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有两个王朝支持官员贪污,原因是什么?

古代有两个王朝支持官员贪污,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908 更新时间:2024/3/14 13:15:00

一个王朝要想国运昌盛,国祚延绵,吏治清明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只有吏治清明,老百姓才能打心眼里拥护朝廷,才能跟朝廷上下一心,才能将王朝发展的更好。

然而,偏偏就有两个王朝做了另类,逆潮流而动,反其道而行,居然鼓励官员贪污,说实话,鼓励贪污算什么,他们还鼓励官员抢劫,而且还至少鼓励了一百年。

这么不得人心的王朝,国运应该是昙花一现,不会长久吧。很让人惊讶的是,这两个王朝在历史上都大大有名,对当时而言,都相当强大,一个传承了148年,另一个呢,连皮带毛算在一起,传承了162年。

古代官员的俸禄是朝廷给予的劳动报酬

一百多年,历史上不算短了,可问题是,他们这么虐待老百姓,居然还传承了上百年,其内至少有一百年鼓励官员贪污,鼓励官员抢劫,这一百年是怎么混下来的?为什么要鼓励官员如此为非作歹,至于原因,就有点搞笑了。

一:官员靠什么吃饭

吃饭要花钱,钱打哪儿来呢?对官员来说,他们不种田,不经商,不打猎,没有生财之道,要想安安稳稳的活下去,而且还得活的体面,只能依靠俸禄,但,俸禄是打哪儿来的?

朝廷给的,朝廷的钱又是打哪儿来的?收税,税又是怎么来的?

中原以农耕为主,朝廷收税,自然要在土地上想办法,但从土地上征税,向来就不是简单的事,它得考虑两个因素,即收什么和收多少。

黔首自实其田

从“井田制”到“初税亩”,到“垦荒令”,再到以后的“两税法”、“一条鞭法”等,从征收“公田税”到征收“私田税”,从征收“实物税”到征收“货币税”,解决的就是收什么的问题。

这中间,大约花费了上千年的时光。

收多少呢?收多少合适,自然需要统筹安排,古时朝廷制定一年的赋税定额,一般以30年的平均收入为依据,普遍认为这种算法比较科学,但这种算法,其基本条件就是:

你得知道朝廷有多大的盘子,即知道朝廷到底有多少亩地,这又涉及到土地的丈量、统计。

该怎么统计这些土地数目呢?

秦始皇根据实际情况,发明了“黔首自实其田”,让老百姓自己上报有多少亩地,这种做法被后世沿用,将任务落实到地方,落实到个人,看似条理非常清晰,但其中的问题是:

古代土地测量

人都是趋利避害,都是自私的,上报土地数目关系到个人利益,古人不笨,他们能老老实实的报吗?

于是呢,西汉就出现了“度田不实”,到了东汉,更是“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占”,全国性的不老实,皇帝即便狠下心来杀几个人,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以至于到了宋朝,到了明朝,还是没有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人说,老百姓上报不老实,那官府不会自己核查吗?

宋神宗时期,为了核查一下天下的土地到底有多少,拿定主意,以百折不挠的决心,用了13年的时间从事这项工作,那么,完成了吗?

13年时间,只核查了京西、河北、河东、陕西等五路之地的250万顷土地,要知道,北宋一共15路,13年的时间只核查五路,据后世推算,只占全国征税田亩的54%,工作量就能有这么大,况且,全国性的核查土地,多多少少都会触及到一些地方上的利益,以上种种该怎么平衡,都不是简单的问题。

从事农产的古代农民

综上,收什么和收多少,仅这两个基本的问题,就是这么复杂,古代花了上千年时间与之做不懈的斗争,哪一个环节处理不当,朝廷就能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两头受气怎么办?

“榜样”就这么来了。

二:两个强大的王朝

负责任以及善于学习的王朝,自然是绞尽脑汁,群策群力,历百死而不悔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历史上各类有名的改革即由此而来。

那么,也不能说不负责任,只能说是不善于学习的王朝,这样的王朝有吗?

当然,以上种种,都是因为土地产生的问题, 说白了,农民的事只能按农民的方法解决,倘若你非要猎人做仲裁,会怎么样?历史上还真的出现过这样的事。

游牧入主中原

公元386年,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公元439年,大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入主中原。疆域发展到232万平方公里,人口一度到3500万,对当时而言,无论从哪个层面讲,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国,是一个强大的王朝。

盘子这么大,国家应该非常富强,老百姓应该非常幸福,然而,国家富强,或者有;但说到老百姓幸福,就只能呵呵了,为什么?

北魏以游牧起家,入主中原后,愣是学不会中原的治理方式,搞不清天下有多少土地,搞不清自己家底有多大,没有办法,就只能保持原先的习惯,以游牧为主,将好好地土地闲置,乃至于让它们都长了草,结果是:

孝文帝拓跋宏(467年-499年)

中原是农耕经济,自然以农耕为主,土地税是府库收入的大头,可朝廷呢,入主中原后,却偏偏不善于管理土地,没有农耕经济做依靠,导致少税乃至无税可收,朝廷没钱,还怎么发放官员的俸禄,没钱发放怎么办?他们也干脆,索性一律停发,鼓励官员贪污,甚至抢劫,皇帝都亲自表率,将贪来的、抢来的财物,按官员等级下发,当做给予他们的赏赐。

这在北魏基本成了常态,直至孝文帝拓跋宏,到这个善于学习中原文化的明君时期,才创造性的推行均田制,平均分配土地,鼓励农耕。搞活农耕经济之后,才有条件制定基本的收税标准,实现“课有常准,赋有恒分”。

至此,税收正常,朝廷便有条件发放官员俸禄,鼓励官员贪污、抢劫这等错误的做法才正式停止,但,已经距北魏入主中原一百多年了。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

一千多年以前,在北魏当老百姓,就是这么倒霉,那么,这种事儿不会再发生了吗。

公元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到公元1320年,元英宗才:定吏员秩止从七品如前制。

裁汰冗员,完善俸禄制,给官员发放俸禄,这又是一百来年的时间,即便以前的不算,单从元世祖大都定都以后算,也有近50年的时间,这么多年,到元英宗时才完善了俸禄制,给官员发放俸禄,这以前怎么办?

跟北魏一样,还是因为生活习惯的缘故,不知道自己有多大家底,不知道该怎么去收税,没有办法,只能鼓励官员贪污、抢劫,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以后,还收敛了一点,但也仅仅是:

官员可以贪污、抢劫

朝廷及北方不打仗的地区,可以给官员象征性的发放一点俸禄,至于其他州府县,就由着官员们可着性子胡来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元仁宗还说什么:省刑薄赋,庶使百姓各遂其生也。实在是虚伪的很那!

允许官员贪污乃至于抢劫,公元1320年才改正过来,元朝是公元1368年灭亡,此时,一多半都已经过去,老百姓还能对他们有个好印象吗?

两个鼓励官员贪污的王朝大致如此。历史就是如此多样,至于深层次的原因,姑且就算作两种文化的冲突吧。

标签: 古代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卫子夫去世以后家族命运的走向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卫子夫,汉朝,历史解密

    西汉是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又称前汉。而西汉时期的名将卫青、霍去病、霍光又离不开一代贤后卫子夫,虽无推贤之举,却有引贤之功。卫子夫以卑微讴者身份步入汉宫,经11年立为皇后,为汉武帝育下一男三女。立为皇后38年中,将汉庭后宫管理的井井有条。她的出现将卫青、霍去病、霍光引向历史舞台。不仅改变自己

  • 导致太平天国失败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其战略的失误有多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太平天国,历史解密

    在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抗清的14年时间中,和清军展开了无数次的鏖战。在此过程中,太平天国的失败不能全部都归结于“天京事变”这场内讧,它的失败是众多因素相互交错的一个产物。其中最为直接的影响是太平军在战略上的失误。那么,太平军的战略失误有多严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首先,我们需要

  • 匈奴有着怎样的军事制度?匈奴是怎样发展经济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匈奴,汉朝,历史解密

    匈奴民族有完善的军事装备。马匹在匈奴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平时是作为交通工具,战时则成为战马。从出土实物看,匈奴马匹身体略矮,头部偏大,应属于蒙古马。《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兵“尽为甲骑”、“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匈奴兵器“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考古发掘资料与此正相吻合。匈奴墓地发掘情况显

  • 李忱:为避祸装傻30多年,最后成为一代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忱,唐朝,历史解密

    正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如果把社会比作一个大舞台,那么生活在世间的每个人,便都是这座大舞台上的演员,而帝王尤其如此。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上,曾涌现出很多“影帝级”的帝王,而唐宣宗李忱,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李忱原名李怡,是唐宪宗第十三子,即位前被封为光王,生母为孝明郑皇后。郑氏因为面相好,被相士预

  • 为爱女选女婿,令妃没看上,乾隆却很有眼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乾隆是一个长寿之人,他没想到最后能活到89岁的高龄,而他最敬佩的人就是康熙,他的爷爷,于是在自己四十多岁的时候当众说过,最佩服的是圣祖康熙,而圣祖当了六十一年的皇帝,他也绝不会超过这个数字。于是到了85岁的时候,他已经是在位60年了,鉴于他之前说过的话,也只能履行自己的诺言,于是他提前退了位。在乾隆

  • 刘邦临时采取一个措施,最终导致西汉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邦,汉朝,历史解密

    古语有云:君子不可不慎。慎什么?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而已。意思就是说,君子在为人处世上,一句话可以显示出自己多有学问,同样,也可以因为一句话露出,自己在某个方面有多么无知,所以说话办事一定要谨慎。君子在为人处世方面不谨慎,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那么帝王,身系天下的帝王呢?办事不谨慎一些,带来的后果

  • 大功臣许攸到底做了什么,让曹操不得不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许攸,三国,历史解密

    谈起许攸,很多人都想起官渡之战中,他的出现是曹操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他先前从与袁绍麾下。在公元199年,在袁绍围剿公孙瓒,进军幽州时,许攸便是作为谋主之一,可见许攸在袁绍中的地位并不低。在袁绍与曹操交战时,他还曾献计,趁曹操带大军进兵,派轻骑去突击曹操守备空虚的后方许都,已达到让曹操不得首尾都顾

  • 古代太监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们真的各个都会武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太监,历史解密

    在武侠小说及武侠电影这样的武侠世界中,太监都是会武功的。越是在宫中职位高的太监,其武功越高。那么古代太监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他们的武功真的很高吗?(影视中的太监)我认为,古代的太监,其身体也许比较硬朗,但绝对不会是武功高强之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古代的太监没有机会习武。中国古代是一个祖宗崇拜的国

  • 郑厉公是个怎样的人?在位时有哪些举措?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郑厉公,春秋,郑国,历史解密

    郑厉公名实为庄公的第二个孩子,他的为政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后世儒学家多数人认为他是篡夺兄位,这是不够正确的说法。现在来人郑史上看,若无他的谋立郑国,郑国几至灭亡。他们兄弟四个为君,只有了一当政便是独立的来掌握国权。他哥哥昭公忽一上台,便受权臣高渠弥挟持,终遭其害。而高渠弥保立的国君子壅只几个月,便被

  • 战国七雄中的六国是怎么灭亡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七雄,战国,历史解密

    战国七雄,六国都是底蕴深厚之国,为何灭亡?深度剖析灭亡原因,燕国亡于历史悠久,楚国亡于分治制度,魏国亡于人才流失,韩国变法埋下隐患,齐国亡于君主不作为在战国七雄当中,每一个诸侯大国都是具有深厚底蕴的国家,它们要么是西周的开国诸侯,要么是东周的开国诸侯,在历史人文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这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