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5岁登基的乾隆皇帝,是怎么在30岁之前掌握朝政大权的?

25岁登基的乾隆皇帝,是怎么在30岁之前掌握朝政大权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314 更新时间:2023/12/30 5:40:03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驾崩于圆明园,根据其生前秘密所立传位诏书,皇四子弘历登基为帝,是为乾隆皇帝,从此开了半个多世纪的乾隆朝时期。在众多的影视剧演绎和坊间传说中,乾隆皇帝都是一位风流多情、好大喜功、奢侈腐化的“败家子”皇帝,认为他能带领清朝走入鼎盛时期完全得益于康熙、雍正两朝的励精图治。

对于乾隆皇帝的帝王功绩和治国能力我们暂不做讨论,乾隆皇帝登基时虽然已经成年,但其在为皇子时毕竟参政、议政经验甚少,更没有任何独立处理事务的经验。在雍正皇帝的严厉控制下,弘历也没有机会结交大臣,培植自身政治势力。即位之初,雍正皇帝更是为其任命了四位辅政大臣辅助处理朝政,采取总理事务大臣制度,乾隆皇帝并未完全掌握朝政大权。

那么,年纪轻轻的乾隆皇帝是如何在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便牢牢掌握了朝政大权呢?这位被后世严重误解的盛世帝王,帝王心术和政治手段绝对不一般。

1、拉拢皇室宗亲势力

乾隆皇帝刚一登基为帝,就为雍正朝被严肃处理的皇室宗亲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等人恢复了名誉和爵位,恢复其宗亲身份,将其重新纳入玉牒;将皇十四子胤禵等人放出禁所,恢复爵位,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雍正朝紧张尖锐的统治阶层矛盾,赢得了皇室宗亲、满洲贵族的支持和拥护。皇室宗亲和满洲贵族们的大力支持,为乾隆皇帝以后对朝政的掌握奠定了良好基础。

乾隆皇帝的一系列做法虽然有悖于雍正皇帝的初衷,但其“宽严相济”的施政手段毕竟缓和了雍正朝一直以来的官场紧张局面和官员们“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的“不敢作为”风气,这为乾隆皇帝拉拢朝臣,培植自身政治势力和亲信党羽创设了有利条件。

2、巧用手段、借机处理朝中重臣

乾隆元年,乾隆皇帝借机取消总理事务大臣制度,重组军机处,在皇权集中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乾隆三年,皇十七子允礼薨逝,乾隆皇帝趁机将满洲贵族出身的钮祜禄·讷亲纳入军机处,用以顶替允礼职位,在一定程度上收拢了朝政大权。乾隆四年,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弘晳逆案”,借此机会,乾隆皇帝又将参与其中的允禄罢免官职,削去爵位,又清除了一位实权派宗亲。

等到四位辅政大臣只剩下张廷玉和鄂尔泰以后,两位当朝权臣又开始了党派之争,对峙不下。乾隆皇帝趁此机会,一面打压和控制两人的党争之害,一面灵巧利用两人的党争,平衡两方,让其相互制约,让朝廷事务的决定权最终决定于皇帝一人之手。趁着两位权臣你争我斗的间隙,乾隆皇帝将自己的亲信讷亲升至领班军机大臣,排在了张廷玉之前,基本掌握了军机大权。

3、趁对外战争之际,彻底掌握朝政

在缓和朝廷紧张局势,逐步朝政大权的同时,乾隆皇帝坚持平定边疆叛乱。一方面,对于清朝的国土完整和疆域稳定,乾隆皇帝不得不这样做;另一方面,毫无政治事务经历和参政、议政经验的乾隆皇帝刚一登基肯定会有质疑声音和对其治理国家能力的怀疑,只有通过一两次边疆战争胜利才能堵住朝臣质疑的声音。更重要的,乾隆皇帝可以趁着发动战争的绝佳机会,提拔和任命自己的亲信之臣,参与平定战乱,在取得战功以后,顺理成章的位列军机,更好地替乾隆皇帝掌握大权。张广泗等人都是借此机会被乾隆皇帝扶上重要位置的。乾隆五年,张广泗平定了广西、湖南的苗民叛乱,自此乾隆皇帝彻底掌握了朝政大权,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清皇帝。

作为大清王朝的皇帝,乾隆皇帝虽然在执政后期喜好奢华、穷兵黩武、大兴土木,六下江南耗费巨大,给大清王朝带来了巨大的、不可弥补的伤害,但其毕竟带领清朝走向了鼎盛时期,实现了康熙和雍正两朝帝王的终极心愿。尤其是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彻底掌握朝政大权,实现皇权的高度集中,其帝王心术和政治智慧绝对能够排在清朝历代帝王前列。

标签: 乾隆清朝令妃乾隆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努尔哈赤长子四处征战战功赫赫,为什么会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努尔哈赤,清朝,历史解密

    清太祖努尔哈赤靠着祖、父留下的十三副甲胄起家,没读过什么书,没受过系统军事训练,据说喜欢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就靠着从书中学到的知识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建立后金与明王朝对抗,为满清入关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努尔哈赤将从4岁起就跟着自己南征北战的儿子处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政治目的考量。

  • 刘文典:国学大师、原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文典,文学家,历史解密

    刘文典(1889—1958),原名文聪,字叔雅,笔名刘天民,祖籍安徽怀宁,出生于安徽合肥。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与研究庄子的专家。原名文聪,字叔雅,笔名刘天民。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国立安徽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1938年至昆明,先后在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任教。终生从事古籍校勘及古代文学研

  • 北宋为什么屡打败仗?其实有一个致命弱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北宋,历史解密

    北宋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一个辉煌朝代,风雨飘摇一百六十年,不论从政治、经济、文化哪个方面来看,均有许多亮点。但是,偏偏北宋的军事发展一塌糊涂。那么,这是为什么呢?这期间,最能说明这点的现象就是:北宋没有好将军。说到这,可能有朋友会反驳,从太祖开国到二帝被金人掳走,北宋的大将多如牛毛,怎么

  • 他是历史上仁爱的皇帝,犯罪宫人都不忍处罚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仁宗,宋朝,历史解密

    历史上从不缺少有着明君之称的皇帝,但考虑普通宫人感受的、真正爱民如子的皇帝却微乎其微,宋仁宗是最得称赞和认可的一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宁愿自己忍着渴,也不愿看到宫人受处罚;宁愿自己饿着,也不愿深夜惊动有关厨司;宁愿忍着口馋,也不愿破例坏了祖宗之法……诸如此类,他的一生真正站在爱民如子的角度,尽心

  • 吕布死后,方天画戟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方天画戟,汉朝,吕布,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天下被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部分,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虽然在后来孙权刘备多次联军打败了曹操,但是都未能改变三国鼎立的形势。虽然最终三国都未能完成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但是三国时期的豪杰仍让人敬佩不已。武将们英勇杀敌,军士们智谋无双,其中武将吕布的英雄形象更是让人钦佩。手持方天画戟

  • 满清妃子们脖子上总是围着一条白色围巾是什么意思?龙华领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很多看过清宫剧的人都会注意到一般的官眷、皇族女子都在脖子系上一条白色围巾,但是这个物件的真实用途确实也不是当做围脖那回用处,今天就来看一看他到底是什么用处。也不能完全说是围脖,可能没有围脖这么厚。这让很多人不解,为何她们要在脖子上围一个这样的东西呢?这种看着想围脖的东西叫龙华领巾,龙华领巾可都是采用

  • 欧洲没有史官,历史都是谁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英国威廉一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时期是公元十世纪开始的,中国与之对应的是宋朝,那么宋朝有什么史料呢?南宋人陈傅良曾说:“本朝国书,有日历,有实录,有正史,有会要,有敕令,有御集,又有百司专行指挥、典故之类,三朝以上又有宝训;而百家小说、私史与大夫行状志铭之类,不可胜纪。”以下根据陈高华先生的《中国古代史

  • 宋朝辽国使者的身份是什么?为何不被记入史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辽国,宋朝,历史解密

    宋朝辽国使者的身份是什么?为何不被记入史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自从9世纪中期,回鹘汗国分裂之后,在丝绸之路上就存在着甘州回鹘、沙洲回鹘、高昌回鹘、龟兹回鹘等不同的回鹘势力。因此,宋辽对峙时期,几乎是整个丝路的东段都在不同的回鹘部族的影响下。将这个时期的东西方陆上商贸称作回鹘王朝的翱

  • 唐朝“房、杜”指的是哪两个人?房谋杜断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订的。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杜”。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

  • 袁世凯复辟简介 复辟的时间是哪一年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民国,袁世凯,历史解密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5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简介改行帝制1915年春,袁世凯在英、日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改行帝制。8月由总统府美国顾问出面发表文章宣称共和宪政不符合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