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宋四次北伐的经过和结果

南宋四次北伐的经过和结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419 更新时间:2024/2/28 18:54:58

说到这个南宋北伐的事情也还是有不少的故事,南宋北伐前后一共四次,但是大家也知道的,前后四次好像也都失败了,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南宋四次北伐的经过和结果,看看他们失败在什么地方了。

南宋北伐其实一共是四次。

第一次是绍兴四年至十年(1134-1140年)的“岳飞北伐”;第二次是隆兴元年至二年(1163-1164年)隆兴北伐;第三次是开禧二年(1206年)的开禧北伐;第四次是宋理宗端平元年的“端平入洛”。

第一次又可细分四小次,这次北伐其实并非岳飞主持。以第四小次北伐为例,战线西起川陕,东至大海,绵亘几千里,西路为吴璘、郭浩、杨政等,东路为官阶资历都在他之上的韩世忠,中路除了岳飞,还有张俊(曾是岳飞上级)和刘锜,后来又来了杨沂中(统帅高宗亲兵,高宗最亲信武将),这些人当然无一是岳飞所能节制的,不仅如此,中路军因将帅密集还设有文职帅臣协调(李若虚),所以“岳飞北伐”其实是“高宗北伐”。

这时朝野君臣民众北伐意志较统一:北方流民、逃亡人士固不待言,南方因刚刚被金兵“搜山检海”洗劫,深知倘若任由金、伪齐饮马长江,自己迟早成为刀下鬼,朝臣中除秦桧及其死党乘隙上个“兵微将少,民困国乏”(罗汝楫奏)的本阻挠一下,对北伐阻力很小。更重要的是高宗本人一度有较强北伐意愿。

高宗一度热衷北伐,一是希望解除金/伪齐直接威胁,以免再被赶到海船上吃苦,二是不能容忍刘豫这个家奴称孤道寡,三是生母韦氏还在北方吃苦,因此前三次北伐期间他对诸将十分宽容,西路吴玠、东路韩世忠之上一直未按“祖宗家法”设置帅臣节制,中路岳飞也百般呵护,张浚和岳飞不合,他调走前者,岳飞母亲去世后要守孝三年,他想方设法逼岳飞提前回任,第四小次北伐是“全国一盘棋”的总体战,若非高宗想打,岳飞无论如何打不起来,且战时岳飞所在的中路军,张俊、杨沂中都在事实上给岳飞当配角、打下手,若非高宗出面,岳飞这个“青年干部”哪有这么大面子。

问题在于高宗北伐的目的是有限的:取消伪齐,恢复江淮一线的安全纵深;以战迫和;迎回太后,三条未达成前他比岳飞都积极,一旦达成就相反——继续打下去不但有可能战败,且即便战胜也可能会迎回哥哥宋钦宗,因此他迅速从北伐搭台者变成拆台者,纵然其它因素仍然继续支持北伐,高宗不同意,北伐最终走向也就只能失败了。

第二次北伐因为刚刚经历了秦桧专权和完颜亮毁盟差点渡过长江灭亡南宋,因此君臣朝野对北伐的认识较充分,支持度也较高,甚至可以说气氛比第一次还好(宋孝宗坚决支持北伐,大臣中几乎没有公开反对北伐的,民众和士大夫支持度也比较高),但主帅张浚却是个问题人物,他在高宗时代多次被委以重任却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川陕擅杀大将导致最精锐的陕西兵元气大伤,整个关中几乎全部沦陷;在襄阳和岳飞不合;在淮南逼反郦琼,导致几万百战精兵哗变。

他和一线武将间的关系十分恶劣,口碑也比较差,因此无法胜任调和一线将领间分歧、统一指挥的统帅之任,结果最重要的前线大将李显忠、邵宏渊不和,彼此拆台,在大好局面下打出个符离之败,这一仗给南宋君臣、尤其士大夫留下严重阴影,此后”持重“替代”恢复“,成了”朝论公议“,后来再谋北伐就很难做到认识统一,君臣同心了。

第三次北伐的主持是权臣韩侂胄,他本就因专权和排斥异己不为朝论公议所容,北伐带有立功以巩固地位权力的私心,准备既不充分,内部支持度也不高,真正支持者只有少数恢复派人物和北方流寓人士,其中部分支持者还心怀叵测,希望他搞砸借机弄掉他取而代之,被他整过的理学派更是“逢韩必反”,加上此时北方金朝已逐渐巩固,中原士民经过几代之后,以宋为宗主的正统观念渐淡,宋军也并无必胜把握,结果几战不利后以阴谋起家的韩侂胄被史弥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弄死,宋宁宗本来也没有什么抗金积极性,也就顺坡下,甚至闹出把韩侂胄首级函送金人的耻辱来。

第四次则是最缺乏统一认识的:宋金当时有同盟条约,且金在南迁后一般也信守了盟约,宋毁盟助蒙古攻金不但有违反信义之嫌,且助强攻弱,自拆藩篱,当时金朝君臣和宋朝内部许多人士都担心南宋重蹈北宋徽宗毁盟助金灭辽的覆辙,因此入洛前的和蒙古联兵攻金就有很多反对意见。

攻金取胜,虽然大头好处被蒙古拿去,但宋朝好歹也得到不少(金哀宗的部分骨头,多名金朝辅政大臣如权参政张天纲等俘虏,以及部分北宋失地,最重要的是可以宣告洗刷了靖康之耻),宋理宗和右丞相郑清之忘乎所以,在赵葵赵范兄弟等好大喜功边将怂恿下试图“踞河守关”,收复被金和蒙古遗弃的中原失地和河南府、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开封府“三京”,“还谒旧陵”(北宋皇陵),但此时的中原已满目疮痍,根本无力养活大量兵民,而南宋军力、国力弱于蒙古,国内更没有广泛的北伐支持氛围(江南承平已久,朝野也普遍缺乏北伐信心,中原经过数代普遍对宋感到陌生冷淡,许多汉族人甚至把已灭亡的金当“故国”(如被俘的张天纲,“九公”之一的武仙,词人元好问等),加上刚刚灭金四个月就不顾和蒙古间的盟约擅自出兵中原,在外交上也理亏,结果蒙古一翻脸,北伐的空中楼阁一触即溃,连趁火打劫弄来的灭金战果也丢了个七七八八。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李白与王维老死不相往来是怎么回事,有什么仇什么恨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唐朝,在这个时代,文学圈中的人才可谓是非常多的了。要说有哪些重量级的,相信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些非常耳熟能详的诗人了。论年龄,杜甫要比李白和王维要小个十几岁,今天就先不说杜甫。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聊的是李白与王维这两位同龄人。同为大唐家喻户晓的文人诗人,但会发现,这俩人似乎从来没

  •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续一百多年,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唐朝的记忆和印象,相信很多人都停留在了那个充满生机的初唐以及空前繁华的盛唐时期。也许是愿意看到辉煌时代的落幕,所以我们很多人都忽视掉了中唐时期和晚唐时期。唐朝618年到907年,这期间有着289年历史,而在安史之乱之后还整整延续了150年。也就是说,我们忽略掉了至少一半的唐朝时光。那么今天我们就

  • 赵光义把皇位传给了谁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赵光义也还是有很多人也都比较知道的,非常厉害的一个人,北汉的灭亡就是他的功劳,他基本上上是完成了这个全国的统一,所以还是比较厉害的。今天我们可以简单的来说说这个赵光义的其他问题,比如说这个赵光义把皇位传给了谁的儿子呢?这个问题也比较值得探究的我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1、赵光义把皇位传给了谁

  • 杯酒释兵权的典故简短(50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也还是比较给力的,很多人也都说这个典故,那么这个典故到底是什么内容呢?下面给大家简单的带来相关的内容了,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杯酒释兵权的典故简短(50字)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

  • 明朝军官的等级和职位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经常见到影视剧里面将军带着众多士兵驰骋疆场大杀四方的场景,令人热血沸腾好不神往。我们常说的建功立业便是如此,在古代必须要有一定的功绩才可以在军营乃至朝廷有立足之地。例如明朝前后三百余年的历史,从第一代武将徐达、常遇春等人,到后来的袁崇焕,你觉得谁是最厉害的武将?那么从一个小兵到成为一代名将又要经历哪

  • 索伦兵战斗力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清朝的八旗军是清朝军队当中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但是自从入关之后,战斗力就开始急剧下降。尽管历代清朝皇帝都在竭尽可能的去维护八旗的战斗力,但是始终都没有成功。然而有趣的是,在清朝的八旗部队当中,有着一支部队非常强大,一直都保持着极高的战斗力,并且在清朝对外战争频繁的康、雍、乾三代起到了&ld

  • 杯酒释兵权的利弊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宋朝的历史,在说宋朝就不得不说这个杯酒释兵权这个事件了,也还是非常的有意思的啊,那么很多人也都知道这个杯酒释兵权个故事,那么这个事情当时放在北宋,宋太宗赵匡胤做出这样的选择是有哪些利弊的呢?这些问题也非常有意思了,值得大家探讨,下面给大家带来相关的解析,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利:1

  • 黄马褂是什么意思,有多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黄马褂这玩意儿,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现在各种历史剧里面,开了挂一般的男主一言不合就被御赐黄马褂,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为什么被御赐了黄马褂就感觉自己拿到了免死金牌一样,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聊一聊黄马褂的历史和它背后的意义吧。1、黄马褂的由来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黄马褂,其实黄马褂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

  • 纪晓岚为何能在官场上如鱼得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你身边会不会有那种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的人?相信大家都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里面的纪晓岚就给我这种感觉,在世俗却又有股入世高人的那种韵味。说他超凡脱俗可他偏偏舌绽莲花、能言善辩?我们一起来看看纪晓岚的传奇人生。1、伟人的出生都透出那么一股子不平凡的劲儿1724年,纪晓岚诞生于河间府献县(今

  • 街亭难守派谁可以完成任务,赵云还是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原本应该再谨慎一些,但他却让经验平平的马谡镇守街亭,结果是被魏军击溃。守街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当时魏军兵力是要强于蜀军的,而且他们的将领可是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马谡大概率不会是他的对手。那究竟派谁镇守街亭,能够比较好的完成任务呢?当时诸葛亮身边能够担当大任的将领并不多,我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