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江国的起源是什么?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江国的起源是什么?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935 更新时间:2023/12/20 17:23:17

江国建国初期,曾一度繁荣,国力强盛,政局稳定,人民渔、猎、耕、织,安居乐业。后期东周势微,大国崛起,战事频仍,江国深受其害,加之淮水侵扰,春秋时介于楚、宋、齐大国势力之间,江国成为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只得依附大国,受其控制和操纵,一直再没能强盛起来。

春秋中期的35年间,江国采取或联姻、会盟的方式,先依附于楚国,以图复兴。后又与齐、宋伐楚。到鲁文公四年(前623年),楚国国君楚穆一怒之下灭掉江国,江国子孙纷纷逃散,流落外地,以国为姓,始有江氏。江国所属人口,史书中未见记载,根据其时代人口密度推断,其人口当在一万人左右。

江国故城约有900平方公里,距淮河1公里,城池约有2.4平方公里,是一片险拔的高地,古称“凤凰台”,当地人叫它“烽火台”。西北角有座2000平方米的圆椎形土堆,曾是江国国君游乐、纳凉的地方,古称“江亭”。

据《世本》、《史记·秦本纪》等记述,江为嬴姓国。何光岳先生曰:江为“东夷族与夷的一支。江,又作 、鸿、邛、邛,音鸿。卜辞有“鸿”的国名,系以鸿鸟为图腾,以后发展成为国号”。周代江则位于今河南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这里发现有江国故城,平面长方形面积约17.5万平方米,时代为东周至汉代。徐少华先生认为,江人周初以前应在东方,周公东征伐淮夷,践奄后才南迁。周穆王时及其以后,溯淮河两岸西侵,渐入中土。西周晚期,召公平淮夷,江、黄等嬴姓诸族归附于周,各自所居即成为周王室承认的封土。江为小国,春秋早期先依附于楚,楚成王曾嫁妹于江。待齐国称霸时,江又改依于强齐。

《春秋》僖公二年(前658年),“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左传》曰:“服江、黄也”,杜预注:“江、黄,楚与国也,始来服齐,故为合诸侯”。不久,江又参加了北方诸侯谋楚的阳谷和召陵之会。和黄国一样,江国因惧楚,未敢贸然参与直接伐楚的行动。即便如此,也已得罪了决意北上东进的楚国。前624年,“楚师围江”。后因晋国出兵救江,楚师暂时撤走。第二年秋天,楚穆王再次出兵,一举灭掉江国。《左传·文公四年》记载,江的亡国,大大刺痛了同姓秦国,秦穆公为之服哀。楚人灭江,秦伯为之降服{杜预《注》:“降服,素服也、}意思是秦伯公穿朴素的衣服,表示悲哀谦卑,和现在的降半旗意义是一样的。出次、不举、过数。大夫谏,(秦伯)公曰:“同盟灭, 虽不能救,敢不矜乎!(意思是虽然江国也为嬴姓,但不能相救,实为惭愧,大丢面子。)吾自惧也。

标签: 江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士兵打仗到底吃的是什么 基本上都吃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蒙古,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时候经常会打仗,真正处于和平的时期真的是很少。就比如说三国时期,那是群雄逐鹿天下的时候,可以说是个乱世,那是常年的征战,粮食的供需也是不够的,而在古代的时候,士兵们打仗也是很累的,如果吃不饱哪还有力气去在战场上杀敌呢?可是要是遇见了没粮食的时候,那人吃人也是存在的,这也不是什么危言

  • 揭秘项羽自刎后为什么还被乱刃分尸 原因是此人口中的一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项羽,刘邦,历史解密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该下,在突出冲围后遭到汉军追杀,最后逃到乌江岸边,横剑自刎。项羽的一生堪称传奇,死得也是轰轰烈烈,然而汉军将士却没被项羽感动,他们在项羽死后,如同发疯了一遍,居然一拥而上,将项羽乱刃分尸!汉军将士到底为什么这么残忍呢?这件事说起来还得怪刘邦!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原来

  • 王安石改革的失败是因为反对者吗?其实不然,败在改革的支持者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安石改革,宋朝,历史解密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封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宋徽宗时追封为舒王,故又称王荆公、舒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于熙宁年间大规模推行改革变法运动,史称“熙宁变法”。先后推出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

  • 元岩品性耿直,多次果敢进言颇受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岩,隋朝,历史解密

    有的人为什么能做一个好官呢?这个问题若交给贪官回答,他们肯定不会回答,因为立场不对。能做利于国民的官员,他心里会有一把尺子,在面临事件时,会本能地反应,是否是正确可行的,经常勉励自己。有的好官,他会注重自己的名声,仔细想想,若忠于朝堂,利于百姓,那便没什么不好的。因而,此次就来说一位隋朝的官员,元岩

  • 秦孝公差点将一军事奇才招进秦国,不然中原格局将大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孝公,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秦孝公招贤强秦,遇到了一位高人叫百里老人,百里老人受秦孝公之托,为秦国搜罗能人,于是,百里老人到了魏国,找到了卫鞅,暗示卫鞅只有到了秦国才能施展自己的远大抱负,卫鞅在多方打听秦国消息后,终于决定到秦国。后来,秦孝公重用卫鞅,做了秦国的大良造,也就是宰相,实行变法,秦国变得越来越强大。百里老

  • 隋炀帝三下江有何目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广,隋朝,历史解密

    杨广在位14年(604年——618年)“统一江山”、“修通运河”、“西巡张掖”、“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但是为什么一提到隋炀帝杨广,史学家们就会众口一词地说:他是个有名的暴君,横征暴敛,奴役人民的程度是历史上少有的。这从他三次游江都就可

  • 三国时期割须弃袍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割须弃袍,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时期,为什么说是特殊的时期,因为三国时期可以说有太多太多影响后世的人物,有太多太多的英雄,也有传世的绝代佳人,三国时期是智慧,英雄,枭雄,美人的时代。让后世的人一代一代的传诵。而今天这道题的主人公可以说是最后的赢家吧!也可以说是最终失败的人。他就是曹操,普通的人觉得

  • 为什么宋朝的文人总是在旅途中?他们都喜欢旅行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文人,宋朝,历史解密

    宋代有许多旅行诗,宋朝文人多在旅途中。“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多么清雅的审美空间。京口瓜洲,一水之间。王安石孤舟独渡,得到的是江南岸边好大的一片春色,那一个生机盎然的“绿”字,染透了宋代诗歌长卷。人在旅途,不舍昼夜。诗人晁冲之有一首名篇写的正是《夜行》:“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

  • 清朝皇帝为什么那么偏爱驻园?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皇帝,历史解密

    清朝时期,北方乡间文人们,有一句话叫做:“夏天不进京”。因为夏季北京城比乡间热得多。乡间墙矮、院宽,加上树木多,自然是通风凉爽。而北京城有四圈套着的围墙:外城墙、内城墙,再往内是皇城,皇城内是紫禁城,紫禁城内还有内皇城!一道城墙已经窝风,何况四道?密不透风的内皇城就好像一个蒸笼,根本住不得人。清朝入

  •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无视传位的哥哥孙策,是忘恩负义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孙策,历史解密

    常言道: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古往今来,成大事者,一定是那些懂得感恩、为人忠厚、诚善、心地善良的人。古人在这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生动感人的故事。当然,历史从来不缺少“例外”。孙权,就因为在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帝,而“无视”让位给自己的兄长孙策,常常为人诟病。孙权真的无视孙策,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