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诸葛亮为什么劝刘备赐死刘封?

揭秘:诸葛亮为什么劝刘备赐死刘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40 更新时间:2024/2/14 1:20:19

《三国演义》中,对刘封的死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

关羽在败走麦城后,遭遇了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关羽父子被擒后遇难。这期间,关羽曾派廖化向刘封、孟达求助。但两人见死不救,致使关羽遭难。

关公死后,廖化去成都哭告刘备:“关公父子遇害,实刘封孟达之罪,乞诛此二贼。”刘备听闻噩耗后,悲痛欲绝,想立即派人捉拿刘封,押解回成都问罪。

诸葛亮害怕刘封借故逃跑,向刘备献上一条欲擒故纵之计,将刘封调往绵竹升为郡守,孟达闻讯后就投降了曹操。诸葛亮随即命刘封讨伐孟达,孟达却来信劝降刘封,刘封怒撕孟达的劝降信:“此贼误吾叔侄之义,又间吾父子之亲,使吾为不忠不孝之人!”随后亲自披挂上阵奋勇讨贼,终因寡不敌众败回成都,被刘备和诸葛亮推上了断头台,结束了他短暂而悲剧的一生。

如此看来,对关羽的见死不救,成了刘封被赐死的主要原因。

那么,刘封之死,真的是他对关羽见死不救吗?

确实,刘封本有机会救援关羽,但他却袖手旁观,不施援手。这固然有错,不过,这个过错,也不至于构成死罪。

实际情况是,当时的荆州全境已被魏吴占据,吕蒙又布下天罗地网,欲置关羽于死地。此时的东吴兵精将勇,即便刘封倾其全力营救,也是杯水车薪,未必能保关羽父子周全。

他出于自身利益出发,听信了孟达的离间之言,没有出手相救,也是情有可原的。

而且刘封毕竟还是刘备名义上的长子,他曾追随刘备战荆州,攻汉中,夺西川,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又和孟达攻取上庸,深得刘备信任,算得上是蜀汉政权的开国功臣。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身份特殊,战功卓著的功勋之臣,为何还是因一念之差就人头落地了呢?

其实,刘封的悲剧,并非仅仅是他对关羽的见死不救,这样的结局恰好就是因为他特殊的身份。

众所周知,刘封是罗侯寇氏之子,本名寇封,刘备“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义子刘封“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被刘备封为了副军中郎将,此时的刘封,还是刘备眼中的爱子和爱将,深得刘备赏识。

但随着刘禅的出生,刘封的地位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特别是在公元219年,刘禅被立为太子后,刘封的结局似乎就已经决定了。于是在公元220年,刘封就被刘备赐死了。

这也就说明了,刘封的死最为关键原因,还是皇位的继承问题,他成为了宗法制度和封建专制政治的牺牲品。

在宗法制度中,其核心就是嫡长子制,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坚持的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庶以贵不以长”。也就是说,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首要考虑的就是嫡长子,不管这位嫡长子是否具有君临天下的能力,也不管他的德行才干如何。如果嫡妻无子,才考虑庶妻中地位最高之子,也不会顾及这位被立者是否服众。

作为刘封和刘禅,都有被立为太子的条件和机会,但刘备肯定希望立刘禅,毕竟他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而且按照宗法观念,立刘禅为太子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偏偏刘禅生性懦弱,缺乏主见,而与之对应的刘封,则性情刚猛,骜不驯,颇有见地。因此,刘备担心在自己去世之后,刘封会成为刘禅的最大威胁,于是痛下决心,将刘封置于死地。

在刘封被杀这件事上,诸葛亮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三国志》载:“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这说明,也许是刘备顾念养子之情和刘封的才干,并没有必杀之心,但在诸葛亮的一番提醒下,刘备才明白,一旦自己去世,为人“刚猛”的刘封若起意夺位,平庸而生性和顺的刘禅绝不是他的对手。

由此可见, 为了蜀汉政权的稳定,除掉刘封是势在必行的。正是担心 “易世之后终难制御”,才促使刘备下了赐死刘封的决定。

当然了,诸葛亮这样说,会不会与他为了日后能很好地控制刘禅,避免刘封掣肘做准备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刘封死前,曾哀叹道:“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后悔之情溢于言表。当刘备听说刘封之言后,难言悲痛之情,不免“为之流涕”。如果刘备不是假惺惺,也足可见其对赐死刘封,心里是很无奈的。

标签: 刘封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在古代东宫是什么样子的?属官制度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东宫,唐朝,历史解密

    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古代皇权社会,皇权的顺利交接是一项重要任务,因而对于太子的培养便显得至关重要,为此历朝历代在储君设立之后(清代除外),都为储君配备了相当完善的官僚系统,而这套官僚系统大致可以分为教育系统和辅佐系统两类,全面负责储

  • 李广到死都没能封侯,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广,汉朝,历史解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昌龄所写,诗中所写的“龙城飞将”正是汉朝率兵抗击匈奴的大将军李广。李广是汉景帝、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猛将,他武艺高强,箭术更是无人能出其左右,有人曾评价过李广的箭术,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射箭宗师,就连春

  • 贾科莫·普契尼代表作品有哪些?为什么他的作品这么著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贾科莫·普契尼,意大利作曲家,历史解密

    普契尼的第3部歌剧《玛侬·雷斯考特》(MANON LESCAUT)于1893年公演,获得巨大的成功。它连结了普契尼与剧作家雷基·伊利卡(Luigi Illica)及乔赛普·贾科萨(Giuseppe Giacosa)的关系。他们在接下来的3部歌剧共同合作,后来成为普契尼最知名的作品。这3部歌剧分别是:

  • 齐国为什么谁都要打?最后被群殴了吧,不过群殴齐国是谁先牵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春秋时代结束,紧接着就来到战国时期,一提到战国少不了说一说战国七雄,三国是三分天下,那战国就是七分天下。今天就挑几个介绍一下。第一位就要说到最终统一六国的秦国,秦国在春秋时期是比较势弱的国家,在秦孝公当政的时候,秦国战事连绵不断,由于国力落后,一直受到其余各国的轻视,但这也是给足了秦国发展的机会,秦

  • 揭秘:凶狠残暴的侯景是靠什么“成功”发动叛乱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侯景,南北朝,历史解密

    侯景之乱是南北朝时期最大的一次叛乱事件,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叛乱事件之一。侯景之乱不仅使南朝萧梁政权遭受到毁灭性打击、给南梁经济和百姓带来一场空前浩劫,而且极大地改变了南北朝的社会、政治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制造这场空前动乱、浩劫的主角——侯景,投靠南梁时却只有

  • 如果古代没有割让土地的话 如今的国土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国土,历史解密

    国土,是一个国家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你看犹太民族在历史上一直被欺压驱赶,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国土。而在和平时期,国土辽阔,又可以为国家的战略发展提供可以纵深的空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就说我们国家吧,世界排名第三的国土面积,为数十亿国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也比较频繁,那假设从

  • 陶弘景的轶事典故哪些?他为什么被称为“山中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陶弘景,南梁,历史解密

    辞官归隐弘景博学多识,读书逾万卷,于六经诸子史传无所不通。17岁时便与江学文、褚炫、刘俊等为宋朝外明四友。齐高祖作相时,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朝仪大事多取决于他。然他虽身在朱门,却独居一室,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读书)为务,昼夜研读缮写符图经集,于养生服食诸道,渐至通幽探微。如此积年累月,渐觉彻

  • 刘备为什么会让关羽镇守荆州?他是如何考虑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最先描写的是刘氏皇族衰落,各路诸侯争霸的场面,后来又花了很多的笔墨去描写三国争霸的历程,最后三国终于覆灭,司马家族独掌政权。其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就是三国争霸的过程了,他们为了生存就联合在一起,为了各自的利益就选择撕毁合约。其中有一个地方,引起了极大的纷争,这个地方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 三国时期的11位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竟然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曹操长期把持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死后,他儿子曹丕于公元220年称帝,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另外一个时代:三国时代。曹魏建国后,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定年号为“章武”,史称蜀汉。公元222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是东吴,共59年。最短的是蜀汉,43

  • 揭秘:孝庄太后如何培养康熙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在康熙皇帝玄烨的生命之中,如果要列出与他感情最深、影响最大、令他又敬又爱、钦佩有加的人,大概他会毫不犹豫地写下:祖母孝庄文皇后。玄烨从小就饱受冷遇和不幸,是在祖母的呵护下,才得以顺利地长大成人;在他最受苦难的时候,是祖母给予他以温暖和关怀;在他仅仅8岁的时候,是祖母毅然决然地将江山社稷的重任放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