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隆基为什么杀上官婉儿

李隆基为什么杀上官婉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209 更新时间:2023/12/31 13:42:51

说到上官婉儿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吧,非常厉害的一个人,很有才华,也是一位大美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位集才华和美貌于一身的人,最却被李隆基所杀害,那么有人要问了,你李隆基是一国之君,而上官婉儿就是非常一介女流,用得着杀掉吗?但是最后李隆基还是杀了上官婉儿,那么有人要问了,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上官婉儿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才女,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号称“巾帼宰相”。一位如烟花般灿烂的美女才女,也曾在大唐的红粉年代上留下过她的美丽与风流。

上官婉儿经常劝说唐中宗李显,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对唐朝的文学发展有很大贡献。

但上官婉儿作为政治家的所作所为就不那么光彩了。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因为唐高宗李治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而被武则天冤杀,从而导致上官一族遭到了满门抄斩的下场。

不过,武则天还是对不满周岁的上官婉儿和其母亲郑夫人网开一面,只是让她们进入掖庭宫为奴。

上官婉儿的母亲郑夫人,是个聪慧的女子,面对身份和地位的一落千丈之时,她也没有一刻放松过对女儿的培养。只因为她相信当初怀上官婉儿时做的那个梦,当时,梦里有个巨人,给了她一秤,并对她的肚子说道:“只要持此秤,必称量天下士。”

郑夫人很是欣喜,觉得腹中的孩子将来一定能飞黄腾达,成为大人物。谁知,后来生下来的却是一个女儿,郑夫人心里不免有些失落,觉得她自己做的那个梦只是个梦罢了,不一定会成真。

母亲强忍失望,对着襁褓中的上官婉儿问道:“孩儿啊,你真的有经世之才吗?”失望过后,母亲还是期盼着这个孩子将来能作出一番作为。

“同时代的武则天不也是女子吗,不也照样高坐明堂、权倾朝野吗!”母亲心想。

尽管身处掖廷宫,低贱的处境也没有动摇母亲的决心,她每天都会严格督导女儿研习诗词,广涉文史,明习吏事,为的就是女儿有朝一日能大放异彩,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大概是上天赋予了上官婉儿一副好头脑,再加上,上官家族强大的基因,小小的年纪就已经精通了诗词歌赋,到了十四岁的时候,已出落成一个美貌如花且才华出众的才女。在在掖廷乃至整个后宫,都没有人不知道她的。

直到武则天听说有上官婉儿这号人物之后,便命人把她招进宫里,并出了考题让她作诗。这一年她被武则天召见,让她试作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除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上官婉儿不但聪慧过人,而且,善于察言观色,做事也很有分寸,不出一段时间,她就成了武则天身边最得力的助手。

武则天对上官婉儿可以说是非常信任了,信任到朝廷大小军政要务的诏书,几乎都是出自上官婉儿的手笔,大家私下都称她“内舍人”。

在那之后,上官婉儿可谓是平步青云,权倾一时,大家都称她为“巾帼宰相”。

在此期间,即使是宫廷诗的最为普通的形式,即日常的奉和应制之作,上官婉儿也以或清新隽永,或气势壮大等格调气度倾洒其绝代才华。

如其《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上官婉儿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却在奉和应制诗中,表现出了壮大恢宏的气度。如其《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其一:

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此诗为绝句体,她以遥看、回瞩之“龙为马”、“玉作田”的昂扬生气与壮观之景,衬托出圣驾出行的恢宏气势。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聪明的上官婉儿,也会有失误的时候,甚至她差点连性命都没有保住。

在《控鹤府秘史》上,对上官婉儿犯错的记载是这样的:武则天一向都很信任上官婉儿,而且,让她自由的出入内宫。

那么,武则天到底信任到什么程度呢? 武则天在上官婉儿面前直接和男宠张昌宗做爱,丝毫没有避讳之嫌。

美丽风流的上官婉儿三番两次见到这些活灵活现的“春宫图”在她面前上演,说不动春心才怪,再加上张昌宗长得十分俊美,让上官婉儿有些开始想入非非。

正好那张昌宗原本也对年轻美丽的上官婉儿有意,随着二人眉来眼去的时间一长,两人很快就勾搭成奸了。

有一次,上官婉儿和张昌宗正耳鬓厮磨,却不小心被武则天给撞见了。怒发冲冠的武则天当场大怒道:“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碰我的男宠,罪当处死!”并拔出金刀直直得刺向了上官婉儿,但是,最后只是在她的额头割伤了一道浅浅的印子。

上官婉儿被吓得魂儿都掉了,慌忙跪在地上连声求饶,张昌宗也替她百般求情。武则天进行痛斥一番后,就放了她一马。

上官婉儿虽然免于一死,但是,武皇给她额头上割下的疤痕始终消除不掉。

于是,爱美的上官婉儿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伤疤处刺一朵红色的梅花。结果,却把她显得更加娇媚艳丽了。宫女们觉得上官婉儿的额头红梅很美,于是,纷纷效仿,就这样红梅妆流传开来了,成了唐朝女性特有的一种美妆。

上官婉儿曾写作过这样的一首诗:叶下洞庭秋,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帐久离居。《彩书怨》

这首是上官婉儿留存诗作中最出彩的一首。据说她是写给废太子李贤的,因为上官婉儿曾经是李贤的陪读侍女,那时的他们都还年少,一个青春,一个娇美,相处的时间长了会产生情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公元684年,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囚禁唐睿宗李旦主政后,派酷吏丘神勣杀害29岁的亲生儿子李贤。后来,上官婉儿去巴州看望李贤,行至此地,闻李贤被害,就在“晒经石”上修建亭子,题写《由巴南赴静州》一诗于亭上,怀念李贤: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

在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的时候,上官婉儿早早就给自己找好了靠山,这个靠山就是当时的皇太子李显。在神龙政变中,上官婉儿与皇太子李显等人里应外合,杀害了对她有救命之恩的张昌宗兄弟,推翻武则天,恢复唐朝。

唐中宗李显将上官婉儿纳入后宫,封她为婕妤,再后来,封她为昭容,她依然掌管诏命,成为唐中宗李显的宠妃。

上官婉儿发现,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香儿不仅有着极大的野心和对权力的渴望,而且,她还发现李显在这美若天仙的皇后韦香儿面前都不敢说半个不字,只能唯命是从。

于是,上官婉儿决定向皇后韦香儿靠拢,因为,能和这个权倾天下的后宫之主搞好关系,对她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皇后韦香儿终究还是缺乏政治经验,所以,她非常需要上官婉儿的辅助。只因为上官婉儿在武则天那边积累了多年的政治经验,而且熟悉朝中事务,以及巧妙的协调各官员之间关系,所以,能为她所用的人,她自然是要拉拢过来的。

于是上官婉儿不仅自己与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通奸,而且拉皮条帮助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香儿与武三思通奸。

从那之后,武三思经常出入宫闱,很快勾搭上了皇后韦香儿,两人经常玩一种叫做“双陆”的游戏,还让中宗帮他们计算筹码,把中宗耍得团团转。

唐中宗李显与皇后韦香儿是通过武三思来钳制张柬之等五大臣的,如此才能巩固皇权,然后,慢慢抽空他们的权利,最后,一鼓作气杀了他们。

武三思依仗皇后韦香儿与上官婉儿的支持独揽大权,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甚至要废皇太子李重俊,立儿媳安乐公主为皇太女,李重俊对此很是不满,便在公元707年七月发动兵变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等十余人除掉,随后,直奔内宫,扬言要杀死上官婉儿。

这时的上官婉儿听见外面充斥着一片杀声,吓得花容失色,慌忙逃到了唐中宗李显和皇后韦香儿面前。她一口咬定皇太子要造反,皇太子想先杀自己,然后,再抓皇上和皇后。

唐中宗李显连忙带着韦香儿和上官婉儿等后宫佳丽,一起逃向了玄武门,并命令大将军刘景仁率众抵抗。皇太子李重俊拼死杀出一条血路,在逃跑的路上却被部下杀害。

公元707年八月十三日,韦香儿及王公们已经下表,向李显进上应天神龙皇帝的尊号,请求将玄武门改名为神武门,将玄武楼改名为制胜楼。宗楚客又率领文武百官上表请求加封韦香儿的尊号为顺天翊圣皇后。唐中宗李显全部同意。

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及皇后韦香儿的妹妹国夫人、上官婉儿、上官婉儿的母亲沛国夫人郑氏、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等人,全都仗势专擅朝政,大肆收受贿赂,为行贿者请托授官。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还是为他人当奴婢的人,只要向这些人行贿三十万钱,就能够直接得到由唐中宗李显的亲笔敕书任命的官位。

上官婉儿建议唐中宗李显扩充文学馆,还广招学士,多次组织活动供他们玩乐。史书上有一段记载:

“婉儿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婉儿每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数首并作,辞甚绮丽,时人咸讽诵之。”

上官婉儿为何如此热衷于组织赛诗会、皇家宴游之类的宫廷活动?因为,在这种活动上,也就是上官婉儿大放异彩的时候,要知道她可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才女。

因为她的一身才气,唐中宗李显很是宠爱上官婉儿,还安排她做赛诗会的评委,所有选手所作的诗词都得由她来评定,夺冠的人都会被赏赐金爵,吸引大量文人来参赛。

于是,一百多首诗文便握在了婉儿的手中。她不慌不忙地登上彩楼,一篇一篇地阅读。当读到不中意的,她就把诗文往楼下扔。

正是因为上官婉儿组织的这些活动,推动了大唐文坛的发展,也带动了皇帝皇后公主等皇室成员对于文学的喜爱。她能领袖诗坛的原因,除了她自己创作的大量诗作,也组织不少次次文学活动,并制定优秀诗作的标准,所以,大家都说她是一名好“称量”即优秀的裁判。

上官婉儿因才貌双全得到了唐中宗李显的宠爱,但是,她总觉得中宗是个性子软弱的人,因为,她看到中宗对皇后韦香儿公然在后宫和情夫武三思调情的事情,都是睁只眼闭只眼,那么,自己为什么不能呢?

于是,上官婉儿开始有些肆无忌惮起来。在唐中宗李显给她修建了一个宅第后,她就经常组织活动,喊大臣们来喝酒找乐子。

后来,上官婉儿不满足于此,觉得在皇帝眼皮下和别人调情总归不太好,于是,就又在宫外购买了新的宅第,装潢很是华丽,甚至,和一些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们风流快活,有的人还因此获得高官要职。

经常出入上官婉儿在宫外的宅第的那些帅哥才子,其中,就有一位帅哥诗人崔湜,担任中书侍郎要职,而且,深受上官婉儿的喜爱,很快,两个人就这样勾搭上了。

但是,上官婉儿的野心不止于此,还把崔湜举荐给皇帝,让其做宰相。但是,崔湜好像不太合适做官,前不久,在主持铨选时,屡屡违法失职,还遭到史李尚隐的控告,被贬到了外州做司马。

上官婉儿得知这件事后,找来了安乐公主联手为崔湜申辩,唐中宗李显很爱上官婉儿,也就不再追究了,并让其恢复原职。

崔湜看着上官婉儿不遗余力的帮助自己,很是感恩涕零,把自己的亲兄弟崔莅、崔液、崔涤等帅哥全部引荐给了上官婉儿,供她淫乐。而且,这四个兄弟都长得仪表堂堂,同样,也很风流好色,十分符合上官婉儿的胃口。就这样,四个兄弟把她伺候得心花怒放,她的日子过得比神仙还要快活。

可惜好景不长,公元710年6月,55岁的唐中宗李显突然去世,据说是被皇后韦香儿与安乐公主等人毒死的。因为韦香儿想做女皇帝,安乐公主想做皇太女。

韦香儿秘不发丧,将诸位宰相召进宫中,又调集各府兵共五万人驻扎在长安城中,指派驸马都尉韦捷、韦灌、卫尉卿韦璿、左千牛中郎将韦锜、长安令韦播、郎将高嵩分头统领这些兵马,又命令中书舍人韦元负责巡察城中六街,还命令左监门大将军兼内侍薛思简等人带领五百名士兵迅速前往均州戍守,以防范唐中宗李显的庶长子均州刺史谯王李重福。

韦香儿任命刑部尚书裴谈、工部尚书张锡为宰相,让他们仍然担任东都留守。韦香儿又任命吏部尚书张嘉福、中书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为同平章事,朝政大权尽落韦香儿之手。

上官婉儿意识到皇后韦香儿可能靠不住,虽然,韦香儿像武则天一样有足够的野心,但是,她还是缺乏谋略而且心慈手软,没有武则天那样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铁血手腕,她没有像武则天那样大肆屠杀李唐皇族,韦香儿的政治才能和那个像极了母亲武则天的太平公主一比,也稍逊一筹。

从成为昭容以来,上官婉儿一直积极投靠皇后韦香儿与安乐公主母女,和闺蜜太平公主的关系就浅了很多,直到发觉韦香儿可能靠不住后,她又开始和太平公主联络起来。

韦香儿还是坚决让闺蜜上官婉儿拟写遗诏。上官婉儿因为对韦香儿做女皇帝的能力不放心,上官婉儿想脚踩两只船,两边通吃。

上官婉儿连夜去太平公主府邸,和太平公主一起伪造了一份所谓的“天子遗诏”,内容是这样写的:““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临朝听政,相王李旦参谋政事。”前两句是韦后的意思,而最后一句,则是太平公主的授意。

然而,这份遗诏还是遭到了韦香儿集团的核心成员安乐公主与宰相宗楚客等人的强烈反对,所有宰相纷纷联名上表,以叔嫂不便共事为缘由,剥夺了相王李旦的辅政之权,由韦皇后一个人临朝听政。虽然,这份“遗诏”没能立成,但是,上官婉儿并没有气馁,因为,她已经把自己对李唐宗室的忠心表达出来了,只是留了条后路而已,无论韦香儿做女皇帝还是李唐皇族取胜,她上官婉儿都是胜利者。

韦香儿为了做女皇帝,她调集军队进长安城,掌握军队的将领都是韦家子弟,宰相也都是她的亲信,可以说军权政权都掌握她手里。

宰相宗楚客与太常卿武延秀、司农卿赵履温、国子祭酒叶静能以及韦家诸人一同劝说皇太后韦香儿沿用武则天的惯例登基称帝,当时守卫宫城的南北禁卫军以及地位重要的尚书省诸司,都已经被韦氏子弟所控制。

宗楚客又秘密地上书皇太后韦香儿,引用图谶来说明韦香儿理当取代大唐朝而君临天下。宗楚客还打算害死唐殇帝李重茂,只是十分担心相王李旦与太平公主会从中作梗,于是与韦温和安乐公主密谋除掉他们。李唐王朝面临再次灭亡的危险。

可韦香儿虽然手握重兵,安乐公主韦温宗楚客等人也劝她尽快除掉李旦与太平公主,但韦香儿却心慈手软,一直不忍心对小叔子李旦一家与小姑子太平公主一家痛下杀手,最终导致灭亡的命运。

得到消息的太平公主与临淄王李隆基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

公元710年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万骑左营统帅葛福顺拔剑直闯羽林营,将韦璿、韦播、高嵩三人斩首示众,高声喝道:“韦后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晚大家要齐心协力,铲除韦家人及其死党”。

李隆基便与刘幽求等人一同走出禁苑南门,钟绍京率领着工匠二百余人,手持斧子锯子跟在后面。李隆基派葛福顺率领左万骑攻打玄德门,派李仙凫率领右万骑攻打白兽门,双方约定在凌烟阁前会师后,即大声鼓噪。葛福顺等人分别杀掉守门的兵将,攻入宫中。李隆基率兵守在玄武门外,三更时分,听到宫中鼓噪声之后,即率领总监及羽林兵进入宫中,在太极殿负责守卫中宗灵柩的南牙卫兵们听到鼓噪之后,全都披挂整齐响应李隆基等人。

半夜三更皇宫中火光冲天杀声四起,睡梦中的皇太后韦香儿惊醒,她吓得花容失色,惶惑中她披头散发衣衫不整逃入飞骑营,有一个飞骑兵将想做女皇帝的绝色美女韦香儿斩首,并把她的首级献给李隆基。号称唐朝最美公主的绝代佳人安乐公主正对着镜子画眉,也被士兵斩首示众。

李隆基的亲信刘幽求,率领叛军包围上官婉儿住处之时,上官婉儿反而命人把大门一开,带着一众宫女不慌不忙的出来了。这时的上官婉儿穿着一身艳丽衣裳,镇定自若,妩媚动人,她不紧不慢的拿出了一份遗诏副本递给刘幽求,说道:“我一直对李唐王朝是忠心耿耿的,这份遗诏就是我起草的,相信它能证明我的忠心,请将军过目。”

刘幽求一看美若天仙的著名才女上官婉儿就心软了,何况遗诏里确实有写让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为参谋政事的诏令。他有些拿不定主意,于是,便拿着遗诏副本去向李隆基报告。

没成想,李隆基一看到诏书,二话不说就下令把上官婉儿斩首示众,理由是,此女有三大罪行:品行不端、迷惑皇帝、秽乱后宫,绝不能留她一命,要立刻清除掉。就这样,一代才女上官婉儿最终成了刀下亡魂,死的时候年仅46岁。可能,她到死都没有明白,遗诏副本明明是保命符,怎么反而成了催命符呢?

至于李隆基杀死上官婉儿的原因至少有如下几方面。

首先是李隆基要彻底结束唐朝自武则天做皇后以来长达55年女人当政的局面。李隆基亲生母亲就是被武则天杀死而尸骨无存,而上官婉儿是武则天与韦香儿的亲信,是女人当政的主要成员。

其次,这份遗诏是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共同制定的,李隆基担心留下多次参与宫廷政变足智多谋的上官婉儿,会让她与姑母太平公主勾结,让太平公主如虎添翼,以后对自己与太平公主争夺最高权力是一大威胁。

第三,李隆基担心上官婉儿迷惑父亲李旦。美若天仙文采风流的上官婉儿是唐中宗李显的宠妃,相当于是唐睿宗李旦的嫂子,李隆基担心她会像迷惑伯父唐中宗李显那样迷惑父亲李旦惑乱朝政。李隆基应该知道父亲李旦对上官婉儿有好感。

上官婉儿被杀以后,公元711年,唐睿宗李旦追赠上官婉儿昭容,谥号惠文。

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杀死权倾天下的姑母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彻底结束了唐朝自武则天做皇后以来长达58年的女人当政的红粉年代。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刘备让魏延守汉中是一场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魏延镇守汉中虽然十余年的时间,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在最初,很多人都对此是非常反对的,是刘备力排众议才让魏延去镇守汉中,但也有很多人觉得,刘备此举看似明智,但实际上就是一场阴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说刘备这样做是一场阴谋,刘备此举难道是有什么用意吗?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汉中之战是刘备的

  • 玄武门之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玄武门之变是唐初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也就此改变了唐朝的历史。人们感叹李世民是一位有能力的好皇帝,但从玄武门之变来看,无疑展现出了李世民的冷酷和狠毒,假如他是一位暴君,那对全国百姓来说将会是一场灾难,后人也不会对玄武门之变轻描淡写。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根本原因到底是想当皇帝,还是为了自保呢?这个问题

  • 轩辕黄帝与蜀王蚕丛有什么关系,为何如此亲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蚕丛和鱼凫,开国何茫然。”这是李白著名的诗词《蜀道难》中的诗句,诗句中所写到的蚕丛和鱼凫都是位于如今四川盆地的古蜀国的蜀王,另外还有一位蜀王柏濩,这三为蜀王是与我们汉族祖先轩辕黄帝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人物。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那么,同时代的蜀王是他的臣民吗?三个蜀王是一

  • 唐高宗李治是李世民的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唐高宗的事情,很多人对这个人的一些事情并不了解,话说这个唐高宗李治和李世民是有关系的,那么这个唐高宗李治是李世民的什么人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也一起来分析看看!1、唐高宗李治是李世民的什么人唐高宗李治是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喊李世民爸爸,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

  • 汉武帝败给了匈奴,为何反而是匈奴活不下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匈奴作为秦汉时期一个非常强劲的对手,可以说对当时的王朝的威胁还是非常大的,在汉朝初期,国家尚未完全稳定的时候,都没有轻易对匈奴出手,只能先以和亲的政策稳定下来,直到汉武帝时期才与匈奴展开了很多的战役。而汉武帝时期,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最后一战,明明是汉朝全军覆没,但最后首先倒下的却是匈奴,这是为什么呢?

  • 唐朝不禄院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风起霓裳》中,安氏知道自己恐怕会遭遇不测,于是决定把女儿琉璃交给好友孙德成照顾,此后琉璃便在不禄院这个地方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孙德成为人还是非常好的,帮了琉璃很多,那不少观众对不禄院这个地方感到好奇,听上去给人的感觉还挺文艺,那不禄院究竟是做什么的,唐朝时期有不禄院吗?下面就准备和大家讲讲有关不禄院

  • 如果把夏侯渊换成夏侯惇,黄忠还能将其击杀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黄忠是古代将领中,老当益壮的代表性人物。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之争逐渐白热化,张郃的军队此时落入下风,夏侯渊打算出兵救援,他身边仅有400精锐,但途中遭到老将黄忠的堵截,最后黄忠将夏侯渊斩于马下。此后黄忠大举进攻曹营,这也是这场战役最关键的转折点之一。那有网友好奇,如果把夏侯渊换成他的兄弟夏

  • 吕雉为何放过薄姬,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薄姬,她的上位并不是因为美貌,仅仅只是因为一个虚无缥缈的语言。传说有一位叫做许负的人非常擅长卜卦,他预言周亚夫和邓通会被饿死。周亚夫绝食五天被活活饿死,邓通也曾获铜山铸钱富甲天下,最后却死得凄惨,穷困而亡。这位能算人富贵生死的“活神仙”给薄姬占了一卦,说她日后贵不可言,会

  • 民国为什么要废除春节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1912年的元旦傍晚事件,在大总统的就职典礼上,在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宣读了誓言之后,马上就宣布了中华民国改为使用阴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新年年”,看来,沿袭了几千年的夏历,即将被这纸通令废除。这一天是中华民国元月一日,意在彻底改朝换代,与封建王朝决裂。为与西方国家

  • 五丈原之战诸葛亮为什么失败了,只因为一场雨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五丈原之战,是诸葛亮生前的最后一战,而很多人说起这一战,就想起《三国演义》中上方谷的情节了,诸葛亮算计好要在这里烧死司马懿,却没想到天降大雨,让他无计可施,但这一段其实只是小说里面虚构出来的情节,那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究竟为什么会失败呢?五丈原之战诸葛亮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