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最贤能的皇帝,朱祐樘为何英年早逝?

明朝最贤能的皇帝,朱祐樘为何英年早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935 更新时间:2024/1/23 4:06:52

众所周知,明朝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大明开国,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大明王朝享国276年。虽然明朝历代帝王的功绩有大有小,但是清朝入关后曾在编修《明史》的过程中对他们加以不同程度的污蔑抹黑。当然,这其实也是惯例,毕竟很多王朝都会通过抹黑前朝来标榜其统治的合法性。不过在这一过程中,也有特殊案例,比如明孝宗朱祐樘就是唯一一个没有被抹黑的皇帝。

朱祐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年号弘治,在位时间共计十八年,三十六岁时感染风寒,因为误服药物鼻血不止而死。说起来,朱祐樘不仅寿命不长,而且人生经历还非常坎坷。由于明宪宗极其宠幸万贵妃,而万贵妃为保圣眷不衰,对其他妃嫔极尽排挤打压。朱祐樘生母纪氏怀孕时一直遭受万贵妃迫害,后者甚至还派宫女为纪氏堕胎。好在纪氏为人善良,宫女不忍下手,就谎称纪氏肚子里长了瘤子,于是万贵妃将她贬到冷宫居住。

在冷宫中生下皇子朱祐樘后,万贵妃气恼不已,派门监张敏将其溺死,结果张敏却冒着生命危险将婴儿藏匿起来,每日用米粉哺养。另一方面,被宪宗皇帝废掉的吴皇后也帮助纪氏哺养婴儿。直到一天宪宗皇帝感慨自己人过中年仍然膝下无子时,张敏才将实行和盘托出。宪宗皇帝大喜,连忙前去看望自己的儿子,才发现他因为长期幽居而瘦弱不堪,连胎发都尚未剪去,头发已经拖到了地上。唏嘘之余,宪宗皇帝向朝臣说明实情,并册封纪氏为淑妃、朱祐樘为太子。当晚,纪氏在宫中暴亡,门监张敏也吞金自杀。宪宗皇帝之母周太后(孝肃皇太后)担心万贵妃对太子下毒手,亲自将孙儿接到仁寿宫中养育,这才使他得以平安长大。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宪宗驾崩,皇太子朱祐樘于九月继位为帝。宪宗皇帝死后,留给朱祐樘的其实是一副烂摊子,朝政混乱、国力凋敝,彼时朱祐樘仅有十八岁。然而谁也没想到,就是在朱祐樘的治理下,明朝国力有所恢复,颓势得以扭转,出现了“弘治中兴”。由于幼年过得太过凄惨,朱祐樘的身体不是很好,一年到头都在生病,但他依旧坚持处理政事,驱逐奸佞、任用贤良,经常与大臣讨论治国之道,还鼓励他们直言进谏。

另一方面,朱祐樘深知民间疾苦,日子过得非常节俭,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大兴土木,当时百姓在赋税方面也没有太大压力。这一时期,大明王朝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更令人感慨的是,朱祐樘还是少有的仅有一位后妃的皇帝。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一夫一妻制已经深入人心,但“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还是屈指可数的,更不要说是在那个男人可以拥有三妻四妾的封建社会。

作为一国之君,朱祐樘明明可以享有后宫佳丽三千,但他却主动远离声色犬马,一生只与发妻张氏(孝康敬皇后)相伴。帝后二人在宫中一同起居,如同民间伉俪,着实令人羡慕。虽然明孝宗并未向后世及其他人推行一夫一妻制,但这也足以体现朱祐樘的品行,而这是他被后世看作明君的原因之一。不得不说,对于极其自律的孝宗皇帝而言,人们很难在他身上找到污点,因此无论是明朝后期史官还是清朝史官,都对其盛赞不已,称“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明之孝宗皇帝”。

标签: 朱祐樘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江国的起源是什么?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江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江国建国初期,曾一度繁荣,国力强盛,政局稳定,人民渔、猎、耕、织,安居乐业。后期东周势微,大国崛起,战事频仍,江国深受其害,加之淮水侵扰,春秋时介于楚、宋、齐大国势力之间,江国成为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只得依附大国,受其控制和操纵,一直再没能强盛起来。春秋中期的35年间,江国采取或联姻、会盟的方式,先

  • 古代士兵打仗到底吃的是什么 基本上都吃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蒙古,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时候经常会打仗,真正处于和平的时期真的是很少。就比如说三国时期,那是群雄逐鹿天下的时候,可以说是个乱世,那是常年的征战,粮食的供需也是不够的,而在古代的时候,士兵们打仗也是很累的,如果吃不饱哪还有力气去在战场上杀敌呢?可是要是遇见了没粮食的时候,那人吃人也是存在的,这也不是什么危言

  • 揭秘项羽自刎后为什么还被乱刃分尸 原因是此人口中的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项羽,刘邦,历史解密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该下,在突出冲围后遭到汉军追杀,最后逃到乌江岸边,横剑自刎。项羽的一生堪称传奇,死得也是轰轰烈烈,然而汉军将士却没被项羽感动,他们在项羽死后,如同发疯了一遍,居然一拥而上,将项羽乱刃分尸!汉军将士到底为什么这么残忍呢?这件事说起来还得怪刘邦!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原来

  • 王安石改革的失败是因为反对者吗?其实不然,败在改革的支持者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安石改革,宋朝,历史解密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封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宋徽宗时追封为舒王,故又称王荆公、舒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于熙宁年间大规模推行改革变法运动,史称“熙宁变法”。先后推出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

  • 元岩品性耿直,多次果敢进言颇受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岩,隋朝,历史解密

    有的人为什么能做一个好官呢?这个问题若交给贪官回答,他们肯定不会回答,因为立场不对。能做利于国民的官员,他心里会有一把尺子,在面临事件时,会本能地反应,是否是正确可行的,经常勉励自己。有的好官,他会注重自己的名声,仔细想想,若忠于朝堂,利于百姓,那便没什么不好的。因而,此次就来说一位隋朝的官员,元岩

  • 秦孝公差点将一军事奇才招进秦国,不然中原格局将大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孝公,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秦孝公招贤强秦,遇到了一位高人叫百里老人,百里老人受秦孝公之托,为秦国搜罗能人,于是,百里老人到了魏国,找到了卫鞅,暗示卫鞅只有到了秦国才能施展自己的远大抱负,卫鞅在多方打听秦国消息后,终于决定到秦国。后来,秦孝公重用卫鞅,做了秦国的大良造,也就是宰相,实行变法,秦国变得越来越强大。百里老

  • 隋炀帝三下江有何目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广,隋朝,历史解密

    杨广在位14年(604年——618年)“统一江山”、“修通运河”、“西巡张掖”、“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但是为什么一提到隋炀帝杨广,史学家们就会众口一词地说:他是个有名的暴君,横征暴敛,奴役人民的程度是历史上少有的。这从他三次游江都就可

  • 三国时期割须弃袍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割须弃袍,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时期,为什么说是特殊的时期,因为三国时期可以说有太多太多影响后世的人物,有太多太多的英雄,也有传世的绝代佳人,三国时期是智慧,英雄,枭雄,美人的时代。让后世的人一代一代的传诵。而今天这道题的主人公可以说是最后的赢家吧!也可以说是最终失败的人。他就是曹操,普通的人觉得

  • 为什么宋朝的文人总是在旅途中?他们都喜欢旅行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文人,宋朝,历史解密

    宋代有许多旅行诗,宋朝文人多在旅途中。“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多么清雅的审美空间。京口瓜洲,一水之间。王安石孤舟独渡,得到的是江南岸边好大的一片春色,那一个生机盎然的“绿”字,染透了宋代诗歌长卷。人在旅途,不舍昼夜。诗人晁冲之有一首名篇写的正是《夜行》:“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

  • 清朝皇帝为什么那么偏爱驻园?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皇帝,历史解密

    清朝时期,北方乡间文人们,有一句话叫做:“夏天不进京”。因为夏季北京城比乡间热得多。乡间墙矮、院宽,加上树木多,自然是通风凉爽。而北京城有四圈套着的围墙:外城墙、内城墙,再往内是皇城,皇城内是紫禁城,紫禁城内还有内皇城!一道城墙已经窝风,何况四道?密不透风的内皇城就好像一个蒸笼,根本住不得人。清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