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末民变领袖彭莹玉简介

元末民变领袖彭莹玉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820 更新时间:2024/1/19 10:58:27

彭莹玉(?---1353),元末民变领袖,南派红巾军开山始祖,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人。又名彭翼、彭国玉、彭明,号称彭祖、彭和尚。10岁时出家于慈化禅寺(今江西宜春市袁州区慈化禅寺)。一生致力于反抗蒙元残暴统治。著名弟子有:周子旺、况普天、杨普雄、丁普郎、项普略、欧普祥、陈普文、赵普胜和邹普胜等。

出身农家

他出身于农家,其祖、父都是慈化寺附近农民。彭莹玉一出生便被“舍与”慈化寺一彭姓和尚为徒,10岁入慈化寺为僧。当时,蒙元残暴统治,民不聊生,逢年过节都没米下锅,民众对生活毫无念想,只能寄托宗教寻求慰藉,以致白莲教风行民间。彭莹玉加入白莲教组织,成为当地白莲教教首,并进行秘密反元活动。他精通医术,经常为寺院附近及慕名而来的群众治病,遂以行医为掩护布道,宣扬“弥勒佛下世,改换乾坤”,“世界光明大同”的教义。群众纷纷响应,信徒渐至数千人,彭莹玉被尊称为“彭祖师”。

首义袁州

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正月,元代的残暴统治,导致民不聊生,这一年老百姓新春佳节都无米下锅。此情此景,彭莹玉推选大弟子周子旺领头起义,一呼之下就得到5000余名信徒响应,看到民心向背,立即在江西袁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政教合一的大周国。推举周子旺为首领,号为“周王”,况天兼任左平章和右平章(宰相)。起义者胸、背各写一个“佛”字,以祈求弥勒佛保佑。蒙元统治者甚是惊恐,纠合袁州路及周边官军大举镇压,起义失败,周子旺被俘遇害。彭莹玉和门徒况天出逃。

创制彭党

彭莹玉和况天由信徒们掩护,辗转逃匿到淮西。继续传布教义,发展了大批信徒。并开始将能力突出的的信徒以“普”字记名,进行精心培养。袁州追随而来的门徒况天改名况普天。在淮西新收赵普胜(即“双刀赵”)、李普胜(即“李扒头”)、项普略(即项甲)、欧普祥等,被称为“彭党”,这些出色的门徒后多为元末红巾起义军的领导人和重要将领,甚至有人后来成为朱元璋明王朝的开国功臣。

败走麻城

至正八年(1348),彭莹玉带领况普天潜回江西袁州老家继续从事反元活动,并在附近的湖南浏阳、江西万载等地积极策划武装暴动,但随着官军追缉力度越来越大,只得远避湖北,投靠弟子湖北麻城人邹普胜。

再义蕲州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刘福通在颍州起义。八月,彭莹玉鼓励门徒湖北麻城人邹普胜在蕲州(今湖北蕲春)起事,响应刘福通;攻占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位蕲春县东北)后建立政权,扶徐寿辉为帝,国号天完,设置“莲台省”(相当于中书省)统领百官,任军师。起义军以红巾裹头,烧香聚众,故称“红巾军”,又称“香军”。后攻占湖广、江西等地。

义破杭州

至正十二年春(1352),彭莹玉部将李普胜、赵普胜先后攻占无为、含山,又合兵渡长江,连克繁昌、铜陵、池州、安庆、湖口诸城,斩杀江西行省平章星吉。各地人民纷纷加入起义军,一时声势大盛。与此同时,彭莹玉到达蕲水,徐寿辉拜其为军师。不久,彭莹玉分兵况普天率部独自南略江西、广东。随军项普略率领红巾军一部东征直指杭州,期间连克江州、南康、饶州、徽州、信州等城。六月,起义军攻破昱岭关,七月十日夺取千古名城杭州,彭莹玉就任江南行省参知政事。

彭莹玉攻占杭州,元廷大为震惊,急令大将董抟霄率部反攻。七月二十六日,彭、项败出杭州,引军北略,连下湖州、常州、江阴、京口、江宁等城,直逼战略重镇集庆(今南京市)。十一月,起义军遭元将也先贴木儿、三旦八、佛家闾等部合击,彭莹玉、项普略率部突围至徽州休宁县境,又遭到达鲁花刺八失麻失里所率地方武装的截击,项普略被俘遇害。彭莹玉召集部众奋勇攻破休宁县城,又乘胜占领徽州城。赵普胜闻讯,率部由湖口驰援,起义军一度控制了徽州及周围的芜湖、广德、淳安等地。

就义瑞州

至正十三年初(1353),元军重新夺取徽州,彭莹玉率部转进江西投奔老门徒况普天。此时听到消息,友军欧普祥部正在围困袁州城,攻城不下。彭莹玉率部将况普天、闵总管前往汇合,行军路上攻克瑞州(今高安)城。进城后不久便被围困在瑞州城。同年十一月,江西右丞火你赤(一译和尼齐)亲自督部围攻瑞州。彭莹玉及老门徒况普天率众奋力御守,终寡不敌众,城陷屠城,人无老幼俱无活口。

标签: 彭莹玉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国库被偷走九百万两,道光帝气得半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道光,清朝,历史解密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正月,道光帝的心情原本不错,在结束鸦片战争后,国库的存银恢复到了1218万两,虽然无法与乾隆时期相比,但朝廷手中毕竟有了一笔不小的资产。可就在此时,一场清朝史上最大的盗窃案被揭开了,当道光帝得知事情的真相时气得半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还得从一个名叫张亨智的人说起,他

  • 明朝大将宁死不降,皇帝派爱妃去他立马就投降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洪承畴,明朝,历史解密

    明军之所以能够抵抗那么长时间,与洪承畴的出色指挥有着直接的关系。当然天下大势,并不是区区一介武将能够左右的,他也只能在战场上勉为其难。在被抓获后,这位能文能武的大将,很是让清军头疼不已。其实他们也仰慕他的威名,很想让他为己所用,然而这位大将却是宁死不屈。对此很多人都感觉束手无策,然而让所有人都想不到

  • 袁紫烟善观天相察国运,杨广不听其言结果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袁紫烟,隋朝,历史解密

    隋炀帝杨广有十六院夫人,个个都是才貌双绝,其中有一位善观天相,能察国运,先为杨广所用,但杨广不听其言,死了!后被徐茂公看中,徐茂公相见恨晚,娶了。这位亡国夫人,能找到徐茂公这样的归宿,也算不错了。这位名叫袁紫烟,在隋朝时人称袁夫人。袁紫烟不会歌舞,不会诗词,但却善于看天相,察国运。杨广甚是欢喜,让她

  • 诸葛亮的扇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 不是羽毛而是一种动物的尾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说起诸葛亮这个人,我们现在对其也是非常的敬重,随着很多影视剧的播出,诸葛亮也是由一个人开始逐渐变成一个神,这与历史实际情况相差的确太大了,诸葛亮聪明是事实,但没有像电视剧之中那么神,他毕竟只是一个军师而已,况且三国时期能力不在他下的人也是大有人在。众所周知,诸葛亮最个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给刘备勾出来

  • 世袭制:古代君王将皇位传给子孙的传承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世袭制,夏朝,历史解密

    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後,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天下的传承等。执政的君主也有承接,君主与君主之间可能有血缘关系,但不一定就是直系,有的是兄传弟,也有的是叔传侄;有的是受命于王。弑

  • 鞑靼人和蒙古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蒙古帝国,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鞑靼和蒙古是经常被联系在一起,甚至经常被混淆的两个名字。比如在中国的明朝,鞑靼就是北元灭亡之后蒙古政权的代称,所以许多朋友可能也经常把这两个称呼视作同义词,认为鞑靼就是蒙古。但其实“鞑靼”这个词出现的时间是远远早于“蒙古”一词的,所以它在很多时候是个泛指的词汇。因此虽然它在

  • 关于永宣盛世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永宣盛世,明朝,历史解密

    永宣盛世时期,对西南的四川西南部、贵州全境、广西北部、云南东部(云南的西部置乃是历史上的南诏国)、湖广西部的土司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土流并治、改土归流改革,拓宽了国土的农耕面积。据《明史》七十七卷载:永乐初,更定屯守之数“临边险要处、地僻处、输粮艰难处、屯百名兵民者,委以百户;屯兵三百名者,委以千户;

  • 成吉思汗横扫亚洲这么猛 为什么不敢攻打印度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吉思汗,元朝,历史解密

    成吉思汗为什么没有攻打印度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帖木儿与贾汗吉会师索特里粟河,然后继续前进,一路上所向无敌。当时印度军派出120头战象,象背上负战楼,楼内有战士12至14人,从战楼中发箭击中敌人。这种印度军作战方法蒙古人从未见过。蒙古的战马见

  • 苏轼父子三人浴室住一年,武大郎竟然是有房一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在宋朝,文人但凡说起住房问题,简直就是比惨大会。比如公元1057年,一位四川老伯带着两个儿子进京赶考,没房子住,父子三人竟然在太平兴国寺的浴室整整住了一年。你猜他们是谁?大宋文坛的半壁江山、著名的”三苏”父子:苏洵、苏轼、苏辙!要说那时候“三苏”还没有成名,住得惨是正常的。等后来有了官职俸禄又怎么样

  • 匈奴为什么会叫匈奴呢 匈奴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匈奴,战国,历史解密

    匈奴是中国古老的民族,经常和中原汉王朝打仗。那么,匈奴为什么叫做匈奴呢?匈奴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根据资料记载,华夏族与匈奴族同源,约公元前16世纪夏朝灭亡后,夏朝后履癸的一支后裔逃到北方,在吞并其他部族之后成为匈奴族。不过,那时候,中原王朝还不管这个民族叫做匈奴,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