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国曾经多强大,有统一六国的实力吗

魏国曾经多强大,有统一六国的实力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802 更新时间:2024/1/16 17:29:52

魏国虽然在战国七雄当中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在战国后期,也是很少出场的,毕竟那时候就是秦国一家独大,而还有赵国和楚国这样的大国,但其实在战国初期,那时候的魏国可以说地位就相当于后来的秦国,实力强大到无法想象,那么那时候的魏国是否具有统一六国的实力呢?但为何却没有做到,又没落了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魏文侯称霸

公元前453年超级巨无霸晋国被韩、赵、魏三家肢解瓜分以后魏国继承了晋国最富庶、最肥沃的南部地区,该地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口众多,但集齐这些优点的同时缺点也比较突出,那就是这块区域太过平坦、在刀光剑影的战国年代里这样的地理位置防守起来比较吃力,而且魏国的四面八方大国立,它正好位于各诸侯国的正中间,从战略角度看极为被动。

韩、赵两国立国之初普遍都是野心勃勃、急于外扩,只有魏文侯开国后深刻认识到了不强则弱、不变则亡这一点,于是他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变法改革,改革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除此之外魏文侯还提拔、用了大量的贤良之才,大名鼎鼎的翟璜、李悝乐羊、吴起、西门豹都是其中之一,在众多因素的混合作用下魏国终于腾飞起来了,它成了七国当中最拔尖儿的一个,此时的六国还都不太了解变法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或者说有心一试但碍于各方面的阻力而迟迟没有行动,在这种绝对的优势下魏文侯开始了他的称霸之路。

公元前419年魏文侯对秦国的河西地区发起了进攻,此次统兵的大将就是威名赫赫的吴起,当然那个时候的吴起名气还没这么大,秦、魏两国交战的结果是五十万秦军被五万魏武卒打的丢盔弃甲、大败而归,此后的几十年一直都是魏国吊打秦国,而彼时的秦国只有挨打的份儿。

休整了几年之后,魏国的变法更加深入化了,而此时的韩、赵两国依然是起步时的老样子,三晋之中已经再也没有魏国的对手了,赵国的君主赵献侯死后中山国对赵国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赵国不敌只能向魏国求救,魏文侯应约出战灭掉了中山国。

与此同时韩国在进攻郑国的战争中被郑国、楚国、宋国联合起来群殴了一番,惨败而归,韩王心里憋气的不行,只得派人去魏国搬救兵,于是魏国的大军又过去把宋国狠狠的教训了一番,在魏国的帮助下韩国向南发展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公元前405年韩、赵、魏三国联军在东线战场把齐国痛扁了一顿,齐国损兵折将、丢城失地,最后不得已只能服软求和,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了韩、赵、魏三国的合法诸侯国地位。

2、魏武侯时期魏国有多强大

魏文侯死后继位不久的魏武侯比他老子还猛,公元前393年魏武侯直接两面开战,郑国、秦国绑到一块儿打,最后郑、秦两国都被魏武侯收拾的服服帖帖的,不久韩、赵、魏三国在郑国和宋国的利益与楚国发生了冲突,于是双方交战数次,楚军大败,楚国北部中原地区的领土尽数都被韩、赵、魏三国掠夺而去了,当然韩、赵、魏三国当中魏国是大哥,所以它分到的利益和地盘是最大的。

公元前383年赵国欺负了魏国的小弟——卫国,卫国招架不住赵国的攻击,只能向魏国求援,于是魏武侯果断出兵击溃了赵国的大军,三年之后韩、赵、魏三国再次打败齐国,之后的几年中魏武侯一个人先后单挑了楚国和赵国,魏武侯死后他的继承人魏惠王继续对外用兵,屡屡击败西面的强秦,三晋之内完全压制住了韩、赵两国,但魏惠王不知收敛、穷兵黩武的有点过度了,魏国的百年霸业于魏惠王中后期走向了没落。

可以说魏国是战国初期里独占鳌头的霸道国家,它守在四战之地的位置上吊打了周边所有的诸侯国,其中小而精壮的中山国被它灭了国,亦敌亦友的赵国差点被它击垮,强大如齐、楚亦不是魏国的对手,西面的秦国被它虐的无处可去只能一个劲儿的往西扩。

3、魏国为何衰落

我们从整个战国时代的发展历史来看,时代的格局大部分都是由专业的人才来改善的,比如说战国初期的商鞅,他用惊世的变法改写了整个战国时代的格局,让最为弱小的秦国便成了最为强大的国家,奠定了秦国霸主地位的形成。

比如说张仪,他的连横政策打破了山东六国的合纵,改善了秦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减小了秦国发展过程中的压力,甚至可以说是救秦国于合纵的危难之中。

再比如说范雎,他的远交近攻政策为秦国的发展登临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因为这样的政策才有了后来奠定秦国真正霸主地位的长平之战,才有了与齐国的交好,也才解决了东进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这些人才都是秦国才发展的过程当中的关键。但是讽刺的是,这些人才最开始的选择都不是秦国而是魏国,可他们在魏国遇到了什么呢?是魏国的排挤甚至是折磨。

对于商鞅,魏惠王连杀他的兴趣都没有;张仪也是在贵族的纠缠当中饱受排挤,最终只能逃往楚国避难;而范雎更是受尽委屈,只能通过装疯卖傻来保全自身的性命。

而在此后,也正是这些人给予了魏国巨大的打击。除去他们之外,还有吴起乐毅等人,吴起对于魏国的贡献是无法衡量的,如果没有他打下其它国家近百座城池的战功,前期的魏国哪怕有十个李悝,恐怕也不能够奠定超级大国的地位。

而乐毅则是魏国名将乐羊之后,对于他魏国置之不理,放任出走,如此的魏国能够当做是一个真正爱惜贤才的国家吗?魏惠王的真实目的是否已经暴露了呢?其实他不过是想为自己的无能寻找一个借口罢了。

魏惠王时代的魏国失去了超级霸主的地位,对于国家的这种衰落,国君是要承担绝大部分责任的,但是魏惠王明显不愿意去承担这样的责任,不愿意承认是因为他放走了商鞅,放走了孙膑,错信了庞涓,才导致了如今的境地。

所以他开始大肆求才,可对于他来讲,真正的人才的到来却很有可能分走部分国家权利,他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件发生,他也不愿意像秦孝公一样在一个能臣的建议之下去领导,他只想做魏国真正的主人。

所以权衡之下,他只能找到儒家的孟子,找到阴阳家的淳于髡。因为魏惠王完全知晓他们的观点,他很清楚这些人的学说根本没有办法在这个混乱的时代里应用,如此,既避免了自己在人才任用上的失误,同时也不会分出自身手中的权利,岂非是两全其美?

但是历史的幽默之处在于,他总是能不动声色地撕毁那些企图迷惑他的大伪面具,魏惠王的这一行为为魏国后来在人才上的任用埋下了巨大的祸根,也将国的用人制度变成了一条僵直的黑线,为魏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可谓是不易悲哉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向太后看上赵佶什么优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宋徽宗赵佶并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其实赵佶本来就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但这一切似乎都是上天安排好的一样,硬生生将赵佶送上了皇帝的座位上。宋神宗死后,是由宋哲宗继位,但宋哲宗早逝,而他又没有孩子能够继承,这下便只能从宋神宗其他孩子当中选出一位继承人。虽然赵佶只是第十一子,但宋神宗大部分儿子全都早殇,所以健

  • 武则天把萧淑妃的孩子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萧淑妃我们都知道,可以说是武则天成功路上的一个障碍,对于武则天来说,王皇后和萧淑妃都一样,都是对自己很有阻碍的人,因此当然是不会轻易放过她们,但王皇后没有生孩子,只有一个养子,而萧淑妃却有三个孩子,那在她死后,武则天究竟是怎么对待萧淑妃的几个孩子呢?他们的命运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 嫪毐造反百姓保护嬴政,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在电视剧《大秦赋》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嫪毐想要谋取秦王的位置,最后选择了造反,虽然说最终的结果是嫪毐失败被杀,但剧情中有这样一个细节,那就是百姓们自发的保护起了嬴政,这一点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在真实的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嬴政真的可能会有这样的民心吗?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

  • 战国四公子为何没有秦国的公子,而秦国却统一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有非常多的风云人物,其中就有战国四公子,分别是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与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分别是齐国、赵国、魏国、楚国人,但秦国当时那么强大,为什么秦国的公子却没有入选到这战国四公子里面呢?而没有入选的秦国最终却完成了统一,这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 历史上杨贵妃是活埋吗,究竟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杨贵妃确切的死因在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相传杨贵妃的下落有好几种,例如死于马嵬坡、死于佛堂、被活埋、死于乱军等。其中杨贵妃是否被活埋被讨论的最多,当时杨贵妃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眼中钉,还把这场动乱的部分原因归结到杨贵妃的身上,最后李隆基在杨贵妃身上必须做出一个选择,那他当然是选择江山。不过安史之乱

  • 叶赫那拉静芬长相最丑,慈禧为何将静芬许给光绪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1888年,在太和殿当中,慈禧太后为光绪皇帝举办了选后大典,最终将自己的侄女静芬,也就是未来的隆裕皇后许配给了光绪皇帝。静芬是慈禧亲弟弟桂祥的二女儿,其长相非常的普通,甚至还有些丑陋。但是慈禧的亲侄女不止一位,因为桂祥还有两个女儿,分别是大女儿静荣,以及小女儿静芳,这两位女儿都比静芬相貌出挑,让人不

  • 明朝张嫣皇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张嫣,这是大名孝哀慈靖恭惠温贞偕天协圣悊皇后”,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原配皇后,明思宗朱由检之寡嫂,被认为是明朝时期最美艳的皇后。张嫣身上有三个鲜明的历史标签:艳名久传,仇恨阉党,自缢殉国。关于这位年轻的皇后,即使到了清代中期,坊间依然流传着她的诸多事迹,其贤后形象深入民心。我眼中的张嫣,

  • 吴三桂家族是如何发迹的,是如何成为豪族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万历40年(公元1612年),吴三桂出生在了一位军官之家,其父是吴襄,生母不详,但是其继母祖氏是辽西豪族祖家(祖大寿家)的妹妹。根据史料,吴三桂排行老二,他的哥哥叫吴三凤。他弟弟叫吴三辅,以及两个妹妹。(其实关于吴三桂的兄弟姐妹人数,各类史书中都没有完整的记载,到底他兄弟是不是三人,还是其他兄弟早夭

  • 谭嗣同是爱国主义者吗,还是卖国贼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戊戌变法,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上学时在课本当中都有学过。在近代历史上,戊戌变法最终是以惨败的形式收场的,结局就是戊戌六君子就义,留下了不少的传世名言。尤其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正史上孙坚的战绩如何,做过多少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东汉末年,董卓祸乱朝政,各路诸侯结盟奋起讨伐。在这其中,有一位喜欢带着红色头巾的武将不仅仅击溃了董卓的太守,杀了董卓的一位都督,甚至还打跑了董卓手下第一猛将吕布,即便是董卓率军亲自交手,也被打的是狼狈逃窜。当一起讨伐董卓的袁术听到此事后,颇感震惊,袁术的一个手下说,若让此人攻下洛阳,就相当于了除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