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隆中对深得刘备欣赏,庞统为什么不看好呢?

隆中对深得刘备欣赏,庞统为什么不看好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259 更新时间:2023/12/12 20:33:06

刘备三顾茅庐之后,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迫不及待的问计诸葛亮,于是千古名篇《隆中对》就此出炉。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复兴汉室。

诸葛亮的隆中对,历史评价一直很高,还入选了初中语文教科书,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

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如此一个令人惊叹的战略,庞统获悉之后,却冷冷的给了八个字评价,并不看好隆中对这一千古奇谋!而且,通过隆中对,也可以看到诸葛亮与庞统的谋略谁更强。

隆中对的核心思想,除了天下三分论之外,就是讲述三分之后刘备何去何从,核心战略是如下这一句话。

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也就是说,一路从荆州、一路出益州,刘备兵分两路,就能北伐中原,实现复兴汉室的终极梦想。

然而,庞统获悉这一战略之后,却冷冷地给出了八个字,即“鼎足之计,难以得志”!显然,庞统不看好隆中对的战略,已经不是说未来北伐中原的问题了,而是说这一战略让蜀国与东吴、魏国实现“三国鼎立”都难以得志。

庞统这一令人惊悚的结论,到底是哗众取宠,还是理性分析?

其实,准确的来说,庞统一半赞同诸葛亮,认为益州天府之国,人口富庶,是北伐的根基;但另一半不仅不认为荆州有助于复兴汉室,反而会破坏蜀国的战略。

众所周知,荆州西通巴蜀,东连吴国,北邻汉沔,地理位置极佳,所以刘备占据荆州,看似可以北上伐曹、东下连吴、西进川蜀,属于战略要地。

所以,诸葛亮隆中对中认为,荆州是“用武之国”,可以打向各方,掌握军事主动权。一旦有了机会,就可以兵分益州、荆州两路,用两个拳头攻打曹操,让曹操难以招架。

既然如此,在庞统眼里,刘备占据荆州到底有何弊端?庞统有三个理由。

一,因为荆州是战略要地,所以此前曹操、孙权、刘备一直争夺此地,庞统总结为“荆州荒残,人物殚尽”,已经不足以成为刘备未来的战略支撑点。

二,荆州的优势,却也是荆州的劣势,诸葛亮认为是“用武之国”,其实却是四战之地,时刻面临孙权、曹操的压力,容易被人围攻,以弱小的刘备而言,压力实在太大了。

三,相比曹操和孙权,刘备实力过于弱小,即便未来拿下益州,主要精力应该是先守住,而非打出去,慢慢积蓄力量,增强蜀国实力,而不是把力量浪费在这种险地。

因此,在庞统看来,荆州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最终还是应该忍痛放弃,将战略重心彻底转向益州。原因很简单,如果刘备不放弃荆州,那么就此后患无穷,甚至影响蜀国成为三足中的一足。

从历史发展来看,证明了庞统超前的预见性,最典型的两件事是:蜀吴结盟,关羽败走麦城。

夷陵之战前,蜀国和东吴虽然貌似结盟,但却一直不是真正的联盟,两国关系极为脆弱,问题就出在荆州。对蜀国而言,荆州是北伐中原的战略要地,但对东吴而言,却关系到国家安全,自荆州顺江而下,处于下游的东吴几是门户大开,所以必然要掌控荆州。

荆州对东吴是威胁,对曹操也是威胁。关羽依靠荆州南郡,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打的曹操差点迁都,说明荆州的确是讨伐曹操的要地。然而,关羽进攻曹操之时,原本盟友东吴却背盟偷袭了关羽,导致关羽败走麦城,顺利夺取了荆州。

东吴拿到荆州之后,两国才真正结盟。换言之,刘备掌握荆州时,东吴、魏国都是刘备敌人,两国合攻蜀国,还如何三国鼎立?所以,庞统分析非常有见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可惜,刘备却不愿放弃荆州,最终成了关羽之死和夷陵之战的源头,这两次惨败之后,如果东吴、魏国趁机灭蜀,蜀国能够抵挡,能够避免被灭吗?而如果没有这两次惨败,蜀汉国力又该有多强?

显然,从隆中对这一战略来看,暴露出诸葛亮的一个致命弱点,归纳起来就是具体和务实,因此要比庞统略逊一筹。

隆中对时,诸葛亮一介书生,没有为官经历,所以荆州、益州兵分两路有点想当然了,比如隆中对中有“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实际可能吗?而庞统做过多年的底层官员,更注重实际情况,所以才做出理性和最识时务的判断,最终一语道出隆中对的弱点!

标签: 刘备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辛酉政变的时间是在哪一年 政变的过程及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辛酉政变,晚清,历史解密

    辛酉政变是哪一年辛酉政变是哪一年,顾名思义,是辛酉年即1861年咸丰病死的那一年。辛酉政变是哪一年和清朝的命运息息相关。因为自那一年后,慈禧、慈安铲除政敌八大臣后开始垂帘听政,自那一年后,权欲膨胀的慈禧手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屈膝列强,竭力维护清朝的统治。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年幼的同治继位,

  • 吴起为何杀妻?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春秋名将之中,人品最为时人所不齿的乃是吴起,起因在于他为了取信鲁国,竟然杀了自己的妻子,关于这一事件,《史记》中的原文如下: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

  • 满清入关前曾经历两次接班人的选择,为什么没有造成分裂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是满清的开国皇帝,他建立的政权为“后金”,直到皇太极后来才改为大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满清入关之前,历经两次接班人的选择,第一次是努尔哈赤死后,第二次是皇太极死后。努尔哈赤死后,并没有

  • 于禁一生忠勇果敢,为何却投降关羽受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于禁,三国,历史解密

    由于小说《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力,似乎在民间,对于三国时期的名将,只有关张赵马黄这五虎大将,再加上一个超级的吕布这种基本印象。但是在实际中,所谓的五虎将是不存在的,在《三国志》这部史书中,陈寿只是将关张马黄赵五人列入一传,其原因在于,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属于蜀汉军事集团的顶级四位大将,位列“前后

  •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是怎么样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江起义,历史解密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自施耐庵先生写成面世以来,无数的读者都被书中所描述的英雄好汉所陶醉,为他们的江湖义气所折服,那些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是怎么一回事呢?和小说中的人物有什么联系呢?在正史中,关于宋江的记载并不多,几乎可以说是基本没有,但是,我们从北宋末期同时代的一

  • 她是傅派创始人傅全香,也是越剧十姐妹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越剧十姐妹,近代,历史解密

    傅全香,原名孙泉香,1923年8月30日(农历七月十九)出生于浙江嵊县后庄村。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越剧“傅派”创始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她广学博取、勇于开拓;在新越剧基础上,拓展了“写意”风范,并造就了真假声完美融合、华丽多彩、荡气回肠的傅派唱腔,誉称“越剧

  • 汉惠帝刘盈膝下有六子,为何他死后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盈,西汉,历史解密

    西汉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高峰,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开创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盛世局面的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全面击败匈奴并打通西域,让大汉帝国光辉播撒到远方的汉武帝刘彻等人,都是十分出色的皇帝。汉惠帝刘盈夹在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开创文景之治之间一任君主,他生了六个儿子,却把皇位传给弟弟,这究竟

  • 贞观之治到底有多繁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贞观之治,唐朝,历史解密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状态,是用来形容国家安定,国民素质高,社会风气好的。比如《三国演义》第87回开篇,说诸葛亮治理成都,事无大小,皆亲自从公决断,一时间使得两川人民:“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当然是夸耀诸葛亮治国的功绩,我们说攘外必先安内,诸葛亮的治理下,蜀国

  • 三国第一奇才,诸葛亮不及他,曹操孙策想杀他,最终活了130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奇才,诸葛亮,曹操,孙策,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是历史上的大乱世,明朝的小说三国演义让后人们对这段历史熟知。现如今的人们在茶余饭后会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所谓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作为历史上能人辈出的年代,这一时期从不缺少人才!现如今的人们说到三国时的奇才,肯定会有诸葛亮,从历史上来说,诸葛亮都是非常稀少的谋士。诸葛亮在历史上谋士的排名中

  • 东晋皇帝司马奕为什么会被废掉?他真的是患有“痿疾”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东晋,司马奕,历史解密

    傀儡皇帝大都活得比较窝囊。因为皇权旁落,因为地位特殊,所以他们很容易陷入政治漩涡,成为权力争斗的牺牲品。一部皇权沉浮史,说白了,就是一部皇权与臣权此消彼长的斗争史。权臣一旦爆发野心,无所顾忌,傀儡皇帝多半没有好果子吃,不是被杀,就是被废,理由不外乎荒淫、昏庸、无道、失德、暗弱、年幼、无能。然而,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