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清流为何难救国?甲午一战给答案。

揭秘:清流为何难救国?甲午一战给答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286 更新时间:2023/12/29 14:27:04

大明亡国后,中国清流没有消失,他们至少从形式没有亡,前清和晚清,中国都有清流党。尤其晚清,清流甚至再次成为中国政坛重要力量。

譬如张佩纶、翁同龢,就是晚清清流的两个代表人物,也可谓封建中国最后一股清流势力。那么,他们挽救了暮气沉沉的大清国吗?

且看二人的末世出演——

十九世纪中叶,英法联军洗劫清国都城后,爱新觉罗的子孙们终于有了痛感,萌生了一点改革之念,1861年,他们授意开明官僚搞起洋务运动,东亚第一支海军——福建水师就此建立。

这支水师让谁统帅呢?清廷大佬们选择的是张佩伦。

这是朝野上下众望所归的一个人物,一名响当当的清流。

张佩纶,河北丰润人,从小以神童著称。一般小时聪明的人长大后多恃才傲物,张佩纶也不例外。同治九年即公元1870年,22岁的张佩纶参加乡试,赋诗一首锋芒毕露——“十三通文史,二十谒天子。”说自己十三岁就博览文史,二十出头就要陪王伴驾,其志实在不小。

张佩伦这么说,还真不是吹。乡试第二年,他便在全国统考会试中连战连捷,23岁便高中二甲进士,被授翰林侍讲,还真成了皇家的师爷。青年得志的他,于是更引人瞩目。

张佩纶究竟有怎样的才品?与他同时代的晚清名臣陈宝琛如是评价——“君才十倍我,而气亦倍之。”

说张佩纶的才华超我十倍,而张佩伦的气节,更是强我数倍。

陈宝琛所言不虚。从才华而论,张佩纶的文学才华诗词功夫在晚清独步一时。他曾因给皇帝上奏折,针砭时弊,因字字珠矶而在京城名声大振。

从品性而言,张佩纶更令人钦佩。他洁身自好,无城府、无杂念、无派系,无论是对洋务派还是保守派,他口无遮拦,想说就说,背后不做小动作,不趋炎附势,堪称真性情真忠臣之清流士表。

但是,作为清流士大夫,他也有无法克服的短板。当直隶总督李鸿章要重用他时,史称他以“不知兵”自谦,其实那哪里是什么自谦,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

他越是这样“谦虚”,越博得大佬的欣赏。光绪五年,李鸿章招张佩纶进入幕僚班子,光绪八年调张佩纶入津,后来还把小女儿嫁给了他,招他做了养老女婿。在李鸿章的力荐下,连清国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都对张佩纶刮目相看。三十五岁的张佩纶,不久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这个职位晚明东林六君之首杨涟曾做过,正三品大员,可见其时张佩纶声望如日中天。

但是一场战争很快验出这位士表的成色。

1883年,西洋国法兰西侵占中国传统藩属国越南,并以越南为跳板入侵中国福建,法舰进驻闽江马尾港。中法战争一触即发。1884年7月,张佩纶被朝廷授以重任,以会办海疆事宜大臣身份,到福建指挥作战。

真正检验张佩伦身手的时刻到了。

此战就是著名的马尾海战,又称马江海战。

马尾海战是晚清洋务运动之后,发生在中国海域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交战双方就是清国福建水师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远征军舰队。

应该说,福建水师的运气并不太差,它遇到的对手,不是当时世界最强海军力量。其时在世界无敌的海上力量,是英国皇家海军。而在东方,日本尚在崛起中,并未完成海上强军。所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远征军,其战斗力前不如英国,后不如日本。

但即使这样,也出现了令人瞠目的较量结果。

1884年8月23日下午1点3刻。半小时之前,这世界上有一支中国舰队叫福建水师,半小时之后,这支舰队消失于海洋世界。马尾一战,福建水师11艘战艘沉没,官兵殉国760人,基本全军覆没。而法军仅5人死亡,15人受伤,无一艘战舰被击沉。两军死伤比例超过100:1。

谈及马尾海战的失败原因,史学家与军事学家各种分析不一而足。晚清君臣“没主张”、战场“指挥失当”是为公认的失败原因。

作为中方总指挥官,张佩纶在此次海战中的表现,有据可查。《清史稿》载:“十年(光绪十年,即1884年),法人内犯,令(佩纶)以三品卿衔会办福建海疆事。佩纶至船厂,环十一艘自卫,各管带白非计,斥之。法舰集,战书至,众闻警,谒佩纶亟请备,仍叱出。比见法舰升火,始大怖,遣学生魏瀚往乞缓,夫至而炮声作,所部五营溃,其三营歼焉。佩纶遁鼓山麓,乡人拒之,曰:‘我会办大臣也!’拒如初。翌日,逃至彭田乡。”

这段《清史稿》,说张佩纶到前线,已经看到法国军舰开进内海,却不积极备战,而是反复请示朝廷,贻误战机。在形势危及,大战一触即发之际,各舰管带请求出战先发制人,但却遭到他的训斥,按兵不动。让属下尊从朝廷“彼若不动,我亦不发”指令,决不先开第一枪。张佩纶一再强调“无旨不得先行开炮,必待敌船开火,始准还击,违者虽胜尤斩”。

就这样,终于等到法舰先开炮了,但清军却几乎没机会开炮还击了。张佩纶被法舰一阵炮火打蒙,手足无措,想派人去讲和,法舰未予理睬,继续猛攻,张佩纶见大势已去,率先仓皇出逃阵地,周边人拦都拦不住。主帅弃舰,福建水师各舰群龙无首,仓促应战,有的舰只还没来得及起锚,即被法舰的炮弹重创击沉。结果,仅用时半小时,整个福建水师就被法舰围歼。清史稿作者认为,马尾之败完全是张佩纶刚愎自用、玩忽职守所致。

面对史书对自己的“丑化”,张佩纶当然无法自证清白。身为海军统帅,他战前六神无主,战时临阵脱逃,应该都是事实。

马尾海战创造了中国海军失败时间最短纪录。号称中国第一支“萌芽的海军”,没想到一出世就逝世,留给世界的,是“清国海战必败”的轻贱。

中法战前,风头最健的清流人物是张佩纶;而战后境遇最惨的,无疑也是张佩纶。

马尾海战失败后,张佩纶受到京中言官的严词抨击,朝廷将张佩纶革职,流放张家口。从李鸿章慈禧太后倚重的红人,到万人唾弃的罪臣,一夜之间,清流士表张佩纶身败名裂。

“朝是青云暮逐臣”,这是流放中的张佩纶对自己戏剧性官宦命运的总结,满腔无奈,无限悲凉。造成这一悲剧的,既在于张佩纶的清流特质,更在于时代的氛围。作为才子诗人的张佩纶,试图以高风亮节振兴国家,恰恰反映了清流士大夫应对新政崛起的西方世界不得要领的失败。

在一个世界潮流浩浩汤汤的时代,停留于宫廷纲常的理念和政见,不堪现实的轻轻一击,尤其是在战争面前。那个时代并非不需要真情和气节,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张佩纶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清流悲剧,而这样的悲剧,在张佩纶之后,并没停止重演。

张佩纶倒下后,翁同龢接踵而至。他为官清廉,做过两朝帝师, “立朝数十年,矢诚矢敬,有古大臣风”,颇有明代东林党风范。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根据自己与翁同龢直接交往的经验,对翁同龢这样评价——

“一位守旧的中国政治家最优美的典型”。这样的“古大臣”,能够救国吗?

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再次检验了中国清流的成色。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爆发前,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对日本也进行了评估,翁同龢还写出《倭事杂记》。积极主张对日作战,而且应该“早战”“速战”,认为凭北洋之力可以一举扫平日本舰。

战争的结果,说明晚清清流对于中日战争的认识相当肤浅。

甲午战争尾声时,大清国败局已定。日本海军围攻刘公岛,海军统帅伊东佑亨致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劝降书,一语道出了中国清流不能救国的根本原因:

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通变之所由致也。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文艺乃为显荣之梯阶耳,岂足济夫实效?当今之时,犹如古昔,虽亦非不美,然使清国果能独立孤往,无复能行于今日乎?

伊东佑亨这封信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伊东佑亨说,大清国之所以今天败给我们,不是君臣某一个人的罪过,而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结果。你们招揽人才必经过考试,而科举考试考的是什么呢,作文,文艺。当文艺成为升官晋级的台阶,那么这种才华这种人物救国实用吗?今天中国,如果不去旧迎新,在政治上革新图变,可能屹立于世界强林吗?

常言道,旁观者者清,而有时对手看对手更清。伊东佑亨一语道破中国在近代蒙受耻辱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所选拔的人才,都是些坐而论道的文艺青年!他们只想道德救世,不懂政治救国根本。

这样的文艺青年,当然是古代科举制度下的人才,但却经不起近代文明的检验。

作者:(程万军)

标签: 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最后五个封建王朝 为什么期间的金朝不在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宋朝,历史解密

    想必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上金朝灭北宋后,雄霸中原,定都中都,开科取士,加强吏治,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明,可以说是一个时代。但为什么历史上不被算作主流?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最后五个封建王朝,其中和宋朝同期北方地区还有辽,金,两个非常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他们长期对宋朝实施压制,金朝还一度灭亡了北宋,迫使宋

  • 武姜:申国国君之女,郑武公的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姜,春秋,历史解密

    武姜,生卒年不详,姜姓,名失考,申国国君之女,郑武公的夫人,郑庄公和共叔段的母亲。公元前761年,嫁于郑武公为妻,因郑武公谥号是武,故称武姜。武姜与郑武公生有二子:长子寤生、少子共叔段。因寤生是难产而生,共叔段是顺产而生,所以武姜不喜欢寤生,而宠爱共叔段。郑武公病重时,武姜曾请求将共叔段立为太子,但

  • 一战二战中还有没参战的国家吗?没参战的国家都在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一战,二战,历史解密

    一战二战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独立国家都参战了——包括美洲各国,一战是跟着美国一起宣战的,二战则是到最后看轴心国输定了一起怒宣轴心刷个首胜。但是由于他们基本没有加入战斗,宣而不战,姑且把他们看做未参战,而那些未宣战或宣布中立却被直接卷入第一线战场的视为参战,如一战波斯,二战挪威。一战期间:墨西哥:搞革命

  • 汉朝时期爆发的巫蛊事件对卫氏家族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巫蛊事件,汉朝,历史解密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在位后期发生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卫青,汉朝时期名将、军事家,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 他虽出身寒微,但却有军事谋略。后来汉武帝宠爱卫子夫,他也得以受到汉武帝的重视。虽然卫青被汉武帝发掘是因为卫子夫的原因。但是后来卫青封侯拜将、战功赫赫,却都是他凭自己本事得

  • 为什么历史上和亲都是公主远嫁 而不是皇子娶过来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和亲,历史解密

    五千年历史是有很多不同的民族组成的,漫长的历史中有中原和草原民族的爱恨交织,历史中出现的不论哪个民族,都是我们历史的组成部分,都是我们历朝历代的精彩故事,草原上雄踞的匈奴就是和我们命运紧紧交缠的民族。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修建长城,成为我们现在的历史名迹,汉朝对匈奴的态度有很多变化,和亲和对抗是历史中不

  • 曹操曾十分欣赏杨修的才智,后来为何对他产生了猜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修,东汉,历史解密

    杨修,字德祖,东汉末年文学家,曾担任曹操主簿,却在夺嫡事件中引起曹操猜忌,后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罪名收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智商高的人的思维很是缜密,其能力也会受到领导的重视,并给予重用的机会,从而在事业上会平步青云,但智商高却

  • 玄烨与福全相比没什么优势,为什么顺治帝选择了玄烨作为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顺治,清朝,历史解密

    爱新觉罗·福临,即清世祖、顺治帝,他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一位皇帝,在1661年突然暴毙,年仅二十四岁,好在临终前他选定了三子玄烨为接班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顺治一共有八个儿子,第一个皇子出生不久就早夭了,也有传言说是因为他的母亲出身卑微而被赶出宫了。老二爱新觉罗·福全倒是

  • 揭秘:为什么孝庄死后无人敢住慈宁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孝庄文皇后,清朝,历史解密

    说起孝庄,相信很多网友都有很多的感慨,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弱质女流的她,却硬生生的扛起了一个偌大的王朝。当初,清廷根基未稳,皇太极突然驾崩,年仅6岁的福临登基,无论是实力势力或者是政治才能,都远比不上多尔衮,幸亏有孝庄一路的扶持,为他稳定局面,稳住多尔衮,教他如何去做一个好皇帝,福临才能在皇位上安然长大

  • 皇后只说一句话扫了皇帝的兴,下旨立马将其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皇后本是和皇帝相辅相成,一朝的后位与皇帝的前朝政治相连,掌握的好了大多是成了皇帝统治的助力,但是偏偏有位皇帝就是这么任性,将宠妃捧为皇后,最终却因为皇后的一句话将她杀了。曹叡,生于建安九年,母亲是文昭甄皇后。甄氏初为幽州刺史袁熙妻子,曹操打败袁绍后,被魏文帝曹丕所纳,甚为得宠,生有曹叡和东乡公主。祖

  •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巅峰时期创作过哪些作品?都有着什么特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俄国,历史解密

    诗人的童年是在奔萨州阿尔谢尼耶娃的塔尔罕内庄园中度过的。他接受首都式的家庭教育,从小就能流利地说法语和德语。1825年夏,外祖母带莱蒙托夫到高加索的矿泉疗养。儿时对高加索自然风光和山民生活的记忆在他的早期作品里留下了印记(《高加索》1830年;《蓝色的高加索山,你好!……》1832年)。1827年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