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期不得不牺牲色相的皇帝:宋文公

春秋时期不得不牺牲色相的皇帝:宋文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838 更新时间:2023/12/10 5:00:13

古代中国十大美男中,只有两位是国家的君主,一位是公,另一位是慕容冲。要说起来,宋文公之所以能当上国君,靠的就是他的那张脸。这么说是有点难听,但是他真的是一个不得已牺牲了色相的美男皇帝。

宋文公,子姓,名鲍,称公子鲍。他的父亲是宋成公,哥哥是宋昭公,都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国君。

宋国是一个富裕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几个主要的诸侯国都想要拉拢他。

宋文公能当上宋国的国君,不是因为他的哥哥将位传给了他,而是因为他的祖母看上了他。

这个被宋文公的颜值给迷倒的“祖母”并不是他的亲祖母,而是宋文公祖父宋襄公夫人,即周襄王的妹妹王姬。

《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宋文公的长相是“美而艳”,也就是说他长得非常妖艳美丽。一个是青春无敌大美男,一个是中年守寡的俏寡妇,倒不是美男去勾引了俏寡妇,而是俏寡妇沉迷于美男的魅力无法自拔。

接下来的套路,难道是这两人齐齐通奸,然后害死了宋昭公,宋文公则称霸宋国了?结局是这样没错,但是过程却绝不是这样的。

宋文公没有得到国君之位,安安心心做自己的公子鲍也是很圆满的,可惜他被俏祖母给看上了,非逼着他和她在一起。简直就是丧心病狂啊!为了和公子鲍在一起,王姬居然谋害了宋昭公。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长话短说,就是王姬怂恿宋昭公外出打猎,然后派人在半路上袭击了宋昭公。

宋昭公遇刺身亡,地位最高的王姬便站出来拥立宋昭公的弟弟公子鲍为新的国君,公子鲍一步登天,一下子成为了宋国的王。

于是,在王姬的种种威逼利诱下,公子鲍不得不牺牲色相,才能保全自己以及王位。

《左传》说,宋昭公是知道王姬要暗杀他的,但他还是去了,可见王姬权力之大,宋国的国君竟然被她牢牢掌控在手里。所以说,公子鲍如果不答应王姬的话,他的下场会是如,想必大家也都清楚。

因为长得帅而当上了国君,宋文公应该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了。而他不仅仅有颜值,还有智商和德行。历史上的宋文公,即使是被逼上位,还是有“仁君”的风范,史载其“礼于国人”,“贤而下士”,所以很得民心。就算他的兄弟,宋昭公的儿子等人都要来和他争抢王位,其他诸侯也都只承认宋文公。

标签: 宋文公宋国春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臣子被皇帝赐自尽,如果不照做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在人们的认知中,皇帝是一言九鼎的,哪怕要人性命,比如和珅死前的场景。嘉庆帝赐给和珅白绫一条,曾经不可一世的和珅,只能念叨着乾隆帝的遗命“赐全尸”,作一首所谓的“转世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然后就老老实实的用这条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君让臣子,臣

  • 朱标作为明朝开国太子,为何他的地位那么稳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标,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是我国封建历史时期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王朝,开国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国第一位太子是朱标。太子之争一直是历代皇帝十分头疼的问题,然而朱元璋的儿子有26名之多,朱标在世时,却没人与他争太子之位,这是怎么回事呢?朱标的太子之位为什么会那么稳固?1、朱元璋极力推崇嫡长子继承制朱标不仅是朱元璋的长子,还

  • 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最后跟儿子孙子一道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濂,明朝,历史解密

    自古文人一生平平稳稳游离在文艺和政界的人,其实不多的。可能因为文人一方面要处理文艺里那些有点“空中楼阁”比较虚无缥缈的东西,一方面也要留一点精力放在官场案牍上,所以精力可能有限,而往往在文艺方面更有兴趣也更能胜任,这就导致在做官方面,跟以前官之道趋利避害的老油条们眼里,两种力量其实是存在差距的。所以

  • 为何项羽看不起韩信,却从来没有看不起刘邦,并且还跟他结为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项羽,汉朝,历史解密

    其实,刘邦这个名字是他当了皇帝以后取的,在此之前他叫刘季,放到现在大概就跟”刘小毛“(季就是排行老小的意思)差不多,刘小毛这个人出身虽然不高(村官出身),却很会交朋友。但凡历史上成功的政治人物,大概都是很会打友情牌的,否则他们不可能吸引那么多人手提着脑袋跟随他们奋斗,刘小毛也不例外。所以他虽是个村官

  • 宁王要谋反时,为什么兵部尚书乔宇却整日游山玩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宁王,明朝,历史解密

    明武宗当政时浑浑噩噩,整日四处游玩,还自封为大将军,和奸佞江彬带着禁卫军以厮杀为乐。而在朝外,宁王势力强大且暗藏野心,想要夺取帝位。此时,兵部尚书是乔宇,他的作用至关重要。不久,宁王谋反,扬言旦夕攻下南京。南京城里一片风声鹤唳,可乔宇仍整天浑浑噩噩,带着宾客赏景、吟诗、喝酒。南昌的烽烟已经遮蔽江南半

  • 灭六国促使秦国统一的功臣,谁的功劳是最大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朝,历史解密

    在秦朝统一之前,秦国也曾几度强大到令周围的国家都有所忌惮,再加上后有商鞅变法国力大增,才让秦国有了不断壮大的资本,那么在秦国壮大的这一过程中商鞅、魏冉、范雎谁才是最大的功臣。想起那篇荡气回肠的《过秦论》,“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于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在秦国的崛起过程中,连续出现了六任贤明的帝王,

  • 清朝的人际交往是怎么样的?不同的社会地位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人际交往,历史解密

    人与人之间总是免不了各种交往,或是相互谋利,或是惺惺相惜。社交并不是清朝才有的一种社会关系。相反,自有人之后,就有了人情往来。最初的时候,人们或许只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彼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学会用语言交流。交往也许是人的一种本能。但,人多之后,社会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及至清朝,人与人之间人情往来

  • 汉和帝刘肇生平故事简介,汉和帝刘肇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汉和帝,历史解密

    汉和帝刘肇生平简介:汉和帝刘肇的故事是怎样的?汉和帝刘肇是怎么死的?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汉和帝刘肇生平简介刘肇(79年―105年2月3日),即汉和帝(88年—105年在位),东汉第四位皇帝,建初四年(79年)出生,汉章帝刘炟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过继给皇后窦氏为继子。建初七年(82年),汉章帝废太子刘

  • 清军如此强大,为何平定三藩之乱花了这么久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吴三桂,历史解密

    1673年,爆发三藩之乱。这时的清军远离战场只不过才十多年时间,却已无早年入关时的那般英勇之气了。平定三藩之乱,兵力主要还是以汉人为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那么,是什么让清军丧失了战斗力?安逸的生活。入关后,清兵丢掉了原有的马上作业习惯,生活的安逸、享受一点点的将八旗兵给腐化了。入关

  • 朱祁镇返京途中的举动,暴露了夺位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祁镇,明朝,历史解密

    “一抬轿子,两匹马,接他回来!”这是某本畅销书描写“绝情”的景泰帝朱祁钰如此冷落羞辱他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可是看了朱祁镇驾前大臣和“北狩”随从写的《否泰录》《正统北狩事迹》《正统临戎录》的记载,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于谦和朱祁钰都亲自迎接,朱家兄弟相见后抱头痛哭。朱祁镇返京的途中,还不断召见大臣,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