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周时期为何没有出现中兴

东周时期为何没有出现中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615 更新时间:2024/1/4 7:23:09

东周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一直都是存在的,但是很显然在历史上,周王室这一时期内的存在感是非常低的,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人去关注他们。但是东周时期并不短,也有好几百年的历史,这几百年的时间里,难道就没有出过一位能够让周朝中兴的中兴之主吗?周天子们到底都在干些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周朝的制度

这个要从西周的开创说起,我们知道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也就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起众多的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纳贡,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定期朝见天子。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度国。这个制度前期能很好的巩固周氏王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诸侯国与周王朝的血亲关系越来越淡,周王朝对下面的诸侯国的掌控也很弱了。

特别在西周最后一位君主周幽王,关于这个人物,我相信大家都听过那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在传说的故事版本里,周幽王为逗宠妃褒姒开心,他用烽火戏耍了诸侯好几次,导致最后戎狄真的打了过来时候,他点烽火,诸侯也以为又是戏耍都不来救驾,最终身死国灭。

其实这个故事都是后续胜利者的编写,为了掩盖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来杜撰的。不为人知的一面就是分封的那些诸侯王,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间接让戎狄杀死了周幽王。历史上的周幽王也算是个志向远大的君王,一直想振兴周氏王朝。在奴隶制社会,君主想获得利益,第一个受到影响的就是诸侯王登贵族,所以那些老牌诸侯王早对周幽王怀有恨意。当时也不巧,周幽王想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原本的王后申候就不开心了,带着儿子回到了自己的家——申国,当时申候是防守西北方的主将,为了让自己的外孙子做周朝君主,就联合了戎狄共进了都城,杀死了周幽王,而那些老牌诸侯王肯定见死不救,因为只有他死了,他们的利益才能有保障。这也是为什么申侯的外孙在取得天子位之后,要把虢侯、褒侯等写成坏人的原因。他们不坏,自己就是坏人了。

2、周王室衰微

那么周幽王被杀跟东周五百年的懦弱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周幽王相当于间接被自己的儿子杀死的,同时也因为周平王不遵周礼、弑父获位、得位不正的原因,周王室的威望大减。既然周王带头不遵循周礼,诸侯们也就都不再遵循周礼的那一套了。因为周礼那一套的打破,原先周朝控制天下的体系也随着打破了。大家把原先只敢在桌子底下玩的,还需要借用外人杀人的那一套统统搬到了台面上来。这也是为什么东周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基本上都是野心家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原因。

随着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东周王朝就拉开序幕了,大家知道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是因为周平王将国都由镐京迁到洛邑,也就是现在的洛阳。那么仅仅是因为周平王率先打破礼法,弑父获位引来的周朝500年懦弱吗?其实也因为迁都到这个无险可守的虎口都城导致后续五百年周天子虽有大志,却无力回天。那么迁都为什么会影响东周后续的五百年呢。

原来西周王朝的国都镐京也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也即属于关中地区,自古关中地区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而就周平王迁都的洛邑,也即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不仅无险可守,而且处在晋国、郑国、齐国、卫国、楚国、鲁国、宋国等众多诸侯国的包围下。周平王东迁,使得东周损失的不只是人心,还有大片丰腴之地,由于大片故土丧失,东周不得不蜷缩在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方圆只有六百余里,的窄人寡,与方圆数千里的大诸侯国相比,它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而已。

而且每次王室发生的内乱天子都没有力量去镇压,只能凭借大国的干涉来稳定局面,每次平叛后,周王都要拿出部分土地和人口城邑来报答大国对自己的支持。本来就领土面积不大,还要频繁的去封赏诸侯王,就这样怎么可能会振兴起来。

3、周王室无能为力

对于周平王来说,其之所以东迁洛阳、放弃关中,也和秦国、晋国、郑国等诸侯国存在一定的关系。就秦国来说,自然希望周王室可以搬出关中地区,方便自己击退西戎,进而夺取该地区。而就晋国、郑国来说,周平王定都洛邑,则有助于自己控制周王室,从名义上能更好的称霸。进一步来说,东周王室因为处在四战之地,其疆域面积不断遭到周边诸侯国的蚕食,为其在战国末期走向灭亡埋下了伏笔。

我们知道在奴隶社会,土地和人是根本,在周平王东迁之后,国土面积大幅度缩减,形同一个小国,再加上自己的上位不正,处处受到限制,在诸侯王心中威望大大不如从前。晋国和郑国护驾周平王,其实也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周天下,为自己收揽中央政权做铺垫。在春秋时期,各个诸侯王想争霸,是必须得到周天子的认可和册封才有用的,不然只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这个时候的周王朝完全就是个傀儡。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已经形同虚设了,互相攻伐,大鱼吃小鱼,已经不用顾忌周天子的想法了,就连战国后期楚庄王直接戏谑周朝的镇国之宝——九鼎。九鼎在过去是权利的象征,诸侯王是不能试探过问九鼎的,不然就是窥伺周天子的君主之位。

这样的东周王朝,不思进取,依旧是内部不停的混乱,大肆封赏。就算出现了一位中兴之主,也无力回天的呀。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曹操杀吕布时,为何要先缢死再枭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所杀,但曹操杀掉吕布的手法却让人有些看不太懂,按理说既然要杀,那么在人死了之后就应该没什么事了,除非是作恶多端的人,可能光是死了还让人不解气,但吕布在曹操眼中,究竟是有多可恨,才要将他先缢死,然后再枭首呢?勒死了吕布为何曹操还是觉得不够,还要砍头?曹操这样做究竟又是有什么深意呢?下

  • 朱棣称帝后为什么没生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他发动靖难之役推翻朱允炆,自己坐上了皇位。朱棣在位有22年时间,也不算短,但有一件事让很多人产生好奇,就是在这22年间朱棣没有生育一子,这就比较奇怪了。朱棣并没有生育方面的问题,他在当燕王时已经生有九个孩子,不禁让人好奇朱棣称帝后他的感情生活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那下面就和大家

  • 刘备遗言是否在提防诸葛亮,他对赵云说的一句话道明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在蜀汉阵营中,关羽、张飞死后,便只剩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位核心人物。刘关张是拜把兄弟,他们之间的情谊不会有人怀疑,刘备对他的二弟和三弟都是当做至亲看待,那刘备对诸葛亮能否做到百分百放心呢?这个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从刘备的遗言来看,他应该是非常放心诸葛亮的。不过刘备还对赵云说过一句话,或许这才是他的真

  • 秦穆公为何不去称霸中原,而是称霸西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秦穆公作为秦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君主,为后世秦国的发展可以说也是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的,但是秦穆公时期,正是中原各种霸主相继崛起的的时候,为何秦穆公却不去中原称霸,而是在西戎称霸呢?西戎是先秦时期对于位于西方的各个部落的泛称,可见秦穆公在西戎眼中的地位,但秦穆公为什么向西扩展,而不是向中原呢?下面就

  • 汉武帝有几个儿子,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汉武帝的一生可以说争议非常大,前半生的汉武帝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明君,但后半生却成了汉朝内乱的创造者,汉朝疲惫的创造者,尤其是巫蛊之祸差点让汉朝没有了后继之人。那汉武帝除了刘据之外,还有几个儿子呢?他的这些儿子们分别又是什么不同的结局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汉武帝的儿子都有谁长子戾太子刘

  • 新城公主为何被葬在皇后陵,为何不是葬在公主陵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新城公主是唐朝历史上一个很传奇的公主,她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女儿,从小可以说也是受尽了宠爱,不光有父母的爱,还有哥哥李治也是非常疼爱她。但新城公主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公主,死后安葬自然也应该按照规定葬在公主相应的墓中,然而新城公主死后却以皇后的礼节下葬,而且还葬在皇后陵中,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

  • 裴行俭和原配生有几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随着《风起霓裳》的播出,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关注裴行俭的生平信息,想看看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史籍中,有关裴行俭更多的记载都是他事业方面的贡献,感情生活的细则基本没有提起。历史上,库狄氏并非裴行俭的原配,裴行俭第一位夫人是陆氏,她是兵部侍郎陆爽的女儿。裴行俭大部分的孩子都是他和陆氏所生,下面就来简单介

  • 宋朝重文轻武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现在我国对于男性的审美是白面书生,但是在古代春秋时期对于美男子的审美又是什么标准呢?是高个哎,卷头发,浓胡须。《诗经卢令》当中曾经赞美一个猎人,就是他卷发,而且满脸络腮胡子,这个是当时的美男子。中国人身上的这种尚武之风一直持续到汉朝,持续到唐朝。汉朝的时候,宫中经常举行一种体育比赛,就是扛鼎,就相当

  • 历史上的高俅真有那么坏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高俅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本来这个人没什么存在感的,但是由于《水浒》的渲染,使得这个人让人印象深刻。虽说吧高俅宣传的非常坏,大家都能记住他这个“大奸臣”,甚至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历史上真实的高俅高太尉是怎么样的人呢?为什么“六贼”里面没他

  • 袁崇焕是怎么把努尔哈赤打出心理阴影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在遇见努尔哈赤之前,袁崇焕可以说是个完全不起眼的小人物。在袁崇焕还在焦头烂额的考科举的时候,人家努尔哈赤就已经是驰骋沙场多年了。在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仅仅只用四万多人就击溃了明朝的十二万精锐,而且大将刘綎也死在了他的手上。然而,这一切即将成为历史,因为默默无闻的袁崇焕来到了前线。虽然他是文人出身,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