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为何废除满汉联姻?这样做有何目的?

慈禧为何废除满汉联姻?这样做有何目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867 更新时间:2024/2/5 7:36:47

我们知道,清朝是满族的统治,而当时也是有很多的政策的,其中就有一条,是禁止满汉通婚的,而且也是实行了不少年份,但是一直到了清朝末期,当八国联军打进来的时候,慈禧太后却要废除了这条禁令,而且推广联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这样做是否有什么目的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慈禧取消满汉不通婚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世纪之交,清朝北方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北京城中大肆攻击外国教堂和大使馆,本质上是一种纯朴自发的爱国行为。但这也给了帝国列强一个借口,他们以保护侨民的名义组成八国联军,从天津大沽口登陆,直接进军京城。

面对来势汹汹的八国联军,主动挑起战争的慈禧不敢正面对抗,选择了逃往西安避难,还美其名曰“西狩”。慈禧和光绪在西安生活了近一年时间,等到李鸿章和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以屈辱的方式换来短暂的和平后,慈禧才从西安程返回北京。

经过几个月的车马劳顿,慈禧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的十一月二十八日回到了北京紫禁城。过了不到一个月,在十二月二十二日,慈禧赶在过年之前颁布了一道旨意,宣布取消大清立国以来禁止满汉通婚的的一道禁令。

“谕内阁、朕钦奉皇太后懿旨。我朝深仁厚泽,沦浃寰区。满汉臣民,朝廷从无歧视。惟旧例不通婚姻,原因入关之初,风俗、语言或多未喻,是以著为禁令。今则风同道一,已历二百余年,自应俯顺人情,开除此禁。所有满汉官民人等,著准其彼此结婚,毋庸拘泥。”

这道懿旨的标题为《一视同仁》。慈禧在懿旨中,解释了自清初以来满汉不通婚的原因,说是因为风俗和语言不通的缘故。而随着两百多年来满汉两族文化的融合,早已难分彼此,因此决定放开关于满汉通婚的禁令。

2、清朝满汉不通婚是怎么回事

关于满汉不通婚的传统,慈禧在这里只说对了一半。实际上,所谓“满汉不通婚”,其实是“旗民不通婚”,即所谓“不分满汉,但问旗民。”因为八旗之中,并不全是满人,其中还有蒙古人、早期归附努尔哈赤的汉人以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同在八旗之中的不同民族,是可以相互通婚的,但八旗与八旗之外的汉人之间,则有不可通婚的禁令。

不过,旗民之间禁止通婚的规定,虽然说是“禁令”,但也只是族规或者旗规,而不是法律。在清初,旗人相对较少,这条禁令的约束力也较强。但两百多年下来,旗民的数量已经翻了很多倍,加上与汉人长期杂居,不可能完全遵守旗民不通婚的族规。

再到后来,旗民通婚的禁令实际上只对宗室子弟产生约束作用。大量处于比较底层的旗民,就不那么遵守这个规矩了。所以慈禧此时放开这条禁令,是给宗室子弟打开了与汉人通婚的大门,但懿旨仍旧规定,若为皇帝选妃,“如遇选秀女年份,仍由八旗挑取,不得采及汉人。”

慈禧懿旨发布后,许多王公大臣率先垂范,比如端方和袁世凯结成儿女亲家等,为满汉通婚的推广起到了一定表率作用。

3、慈禧为何要取消这条禁令

然而,为什么慈禧偏偏要在这个时候,决定废除这条禁令呢?

实际上,从咸丰朝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朝决定倚重曾国藩等汉人去对抗太平军开始,汉人在清朝的地位已经逐渐上升。而经历同光两朝以后,虽然清廷有意识地对汉人进行压制,但汉臣在枢廷和地方都实际上掌握了更大的权力。

在慈禧主动向列强宣战,八国联军入侵之时,她没有想到,她一直倚重的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地方大员,竟联合起来违抗她的宣战诏书,实行“东南互保”,这也意味着清廷对地方的掌控能力在进一步削弱。

通过这件事,慈禧意识到若再不联合汉人,清政府将再无力抵挡列强的侵蚀。因此慈禧此时急于推出这一道恩诏,主观上是想延续清朝的统治,但客观上而言,对促进满汉融合,抵御外敌入侵,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邦长孙是谁?为什么不能继承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刘邦的后代,刘盈并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有天然的身份地位的优势,因为他是嫡长子,是刘邦皇后吕雉的长子,因此刘邦死后刘盈继承皇位也是理所应当,但是刘盈死的早,吕雉把握朝政,吕家的势力非常大,但吕雉也有死的哪一天,她之后大臣迎接刘恒为皇帝,但这个时候其实也不是只有刘恒一个人选,还有另一个人那就是刘邦的

  • 孝庄皇后为什么不愿与丈夫埋在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孝庄皇后去世后,并没有和丈夫皇太极葬在一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是孝庄皇后自己提出的要求,她觉得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轻动,所以就让康熙皇帝在附近择地安葬。但中间抉择的过程比较漫长,所以才导致孝庄皇后迟迟不能下葬。当然,正是因为康熙帝重视孝庄皇后的遗愿,才会拿不定注意,毕竟这样的选择对他来说一

  • 太平军武器与清军武器对比为何先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在太平军初期的时候,军队装备其实是非常落后的,刚起义的时候还是主要以冷兵器为主,包括了非常传统的长矛和大刀等等,火器数量并不多且以简易老旧的土炮、鸟枪、抬枪为主。清方曾对其武器评价道:“军械绝少精良,生铁刀杖,稍用便折”。而等到了太平天国中后期,太平军的武器已经大大领先清军

  • 夷陵之战蜀国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夷陵之战是刘备对东吴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战役,据古籍记载,双方兵力都在5万左右,但具体伤亡情况不明,有一种说法称刘备此役几乎是全军覆没,只有他仅以身免。夷陵之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改变了蜀国的国运。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蜀国此役死了5万人,就让他此后一蹶不振,再也没办法和魏、吴两国对抗了呢?那下面就来简单

  • 完颜阿骨打皇位为何传弟弟不传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1123年8月,金朝的开超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班师回朝的途中去世了,终年56岁。同年次月,其弟弟完颜吴乞买即皇帝位,是为金太宗。阿骨打去世的时候,他的多个儿子都已成年。其中,长子完颜宗干、次子完颜宗望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功勋卓著,备受女真人尊崇。那么问题来了,阿骨打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弟弟,而不是

  • 康熙在朱元璋的坟前说了什么?为何要行三跪九叩之礼?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康熙皇帝,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我国封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皇帝早在少年的时候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平息了三藩之乱,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挫败沙俄侵略军,签订《尼布楚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对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

  • 刘表手下将领有哪些厉害的人物,除了魏延还有这五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刘表作为汉末群雄之一,如果他晚死几年,或许三国的历史将会被改变。其实当时刘表手下有非常多出色的将领,例如我们熟悉的魏延、文聘都曾是刘表部下。当然,有些是离开荆州后才开始慢慢有了名气,因此有人说刘表不会用人,实际上这也不能全部怪在刘表身上。那除了他们两位,今天还给大家列举出了一些其他人物,他们也都曾在

  • 宋朝发明了活字印刷,为什么很多人还要手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可以说是极大的提升了印刷的效率,而且也降低了印刷所使用的成本,对这一行业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进步。但其实在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后,却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推广,因为依然还是有很多人手抄,甚至到明清时期还有很多书都是用雕版印刷而来,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

  • 周赧王在位时间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随着周王室的权利每况愈下,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已然成为边缘角色,真正的主角是当时的七雄,所以东周最后一任君主周赧王的存在感就显得很低。但周赧王却是整个周朝在位时间最久的君主,足足有59年。周赧王22岁继位,但周王室已经得不到原有的尊重,甚至谁都能欺负一下周天子。秦国丞相樗里疾就曾将周赧王赶出王宫,可

  • 陈宫为什么不投靠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陈宫是东汉末年著名谋士,他以性情直率,足智多谋著称。当时,陈宫帮曹操收取兖州,曹操爱才,此后便将陈宫当做心腹。只是两人开始共事以后,陈宫才发现曹操为人并非是他所能接受的,所以陈宫才会离开曹操,选择辅佐吕布。当然,从结果来看,陈宫的此番选择肯定是错误的,他本身就是谋士,应该明白曹操和吕布究竟谁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