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德宗在位27年,为什么最后成了一个昏君?

唐德宗在位27年,为什么最后成了一个昏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259 更新时间:2024/1/25 1:30:49

公元779年,对于唐王朝来说,注定是一个极其不平常的年份。因为,这一年里曾平定了“安史之乱”的唐代宗李豫离开了人世。而也就是在这一年,唐德宗李适继位。正是这个皇位交替历史瞬间,对于此后中晚唐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唐德宗所接手的唐王朝,显然是一个烂摊子。在“安史之乱”过程中,唐朝为了能够应对安史叛军,便在内地广建节度使。并且,在唐代宗时期因为边患问题的加剧,李豫更是对安史叛军占据的“河朔三镇”采取了招降的办法。这所有的一切,对于刚刚继位的唐德宗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困局,历史上的唐德宗在继位之初可以说俨然一代中兴之主的模样。在其继位之后,先是罢免了四方朝贡,使得朝堂俨然一幅新朝气象。并且,对内唐德宗更是选择亲信朝臣,从而疏远宦官。同时,对此后王朝赋税制度缠身深远影响的“两税法”,在德宗一朝也得到了实施。

但是史书对于唐德宗的评价,更倾向于将其归类于昏君的行列。其中《新唐书》的描述,更为露骨一些,评价其“猜忌刻薄,强明自任,耻见屈于正论”。当然,这只是对唐德宗评价的一部分而已,史料大体都更倾向于将这位君主列入昏君的行列。那么,历史上在位27年,本可成为中兴之主的唐德宗,为何成为了昏君?

首先,唐德宗的人生履历同唐玄宗有很大的相似点,这个相似点便是前明后暗。正如刚才提到的一样,唐德宗继位的初期,可以说是一派新朝气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唐德宗却没能将自身的美好形象一直维持下去。以至于,在其执政的中后期,犯下了诸多的错误。而这些错误,对于唐王朝此后的历史来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唐德宗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同“奉天之难”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继位之初唐德宗便致力于打击藩镇势力。但是,结果却事以愿违,面对藩镇势力的激烈反弹,无奈之下的唐德宗只得离开长安出逃奉天,这便是中晚唐历史上的“奉天之难”。而也就是在这次变乱过后,唐德宗则完全失去了往日匡扶李唐江山的雄心。并且,诸多错误的政令在这段时期也鱼贯而出,以至于这一切最终夯实了唐德宗的昏君的头衔。

先从削藩的角度上来看,唐德宗执政后期的国策同其前期国策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不同于继位之初的强力削藩政策,在“奉天之难”后,唐德宗对于藩镇则采取了姑息的策略。这样的情况下,使得本已经受到一定打击的各地藩镇势力死灰复燃。这是因为,唐王朝国策的转变,使得此前削藩的成果近乎被付之一炬。尤其是“河朔三镇”,在德宗之后,完全成为了铁板一块。

如果说削藩政策的改变,完全是迫于无奈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这些举动则完全是唐德宗自身的问题。在“奉天之难”过后,唐德宗一改此前励精图治的模样,完全成为了一个视财如命的存在。这个时期的德宗,恢复了四方的来贡,并且常常向地方州县索要贡品。而唐朝的地方官吏,往往也以此为借口欺压百姓。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能发现,在经历了德宗一朝前期的战事过后,到了德宗执政后期,民生非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恢复发展,反而陷入了凋敝的境地。

其次,唐德宗在执政后期的用人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失误。因为,在“奉天之难”过程中,唐德宗落魄之时仅有宦官跟随,使得德宗皇帝在变乱结束后,更加的亲信宦官以及善于谄媚的佞臣。自认为宦官比朝臣可靠的德宗李适,将神策军交到了宦官的手中。这样的举动,在以往中国历史上是完全没有的。而也就是这个决定,使得此后唐朝的宦官能够以兵权挟持皇帝。历史上德宗之后的皇帝,近乎都是由宦官废立,甚至杀害的。这点可以说是唐德宗在执政晚期,最大的一个失误。

历史上在位27年的唐德宗,可以说是一个处在历史拐点的皇帝。因为,在他之后的唐朝虽然有过中兴的景象出现,但最终也没能解决德宗一朝遗留下的问题。尤其是宦官乱政的情况,直到唐昭宗时期才得以被根治。但到了那个时候,唐王朝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标签: 唐德宗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隆中对深得刘备欣赏,庞统为什么不看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三国,历史解密

    刘备三顾茅庐之后,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迫不及待的问计诸葛亮,于是千古名篇《隆中对》就此出炉。刘备听后大赞,力邀诸葛亮复兴汉室。诸葛亮的隆中对,历史评价一直很高,还入选了初中语文教科书,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如此一个令人惊叹的战略,庞统获悉之后,

  • 辛酉政变的时间是在哪一年 政变的过程及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辛酉政变,晚清,历史解密

    辛酉政变是哪一年辛酉政变是哪一年,顾名思义,是辛酉年即1861年咸丰病死的那一年。辛酉政变是哪一年和清朝的命运息息相关。因为自那一年后,慈禧、慈安铲除政敌八大臣后开始垂帘听政,自那一年后,权欲膨胀的慈禧手握清政府的最高权力,屈膝列强,竭力维护清朝的统治。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年幼的同治继位,

  • 吴起为何杀妻?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春秋名将之中,人品最为时人所不齿的乃是吴起,起因在于他为了取信鲁国,竟然杀了自己的妻子,关于这一事件,《史记》中的原文如下: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

  • 满清入关前曾经历两次接班人的选择,为什么没有造成分裂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是满清的开国皇帝,他建立的政权为“后金”,直到皇太极后来才改为大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满清入关之前,历经两次接班人的选择,第一次是努尔哈赤死后,第二次是皇太极死后。努尔哈赤死后,并没有

  • 于禁一生忠勇果敢,为何却投降关羽受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于禁,三国,历史解密

    由于小说《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力,似乎在民间,对于三国时期的名将,只有关张赵马黄这五虎大将,再加上一个超级的吕布这种基本印象。但是在实际中,所谓的五虎将是不存在的,在《三国志》这部史书中,陈寿只是将关张马黄赵五人列入一传,其原因在于,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属于蜀汉军事集团的顶级四位大将,位列“前后

  •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是怎么样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江起义,历史解密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自施耐庵先生写成面世以来,无数的读者都被书中所描述的英雄好汉所陶醉,为他们的江湖义气所折服,那些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是怎么一回事呢?和小说中的人物有什么联系呢?在正史中,关于宋江的记载并不多,几乎可以说是基本没有,但是,我们从北宋末期同时代的一

  • 她是傅派创始人傅全香,也是越剧十姐妹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越剧十姐妹,近代,历史解密

    傅全香,原名孙泉香,1923年8月30日(农历七月十九)出生于浙江嵊县后庄村。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越剧“傅派”创始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她广学博取、勇于开拓;在新越剧基础上,拓展了“写意”风范,并造就了真假声完美融合、华丽多彩、荡气回肠的傅派唱腔,誉称“越剧

  • 汉惠帝刘盈膝下有六子,为何他死后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盈,西汉,历史解密

    西汉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高峰,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开创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盛世局面的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全面击败匈奴并打通西域,让大汉帝国光辉播撒到远方的汉武帝刘彻等人,都是十分出色的皇帝。汉惠帝刘盈夹在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开创文景之治之间一任君主,他生了六个儿子,却把皇位传给弟弟,这究竟

  • 贞观之治到底有多繁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贞观之治,唐朝,历史解密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状态,是用来形容国家安定,国民素质高,社会风气好的。比如《三国演义》第87回开篇,说诸葛亮治理成都,事无大小,皆亲自从公决断,一时间使得两川人民:“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当然是夸耀诸葛亮治国的功绩,我们说攘外必先安内,诸葛亮的治理下,蜀国

  • 三国第一奇才,诸葛亮不及他,曹操孙策想杀他,最终活了130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奇才,诸葛亮,曹操,孙策,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是历史上的大乱世,明朝的小说三国演义让后人们对这段历史熟知。现如今的人们在茶余饭后会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所谓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作为历史上能人辈出的年代,这一时期从不缺少人才!现如今的人们说到三国时的奇才,肯定会有诸葛亮,从历史上来说,诸葛亮都是非常稀少的谋士。诸葛亮在历史上谋士的排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