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到底清算了多少雍正朝的大臣,有几个人善终

乾隆到底清算了多少雍正朝的大臣,有几个人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628 更新时间:2023/12/26 1:19:08

俗话常说皇家无父子,在寻常人家随处可见的父子之情,到了皇室中,就成了极其珍贵又极少人拥有的感情,皇室中即便是父子,也很难谈感情之事,上一任皇帝的旧臣,是很难在下一任皇帝的朝堂上一直存在的,比如乾隆皇帝就清算了很多雍正时期的大臣,那乾隆究竟对多少人下过手呢?乾隆朝的大臣又有几个人最后能够善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雍正十三年八月,真正为大清江山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雍正皇帝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鉴于康熙朝末期“九子夺嫡”的惨痛教训,鉴于在位期间始终被“继位合法性”的质疑声音包围,雍正皇帝早在雍正元年便秘密择定储君,这就充分保证了时为“宝亲王”的皇四子弘历无比顺利平稳地接过皇权,登基为帝。

雍正皇帝在位13年,“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用一年休3天、一天睡4个小时,13年批阅奏折字数达1000万字以上的“殚精竭虑”为乾隆朝时期的“鼎盛”状态打下了坚实基础。正如某位学者所言,“大清江山譬如农事,康熙为之开垦,雍正为之种植,而乾隆得以收获也”;甚至有学者认为,“有清二百数十年的基础磐石,即为雍正所奠定”。不管怎么说,乾隆皇帝是幸运的,他从雍正皇帝手中接过的江山早已不再是康熙朝末期的“虚晃盛世”。

正常而言,能得雍正皇帝如此垂青,能从雍正皇帝手中接过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王朝,乾隆皇帝应该庆幸,应该感恩,最起码应该秉承着传统孝道的要求——“三年不改父之道”。可这位小四爷执政基本原则似乎就只有一点:

凡是我爹推行的,我一律推翻;凡是我爹憎恨的,我一律喜欢;凡是我爹重用的,我一律喜欢。

对于从根本上改善清朝发展弊病的新政推行,乾隆皇帝几乎一一推翻,我们不做评论;对于那些严重威胁雍正皇权,甚至阻挠清朝发展的皇室子弟,乾隆皇帝能释放的释放,能平反的平反,我们也不做讨论;我们今天就来看下乾隆皇帝对待雍正朝旧臣的冷酷无情。

那些坚定拥护雍正皇权,为新政推行、为“康熙盛世”的恢复和继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雍正朝旧臣,在乾隆皇帝登基后又都落得何种下场呢?几乎全军覆没,鲜有善终!

1、雍正帝三大宠臣

雍正六年,雍正皇帝在处理完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以后,开始将主要视线转移到地方治理和新政推行上。为了给天下督抚树立榜样,雍正皇帝在一份奏折中首次曾这样动情的批复:

时天下督抚,朕于心关切者,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三人耳。

鄂尔泰,时任“云贵总督”;田文镜,时任“河南山东总督”;李卫,时任“浙江总督”;这三位几乎执掌大清半壁江山的封疆大吏,在雍正皇帝的领导下,始终处在新政推行的最前沿,按照现在的话说,他们就是绝对的“改革先锋”,“雍正帝三大宠臣”的名号就此诞生。

“雍正帝三大宠臣”在乾隆朝又落得何种下场呢?

田文镜,病逝于雍正十年,雍正皇帝特旨准其葬于泰陵附近,以示恩宠。乾隆皇帝登基后,曾对田文镜做出过以下评价:“河南地方,自田文镜为巡抚、总督以来,苛刻搜求,以严厉相尚,而属员又复承其意旨,剥削成风,豫民重受其困。”

除此之外,就连田文镜的墓也因乾隆皇帝一句“拉倒吧”而被阴差阳错地推倒。

李卫,病逝于乾隆三年;李卫病逝后,乾隆皇帝在一次南巡途中看到了西湖供奉的李卫雕像,不但下令捣毁雕像,还给予了这样的负面评价:“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

鄂尔泰,病逝于乾隆十年;这位被雍正皇帝临终特命的“顾命大臣”,虽在生前倍得乾隆皇帝礼遇,但在乾隆二十年,因为鄂尔泰的侄子犯事终于让乾隆皇帝找到了清算鄂尔泰的理由,下令将其撤出贤良祠。被后世誉为“雍正朝新政设计师”的鄂尔泰,就这样被毁了身后清誉。

2、雍正帝临终安排的顾命大臣

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皇帝于圆明园病重,紧急召见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和朝廷重臣鄂尔泰、张廷玉接受顾命。除此之外,在御前承诏的朝臣中还有一位雍正皇帝特意为乾隆皇帝培养的肱股之臣——时任“领侍卫内大臣”的钮祜禄·讷亲。

对于上述几位人物,我们简要介绍一下他们的最终下场:

庄亲王允禄:停亲王双俸、罚王俸五年,罢黜所有官职,而后虽有恩遇,但却再无昔日辉煌,乾隆三十二年病逝。

果亲王允礼:雍正皇帝曾在临终诏书中专门交代要给予特殊照顾,乾隆皇帝也真就特赐“御前免跪”特权,可允礼却当真了,于是被罚亲王双俸。乾隆三年,病逝。

张廷玉:身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国之柱臣,可到底没能玩过年轻的乾隆皇帝。乾隆十五年,张廷玉被废黜“配享太庙”之权;而后,又被收缴了一切御赐之物。虽然张廷玉最后还是成为了清朝唯一一位能够“配享太庙”的汉臣,却也无法弥补他晚年的声名狼藉、屡受打击。

然后,我们来主要介绍一下钮祜禄·讷亲!

3、钮祜禄·讷亲

康熙朝“辅政四大臣”之一——遏必隆的孙子,康熙帝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的亲侄子,康熙帝皇十子胤俄的亲表弟。按辈分来算,乾隆皇帝也得称呼他一声“表叔”。

雍正二年,雍正皇帝开始对昔日的“八爷党”成员,康熙朝钮祜禄氏家族的领头羊、遏必隆第七子阿灵阿下手,将其墓碑改为了“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甚至将其视为不共戴天的仇人。阿灵阿的三个儿子及其家眷,不是被发配就是被诛杀。总之,雍正皇帝几乎给阿灵阿一脉来了一次灭顶之灾。

但钮祜禄氏家族毕竟是满洲勋贵的代表性家族,毕竟是有着“铁血世家”之称的名门望族,雍正皇帝对阿灵阿一脉的疯狂清算必定引起其他满洲勋贵的不满。为了消除影响,也为了安抚其余勋贵,雍正皇帝决定扶持遏必隆第六子——钮祜禄·尹德一脉。

这个被雍正皇帝悉心培养,甚至在临终承担承诏重任的钮祜禄·讷亲,就是尹德的儿子!

乾隆皇帝登基以后,尤其是鄂尔泰病逝,张廷玉在朝堂之上一家独大的一段时期内,也确实对讷亲极为信任和倚重。乾隆十年,年轻的讷亲便一跃成为内阁首辅、领班军机大臣,地位甚至超过了张廷玉。可在四年以后的乾隆十四年,讷亲却又成为了乾隆皇帝“杀人立威”的政治工具。

乾隆皇帝继位以后,有意缓和雍正皇帝留下的皇室内部矛盾,缓和天下臣民在雍正朝时期惶惶不可终日的紧张气氛,宽仁治国、怀柔施政。可在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崩逝、金川前线接连失利让乾隆皇帝找到了改变治国风格的契机,于是,在金川前线督战失利的讷亲便成了最合适的开刀对象。

乾隆十四年,已经成为朝堂一把手的讷亲,被乾隆皇帝下令以其祖父遏必隆所用“遏必隆腰刀”自尽,震慑意味,极为明显,以至于后世学者一致认为,讷亲从开始就是乾隆皇帝刻意培养的“鸡”,目的就是为了以后的“杀鸡儆猴”!。

在长达十几年的疯狂打压下,乾隆皇帝的朝堂上已经鲜有雍正朝时期的老臣,傅恒、来保这些乾隆皇帝一手扶持、一手培养的新朝勋贵开始迅速上位,乾隆皇帝的目标完成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韩王安投降四年后,秦王嬴政为何还是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韩王安是战国时期韩国的最后一位国君,韩国是秦国灭六国的第一步,而韩王安知道自己的韩国面对强大的秦国并没有太多的招架之力,因此最终也是选择了投降。而投降之后的韩王安就被秦王嬴政软禁起来,毕竟身为一国之君,能有这样的结果已经是不错了,但为何在软禁了四年之后,嬴政最终还是杀掉了韩王安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

  • 收复河套后,秦始皇为何不追击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在大一统之后并没有停下自己对外征服的脚步,随即便命令蒙恬率领大军讨伐塞北的匈奴;命赵佗率领50万大军去讨伐南方的百越,最终都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战果。过秦论里就说“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rdquo

  • 岳飞的工资是多少,宋朝官员收入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我国宋朝时期,这是如今很多人都津津乐道的一个王朝,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实际上,宋王朝的太平日子并不多,特别是不断受到西夏、女真和契丹人的威胁侵扰,社会形势是跌宕起伏。正如《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在商业繁荣的表面之下,隐藏着令人心悸的一幅“盛世危图”。不少人都羡慕宋朝

  • 秦朝的建立有哪些隐患,为什么会快速走向衰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从建立到灭亡只有短短14年时间,为何有实力完成一统的秦国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走向衰亡呢?可能很多人会把原因归结到赵高身上,还有胡亥这个皇帝太过昏庸,没有一点帝王之才。的确,赵高私自篡改秦始皇遗诏,给秦国安排了一位非常不靠谱的皇帝,但这并非主因。历史上大部分的皇帝都是昏庸无能,但一般也不至于让国家快

  • 马家军是怎么形成的,内部矛盾有多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我国民国时期割据西北地区的地方军阀势力,很多人就会马上想到位于青海、宁夏、甘肃地区的“马家军”了。在马家军的内部其实分为两个部分,一部是割据青海地区的马步芳、马步青兄弟两个;另一部则是称霸宁夏地区的马鸿逵与马鸿宾。青海与宁夏的"二马",也很多共同点,据说,这还是民国军阀孙

  • 蒙哥战死钓鱼城,对世界格局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1972年的美国科学展会上,洛伦茨发表了自己的“混沌理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蝴蝶效应”。他认为,不论是什么,任何微小的初始条件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接下来一系列的逐渐放大的改变,最终会导致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所以许多在一开始看上去毫不相干的微小事件,也有可能

  • 风起霓裳背景是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大唐明月》改名为《风起霓裳》,有人觉得新名字太俗,不如《大唐明月》来得大气,但也有人觉得《风起霓裳》更加符合剧情内容。相信还有很多小伙伴是没有看过原著小说的,只是被许魏洲和娜扎吸引。那这次就和网友们简单介绍下《风起霓裳》的剧情,以及朝代背景。其实背景并不难知晓,看到有李治、武则天这两位标志性的人物

  • 南越为何对秦朝灭亡无动于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南越是秦朝时期建立的一个政权,而南越建立之初,只是秦国的一个郡,名为南海郡,是后来在秦朝灭亡的危急关头,赵佗封关绝道,并且兼并了周边的几个郡,建立起了南越国,也就是说,南越作为秦国的一部分,却对秦国的生死不闻不问,可以说是无动于衷,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

  • 杨广那么恨李渊,为何不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隋朝和唐朝这两个朝代,它们的建立者之间可以说是亲戚了。而隋朝时期,李渊的存在对于皇帝来说都不是什么很好的事情,尤其是杨广,当时杨广还没有成为皇帝,甚至还不是太子,那时候的杨广就对李渊没有什么好感,甚至是非常厌恶他的,但是为什么后来杨广却没有找机会杀了李渊,以至于最后被李渊改朝换代了?下面就让小编来给

  • 裴行俭和夫人的历史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大多数人对于裴行俭的了解,相信都集中在他一生的功绩和成就方面,有关裴行俭的感情生活鲜为人知,当然这方面的内容在史籍上也是记载的比较少。裴行俭有过两位夫人,陆氏和库狄氏,库狄氏便是库狄琉璃的原型。《风起霓裳》中,是把主视角放在了库狄琉璃和裴行俭两人身上,介绍他们从相识到相爱的过程,还是比较感人的。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