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路过李莲英家皱了下眉,李突然磕头请假并火速赶回:奴才该死!

慈禧路过李莲英家皱了下眉,李突然磕头请假并火速赶回:奴才该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244 更新时间:2023/12/8 16:31:21

李莲英可以说是清朝最大的一个宦官,他的一生因为和慈禧连在一起,后人对他的评价并不高。他一生善于钻营,知道自己想要发达就一定要得到慈禧的欢心,所以细枝末节上他十分小心,尽量让慈禧对自己满意,下面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可以看出李莲英的心思是多么敏感。

有一次,李莲英随西太后出宫前往恭亲府,路上恰好路过李莲英在宫外的宅邱。心细如发的李莲英突然发现慈禧太后盯着他家的门楣看了好几眼,而且还好像皱了皱眉。

“这是怎么回事?”李连英在心里暗想,“难道是因为这个?”

“这个”是什么?

李莲英说的是他的府邸门楣上的四个字:“总管李寓”。

根据皇清祖训,“府”、“那”、“宅”、“寓”四个字有不同的适用对象。

凡亲王的居所只能称府,如庆王府、恭王府、醇王府。凡军机大臣、首辅、大学士等高官的居所则称“邸”,不能称“府”。一般的文武百官的住所则称“宅”或“寓”,但内臣却绝不可在其住所门楣上明目张胆地用上述四个字中的任何一个,即使他们有品级,被皇上或太后赏穿过黄马褂、戴过红顶子也不行,这一点好比宫中女眷,倘若不是从大清门(皇宫正门)抬进来的,即使是贵为皇贵妃,贵为皇太后也终身只能走旁门,是祖宗的成法,任何人都无权改变。

末代皇弟溥杰曾经专门在一篇文章里讨论过“嫡”和“庶”的区别。他说“嫡和庶的简单定义,就是明媒正娶被花轿抬来的是“嫡',由婢作妻,或未经媒的作证,未坐花轿进门的都是“庶’。不但妇女当事者本身,在嫡庶的身份区别下,固定了自己一生的命运,就连她的子女,也由母亲的身份高下,被烙上“嫡出’或‘庶出’的火印。”倘若将“嫡”与“庶”的观念推而广之,以之形容当时舆论界对于外官和内官(宦官)的区别,倒也不失为是一种恰当的比喻。

慈禧太后多看了几眼李莲英住处门楣上的“总管李寓”四个字,大概也是与祖训的传统观念在头脑里作怪有关系——至少李莲英自己是这样认为的,虽然慈禧并没有明说什么,但那意味深长的几眼可能比明说什么还可怕。到了恭亲王府之后,李莲英突然一反常态,跪下叩了一个头,向西太后请几个时辰的假。慈禧太后问也没问就答应了。几个时辰以后,李莲英气喘吁吁地赶了回来,进了门,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莲英啊,”慈禧太后见后诧异地问:“你怎么了?”

“回太后,奴才该死!”

“到底怎么了?”

“奴才一向在宫里侍候老佛爷,对于家中的事甚少过问。手下人混账。在奴才住处门楣上妄贴“总管李寓“四个字,奴才也是刚才随老佛爷出官才发现的,所以,刚才请了几个时辰的假,赶回家中处理此事。”

“怎么个处理法啊?”慈禧饶有兴趣地问。

“回老佛爷,奴才已经把那个混蛋东西抽了一顿鞭子,打完了之后,还想把他们交到内务府去治罪,以惩戒后来者!”

听李莲英说得情真意切,慈禧太后脸上才开始“多云转晴”,她故作宽怀大度地说:“算了,算了!这不过是他们一时糊涂,你既然已经抽过他们一顿鞭子,教训他们也就行了,何必再把他们交到内务府去呢?”这件事情过后,慈禧太后对李莲英的宠信又增加了许多。

标签: 李突然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渊与皇帝宠妃误上龙床后,起兵造反,这才有了大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渊,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都有很多的妃子,尤其是当朝的宠妃,那更是深得皇帝的喜爱,是很多朝中大臣想要巴结的对象。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一位与皇帝的宠妃喝醉了酒,误上了龙床的故事。这个人便是唐高宗李渊,在隋朝建立后,他和当时的皇帝杨广的关系是十分不错的,而且两个人还是表兄弟,因为李渊的母亲就是杨广皇后的姐姐。而到

  • 孟子的母亲:孟母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孟母,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仉氏,生卒年不可考,孟子的母亲。 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孟子三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孟母,相传姓仉(zhǎng)氏,战国时晋国(今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东西仉村 )人。据《孟子世家族谱·世谱》记载:"亚圣祖系出自鲁

  • 她和皇子结婚两年后就去世了,后来被追封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孝德显皇后,清朝,历史解密

    现在影视剧的题材丰富,普通的爱情故事已经不足以打动口味挑剔的观众了,所以现在很多编剧创造了很多让人不敢相信的恋情,古代宫廷里面皇帝和妃子的故事也被他们创作成为影视作品了。熟悉这些影视剧的人应该都知道,妃子们进宫的地位,除了要看皇帝的喜欢,一大部分还要看出身背景。如果出身不好的话,长得好看,要是碰巧还

  • 同样功高盖主,为何大将王翦却能善终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王翦,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战国末,秦国在商鞅等人的治理下,逐渐变成了诸侯国中的老大,先后吞并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统一了中国,建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王朝。在秦朝统一中国的军事进程中,有两个人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功不可没:他们是白起、王翦。虽说是功臣,但二人的结局却大不同,白起最后被逼自杀;王翦得以安度晚年,

  • 三国里三位早逝的谋士中,谁的死影响最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三国谋士很多,比如曹操手下的荀彧、郭嘉等。刘备首先的诸葛亮、庞统等。孙权首先的周瑜、鲁肃。这些都是当时著名的谋士,有的还可以带领千军万马。当然,这些谋士有的非常短命。有的去世得很早,他们的去世也给当时的局势带来重大影响。我们今天看一下,曹操、孙权、刘备失去最重要的谋士,哪个损失最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

  • 他是三国第一诸侯,可惜却英年早逝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坚,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自然是诸侯林立,而很多人都认为,在整部三国之中混的最厉害的自然是曹操,因为他成为了北方霸主,并且自身的实力非常强大。在当时众多诸侯当中,可以说是最厉害的一个了,毕竟就算是名门之后的袁绍,在他面前也只落得了一个失败的结局。能够成长起来的自然不止曹操一个,要说曹操怎么的,也算是一个官宦之后。所以

  • 南明鲁王监国之谜,朱以海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以海,历史解密

    1644年3月,闯王李自成的大顺军攻破北京城,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景山),历时277年的大明皇朝宣告灭亡。明王朝灭亡后,逃到江南不甘失败的明宗室及其残余势力,先后在南方建立了一些地方性反清政权,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等,前后历经18年,史称南明时期。在南明诸帝中,惟一有一位坚

  • 陈平出长安前后遇到四次杀劫,后来结果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平,汉朝,历史解密

    刘邦召唤陈平和周勃,交给他们一个任务,就是让他们杀掉樊哙。听到这个命令,周勃都以为自己听错了,那可是从起兵就跟随刘邦的老哥们,而且刘邦能够活到现在,樊哙在鸿门宴护驾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周勃想要拒绝,给樊哙说几句好话,可是陈平马上就答应下来,这活我们干了。出了殿门周勃才找到机会向陈平发问,为什么不劝刘

  • 郑和之后明朝还曾下过一次西洋 可惜却无人知晓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谈及中国航海史上的“下西洋”话题,相信十有八九之人,都会认为只有七次,即郑和七下西洋,创造了人类历史的一个奇迹。然而,中国其实还有第八次下西洋,可惜鲜为人知。如果说郑和是一朵红花,那么王景弘就是一片绿叶,其实王景弘的真实历史贡献,不比郑和低多少。只是,郑和一直是领导,加上近代梁启超对他的追捧,所以郑

  • 关羽和魏延都曾违抗军令,为何没被斩杀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关羽,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不仅能治国理政,还善于打仗,可以说是罗贯中笔下的全能型人物。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师,后期作为蜀汉丞相,握有生杀大权。他斩杀过一些违抗他军令的将领,但是也有例外,有些将领违抗他军令反而放过了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下面我们先来细数一下诸葛亮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