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十大名将分别是谁

赵匡胤十大名将分别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899 更新时间:2023/12/30 11:23:14

说到这个赵匡胤想必大家也都是知道的,非常的厉害,但是一个人厉害再历史也就那么回事,所以赵匡胤也有自己的得力助手的,话说赵匡胤旗下有十大名将,那么这十大名将到底是谁呢?又分别是谁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看看这些具体厉害在什么地方了,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

1、高怀德

高怀德,字藏用,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后唐中军都指挥使高思继之孙,后周天平节度使、齐王高行周之子,宋太祖赵匡胤的妹夫,北宋开国功臣。

高怀德跟随后周世宗征讨南唐,他与南唐军决战于庐州城下,斩首七百余级。后周世宗柴荣命令高怀德率领帐下亲信几十骑兵攻破南唐军营垒。高怀德连夜渡过淮河,等到天明,南唐军才发觉,前来迎战。高怀德以寡敌众,擒获南唐军副将而回,完全探清南唐军的虚实。

显德七年(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天下,建立北宋政权,任命高怀德为殿前副都点检,移镇滑州,充任关南副都部署。后娶宋太祖之妹燕国长公主为妻,加封驸马都尉。李筠在上党反叛,宋太祖要御驾亲征,先命令高怀德率领所部与石守信联合进攻,结果在泽州南攻破李筠军队。反叛平定后,他以战功升任忠武军节度、检校太尉。后跟随宋太祖平定扬州。

以拥戴有功,宋初为殿前副都点检,曾参与平定李筠、李重进之乱。后与石守信等秉宋太祖意图自请解除兵权。宋太宗时官武胜军节度使兼侍中。死后追封渤海郡王,谥号“武穆”。高怀德是将门之后,熟悉军事,不喜欢读书,性情坦率豪放,不拘小节。他善于音律,能够自己作曲,曲韵十分精妙。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高怀德改任武胜军节度。同年七月,高怀德去世,朝廷追赠他为中书令,追封渤海郡王,谥号“武穆”。

2、李处耘

李处耘,字正元,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名将。李处耘是北宋初年一位颇有建树的将领。在宋初削除割据,平定叛乱的过程中,他充分显示出治军和理民的卓越才干。

宋太祖赵匡胤当时率领殿前亲军,李继勋被罢任节度后,周世宗柴荣让李处耘在赵匡胤的军中,补任都押衙。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病逝,其子柴宗训继位。建隆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出征时,军队驻扎在陈桥,李处耘看到军中图谋推戴赵匡胤,于是告诉赵光义,与王彦升谋划,召来马仁瑀、李汉超等人议定后,才进去告诉赵匡胤,赵匡胤拒绝此议。不久诸军喧哗起来,到达驿门,赵匡胤不能拒绝,于是发动陈桥兵变,率军入京,夺取皇位,建立北宋王朝。在这一事件中,李处耘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他临机决事,谋划无不合宜,得到赵匡胤的嘉奖,授任他为客省使兼枢密承旨、右卫将军。

李处耘为大宋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为人处事有度量,善于谈论当世之务,平常以建立功名为己任,荆湖战役时,李处耘以皇帝亲近大臣的身份监护军队,自认受宋太祖恩遇,心里想着报答,所以处理事情专断,不顾忌别人的意见,于是受到贬官的待遇,后来宋太祖常常悼念他。

乾德四年(966年)抑郁而终,终年四十七岁。朝廷为他停朝致哀,追赠为宣德军节度、检校太傅,在洛阳偏桥村赐给葬地。

3、石守信

石守信,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开国将领。石守信在后周时,参与高平之战、淮南之战,累官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节度使,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成为“义社十兄弟”的成员,长期与赵匡胤同在殿前司共事,是赵匡胤的部属、亲信。他作为赵匡胤的副手,与赵匡胤的关系最为密切。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赵匡胤指使人谎报军情,暗中与赵匡胤勾结的次相王溥,促使首相范质仓促派赵匡胤率军北上,石守信是殿前司留京的最高长官,是赵匡胤事前安排的内应。赵匡胤于当天晚上准备兵变时,派心腹小校郭延赟驰回京城向石守信报告,石守信立即部署“将士环列待旦”,等待策应赵匡胤兵变部队回京。由于有石守信等指挥的殿前司禁军策应,赵匡胤的兵变部队得以顺利进城。

北宋建立后,率军讨平李筠、李重进叛乱,出任马步军副侍卫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等职。自杯酒释兵权后,他便专事聚敛,积财巨万。宋太宗时期,石守信曾随征辽朝,累封卫国公。

太平兴国九年(984年),石守信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4、曹彬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开国名将。曹彬是后周太祖郭威妃子张氏的外甥。后周世宗时,他奉诏出使吴越,累官至引进使。曹彬严于治军,尤重军纪,受到宋太祖赵匡胤信任,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曹彬为人仁敬和厚,在朝廷从未违旨,也从未谈别人的过失。讨伐后蜀、南唐,丝毫无所取。位兼将相,不以等第威势自异于人。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一定引车回避,不称呼手下官吏的名字,每次手下官吏谈政事,一定先整冠才接见。做官,俸禄分给宗族,没有余积。平定后蜀回朝后,宋太祖从容问及官吏的善恶,他回答说:“军政之外,不是我应该闻见的。”再三问他,只推荐随军转运使沈伦廉洁端谨可用。任节度使知徐州时,有个属吏犯罪,已经结案,一年以后才杖打他,人们不知道为什么。曹彬道:“我听说这个人刚娶媳妇,如果杖打他,他的父母必定认为是媳妇克夫,而朝夕鞭打辱骂她,使她不能活下去。所以我迟缓处罚,然而也没有枉法。”

咸平二年(999年),曹彬逝世,年六十九。

5、王全斌

王全斌,并州太原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将领。王全斌初事后唐庄宗,累任内职。后唐明宗即位时,补禁军列校。历仕后晋、后汉、后周三朝,参与攻克收复关右四州及北伐辽国,累官相州留后。北宋建立后,与慕容延钊进讨潞州李筠叛乱,又与郭进攻北汉。乾德二年(964年),改任忠武节度使。同年,任西川行营凤州路都部署,率军三万攻后蜀。他连克兴州、利州、剑门等地,使后蜀皇帝孟昶奉表投降。王全斌入成都后,纵兵掳掠,残杀降兵及平民,激起后蜀军民反抗,因而被降为崇义军节度留后。后复任武宁节度使。

王全斌轻财重士,不求声誉,宽厚容人,士卒愿意为他效力。贬居山郡十多年,怡然自得,有识之士称赞他的风度。但他在成都时,纵兵掳掠,残杀后蜀降兵及平民,引发叛乱,因此深受世人诟病。开宝九年(976年),王全斌病逝,年六十九。

6、张令铎

张令铎,原名铎,后周赐名令铎,棣州厌次(今山东阳信)人。显德七年(宋建隆元年,960)正月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的过程中,张令铎的“翊戴”功是什么,史无记载,依据他和高怀德在宋初近似的情况,推测其作用与高怀德相似,可能是随赵匡胤北上,并有可能担任北面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在“陈桥兵变”中的作用应略同于高怀德。“张令铎自武信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为镇安节度使、马步军都虞侯”,成为侍卫亲军司的次长官,“酬其翊戴之勋也”。在宋太祖这次为开国功臣们加官进爵中,略次于高怀德。

建隆二年七月,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时,张令铎被罢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使。为了表示与张令铎“共富贵”,“帝(太祖)为皇弟、兴元尹光美(秦王赵廷美)娶其(张令铎)第三女(后封楚国夫人)”,张令铎继高怀德之后成为宋太祖的亲家。开宝二年(969)入朝,因病留京,次年春死,终年60岁。

《宋史》评价:令铎性仁恕,尝语人曰:“我从军三十年,大小四十余战,多摧坚陷敌,未尝妄杀一人。”及卒,人多惜之。

7、王审琦

王审琦,字仲宝。其祖先是辽西人,后迁居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大将。跟从后周世宗柴荣征伐北汉刘崇,拼力死战立下功劳,周世宗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曾攻下,诏令由郭令图兼任刺史,命王审琦及司超以精骑攻城,一晚上便攻下来,擒获舒州刺史,获得铠仗等军中装备数十万,后又在紫金山大破南唐军。宋太祖赵匡胤成为皇帝之后,因有“翊戴之勋”,擢升为殿前都指挥使、兼任泰宁军节度使。跟从宋太祖征讨李筠,任御营前洞屋都部署,被飞石击伤,宋太祖亲自问伤。泽、潞平定后,改任武成军节度使。李重进叛乱,辅助石守信为前军部署讨伐他。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王审琦被迫交出兵权,出京任忠正军节度使。在地方做官八年,为政宽简。开宝七年(974年),王审琦去世,终年五十岁。宋太祖亲自到他的宅第,痛哭哀悼他。赠赐中书令,追封为琅琊郡王,加倍赐钱办理丧事。下葬当日,又为他停朝致哀。

8、王彦升

王彦升,字光烈,蜀地(在今四川)人,后迁洛阳,北宋开国功臣。后周末,以功升为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与太祖关系密切。“陈桥兵变”后,王彦升率所部先入京,可见王彦升在兵变中的地位相当重要。他在回京后,首先杀死后周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在京巡检韩通及全家。王彦升滥杀有损于太祖形象,也违背了秋毫无犯的约定,因而被拘捕,还表示要斩首以惩其“专杀”之罪。后来很快便被释放,但终生未曾建节。《宋史》载“王彦升之弃命专杀也,上(太祖)怒甚,将斩以徇,已而释之,然亦终身不授节”。曾半夜跑道宰相王溥家,“意在求贿”。不仅被免去其京城巡检的兼职,又罢去他铁骑左厢都指挥使的军职,还将他外放为地方官。后任原州(今镇原)防御使兼缘边巡检,与庆州(今甘肃庆阳)姚内斌、通远军(今环县)董遵诲等,成为太祖西北边防的主要将领。王彦升性残忍,“戎人有犯汉法者”,“手捽其耳嚼之”,作下酒菜。开宝7年死,终年58岁。

9、潘美

潘美,字仲询,汉族,大名府人,北宋开国名将之一。潘美与宋太祖赵匡胤关系素来深厚,宋朝建立后,受到重用。李重进叛乱,太祖亲征,潘美为行营都监从征。

赵匡胤对潘美待遇很优厚,陈桥兵变以后,命令潘美先去见执政大臣,宣谕圣旨于中外。陕州主将袁彦凶悍,信任奸佞小人,喜欢杀人贪财,而且修理兵器,太祖怕他叛乱,派潘美监视他的军队准备处置他。潘美一人骑马前去宣谕,认为天命既定,应当克守臣职,袁彦于是入朝。赵匡胤高兴地说:“潘美不杀袁彦,能让他来晋见,实现了我的愿望啊。”

后周时就参加了平定李重进叛乱,后又参与平南唐、灭北汉、雁门之战,立下战功无数,被封为韩国公。

淳化二年( 991年),加同平章事,数月后死,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

10、李继勋

李继勋,大名府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北宋名将、宋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后汉末年,李继勋前往邺都(大名府)投奔郭威。后周初年,任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显德元年(954年)三月,李继勋参加高平之战,因功升任殿前都虞候,改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永州防御使,十月,又升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昭武军节度使。李继勋与赵匡胤等九人结为“义社十兄弟”。显德三年(956年)六月,李继勋在攻打南唐寿州(今安徽凤台)时,怠于守御,后周将士死者数百人,周世宗以李继勋武臣,不责。但是免去他的军职,改任为河阳三城节度使,直到次年七月才免去节度使而改为右武卫大将军。显德六年(959年)世宗攻辽,李继勋任战棹左厢都部署,七月,李继勋又升为安国军(邢州)节度使。赵匡胤陈桥兵变,李继勋在邢州,没有参与兵变。建隆元年(960年)六月,宋太祖赵匡胤平潞州李筠,李继勋为昭义军节度使,镇守潞州,负责进攻及抗击北汉。乾德五年(967年)加同平章事,为使相。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李继勋因病回洛阳,以太子太师致仕,同年去世,终年62岁,追封陇西郡王,谥号庄武。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赵德昭是被宋太宗杀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大宋宫词》中,赵德昭和赵恒饮酒谈事,结果赵恒醒来后发现赵德昭被毒死,这下毒之人到底是谁呢?感觉宋太宗的嫌弃最大。不过这段剧情是剧中改编,历史上赵德昭并非是被毒死,而是自杀而亡。赵德昭是赵匡胤次子,赵匡胤死后并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是让弟弟赵光义继位,赵德昭从没被立为太子过。其实历史上,赵德昭往往

  •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诸葛亮为何崇拜这二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的为人对后世起到了很好的典范作用,不少人也是把诸葛亮当成激励自己的目标。其实论谋略和成就,诸葛亮都不是三国中最厉害的人,但他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还是因为诸葛亮的志向和心胸让人心生尊敬。诸葛亮曾自比管仲,乐毅,倒不是说他比这两位更厉害,而是将管仲和乐毅当成自己的目标,那他们到底有哪些特质吸

  • 李夫人死前为何不让汉武帝见着自己容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在没成为宠妃之前,其地位是非常低微的,平民出身。李夫人的父母兄弟都是对音乐很精通的戏子,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她的两个哥哥分别是西汉著名音乐人李延年和贰师将军李广利。李延年曾因犯法而受宫刑,因其擅长音乐歌舞而受到武帝宠爱。1、入宫为妃古时候,常伴皇帝左右的人,有几个不是攀龙附凤

  • 曹丕为何40岁就圆寂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爱美人的之心人人都有,但是当爱美人之心遭遇了伦理道德,那应该是坚持真爱,还是遵守基本道德底线呢?而三国时期的曹操以及他的儿子曹丕就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面对美人,男人完全可以做到毫无下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曹丕为何早逝,而之所以早逝的原因就与这不尊崇伦理道德有着很大的关系。1、震碎三观的故事两性,在

  • 清朝妃子侍寝为什么要裹着被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很多小伙伴打偶知道,关于古代妃子侍寝皇帝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毕竟每个朝代的风格不同,那么在清朝,妃子侍寝皇帝的时候都是要裹着被子被送进去,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要裹着被子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说到古代皇帝的后宫,真的是佳丽三千,每一天侍寝的人都不一样,当然也存在一些就是皇帝特别钟爱某

  • 贾诩谋略究竟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贾诩在曹操阵营时,地位可以跟荀彧、荀攸同列,他为曹操制定了很多关键的策略,是曹魏开国功臣之一。都说贾诩一计乱天下,那是因为他曾让李傕和郭汜反攻长安,使得东汉灭亡几乎成为定局,各个地方诸侯崛起,天下陷入大乱。而贾诩只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并没有考虑到这会让整个社会付出巨大的代价。贾诩的确出众,吕布、典韦和

  • 江陵焚书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555年,此时的西魏大军已经将江陵围的水泄不通。而梁元帝最为一个嗜书如命的君主,为此做出了极其疯狂的举动。他来到东阁竹殿,命人高善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包括他从建康为避兵灾而转移到江陵的8万卷书,又以宝剑斫柱令折,叹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史称江陵焚书。此次焚书事件,

  • 成吉思汗蒙古有多少人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成吉思汗还是有很多故事值得我们去说的,也真的是非常让人佩服的一个人,最近很多人也都再问了,这个成吉思汗时期蒙古的人口总和有多少人呢?这个问题也发非常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学习看看,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可以来学习分析看看!具体有多少并不清楚,但是大概的我们可以推算一下,蒙古当

  • 宋太宗真的自幼喜欢赵恒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宋真宗赵恒在历史上是一位附有争议的皇帝,他虽然开创了咸平之治,但到了晚年沉迷封禅,使得社会矛盾逐渐加深。还有檀渊之盟这起历史事件,后世对它的争议就更大了。檀渊之盟看似换来了一个和平局面,但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还有隐患,其实宋真宗在这件事上可以处理的更好。今天正好借此机会,跟大家讲讲有关宋真宗的故事,感兴

  • 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是真的吗,李世民为何没有提前防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传闻,李世民生前就已经知晓“唐三代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个预言,但最后还是没能阻止武氏代唐,不过这种说法真的可信吗?其实,李世民还是非常在意大唐未来国运的,不然也不会找李淳风和袁天罡撰写推背图,但这句话究竟是不是真的,还要打上一个问号。很多人好奇如果李世民知晓,他为何不提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