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大宦官王振,竟然敢打破朱元璋设立的制度

明朝大宦官王振,竟然敢打破朱元璋设立的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759 更新时间:2023/12/6 8:17:17

在历朝历代中,军事斗争都是决定一个王朝走向的关键因素。在世界古代史上,很难见到超过二十年的太平,因此将领的能力总能得到发挥和施展。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体现出了高超的领导和指挥才华,而有的人却丧城失地,让几十万人白白丢掉性命。在明朝中期,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毫无军事才能,却非要打肿脸充胖子,带上皇帝出兵打仗。结果皇帝被擒,损兵折将,自己也落了个悲剧下场,这人就是大宦官王振

王振这个人虽然是个大宦官,但他的名声并不像魏忠贤刘瑾这么声名狼藉,如果不是土木堡这一场惨败,或许他很难被人所熟知。王振深得明英宗的信赖,当时的明英宗十分年轻,在朝堂上面对一班老臣,显得有些无力应对。王振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心机颇深,在明英宗看来,是维护其地位的可靠手下。

王振受了器重,就有点飘飘然,出手整顿了一些不服他的人。但此人并不算是叛臣奸佞,只能算是个能力不足的势力之人。这时候,明朝北部边疆发生了大事,瓦剌首领也先率军突破长城,直奔着京城而来。朝廷大乱,一时之间,大臣们有战有和。王振态度很坚决,面对外敌入侵,坚决抗战。为了提升部队的士气,他怂恿明英宗亲自出征。大臣们多数都不赞成,认为只需挑选可靠将军领兵出击即可,皇帝不宜冒险。

明英宗其实也想借这个机会,树立自己的强势形象,决定亲自出征。他把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了王振,这相当于让一个军事外行去领导明军的主力部队,结果自然不妙。也先率领的都是骑兵,来去如风,机动灵活。明军要应对,只能强占要塞,实行缓兵之计,拖死也先。这也是大部分明军将领的看法,但王振不同意,他认为骑兵没什么可怕的,应该去积极地拼对手。结果还没等明军抵达战略要塞,也先就已经抢占了先机。两军一交手,明军被冲得七零八落,死伤无数。

这会王振后悔了,又要后撤,既然是后撤,那就应该追求速度。结果他又不紧不慢了,本来抄近路就能赶回京城。王振忽然改了主意,原因是抄近路要经过他的老家,他担心大军踩坏他家的田地。强迫部队绕圈子改道,白白耽误一两天。此时也先快速杀到,不仅击溃了明朝几十万人马,还俘虏了皇帝。明朝将军们愤恨不已,乱军中直接锤死了王振。

这场改变明朝历史走向的土木堡之战,让明朝元气大伤。过去明朝始终保持对北方游牧势力的压制态势,这一战后,胜负天平扭转。王振这样一个庸人,也就此成了明朝的大罪人,知名度都超过了明中后期的一些奸臣。有人觉得,明朝的宦官制度坑了明朝好几次。其实纵观明代大局,宦官固然捅了几次大篓子,但也制衡住不少潜在的祸国势力,有功有过。太祖爷朱元璋设立的宦官制度,也不一定就真的是个天大错误。

标签: 王振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鱼头参政”鲁宗道:从一个孤儿到大宋王朝的一代贤相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鲁宗道,北宋,历史解密

    古往今来,我国历史上因为直言敢谏而出名的官吏有很多,比如唐太宗时期的魏征以及明朝时期的清官海瑞等,在宋朝,有这样一位正直的官员,他从来不惧权贵,曾多次直言上书,最终也得到了皇上的重视和厚爱。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地人。年少时他的父母便不幸去世,因此鲁宗道不得不借居在外婆家里。他的几个舅舅都是习武之人

  • 魏延故意踢熄孔明灯,诸葛亮为什么不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魏延,三国,历史解密

    魏延在五丈原踢灭诸葛亮向天借寿的主灯,致使孔明借寿失败,吐血身亡,临死之前,姜维要挥刀斩杀魏延,为什么诸葛亮不让?一,魏延并非故意破坏诸葛亮借寿之事。诸葛亮夜观天象,发现自己阳寿将尽,姜维建议诸葛亮向天借寿,诸葛亮逆天行事,筑祈祷台,施祈禳法,这一切都瞒着魏延,这才导致魏延进中军帐时踢灭借寿之灯,错

  • 历史揭秘:后凉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后凉,十六国,历史解密

    后凉(386年-403年)是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吕光建立的政权。其国号以地处凉州为名。东晋太元八年(383年)苻坚淝水兵败后前秦瓦解,吕光据有姑臧(今甘肃武威)于386年称大将军、凉州牧。389年吕光称三河王,后改称天王,建立大凉,史称后凉。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部和宁夏、青海、新疆一部分。399年吕光卒

  • 为何说苏轼没当上宰相是一种幸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苏轼,宋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苏轼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对于苏轼先后得到仁宗赵祯、神宗赵琐两位皇帝的赏识,却始终没有得到大用,《宋史》中是这样评价的:“……相不相有命焉。呜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史臣认为,苏轼没能当上宰相是一种幸运。这样下定论的

  • 欧阳修的词作赏析:《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欧阳修,宋朝,历史解密

    下面小编带来欧阳修的《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宋)欧阳修歌檀敛袂。缭绕雕梁尘暗起。柔润清圆。百琲明珠一线穿。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云。满坐迷魂酒半醺。注释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歌檀敛袂:此句写女子歌唱时

  • 唐代的宰相制度:三省长官分别履职,决策更加民主和科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宰相,唐朝,历史解密

    宰相这个职位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他是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宰相二字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由此可见其已由来已久,几乎与帝王相伴而生。上古礼制,"三公坐而论道"。也就是说,帝王召见文武百官朝议,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得有座位,并且赐茶;宰相通常从容就坐,侃侃而谈,在帝

  • 李存勖的妃子为何最后成为郭威的皇后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五代,李存勖,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在当今社会里,对于男女之间的感情,我们很多人基本上都是不相信会有一见钟情这种事情的。然而在古代像这样的事情却也确实发生在了柴美人柴皇后的身上。有句古话是这么说的:“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然而对于柴美人来说,后半身成为了郭威皇后才是她爱情的真正开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 曹丕在称帝之后 为何不敢对汉献帝下手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丕,汉献帝,历史解密

    曹丕称帝后,并未杀掉汉献帝刘协,而是将刘协封作山阳公,继续受到人们的供奉。而由于当时的消息传播不便,再加上刘备的蓄意造谣,当时在全天下都在盛传刘协被曹丕杀掉了,刘备也因此称帝。而实际上,汉献帝刘协并没有死,反而他却活的很好,一直活到了青龙二年,寿终正寝。那么问题来了,一般新皇帝继位,都是要对旧皇帝进

  • 面对背叛自己的叛臣,李世民为何还痛哭流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侯君集,唐朝,历史解密

    朋友之情,没有经历过谁经历,怎么能够奢求他们感同身受。友情不能复合的,往往不是在征途中意见的左右,而是在大家所苦苦经营成果背后拆台,在征途中很多人以为大家的关系很好,时间的累积,越来越发觉,很多的事情其实只是没错而已。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侯君集,作为李世民的朋友却在其执政期间走上了叛乱的道路,而李

  • 他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结局却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信,汉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韩信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在很多的人看来当年楚汉之争,楚王最终的失败,成就了后来的刘邦的成功。但是这样的结局也不知是项羽的原因,还有很多的其他的人的参与,才使得最后此消彼长越来越严重。而其中帮助了刘邦很重要的一个人就是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