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移民需要什么条件?

古代移民需要什么条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006 更新时间:2024/1/23 13:09:59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记载到:“齐人徐市(音福,同黻)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我们在日本西南沿岸地区所出土的一些古董物可以发现,不论是材质还是外形,斗鱼当年同时期中国的器物是十分相似的。通过这些史料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实早在秦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海外移民现象,已经出现了中国人迁居日本,并且定居。

事实上,即使中国在古代始终在东亚保持着绝对的优势大国地位,但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都出现过海外移民潮,而每一次移民浪潮的背后,都有不同的历史动机,不同阶段的移民行为,在自发性程度上也有所差异。

古人移民的几种情况:官方使团、出海经商、政治避难

根据不同的移民动机,中国古代移民可划分成三种类型:官方派遣、经济活动、政治避难。在这三种移民类型中,出现最早的是官方派遣的海外移民,最晚也最少见的是出于政治避难的移民,特别是随着中国古代封建朝后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的加强,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移民数量也大有减少。

1、官方派遣

“移民”一词的出现,来自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国界划分,但早期的国家仅限中原地区——《诗经》注:“中国,京师也”,意思就是中国仅仅指首都洛邑,因此在这个层面上,中国真正出现移民,最早也因从统一封建王朝的建立以后算起,之前的南北迁徙,东西迁移,都不算海外移民。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迹可循的官方移民活动就来自于史记,记载了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东渡日本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据记载,当时抵达日本的中国人被统一称为“秦氏”,故有日本的《姓氏录》称:“仁德天皇时,秦氏流徙各处。”但帝王出于寻求丹药之目的派遣移民的情况实属少数,大多数情况下,官方派遣都是出于宣传教化,往往以“派遣使节”、“用兵海外”的形式出境,这里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使节还是士兵,都返回者众,停留者少,选择长期定居国外的,或是说直接移民的人并不多,除非是作为官方驻外国的长期使节或是由于战争原因导致的失落于他乡。

总的来说,这种移民类型出现时间早,自发性弱,规模较小,但为早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一定贡献,开创了中国移民海外的先河。

2、经济活动

出于寻求经济效益的移民活动,兴盛于中国封建经济高度发达的唐宋时期,此时的两大对外通道,即“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都已经趋于成熟,在基础设施和贸易规则上的建设都已经十分完善,为这一时期的移民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航海技术的进步则为海外移民提供的技术保障,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船舶业造船技术的进步。

唐宋的对外交流是双向的,一方面鼓励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另一方面鼓励国内商人将商品销往外国。但值得注意的是,唐王朝鼓励外贸,但不支持海外移民,规定了“禁约百姓不许出蕃”,所以商人多是冒着被发现的风险偷渡,或是通过管制力度较弱的陆上丝绸之路,去往西域各国从事商品贸易活动。

到了宋朝,政府对海外移民的禁止力度有所放松,移民国外的人口规模也空前增多,有的商人不仅一人移民,还要全家甚至百余人集体迁出。宋以后的元朝、明朝、清朝,都出现了海外居留的浪潮,这些移民者,并不全出于经商滞留海外,有的是出于经商出境,但在当地组建家庭或是入仕做官,自愿选择居留在移民地。这种动机下的移民活动,以民间活动为主,自发性较强,规模也较大。

3、政治避难

政治斗争永远是历史上永恒的话题,有斗争就有失败,成王败寇,历来的失败者,或是自刎,或者败逃,对后者来说,国外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避难地点。如宋末元初,闽粤两地试图反元的抗争失败,宋朝的旧臣纷纷“流离海外”,去往的也多是就近的东南亚、南亚国家。此外,还有沿海居民不堪忍受战火而选择移民海外,躲避战乱。以上两种移民堪称古代版“国际难民”,属于中国移民三种类型中的极少数。

古代海外移民的目的地

基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两大对外通道,中国古代的海外移民最终的目的地也可分为东西两大区域。

1、西域诸国家及西亚

陆上丝绸之路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所以最远可以到达今天的地中海沿岸,唐朝时期及以前移居到这一地区的人口较多,盖因为唐之前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尚不完全,陆上丝绸之路历史悠久且前人探索经验丰富,因此西亚诸国成了移民的最优选择,当时的波斯被称为“大食国”,据在战争中被俘的唐人记载,当时的波斯帝国有中国丝绸,甚至还有“汉匠作画者”,可见已经有中国人停留的痕迹,据记载,唐时已经有人定居在两河流域并在此繁衍子孙。

2、东亚、东南亚及南亚

唐朝以后,造船航海技术大大进步,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华,选择移民东亚东南亚及南亚的人是也越来越多,东亚主要以日本为主。日本与中国的交往历史悠久,可以说是古代与我国建交最早的国家之一,由于地处“儒家文化圈”,两地文化背景相似,许多中国人选择移民到各方面差异不大的日本。而南洋的移民则来自于中国商人,更准确地说,是沿海商人对商机的寻求,他们坚信,日本以外的海洋上,还有更广阔的市场在等待他们。

出于这种心理和地理距离的综合考量,许多两广、闽粤地区的商人都纷纷迁入东南亚、南亚诸岛国。这样的状况在15世纪中叶以后更加显著,在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方西班牙和葡萄牙纷纷派遣船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殖民地,东南亚的小国被大量侵占,对劳动力需求激增,所以在明清时期,出现了向东南亚移民的高峰,也有了今天的“下南洋”一词。下南洋的主体,也以广东人和福建人为主。

古代海外移民“护照”

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都没有放松对移民的限制,毕竟人口的流出,对于一个国家,意味着劳动力和赋税的双重损失,因此,在古代,“出国”也是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的,办理出国的“手续”,身份的不同,意味着所需要的凭证也不同。大体可分为官方使节与民间出境两大类。

1、官方使节

古代的护照始于春秋战国。用于使者在各诸侯国间通行,但它的雏形是夏、商、西周时期的“牙璋”和“圭璋”,是一种玉器,用以证明使节身份。到春秋战国有竹子做的“符节”,汉唐有“过所”,明代有“关照”等形式。苏武牧羊中的衍生出“持节不改”的“节”就是一种官方护照。官方使节出使办理手续相对简单,由皇帝首肯,御史大夫亲自颁发可以证明身份的护照即可,经过关卡时给守关人检查,要求其上必须注明持证人的姓名、颁发机关的署名、落款日期、途径地方、最终目的地等。由于古代没有“签证”的概念,所以定居别国不需要办理“签证”,直接落户即可。

2、民间移民

相比于官方出境,民间移民就要困难得多了,老百姓拿不到官方护照,只有通关文牒,也就是西游记中唐三藏师徒四人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拿出来证明身份的“小册子”,在途径的每一个国家都要加盖当地印章。作为普通老百姓如果要因私事外出,可以向当地官府申请发“私传”,也就是民间版通关文牒。在汉朝,则要向“乡啬夫”提出,并说明外出的事由和要去的地方,限定使用范围。

此外,“传”上还要注明本人是否身有官司、纳税情况等,非良民不得随意出境。办好了手续,就可以出关了吗?事实上,各个朝代在边关都设立的边检站,防止有人偷带违禁品出国,各朝代对违禁品的规定也不一样,例如秦汉时期是马匹,唐宋时期是丝绸和金银铁器等,基本上都是历朝历代的重要物资。

总结

古代的移民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迁移动机,但有一点共同点是,中国古代先民通过这样一种空间上的流动,将中国的技术、文化传播出去,同时获取财富,促进了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同时,由于我国古代移民的主要目的地是中国周边的西亚、南亚、东南亚各国,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在亚洲文化圈内的影响力。面对移民的浪潮,政府一方面加强对外道路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移民环境,一方面又采用“节”、“通关文牒”等方式,大大规范了我国古代的移民活动,使其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游记里,青毛狮子精和九头狮子精哪个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游记》当中,青毛狮子精和九头狮子精,都是两头狮子,而且也都是坐骑,也都下界当过妖怪,而且青毛狮子还下界过两次。既然同为狮子精,自然也免不了会被放在一起进行一些比较,其中,青毛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而九头狮子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那么究竟这两头狮子,哪一个要更厉害一些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

  • 纪晓岚为何要烧掉山海经?书中到底有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山海经》这部书,一直以来很多人对它的看法都不一样,而这部书也的确是非常的神秘的,很多人把它当做神话故事,也有很多人认为这不只是神话,应该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总之对于这部书,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而在历史上,纪晓岚曾经想要毁掉《山海经》,虽然后来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他当时为什么想要毁掉呢?是因

  • 龙鳅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重启之极海听雷》中出现的各种怪物也极具看点,看过原著的小伙伴肯定对龙鳅记忆深刻,吴邪等人去到杨家就遇到了龙鳅。现实中肯定不存在什么龙鳅,这是在小说里创造出的奇特物种。从外观来看,龙鳅形似蛟龙,尾部强壮,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在看小说时就非常好奇,真人版会如何呈现龙鳅,看到《重启之极海听雷》里的龙鳅后,

  • 故宫龙椅为何一般人不敢坐?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龙椅很多人都知道,指的就是皇宫里皇帝在正规场合所坐的那把椅子,而现如今在故宫里,就是金銮殿上的龙椅。龙椅所代表的含义自然不言而喻,因此有很多影视剧中,那些有野心的人,都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自己坐上龙椅,历史上也的确有很多人为了龙椅而争的你死我活,成王败寇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故宫的龙椅不是

  • 逐鹿中原的中原是哪里?在现在的什么位置?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逐鹿中原这个词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在各种作品当中都有出现过,而且带有一种争霸天下的霸气之感。不过对于这个词中的中原,很多人也非常的好奇,一般来说,不同时期,中原所指代的面积和区域也是不同的,可能在很多人看来,中原就是指河南,或者以河南为重点的地方,但其实,在逐鹿中原这个词里面,这里的中原指的却远不只有

  • 少林寺一役乔峰为什么要以一敌三,把段誉推给下属保护?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天龙八部》中,乔峰和段誉很早就结拜为兄弟,两人算是一见如故,兄弟情深。不过现实中,恐怕他们很难做成朋友。首先段誉和乔峰就不是同龄人,段誉小很多,而且一位是大理世子,一位是丐帮帮主,身份和所处环境都不同,两人很难有交集。只是身在复杂的江湖之上,站得越高想要结交能够真心相待的好友越难,段誉和乔峰算是在

  • 古代青楼女子的最终归宿是什么,多半结局以不幸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青楼女子是一种职业,不过这一行往往吃的都是青春饭,那到了晚年这些青楼女子的最终归宿会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好奇,这也是各个朝代史籍记载中所缺失的一部分内容,可能当时也没想着要去记录这些事情。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文人的作品中了解一二,令人遗憾的是,她们的结局多半是以不幸告终,而

  • 古代阵法大全图解,常见的7种气势恢宏的阵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阵法,可能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什么小说中那些强大威力,玄妙莫测的“阵”,就比如说《封神演义》中的十绝阵,《三国演义》中诸葛武侯的“八阵”,《杨家将》中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总之,这些活跃在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的阵法,玄之又玄,纯粹是为了迎合观众和读者的口

  • 长江历史上的大洪水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大禹治水,治理黄河的水患选择“三过家门而不入”,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烂熟于心了。其实黄河的水患不仅仅只是大禹时期的问题,而是一直是从古到近代中国统治者的一块心病。据历史文献记载,从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938年的2540年中,黄河下游决口的年份多达达543年,总计1590多次

  • 南海王织历史原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重启之极海听雷》中,吴邪等人在杨家老宅发现了一个听雷装置,还有一个汉朝时期的石棺。在石棺上刻有八个字,“百越蛇种,南海王织”,所以他们推断这可能是南海国王织的棺椁。不过南海国更像是一个活在传说里的国家,所以吴邪并不相信。其实历史上对于南海国和南海王织都是有一定记载的,所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