

就这样薄昭只得自尽!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汉文帝的这种处理办法,真算对得起薄昭。不然咱再看下面这个例子,依然是皇上让他自尽,他偏不自尽,结果死得更惨。

汉哀帝时期,有位丞相叫王嘉。由于他反对汉哀帝,封宠臣董贤为侯爵,言辞过于激烈,惹恼了汉哀帝,便赐毒药给他喝。可王嘉就是不喝。搞得使臣无奈,只得“复前进药,(王)嘉引药杯以击地”。

即,把杯子都摔了,我我就是不死,你能怎么样我?使者也念王嘉忠直,第三次劝说他:“您老是宰相,要是再这么坚持‘不荣耀’,小心皇上不但当街诛杀你,说不定还要杀你全家人。”

可王嘉却“遂装出”,即,假装外出乘车而去,皇上赐死又怎样?我偏不自尽!汉哀帝最终把王嘉“下狱二十余日,不食,欧血而死”!至于其家人,不幸中的万幸,都逃脱了,没被处罚。

可见被皇帝赐死虽荣耀,却更带着绝对威慑力。若真敢不招办,全族人的性命都危险。所以“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从这个角度上来言,就等于是在说“死我一个,救活全家”,这便是“赐死这种荣耀”的潜台词。

其二、赐死的过程中,发生意外,则按特例处置。这个就带有“喜剧”色彩了,比如唐朝时期的贾直言。

他的老爸叫贾道冲,是唐代宗时期的一位宫廷艺人,由于经常接触皇宫,对里面的事比较了解。于是贾道冲便大嘴一咧,开始八卦这些宫内消息。这还了得?唐代宗就派人端来毒药,你去死吧!

哪料这时,贾直言开口了:“老爸趁你没死,赶紧先跪拜四方神灵,也好到了那边,有人看顾你。”贾道冲照做。

贾直言则趁机一把夺过那毒酒一仰脖,全喝了,表示:我是孝子,要替老爸赴死!然后倒地……但第二天却醒过来了,原来竟然没有毒死他,只不过双脚溃烂了。

这等意外事件,顿时震惊朝野。唐代宗一则感念贾直言孝顺,二则是因没有毒死,这就证明人家有“上天保佑”,自己是天子,是不能逆着老天爷来的。故而撤销死罪,改为流放!

标签: 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标作为明朝开国太子,为何他的地位那么稳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标,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是我国封建历史时期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王朝,开国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国第一位太子是朱标。太子之争一直是历代皇帝十分头疼的问题,然而朱元璋的儿子有26名之多,朱标在世时,却没人与他争太子之位,这是怎么回事呢?朱标的太子之位为什么会那么稳固?1、朱元璋极力推崇嫡长子继承制朱标不仅是朱元璋的长子,还

  • 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最后跟儿子孙子一道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濂,明朝,历史解密

    自古文人一生平平稳稳游离在文艺和政界的人,其实不多的。可能因为文人一方面要处理文艺里那些有点“空中楼阁”比较虚无缥缈的东西,一方面也要留一点精力放在官场案牍上,所以精力可能有限,而往往在文艺方面更有兴趣也更能胜任,这就导致在做官方面,跟以前官之道趋利避害的老油条们眼里,两种力量其实是存在差距的。所以

  • 为何项羽看不起韩信,却从来没有看不起刘邦,并且还跟他结为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项羽,汉朝,历史解密

    其实,刘邦这个名字是他当了皇帝以后取的,在此之前他叫刘季,放到现在大概就跟”刘小毛“(季就是排行老小的意思)差不多,刘小毛这个人出身虽然不高(村官出身),却很会交朋友。但凡历史上成功的政治人物,大概都是很会打友情牌的,否则他们不可能吸引那么多人手提着脑袋跟随他们奋斗,刘小毛也不例外。所以他虽是个村官

  • 宁王要谋反时,为什么兵部尚书乔宇却整日游山玩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宁王,明朝,历史解密

    明武宗当政时浑浑噩噩,整日四处游玩,还自封为大将军,和奸佞江彬带着禁卫军以厮杀为乐。而在朝外,宁王势力强大且暗藏野心,想要夺取帝位。此时,兵部尚书是乔宇,他的作用至关重要。不久,宁王谋反,扬言旦夕攻下南京。南京城里一片风声鹤唳,可乔宇仍整天浑浑噩噩,带着宾客赏景、吟诗、喝酒。南昌的烽烟已经遮蔽江南半

  • 灭六国促使秦国统一的功臣,谁的功劳是最大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朝,历史解密

    在秦朝统一之前,秦国也曾几度强大到令周围的国家都有所忌惮,再加上后有商鞅变法国力大增,才让秦国有了不断壮大的资本,那么在秦国壮大的这一过程中商鞅、魏冉、范雎谁才是最大的功臣。想起那篇荡气回肠的《过秦论》,“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于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在秦国的崛起过程中,连续出现了六任贤明的帝王,

  • 清朝的人际交往是怎么样的?不同的社会地位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人际交往,历史解密

    人与人之间总是免不了各种交往,或是相互谋利,或是惺惺相惜。社交并不是清朝才有的一种社会关系。相反,自有人之后,就有了人情往来。最初的时候,人们或许只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彼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学会用语言交流。交往也许是人的一种本能。但,人多之后,社会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及至清朝,人与人之间人情往来

  • 汉和帝刘肇生平故事简介,汉和帝刘肇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汉和帝,历史解密

    汉和帝刘肇生平简介:汉和帝刘肇的故事是怎样的?汉和帝刘肇是怎么死的?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汉和帝刘肇生平简介刘肇(79年―105年2月3日),即汉和帝(88年—105年在位),东汉第四位皇帝,建初四年(79年)出生,汉章帝刘炟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过继给皇后窦氏为继子。建初七年(82年),汉章帝废太子刘

  • 清军如此强大,为何平定三藩之乱花了这么久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吴三桂,历史解密

    1673年,爆发三藩之乱。这时的清军远离战场只不过才十多年时间,却已无早年入关时的那般英勇之气了。平定三藩之乱,兵力主要还是以汉人为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那么,是什么让清军丧失了战斗力?安逸的生活。入关后,清兵丢掉了原有的马上作业习惯,生活的安逸、享受一点点的将八旗兵给腐化了。入关

  • 朱祁镇返京途中的举动,暴露了夺位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祁镇,明朝,历史解密

    “一抬轿子,两匹马,接他回来!”这是某本畅销书描写“绝情”的景泰帝朱祁钰如此冷落羞辱他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可是看了朱祁镇驾前大臣和“北狩”随从写的《否泰录》《正统北狩事迹》《正统临戎录》的记载,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于谦和朱祁钰都亲自迎接,朱家兄弟相见后抱头痛哭。朱祁镇返京的途中,还不断召见大臣,并且

  • 张郃作战失利,曹操为什么不惩罚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郃,三国,历史解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军山之战,刘备率精兵猛攻张郃,张郃作战失利,夏侯渊分兵一半去救张郃,结果被刘备军突袭杀死。值得注意的是,事后,张郃不但没有被曹操惩罚,反而因此升级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曹操为何不惩罚张郃?当时,夏侯渊是主帅,派张郃守护东围,夏侯渊亲自守护南围,刘备猛攻张郃部,张郃作战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