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为何满汉大臣都喜欢自轻自贱?

揭秘:为何满汉大臣都喜欢自轻自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293 更新时间:2023/12/6 13:46:29

在清宫剧中,不管是文武大臣,还是侍卫太监都是一口一个“奴才”的叫着,然而真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清朝的“奴才”可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

“奴才”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之中,是我国北方,尤其是少数民族中的常用词汇,意为无用之人,只配为奴。奴才在清朝盛行与满族早期社会实行的“领主制”有很大关系。统治者们都是“主子”,满族百姓都是“奴才”。这种奴隶社会的遗风一直保留到清军入关后。

后金时期,满族君臣之间的尊卑关系并不明显,而且大臣多为武将,公文中大量使用“我”、“我等”字眼,仅汉人文官依照明朝旧例称“臣”。皇太极登基称帝后,满族的皇权意识开始觉醒,曾经与皇太极称兄道弟的贝勒爷们都开始以“臣”自称。

清朝定鼎中原后,国家体制、官僚机构等大部分沿袭明朝旧制,称谓上并没有特殊要求,满汉官员一律称臣。清朝公文第一次出现“奴才”发生在康熙二十九年,山东巡抚佛伦的奏折中:

“巡抚臣佛伦谨奏:圣主降旨:朕体安。钦此。奴才不胜欣忭……臣自幼荷蒙圣主养育之重恩,何敢少怀私念,而诓皇父。”

此后奴才又陆续出现在两江总督傅拉塔、阿山,陕甘总督华显,陕西巡抚鄂海等人的奏折中。总结起来这些人都有两个共同特点:第一都出身“上三旗”,虽然贵为封疆大吏,但私下都是皇帝的家奴。

第二从小在宫中被抚养长大,均称康熙为“皇父”,如佛伦在奏折中说的“奴才何人斯,万岁主养育奴才”;傅拉塔曾写到“幼年叠蒙圣主无垠奇恩”;阿山也曾谓“奴才一身,皆系皇上养育成人,实非他人可比”。

由此可见,大臣自称“奴才”最初仅是养父与养子之间的感激之语,但却因强调了君臣之间的特殊关系,所以在康熙五十年之后,除皇亲国戚外,出身下五旗的满族大臣也都自称“奴才”,以表忠心。

雍正继位后,他认为满语中的“奴才”是极为卑贱的词汇,所以在雍正元年颁布禁令:“上以奴才既称奴才,而大臣亦称奴才,甚不合体,禁止之”。不过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雍正努力了几次后不见效果也就默许了“奴才”的存在。

清朝在乾隆时期,皇权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乾隆皇帝开始使用称谓来控制群臣,他多次下旨强调“臣”与“奴才”的区别:

“谕军机大臣等。满洲大臣奏事,称臣、称奴才,字样不一。著传谕,嗣后颁行公事折奏称臣,请安、谢恩、寻常折奏,仍称奴才,以存满洲旧体。”

由于“奴才”代表着与皇家非一般的关系,很多汉族大臣也渴望成为奴才。为此乾隆还花了很大力气纠正汉臣自称“奴才”的情况。到了嘉庆和道光时期,用错“奴才”很有可能受到皇帝的严厉斥责,甚至是处罚。

不过太平天国之乱后,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为首的一批汉臣崛起,汉人大臣竞相争做“奴才”的现象发生了扭转。汉臣不再渴望成为“奴才”,满族大臣也开始有意识地避免使用“奴才”,如江苏巡抚恩寿、湖广总督端方等“屡次折件,均系称臣,殊属不合。著传旨申饬”。

到了清末,南方革命党为了革命需要,在满人专属名词“奴才”上大做文章。“奴才好,奴才乐,世有强者,我便服。三分刁七分媚”。“惟奴才最无用,惟奴才最无耻,惟奴才不可与义士并列”。

针对革命党的讽刺与批评,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就下令“免去满员称奴才字样,一律称臣”。此后宣统皇帝也多次下旨“凡内外满汉诸臣会奏公事,均著一体称臣等因钦此”,但效果甚微。“奴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还是要靠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

标签: 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这五位猛将都险些杀了曹操,你们猜最厉害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曹操这一生征战无数,是他统一了北方。虽说曹操手下猛将如云,但曹操也曾多次在战场上遇险。这五位猛将都险些杀了曹操,你们猜最厉害的是谁?以下按演义中的先后顺序排列。第一位,徐荣。荥阳之战,曹操战败,走到一座荒山脚下,已经半夜了,曹操收拾残兵正要埋锅造饭,突然,徐荣率军杀来,曹操吓得上马就跑,徐荣看到曹操

  • 此人是史上最强铁汉子,被凌迟下油锅后竟纹丝不动,就连朱棣都表示大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朱元璋为了让老朱家的江山坐得牢固,分封了很多藩王。这些藩国有拱卫明朝的作用,而且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率军进京“清君侧”,铲除皇帝身边的奸臣小人。但是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英明的手段,尤其是“清君侧”这一条。因为情况必要不必要完全是一个很主观的概念,君主肯定觉得不必要,但是进京勤王的藩王则觉得很有必要。蓄谋

  • 古代弓箭手如果被近身会怎么样的 他们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弓箭手,历史解密

    传言在上古时期,天上有十个太阳,这时候就出现一个叫做后羿的年轻人,手持弓箭,对着天开始了他的射日工作,他取出箭拉满了弓,射下了九个太阳,然后让一个太阳挂在天上造福人类。当然这只是神话,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弓箭这个武器确实是我们古代军队中的一件利器,他射程远,可以百步穿杨,取敌人首级。一个弓箭手在古代单

  • 刘伯温临终前,送了一本书和一筐鱼给朱元璋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伯温,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世人皆知“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以此来对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明朝谋士刘伯温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他们的神机妙算感到钦佩不已。而相较于诸葛亮万人之上的权利,加之善始善终;刘伯温虽然帮助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是,其高超的能力也受到了朱元璋的猜忌,在他晚年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之路

  • 明朝最贤能的皇帝,朱祐樘为何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祐樘,明朝,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明朝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大明开国,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大明王朝享国276年。虽然明朝历代帝王的功绩有大有小,但是清朝入关后曾在编修《明史》的过程中对他们加以不同程度的污蔑抹黑。当然,这其实也是惯例,毕竟很多王朝都会通过

  • 江国的起源是什么?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江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江国建国初期,曾一度繁荣,国力强盛,政局稳定,人民渔、猎、耕、织,安居乐业。后期东周势微,大国崛起,战事频仍,江国深受其害,加之淮水侵扰,春秋时介于楚、宋、齐大国势力之间,江国成为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只得依附大国,受其控制和操纵,一直再没能强盛起来。春秋中期的35年间,江国采取或联姻、会盟的方式,先

  • 古代士兵打仗到底吃的是什么 基本上都吃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蒙古,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时候经常会打仗,真正处于和平的时期真的是很少。就比如说三国时期,那是群雄逐鹿天下的时候,可以说是个乱世,那是常年的征战,粮食的供需也是不够的,而在古代的时候,士兵们打仗也是很累的,如果吃不饱哪还有力气去在战场上杀敌呢?可是要是遇见了没粮食的时候,那人吃人也是存在的,这也不是什么危言

  • 揭秘项羽自刎后为什么还被乱刃分尸 原因是此人口中的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项羽,刘邦,历史解密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该下,在突出冲围后遭到汉军追杀,最后逃到乌江岸边,横剑自刎。项羽的一生堪称传奇,死得也是轰轰烈烈,然而汉军将士却没被项羽感动,他们在项羽死后,如同发疯了一遍,居然一拥而上,将项羽乱刃分尸!汉军将士到底为什么这么残忍呢?这件事说起来还得怪刘邦!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原来

  • 王安石改革的失败是因为反对者吗?其实不然,败在改革的支持者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安石改革,宋朝,历史解密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封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宋徽宗时追封为舒王,故又称王荆公、舒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于熙宁年间大规模推行改革变法运动,史称“熙宁变法”。先后推出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

  • 元岩品性耿直,多次果敢进言颇受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岩,隋朝,历史解密

    有的人为什么能做一个好官呢?这个问题若交给贪官回答,他们肯定不会回答,因为立场不对。能做利于国民的官员,他心里会有一把尺子,在面临事件时,会本能地反应,是否是正确可行的,经常勉励自己。有的好官,他会注重自己的名声,仔细想想,若忠于朝堂,利于百姓,那便没什么不好的。因而,此次就来说一位隋朝的官员,元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