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成功39岁猝死,为什么杀死妻儿

郑成功39岁猝死,为什么杀死妻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182 更新时间:2024/1/24 2:39:52

说起郑成功,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英雄一生,却仅仅39岁就去世了,算是英年早逝。关于郑成功去世时的事情,更加让人好奇的是在郑成功去世之际,同时还下令将自己的夫人、儿子以及孙子全部处死。对于郑成功的这种做法,很多人都表示很不理解,甚至会有人觉得他非常的残忍。然而事实上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这件事情不仅仅和残忍没有关系,反而倒是让人感到无奈。因为郑成功在下这道命令的时候有着一段难以齿的家庭悲剧。

1、郑成功为何英年早逝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十分厉害的军事家,在明朝没有灭亡的时候,郑成功跟着自己的父亲郑芝龙为明朝效忠,郑芝龙从海盗被明朝招安之后,就成为了明朝的达官贵人,过着比较稳定的生活。

结果这种好日子没有过太久,明朝就在李自成闯入京城之后灭亡了,1645年,郑芝龙等人只能拥立朱聿键为皇帝,也就是后人熟知的南明隆武帝,此时的郑芝龙,因为拥立朱聿键有功,达到了权势的巅峰。

可是在身居高位的情况下,郑芝龙却无心抵抗清军,不管儿子郑成功和妻子田川松怎么劝诫,郑芝龙都不听,一心想要投靠清军,最后只能和郑成功与田川松分道扬镳,可遗憾的是,郑芝龙最终还是被清军杀了。

虽然郑芝龙的死算是他没有看清形势咎由自取,可是在郑成功看来,父亲的死与自己息息相关,他觉得是因为自己没有跟着父亲一起投降清军,所以父亲才会被杀,虽然这种想法其实很不成熟,可是在一个孝子眼里,总是难免心有愧疚的,这种愧疚感一直伴随着郑成功。

当郑芝龙被杀之后,清军和郑成功之间的梁子算是彻底结下了,郑成功把这个杀父之仇记在了清军身上,自己一定要报此大仇,誓死与清军抵抗到底。清军对郑成功无能为力,也就只能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来对付郑成功。

比如在黄梧投降清军之后,就为清军献上“平贼五策”,包括将沿海的居民赶走,毁掉船只,断掉郑成功到大陆寻求补给的道路,不仅如此,紧接着在1661年,清军还把郑成功的祖坟刨了一个遍,郑成功气得不行。

恰逢此时,郑成功内部的一些将领还出现了军心涣散的情况,面对清军的强势来袭,居然有人害怕被灭掉,从而想要投降清军,这让郑成功处境更加糟糕起来。

在对父亲的愧疚、长期的征战以及内忧外患的局势之下,郑成功身体每况愈下,最终郑成功急火攻心,直接病倒了,不过此时的郑成功尚且不至于去世,真正导致郑成功去世的本质原因,就是在此基础上儿子给了他致命一击,而就是这致命一击,不仅导致郑成功最终的去世,也导致了他去世前下令杀妻、杀子、杀孙。

2、郑经的一件丑事

郑经是郑成功的长子,也是当时郑成功立的世子,他是郑成功与原配夫人董氏所生,因为是长子,再加上郑经一直比较聪明,所以郑成功十分宠爱郑经,他想要什么都会满足他,久而久之,郑经便养成了飞扬跋扈、无视纲常的恶习。

在郑经年满19岁的时候,郑成功为其安排了一门亲事,让他娶了门当户对的明朝兵部尚书唐显悦孙女唐乐乐为妻,原本这也算是一桩大喜事,可偏偏郑经这个人不仅玩世不恭,还三心二意,有了老婆唐乐乐之后,他对老婆没有多么上心,在外边倒是玩得快活。

更加糟糕的是,当时郑经的四弟郑睿有一个乳娘名为陈娇娘,其貌美如花,韵味十足,年少轻狂的郑经见到这个女子之后,就深深着迷,因此一直对陈娇娘有其余想法,经过郑经长时间的追求,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瞒着老婆和郑成功,生了一个儿子。

郑经生下儿子的时候,郑成功正在前线,听到这个好消息之后,郑成功一时疏忽,也没有问孩子是不是唐乐乐所生,就在高兴之余下令犒赏全军,以此庆祝自己有孙子的喜悦。

郑成功此举,引起了唐乐乐的爷爷唐显悦的注意,他知道自己孙女受了委屈,可是没想到郑成功居然这样无视自己的存在,于是就十分生气写了一封信给郑成功,说明了郑经与陈娇娘之间的丑事,同时指责了一番郑成功,说他连一个家都管不住,何谈管一个国家呢?

看到这封信后,不明所以的郑成功差点气得一口气没有上来,他怒火中烧,病情更加恶化,在奄奄一息的情况下,他下令斩杀妻子董氏、儿子郑经、陈娇娘以及孙子郑克臧。

至于为何要杀妻子董氏,主要原因是郑成功觉得郑经之所以这么不懂事,是因为董氏管教无方,但是此时的郑成功似乎忽略了另外一句话“子不教,父之过”,他就没有仔细思考过,郑经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与自己当年的宠溺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气头上的郑成功,根本不管别人怎么劝诫自己,也不考虑郑经世子的身份,直接就叫人去斩杀郑经,当然大臣是不敢斩杀郑经的,随后郑成功安排自己的堂兄郑泰去斩杀,奈何郑泰觉得杀掉自己弟媳以及侄子,于情于理都不合适,也就放弃了。

郑泰等人建议郑成功收回成命,毕竟郑经可是世子,要是杀了郑经,以后万一郑成功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去哪里找合法的接班人呢?郑成功心意已决,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要坚持杀掉郑经,从而继续派士兵去厦门杀郑经。

郑成功派人杀自己的消息早已被人告知了郑经,他做好准备,士兵一到厦门,郑经立刻命令军队将其抓起来,随后带领军队在厦门自立为王,与远在台湾的郑成功对立起来。

奄奄一息的郑成功,听说派出去斩杀郑经的人,不仅没有把郑经杀掉,反而还被郑经抓起来,现在公然和自己对抗,狂怒不已,用力咬着自己手指头,差点就咬掉一个,不久后便急火攻心,愤愤而终,享年39岁。

3、结语

郑成功能够在明末清初那种混乱的时代,靠着自己的一己之力从荷兰人手中将台湾抢回来,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民族英雄,可是凡人都有感情,郑成功在父亲去世后,就一直愧疚不已,谁曾想自己还养了一个无视纲常、胡作非为的儿子,愤怒之中,郑成功才会做出一个过激的决定,派人去斩杀郑经,可也就是这个决定,最终导致了郑成功的去世,要是当时郑成功没有那么愤怒,没有那么冲动,也许事情还不至于严重到这般地步!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孝文王为什么继位三天后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秦孝文王是秦昭襄王的第二个儿子,按照古代嫡长子优先继承的原则,理论上秦孝文王没有帝王命。可老天比较照顾秦孝文王,他的哥哥,也就是当时的悼太子早他一步死去,这种情况下秦孝文王才有了三天皇帝命,要不他连这三天皇帝都做不了。至于他的死因,历史上没有明确的交代,主要猜测有以下几种可能。1、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

  • 秦子婴与扶苏和成蟜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秦子婴,作为秦朝史上最后一位皇帝,虽说他杀了奸臣赵高,但依然是无法挽救已经分崩离析的秦国了。虽说已经降了攻入关中的刘邦,但是这位仅仅只在位了46天的秦朝皇帝所留给我们的最大疑点就是关于他的出生。虽说在史记当中对秦子婴的身份有些交代,但是由于史料本身有冲突,再加上史料的记载没有标点符号,导致了后世

  • 昭宣中兴对西汉造成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昭宣中兴,完全就是西汉的汉昭帝和汉宣帝所处的时期,两个皇帝的治理有方多带来的盛世。那么关于这个昭宣中兴,对于西汉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毕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啊!汉武帝刘彻在位时一改文景二帝与民相息的政策,而是屡兴征伐,最终平定南越,痛击了匈奴,

  • 诸葛亮死后为何司马懿终生不再伐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相信很多朋友们都有看过了,在这里面司马懿可谓是人人皆知的人物了,常常将他与诸葛亮相提并论。二人棋逢对手,给后人留下了不少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历史当中,诸葛亮曾经多次北伐中原,以图谋发展来报效蜀国和刘备的知遇之恩,更是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展开生死决战。结果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司马懿成了笑到最后的人。2

  • 关羽瞧不起马超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关羽为什么看不上马超呢?谁说的这话呀?那肯定就是罗贯中先生了啊!在他的《三国演义》故事中,张飞和马超在葭萌关前大战300合,甚至挑灯夜战也未分胜负,那叫精彩啊。这时刘备就让关平去给关羽报喜的时候向大家做的表演说的,把马超说的神乎其神。这时候关羽不愿意了,于是关轻蔑的表示要去四川找马超比武,于是派

  • 汉景帝刘启有哪些功绩,他是如何治理贪腐问题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汉景帝刘启是西汉评价比较高的一位皇帝,他在位16年时间,期间开创文景之治,平定七国之乱,维护国家统一。因为汉景帝下一任皇帝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所以有关汉景帝的故事,并不是被很多人了解。其实汉景帝一生也挺精彩的,他小时候是个很调皮的人,性情不怎么稳定,曾失手杀死刘濞的儿子刘贤,因为这件事刘濞一直记恨着

  • 溥仪为何死也不愿意和李淑贤离婚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一件事情,那就是关于这个溥仪的,什么事情呢?其实就是关于溥仪和这个李淑贤离婚的事情了,话说当时李淑贤和溥仪要离婚的时候,这个溥仪是完全个不愿意的,以死相逼,而且还下跪祈求,这溥仪可是一位皇帝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做法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李淑贤是溥仪的第

  • 界桥之战是以少胜多吗,公孙瓒为何会败给袁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界桥之战很少被提起,但这其实是一场非常经典的战役。袁绍一方以少胜多,而且是用步兵和弩兵战胜了公孙瓒强大的骑兵,使得战事非常具有研究意义。界桥之战历经两年,公孙瓒和袁绍都已经耗尽所有粮草,虽然结果是双方和解,但从战损来看,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几乎是全军覆没,那占据优势的公孙瓒为何会输给袁绍呢?想了解的小伙

  • 尉迟敬德为何深受唐太宗信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尉迟敬德的影视形象,总给人一种大大咧咧,脾气不小,还有横蛮的感觉。不过除此之外,也能发现尉迟敬德有不少优点,例如为人仗义,并且任劳任怨,关键时刻是一位值得信赖和托付的人。所以李世民十分看重尉迟敬德,虽然他有部分缺点,但依然是唐初不可多得的将才。不知道在大家眼中,是如何看待尉迟敬德的呢?其实只要简单分

  • 唐玄宗为什么不立李瑁为太子,为何选了李亨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正是因为寿王李瑁比忠王李亨的优势大,是皇子中最热门的太子人选,所以在他沉迷权谋的爹玄宗那里成为劣势,最终和东宫之位失之交臂。自从太子李瑛被废后,到李亨上马,大唐东宫之位空虚了一年零两个月,就在东宫无主的时间段里,最热门的太子人选就是寿王李瑁。来看看李瑁有什么优势:其一,老妈武惠妃当时为玄宗后宫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