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朝四等人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元朝四等人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234 更新时间:2024/1/22 23:00:22

《倚天屠龙记》相信很多朋友们都有看过了,在金庸的这部作品中有着这么一个桥段:元朝的郡主赵敏心一直心系张无忌,好几次胳膊肘往外拐。其父亲汝阳王也是很无奈,于是便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反贼好说,无非就是招安,但问题是,张无忌是个汉人。这种理由基本上就是从根本上掐死了张无忌翻身当郡马的可能性了,毕竟连习得了“乾坤大挪移”也无法改变自己作为汉人的血脉。

金庸老爷子这一桥段的创作背景,并不陌生,早在中学历史课本上,我们就曾接触到元朝的四等人制度:第一类是蒙古人,地位最高;第二类是色目人,包括西夏人、回回人和畏兀尔人等;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也就是南朝汉人。

每当看到这一段,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内心难免气鼓鼓:活该蒙元该灭!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1、壮怀激烈的元朝遗老

这事,咱们得从元朝遗老说起。

从1271年到1368年,蒙元一共存续了97年。按说蒙元是典型的异族统治,在它灭亡之后,长期被压抑在社会底层的汉人,应该是“翻身农奴把歌唱”“载歌载舞谢朱明”,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元末潮州路总管王翰,是个血统百分百的汉人,可是在国破家亡之后,怀着“报国每惭孙武策,匡时空草贾生书”的悲愤之情四处逃亡,最后甚至宁肯自杀也不事二主,留下了“寸刃在手顾不惜,一死了却君亲恩”的诗篇。

有人说,你王翰吃了人老元家的饭,那感念恩德也算正常。

可是元代诗人戴良,却是个的彻头彻尾贫下中农,蒙元灭亡后,这哥们也对大元朝念念不忘:“风尘澒洞遗黎老,草木凋伤故国秋”。后来朱元璋找他出山做官,这哥们不从,居然死在狱中。

而王翰、戴良也不是个例,此外还有“故国情深,遗老愁重”的郑玉、张昱、周霆震等人,他们也对覆亡的蒙元,念念不忘。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诗人王逢。

咱文章开头提到的赵敏父亲汝阳王,名字叫做察罕帖木儿,他在《倚天屠龙记》中是被周芷若刺杀身亡,而在真实历史上他也确实是被刺杀而死的,听闻他的死讯,王逢悲切地写道:“寻闻盗杀李上公,穷旅孤臣泪沾衣”(察罕帖木儿汉姓李)。

后来听说元幼主之子北归,他又写诗:“火流南斗紫垣虚,芳草王孙思怆如。”而对朱元璋,即便到了洪武十几年,王逢还一直称其为“南朝天子”(南朝天子许谢病,窃长木石仪鸾园)。

读史至此,难免令人生疑: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蒙元四等人”,难不成都有受虐倾向?

2、蒙古人也是色目人

这,咱就得好好说说蒙元的“四等人制”了。

首先得说名字奇奇怪怪的色目人,这色目人并不是蒙元首创,而是“各色名目之人”的简称,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取“以其色目非一,故云之类”之意。

换句话说,色目人这个词,是个妥妥的汉语词汇。

而如果按照这个定义,凡是长相和中原汉人不一样的,基本都属于色目人范畴。那么在当年,长相和汉人不太一样的蒙古人,是不是也属于色目人范畴呢?

还真是,在《至正金陵新志》中,所谓的“国族”蒙古人被划归色目。《元典章》中,也有“除汉儿高丽蛮子人外俱色目人”的记载。

众所周知,蒙元帝国疆域广阔,辖区内的人口众多,民族成分自然非常复杂,那么按照聚居区域和长相对人口进行划分,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不信你看,我们新中国,不也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吗?

那么,蒙元的民族怎么分呢?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尽管为了方便统治,蒙元非常重视民族划分,但是,它的民族划分非常混乱,并不统一。

比如:成书较早的《大德南海志》中,户籍按照是否从事宗教活动划分为普通户和僧道户,普通户中再按民族来源分为南人户和北人户。

而在成书较晚的《至顺镇江志》中,民族划分则大体分为:汉人、蒙古、畏兀儿、回回等。

这么说吧,在蒙元帝国的户籍管理中,民族分类、职业分类都有,但真要说分等划级,起码在元朝的官方文献里,是没有的。

3、归属感和政治参与度

那么“四等人”制就是完全的空穴来风吗?也不尽然。

这就要说归属感和政治参与度两个问题了。

这所谓的归属感就像牵着风筝的那根线,即便放在今天,媳妇出嫁几十年,很多人还是觉得自己娘家亲,这就是扎在人性根里的归属感。

这一点,代入到当时南方人和北方人身上,尤其明显:

自从1234年金国灭亡之后,南宋和蒙古帝国又对峙了一百多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生活在北方的各色人等,已经统统归于蒙古之下,甭管是回回、契丹,还是女真、汉人,他们统统可以称之为北人。

相处一百多年,北人的心理特征,相比南宋治下的人群,自然是更有归属感。

再看政治参与度问题,这就要说蒙元的政治蛋糕的划分法则了。和宋朝科举为主不同,蒙元一开始是没有科举制的,而主要采取世袭、恩荫与推举制的方式,也叫“怯薛歹”制,一句话:想当官,看出身!

“怯薛歹”是元朝高官的主要来源,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蒙元开国元戎的二代们,在这其中,汉人比例少,也能占到40%,当然这些汉人也主要是北方的汉族大族,比如顺天张氏、真定史氏、东平严氏、巩昌汪氏、西京刘氏等等。

这些汉族,往往是从辽、金时期就世代生活在北方。

当然,蒙元也不是完全杜绝科举,但搞得确实少:直到1315年(仁宗延佑二年)才开办科举,直至元朝灭亡,也只曾举办约十次,共取试一千余人。一千余人,这数字,和录取数量庞大的宋朝(一次取试五六百),那是完全不能比。

总之,无论“怯薛歹”还是科举,南方汉人都很难享受优惠,这自然会让人感觉被当成二等公民,元朝在搞民族歧视!

当时汉人普遍抱怨的是“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其实说的是政治参与内外有别,而并不是民族地位的高低。

当然,如果普通的汉人和普通的蒙古人发生争执,官方还是相对偏袒蒙古人。

不过,政治问题最终还是会影响民族情绪,元末的农民起义首先从南方大爆发,与蒙元的“切蛋糕”也不无关系!

4、谁发明了“四等人”制

但即便是干掉蒙元的朱明,在各种文献中,也没明确说蒙元的“四等人”制。那么,到底是谁发明了“等级森严”的“四等人”体系呢?

这得先说“三等人”体系,1915年,日本蒙元史学家箭内亘在《满鲜地理历史研究报告》中,首次真正提出元代实行“三等人制度”。

后来,最早出自清末屠寄的《蒙兀儿史记》:“于时大别人类,为四等。曰蒙兀人、曰色母人、曰汉人、曰南人。”再后来魏源在《元史新编》中也引用了这种说法。

在大家都突然“认同”蒙元“四等人”的前提下,曾经的政治划分,就逐渐成了蒙元社会人的标签。

再加上清末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思潮,蒙元“四等人”就更加自然地成为了广泛共识,甚至连钱穆先生都信以为真。

那元朝的国祚为何这么短?

跟元朝并立的四大汗国都先后被当地文化同化,契丹、金朝国祚够长,也是不同程度的汉化。

无论从内外经验来看,元朝的国祚这样短,很明显是没有入乡随俗,僧道户高于文人士大夫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与其从民族成份来探讨元朝的失败,还不如从职业背景来入手,更加客观。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祁镇是怎么从瓦剌回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朱祁镇很多人也应该知道,明朝的皇帝,但是他当时话说好像别俘虏过,而且还是被这个瓦剌给俘虏的,那么很多人对于之后的故事也比较感兴趣了,那就是话说这个朱祁镇到底是怎么安全从这个瓦剌活着回来的呢?这些问题也非常的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就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束手就擒,历经一年多的&

  • 成吉思汗的继承人顺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成吉思汗的继承人也还是比较多的,元朝前后97年接近100年,前前后后也有皇帝很多位,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成吉思汗的继承人顺序,看看他的继承人都有哪些吧,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1、孛儿只斤·铁木真2、孛儿只斤·拖雷3、孛儿只斤·窝阔台4、乃马真·脱列哥那5、

  • 铁木真是成吉思汗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铁木真和这个成吉思汗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很多人都在问他们是不是一个人,还是和这个忽必烈又是什么关系,其实答案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情况吧!1、铁木真是成吉思汗吗铁木真就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全名叫孛儿只斤·铁木真,尊号是成吉思汗。2、成吉思汗铁木真忽必烈的关系揭

  • 宋高宗杀岳飞的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被奸臣蒙蔽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1141年,宋高宗下令解除岳飞、韩世忠,还有一些将领的兵权,希望能够和金国议和。后来宋高宗处死岳飞,这场冤案的发生震惊全国,大家都不理解宋高宗为何要杀一位有着精忠报国决心的将领,这不是主动打击己方士气吗?有关宋高宗此番举动的动机,有多种解读,不过真正原因,恐怕还是宋高宗想杀鸡儆猴,让将领们放弃抗

  • 历史上李世民是怎样对待李建成儿子和女儿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李建成是李渊长子,也是大唐太子。那我们都知道,后来李世民手刃亲哥,自己成功坐上皇位。由于李世民任皇帝期间成就卓越,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但从人品这方面来看,李世民显然不及格。李建成死后,他的后世该如何处理,也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李世民既然已经选择走上这条路,就不可能只走一半,对待哥哥的儿子,

  • 寇准遭贬冤枉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寇准被贬,王钦若上位。客观来说,寇准遭贬肯定冤枉,但在《大宋宫词》中,是皇帝不喜欢他,所以寇准也没办法,只能默默接受。不过在历史上,寇准和刘娥有很大的矛盾,他最后是自己罢相,然后被逐出京城。实际上,当时刘娥已经有了议政的权利,而寇准处处反对刘皇后,这两人自然水火不相容,所以寇准遭贬是可以预见的。想了

  • 崇祯皇帝勤政,为何还是难以挽回明朝败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崇祯皇帝有心挽回明朝败局,但最后却是有心无力,有人说他勤政但不会政,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崇祯皇帝需要背负极大的压力,而朝廷内部又因长期腐败,难以统一人心。对外有强敌,对内还做不到完全放心,所以这已经不是崇祯一人努力就能改变的了现状的。当然,崇祯皇帝也犯了一些错误,可能他自己并没有认识到。我们可以从他的

  • 南宋四次北伐的经过和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南宋北伐的事情也还是有不少的故事,南宋北伐前后一共四次,但是大家也知道的,前后四次好像也都失败了,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南宋四次北伐的经过和结果,看看他们失败在什么地方了。南宋北伐其实一共是四次。第一次是绍兴四年至十年(1134-1140年)的“岳飞北伐”;第二

  • 李白与王维老死不相往来是怎么回事,有什么仇什么恨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唐朝,在这个时代,文学圈中的人才可谓是非常多的了。要说有哪些重量级的,相信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些非常耳熟能详的诗人了。论年龄,杜甫要比李白和王维要小个十几岁,今天就先不说杜甫。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聊的是李白与王维这两位同龄人。同为大唐家喻户晓的文人诗人,但会发现,这俩人似乎从来没

  •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续一百多年,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唐朝的记忆和印象,相信很多人都停留在了那个充满生机的初唐以及空前繁华的盛唐时期。也许是愿意看到辉煌时代的落幕,所以我们很多人都忽视掉了中唐时期和晚唐时期。唐朝618年到907年,这期间有着289年历史,而在安史之乱之后还整整延续了150年。也就是说,我们忽略掉了至少一半的唐朝时光。那么今天我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