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刘表刚刚去世,继位的次子刘聪被曹军的气势吓住了,立刻派人去劝降。驻扎在范(今湖北襄樊)城的刘备听说曹操大军南下,急忙赶回。曹操亲自领兵追赶,在长坂(bǐ n)坡(今湖北当阳东北)大败刘备。刘备只好退守夏口(今湖北武汉),曹骏仍在后面紧追不舍,形势万分危急。
诸葛亮建议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借助长江的天然屏障,共同抵抗曹骏。刘备采纳了这个建议,派诸葛亮去见孙权。
对于曹操大军南下,孙权早就坐立不安。他也有联合刘备对抗曹操的想法,但是孙刘两军加起来也就三五万。他担心自己不是号称80万大军的曹骏的对手,所以一直在拿定主意。
诸葛亮一见孙权,就表明了来意:“将军,曹操已经夺取了荆州,即将进攻东吴。将军,你准备投降还是抵抗?刘将军身为宗室子孙,绝不会向曹操投降。”
他似乎一眼就看穿了孙权的顾虑,一针见血地指出:“刘将军虽败在长坂坡,但仍有两万水军。虽然曹骏远比我们强大,但他从遥远的北方来,非常疲惫,而且他根本不熟悉水战。只要孙、刘两军同心协力,一定能打败曹操。”
诸葛亮的话终于打消了孙权的顾虑。他立刻召集部下商量对付曹操的办法。
就在这时,曹操发出战书,扬言要带领八十万大军与孙权决战。孙权看了之后很苦恼。他的一些手下开始主张投降。孙权犹豫不决,召回大将周瑜商议。
周瑜一开口就很坚定。他说:“曹操号称汉朝丞相,其实是个汉奸。我们怎么能向他投降呢?”
接着,他分析道:“曹操号称有八十万大军,实际上只有二十万。他在虚张声势。况且很多都是荆州之战战败后收编的荆州兵卒。他们没有和曹操联合,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害怕。而且,与两军相比,我们有很多优势。首先,曹骏习惯于在陆地上战斗,但现在他想和我们打一场水仗。他们弃长取短,是兵家大忌。其次,曹骏初到南方,必然水土不服,战斗力必然大大削弱。将军,只要你给我数万精兵,我就能打败曹骏!”
周瑜斩钉截铁的话让孙权终于下定决心,说自己与曹操势不两立。第二天,孙权任命周瑜为大都督,联合刘备的水军,共同抵抗曹骏..
孙柳和曹骏在赤壁(今湖北武汉赤鸡山)相遇。这时,曹骏的许多士兵因为水土不服而生病。双方第一次交战,大败,被迫退回长江北岸,而孙刘联军则占领长江南岸,两军隔河对峙(直)。
曹骏的北方士兵对水一无所知。船一闪,他们就晕船呕吐,生病了。曹操对此一直忧心忡忡。后来他采纳了谋士的建议,把战船用铁环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这样船体就稳固多了,人不仅可以在上面行走,还可以骑马。曹操认为这是一个渡河的好办法,但没想到,他中了周瑜的“连环计”,因为这样一来,战船的目标就大了,行动也不方便。
黄盖向周瑜建议:“既然寡不敌众,就速战速决吧。我们可以利用连环战船难以解决的弱点,用火力攻击曹骏。”
这一建议与周瑜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黄胄夫妇精心策划,打造了一部“苦肉计”的活剧。
第二天,周瑜召集部下商议此事,黄盖故意当众提议:要么立即进攻,要么趁早投降。周瑜大怒,想把黄盖拉出来砍头。在众将士的一再劝阻下,周瑜才避免了黄盖的死亡,但五十军棍把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几次昏厥。
过了几天,黄盖给曹操送了一封密函,表示愿意投降曹军,曹操满心疑惑,听到奸细报告打黄盖的事,就信以为真,和黄盖约定了暗号。
火攻前期工作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了。当时是11月的隆冬,西北风吹得“呜呜”作响。这样的风向只会烧了她的船,周瑜难过了一整天。
有一天,周瑜气得吐血不省人事,众将士乱成一团。诸葛亮笑着送来一张药方,上面只有16个字:“欲破曹公,以火攻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还郑重其事地说可以借东风,甚至说了具体时间。
周瑜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让黄盖悄悄准备20艘大船,船头钉满钉子。船上装满了芦苇干柴,浇上了油,用布幔盖得严严实实,插上了一面军旗。一些小船被准备好并系在船尾。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等东风吹了。诸葛亮定下的日子终于来了,但直到黄昏,微风依旧不动。直到半夜,突然狂风大作,旌旗飘扬。周瑜当即下令六支兵马按预先部署行动,并令黄盖给曹操送去一封信,说今晚就乘运粮船投降。
东南风越吹越快,黄盖率领的大船张满帆,乘着东风高速驶向江北赤壁。船队航行到河中央,黄盖命令士兵大喊:“黄盖下来了!”"
曹颖的士兵听到喊声,出来观看。曹操的一个部下起了疑心,对曹操说:“这些船看起来很轻,开起来很快,不像吃深水的运粮船。这里面恐怕有诈。”曹操猛然醒悟,下令不要让驶来的船靠近。
然而,一切都晚了。黄盖大声下令:“点火!”刹那间,所有战船同时起火,犹如二十条火龙,乘风直闯曹军水寨,船头的铁钉一下子牢牢插在了曹军的船只上。曹骏的所有船只都由铁环连接,火势立即蔓延。一眨眼就变成了一片火海,越烧越大,直到到了岸边。曹骏的士兵不是被烧死就是淹死在河里。
周瑜看到赤壁上的火焰空就知道黄盖成功了。他立刻领兵杀去,杀得震耳欲聋。曹骏早已抵挡不住,曹操与残兵败将狼狈而逃。孙刘联军追赶他,打死了曹骏。
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三足鼎立,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