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能成就大业离不开一个人,此人不是刘伯温

朱元璋能成就大业离不开一个人,此人不是刘伯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838 更新时间:2023/12/8 13:23:31

凡是懂得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有一位皇帝名叫朱元璋,他不光建立了明朝,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也着实不少,更有一些鲜为人知,尤其是朱元璋称帝之前,曾经受过高人点拨。不得不说,在有关记载这位明朝开国皇帝的资料中,有一位高人对朱元璋的一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他到底是何许人也,直接步入正题。

众所周知,朱元璋有过一段出家的历史,而他出家的理由则是很简单,是为生活所迫。当时由于家乡遭难,为了混饱肚皮而已。而在朱元璋出家的几年当中,他遇到了一个贵人,此人名叫高彬,是黄觉寺的一位长老。期间,高彬不光将自己一身的本领悉数授给了朱元璋,更由于他的出现,为朱元璋以后的称帝大业指明了方向。由于朱元璋的身边没什么亲人,所以作为朱元璋的授业恩师,高彬无疑是朱元璋最为可吐露心声的人,加之高彬长老是个开明的人,故此,高彬与朱元璋名为师徒,实则为亦师亦友般的存在。不得不说的是,高彬确实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从他与徒弟的接触当中,了解到了朱元璋有成就大事的理想和抱负之后,直接便向他引荐了一个人——刘伯温。

原来这刘伯温是青田人氏,自幼熟读诗书,博学多才,精通天文地理,兵书战策。刘伯温十八岁中进士,二十岁做知府,为官清廉,深得民心。然而刘伯温空有一身本领,却是难以施展抱负。原来他本身又有一段罢官的经历,在担任知府期间,在他管辖的地区,住有元朝皇帝爱妃的表弟,名唤王怀。这人看中了一个姑娘,硬要强行婚配。女家不允,王怀就指使恶奴抢亲,打死了姑娘的父亲。姑娘含恨自刎身亡。

王怀害死两条人命,被人告到府衙。开审之前,王怀差人给知府刘伯温送去白银两千两,锦缎二百匹。本以为刘伯温会收受,哪知刘伯温一见大怒,升堂审讯,首先重责王怀行贿。然后按其所犯抢亲、杀人等罪,秉公而断,判以斩刑。那位妃子自是对刘伯温恨之入骨,在皇上耳边进了谗言。昏君不辨是非,传旨罢了刘伯温的官。从此,刘伯温便换上了道服,在淮南、湖北、河南等地云游,到处走访高人,广交好汉,讲说抗元之道。

高彬长老向朱元璋叙述了刘伯温的身世,对朱元璋说:“你若得到这位高贤相助,就能如虎添翼,纵横天下了。如今他隐居在会稽山上三清观。你休息几日,便可去访他。”朱元璋收拾好行装,去拜别恩师,高彬从密室中取出一把宝剑说;"这青锋剑从战国传到唐朝,它曾为国立过功,我年事已高,今将此剑相赠,你带上它去完成统一大业吧!"元璋双膝跪倒,接剑在手,热泪盈眶。高彬又拿出一个布包说:“这里面有些散碎银两,你带上途中好用。”朱元璋说:“徒儿不能留在寺中孝敬师父,以很感不安了,怎好拿师父的银子?”高彬硬把银包塞到他的怀中。

高彬送朱元璋直至荒郊野外无人之处,忽然问道:“孩子,你我师徒相处数载,你可知我是谁?”朱元璋觉得他问得奇怪,瞠目不知如何回答。高斌说:“我是朝廷画影绘形到处捉拿的要犯!”朱元璋听了一惊。

原来长老本不姓高,而是前朝岳飞账下大将狄雷的后代。他不甘当元朝的顺民,二十年前,到处奔走联络豪杰,在八弓山竖起反元大旗,招了五千多义军,杀官差,劫军饷,朝野震惊。朝廷派了几万兵丁进剿八弓山,只因有几位首领各怀私心,义军又未经过任何训练,在元军重兵围困之下,寡不敌众,失败溃散。他冲出重围,流落天涯。他的妻子和儿女,连八十岁的老母都被元军杀害。官府紧追不放,画影绘形,到处捉拿他。

朱元璋听师父自述身世,不由得流泪说:“日后若能成事,定替恩师报仇!”高彬又嘱咐了一番,朱元璋这才拜别师父上路。然而自师徒分手之后,此后的朱元璋却是再也没能见到高彬。而关于高彬的行踪也成了一个谜。综上所述,朱元璋能成就大业,建立了大明朝,与他的师父高彬绝对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标签: 高彬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不得不牺牲色相的皇帝:宋文公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文公,宋国,春秋,历史解密

    古代中国十大美男中,只有两位是国家的君主,一位是宋文公,另一位是慕容冲。要说起来,宋文公之所以能当上国君,靠的就是他的那张脸。这么说是有点难听,但是他真的是一个不得已牺牲了色相的美男皇帝。宋文公,子姓,名鲍,称公子鲍。他的父亲是宋成公,哥哥是宋昭公,都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国君。宋国是一个富裕的国家,春秋

  • 臣子被皇帝赐自尽,如果不照做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在人们的认知中,皇帝是一言九鼎的,哪怕要人性命,比如和珅死前的场景。嘉庆帝赐给和珅白绫一条,曾经不可一世的和珅,只能念叨着乾隆帝的遗命“赐全尸”,作一首所谓的“转世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然后就老老实实的用这条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君让臣子,臣

  • 朱标作为明朝开国太子,为何他的地位那么稳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标,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是我国封建历史时期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王朝,开国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国第一位太子是朱标。太子之争一直是历代皇帝十分头疼的问题,然而朱元璋的儿子有26名之多,朱标在世时,却没人与他争太子之位,这是怎么回事呢?朱标的太子之位为什么会那么稳固?1、朱元璋极力推崇嫡长子继承制朱标不仅是朱元璋的长子,还

  • 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最后跟儿子孙子一道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濂,明朝,历史解密

    自古文人一生平平稳稳游离在文艺和政界的人,其实不多的。可能因为文人一方面要处理文艺里那些有点“空中楼阁”比较虚无缥缈的东西,一方面也要留一点精力放在官场案牍上,所以精力可能有限,而往往在文艺方面更有兴趣也更能胜任,这就导致在做官方面,跟以前官之道趋利避害的老油条们眼里,两种力量其实是存在差距的。所以

  • 为何项羽看不起韩信,却从来没有看不起刘邦,并且还跟他结为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项羽,汉朝,历史解密

    其实,刘邦这个名字是他当了皇帝以后取的,在此之前他叫刘季,放到现在大概就跟”刘小毛“(季就是排行老小的意思)差不多,刘小毛这个人出身虽然不高(村官出身),却很会交朋友。但凡历史上成功的政治人物,大概都是很会打友情牌的,否则他们不可能吸引那么多人手提着脑袋跟随他们奋斗,刘小毛也不例外。所以他虽是个村官

  • 宁王要谋反时,为什么兵部尚书乔宇却整日游山玩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宁王,明朝,历史解密

    明武宗当政时浑浑噩噩,整日四处游玩,还自封为大将军,和奸佞江彬带着禁卫军以厮杀为乐。而在朝外,宁王势力强大且暗藏野心,想要夺取帝位。此时,兵部尚书是乔宇,他的作用至关重要。不久,宁王谋反,扬言旦夕攻下南京。南京城里一片风声鹤唳,可乔宇仍整天浑浑噩噩,带着宾客赏景、吟诗、喝酒。南昌的烽烟已经遮蔽江南半

  • 灭六国促使秦国统一的功臣,谁的功劳是最大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朝,历史解密

    在秦朝统一之前,秦国也曾几度强大到令周围的国家都有所忌惮,再加上后有商鞅变法国力大增,才让秦国有了不断壮大的资本,那么在秦国壮大的这一过程中商鞅、魏冉、范雎谁才是最大的功臣。想起那篇荡气回肠的《过秦论》,“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于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在秦国的崛起过程中,连续出现了六任贤明的帝王,

  • 清朝的人际交往是怎么样的?不同的社会地位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人际交往,历史解密

    人与人之间总是免不了各种交往,或是相互谋利,或是惺惺相惜。社交并不是清朝才有的一种社会关系。相反,自有人之后,就有了人情往来。最初的时候,人们或许只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彼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学会用语言交流。交往也许是人的一种本能。但,人多之后,社会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及至清朝,人与人之间人情往来

  • 汉和帝刘肇生平故事简介,汉和帝刘肇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汉和帝,历史解密

    汉和帝刘肇生平简介:汉和帝刘肇的故事是怎样的?汉和帝刘肇是怎么死的?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汉和帝刘肇生平简介刘肇(79年―105年2月3日),即汉和帝(88年—105年在位),东汉第四位皇帝,建初四年(79年)出生,汉章帝刘炟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过继给皇后窦氏为继子。建初七年(82年),汉章帝废太子刘

  • 清军如此强大,为何平定三藩之乱花了这么久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吴三桂,历史解密

    1673年,爆发三藩之乱。这时的清军远离战场只不过才十多年时间,却已无早年入关时的那般英勇之气了。平定三藩之乱,兵力主要还是以汉人为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那么,是什么让清军丧失了战斗力?安逸的生活。入关后,清兵丢掉了原有的马上作业习惯,生活的安逸、享受一点点的将八旗兵给腐化了。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