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为什么历史评价这么高?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为什么历史评价这么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020 更新时间:2023/12/12 6:30:25

明仁宗朱高炽于1424年9月即位,仅仅在1425年5月便病重去世,在位时间还不到一年。不过,虽然朱高炽在位时间很短,但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却普遍较高。庙号“仁宗”,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

那么,为什么朱高炽在位时间还不到一年,就能获得历史的一致好评呢?

实际上,史书评价朱高炽,并非仅仅是从他即位的那段时间来寻找依据,他即位之前的事迹,同样值得称道。

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他天性沉稳,喜学少言。虽然他的沉稳品质深受祖父朱元璋喜爱,他也因此早早被钦定为燕世子,但朱棣事实上却并不喜欢这个儿子。

由于朱高炽从小喜静厌动,他渐渐变成了一个胖子。而且这个胖还不是一般的胖,他甚至需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够行动。对于一生推崇武力并且长相俊朗的朱棣来说,这样一个行动不便的胖儿子,显然并没有遗传他的良好基因。相对来说,他更加喜欢各方面都与自己相似的二儿子朱高煦

后来朱棣起兵靖难,英勇神武的朱高煦也跟着一起上了疆场,而肥胖的朱高炽由于行动不便,则只能留在家里。

在战场上,朱棣多次陷入险境,而朱高煦总会在关键时刻赶来救援。这不禁让朱棣大为感慨,鼓励朱高煦说:“勉之,世子多疾。”

事实上,朱棣之所以说这样的话,除了激励朱高煦卖力杀敌立功之外,同样也表明了,他的确更加看好朱高煦。

不过,虽然朱高炽并没有外出打仗,他在家里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在靖难之役中,留在家里的朱高炽,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在朱高炽镇守北平期间,建文帝大将李景隆率领50万大军攻打北平。而且,建文帝还专门送了一封秘密文书给朱高炽,想以封王来引诱朱高炽投降。

尽管当时朱高炽只有一万兵力,但他却连看都没看,就直接把建文帝的文书转送给了朱棣。并且朱高炽在坚守北平期间,积极听取城中老兵的意见,以多种方式与李景隆斗智斗勇,最终李景隆被迫撤军。朱高炽也因此创造了万人守城的奇迹。

朱高炽成功坚守北平,对于整个靖难之役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朱棣能够成功登基建元永乐,朱高炽实在是功不可没。

朱棣即位后,朝堂上下开始商议立储的问题。由于坚守北平立下大功,朱棣也开始渐渐重视起了朱高炽的才能。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朱棣最终将朱高炽立为皇太子。

然而朱高煦在争夺太子失败后,却始终心有不甘。为了能打倒朱高炽,朱高煦多次进谗,诬告太子失德。在后来朱高炽监国期间,朱高煦又诽谤他未能完成皇命。

尽管朱高煦在诬告太子一事上十分来劲,但朱高炽却从来没有怨恨在心。后来,朱高煦被查出干了不少违法乱纪的事情,朱棣大发雷霆,准备将他贬为庶人。朱高炽在这时候不计前嫌,站出来为朱高煦求情,朱高煦才逃过一劫。

朱高炽登基之后,他不仅没有大力报复几个心怀不轨的兄弟,而且还主动给他们进爵封王。

在手足相残频频发生的古代皇室,朱高炽以德报怨的做法,也确实是仁义之至了。

朱高炽在位期间,大力推行儒家思想,不仅褒奖忠孝之人,而且任人唯贤,尤其鼓励百官进谏。这就使得当时的朝堂开放清明,官员乐于提出建议,而朱高炽也会积极听取众人的谏言。

除此之外,朱高炽还废除了永乐年间的一些严苛政策。对建文帝的旧臣,朱高炽也进行了赦免和冤案平反。

永乐一朝用兵频繁,百姓终日不得安宁。朱高炽即位后,大力发展生产,注重以农为本,停止了大规模的用兵,使得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时间。为明朝的第一个盛世复兴“仁宣之治”,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这样的朱高炽,就算他在位的时间非常短,他已经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能得到极好的肯定,也是顺理成章的。

标签: 朱高炽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华佗的“麻沸散”失传后,古人要动外科手术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一:华佗遇难,古人动手术咋办?在常见杀伐果决的三国历史上,神医华佗的遇害,却是叫多少后人唏嘘的痛事。这位奔波于三国战火间的一代名医,凭一手登峰造极的医术,专攻各色疑难杂症,上演了各种“治疗奇迹”。却在救命无数之后,偏偏触了三国枭雄曹操的霉头,最终悲情死于狱中。他一笔一笔记载了一生,凝结他辉煌医学成就

  • 北宋被迫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的时候,杨家将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宋,历史解密

    宋太祖赵匡胤,是中国古代皇帝中著名的有道明君。自唐朝覆灭之后,中原陷入分崩离析、连年混战的五代十国时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火绵延不绝,给天下百姓造成深重苦难。英雄的赵匡胤应运而生,“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先后灭掉各地的军阀和割据势力,山河大地重归一统。赵匡胤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军事才干了

  • 陈继儒作品小窗幽记中经典名言鉴赏 值得细细品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小窗幽记,历史解密

    《小窗幽记》又名《醉古堂剑扫》,是一部儒家通俗读物,由明朝陈继儒创作。《小窗幽记》共十二卷,集合格言警句类小品文。1、恩爱吾之仇也,富贵身之累也。恩情蜜爱是我的仇敌;富贵荣华足以拖累身心。2、是技皆可成名天下,惟无技之人最苦。只要有技艺就能扬名天下,只有无技艺的人最为痛苦。3、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

  • 咸丰皇帝娶了一对姐妹,姐姐活了35岁,妹妹玉嫔只活了21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玉嫔,清朝,历史解密

    古代人在某方面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保守,民间姐妹共侍一夫的情况并不少见,从清朝初期开始姑侄三人共同入宫为妃的现象就存在,她们是皇太极一朝的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以及著名的海兰珠宸妃。咸丰帝的后宫中也存在着一对姐妹花,她们出自叶赫那拉氏家族,二人一母同胞,姐姐后来成为了璹嫔,而妹妹则成了玉嫔。今

  • 一场邻里纠纷为什么会引起万历皇帝的震怒?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洪朝选生于正德十一年(1516年),卒于万历十年(1582年),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字舜臣,号芳洲,二十五岁时(嘉靖二十年)考中进士。初任户部主事,后经严嵩提拔,官至操江提督。严嵩倒台后,投靠徐阶,经徐阶多次举荐,升任刑部左侍郎。隆庆二年七月,明穆宗因巡按御史陈省、郜光先弹劾辽王朱宪“僭奢、喜方术、

  • 河南大饥荒期间陕西有什么独特之处 为什么灾民不选临近省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抗日战争,河南大饥荒,历史解密

    河南发生大饥荒的时候,具体时间是在1941年,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正和日本人在血战,整个社会动荡不堪,到处战火纷飞,但是河南就更加不幸,当时全省将近一百多个县因为旱灾和蝗灾齐齐席卷,使得整个河南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双重打击之下,河南人民当时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了,所以只能选择逃荒。河

  • 秦灭六国期间,为何楚国是最坚强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国,楚国,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秦灭六国战争,不仅对中国历史发展意义超凡,对世界历史发展也是影响相当大。秦国灭掉六国,前后用时仅仅十年时间,而春秋战国历时长达数百年,各国之间相互混战,也没分出个胜负,也没哪个国家能实现统一,所以秦国仅仅用十年时间就灭掉六国,统一华夏大地,这个速度之快简直令人惊讶。不过秦国灭六国的过程中

  • 清朝的“知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清朝,历史解密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么在清代,“知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知府也按照所在“府”的发展水平以及所在位置的不同,而被分为不同的类别,主要可分为首府知府和一般府知府。在清代,知府的品级并不算高,只是从四品的官员,但作为一府之长,知府的职责范围却是非常广泛,

  • 在长平之战中元气大伤的赵国,为何还能坚持那么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国,历史解密

    赵国,战国七雄之一,曾在长平之战中元气大伤,后被秦国所灭。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历史漫长的岁月中,战国这段数百年的战争历史,可以说是整个人类发展史上少有的大乱局。这样的情况在于,中国战国时期的每场战争规模,在当时来看,都可以被称为世界大战级别的。动辄数以十万人的大军,在

  • 郤缺面对两位恩人的后代,他是怎么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郤缺,春秋,历史解密

    在赵盾的苦心安排下,郤缺在赵盾死后自然顺利地接任了“中军将”一职,他在执政方面从此无人阻挡,亦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郤缺却在人事安排上作了一些调整:“废胥克,使赵朔佐下军”。胥克是胥臣的孙子,而赵朔是赵盾的儿子。胥臣、赵盾二位可以说是郤缺仕途前期、后期最重要的人物,亦可以称此二人是郤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