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焉是刘备的什么人?最终为何会失败?

刘焉是刘备的什么人?最终为何会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631 更新时间:2024/1/29 22:38:11

刘焉这个人物很多人应该都也是比较熟悉的了,他是汉末时期群雄之一,而他姓刘,自然很多人也会联想到刘备,而他也的确和刘备之间有很多的来往,那么刘备和刘焉两人之间究竟是谁什么关系呢?刘焉手里可以说原本也是有一手好牌的,但是最终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一手好牌最后被他自己给打烂了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益州有天子气

刘焉是西汉鲁恭王之后,虽然和刘备都是汉室宗亲,但是刘焉身份很不一般,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远远不是织席贩履的刘备可以相比的。

刘焉在朝中职权虽然不高,但是无论是宗正还是太常,这都是地位很高的官职。刘焉在朝中目睹了汉灵帝的荒淫无度,暗中觉得大汉这是药丸,于是刘焉准备给自己留一条保命的后路,于是就跟汉灵帝说:现在各地的刺史、太守全是贪官污吏,我建议还是从朝廷中选择我这样靠谱的重臣替大汉镇守各地。交趾这个地方离朝廷最远,差事最辛苦,我看就我去替大汉看守吧。

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三国志·卷三十一·蜀书一·刘二牧传第一》

但是,刘焉在准备去交趾之前却听到了一个机密消息。

当时的侍中名叫董扶,是一个著名的谶(chèn)纬学家,深受大将军何进器重,他也是看出汉朝气数已尽,于是他对刘焉悄悄说:你别去交趾啊,要去就去益州。益州这个地方有天子气。

这个时候益州刺史名叫郤俭,他是花钱买的官,于是上任之后横征暴敛,搞得天怒人怨。于是刘璋听了董扶的话,申请担任益州牧,要去把郤俭捉拿归案。结果走到半路上的时候,益州也爆发农民起义,刘焉等人就被堵在路上。

没过多久,郤俭这个刺史被黄巾军马相给干掉了,而马相没几天便被当地大族部队贾龙击败,贾龙这才邀请刘焉进驻益州,董扶也跟着刘焉到了蜀郡担任属国都尉。

刘焉到了益州后,联合张鲁逐渐控制了整个益州和汉中,后来张鲁占据了汉中又和刘焉闹掰,刘焉刚好有借口说张鲁米贼堵住了我的出路,于是中原大乱的时候,无论是讨伐董卓还是讨伐李傕等人,刘焉一直就不出兵,专心在益州当土霸王。

2、吴氏女当大贵

刘焉在前往益州任职的时候,除了董扶,还带了自己朋友吴匡的儿子吴懿一家。

吴懿之所以跟着刘焉入蜀,其实也是抱着躲避中原大乱的心思,而且吴懿有一个美貌的妹妹,根据一个相师相面的结论,吴懿妹妹未来将“后当大贵”。

吴家人知道后非常高兴,因为现在吴家已经是小有名气的陈留士族,未来吴懿妹妹要“大贵”这肯定是嫁给皇帝的节奏啊。

刘焉也听到这样的说法,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让跟着自己的三儿子刘瑁先娶了吴懿的妹妹,以后真的“大贵”了,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但是刘焉很明显忘了自家祖先刘邦生汉文帝刘恒的故事了。

当年楚汉争霸,魏豹本来跟着刘邦混的挺好,当时著名相士许负看到魏豹媳妇薄姬的面相后就说这面相“后当大贵”,而且具体到“生的儿子能当天子”这一细节上。

魏豹大喜,薄姬的儿子能当天子,自己就是天子老子啦,于是魏豹反叛刘邦决定自立,结果刘邦派兵直接派韩信杀掉魏豹,然后把魏豹全家都打为奴婢,薄姬也当了洗衣服的奴婢。结果后来洗衣服的薄姬被刘邦看上,临幸之后生了个儿子刘恒,等刘邦死后,大汉先后平定了诸吕之乱,就让与世无争的刘恒当了皇帝,这就是汉文帝。可以说许负算得很准,魏豹高兴的太早……

刘焉也是如此,以为让自己儿子娶了吴氏,自己或者儿子就能当皇帝,结果刘瑁娶了吴氏就早夭,刘焉的长子、次子都在汉献帝身边被李傕所杀,最后只能把基业传给暗弱的刘璋刘季玉。

3、刘备入川

刘璋继承了刘焉留下的益州基业,虽然没啥大本事,但是守成还是可以的。

但是刘璋因为张鲁不听话直接杀掉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全家,这就是杀母之仇不共戴天,张鲁和刘璋就连年斗争。

刘璋空有字面实力,但是战场上却打不过人,于是在张松、法正等人的忽悠下,邀请同为汉室宗亲的刘备入川,提供粮草士兵替自己攻打张鲁。

没想到,刘备转头就找了借口,不但策反了张鲁麾下大将马超,而且一路势如破竹,直接包围成都,刘璋无奈之下也只能投降。

父子两代辛辛苦苦,在乱世中得以保全的富饶益州就这样拱手交给了刘备。

而刘备在确立自己的统治后,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大仁慈,不但对刘焉、刘璋父子排斥的人重用,对刘焉父子重用的人也重用,甚至对刘焉刘璋的亲戚子弟也都是重用。

刘备这个时候甘夫人已经亡故,孙权妹妹孙夫人也坐船回东吴去了,身边缺少一位后宫之主。吴懿这个时候刚刚投降刘备不久,正想如何稳固吴家的地位,于是就建议刘备娶了自己的妹妹吧,自家妹妹不但貌美如花,而且相士说了以后必定大贵,这一谶语正好应在了刘备身上。

刘备说,我和刘瑁怎么说也是同族,这么搞不合适吧?

法正这个时候也说:晋文公重耳还娶了侄子媳妇呢,成大事不拘小节!

于是刘备就娶了吴氏为妻,吴氏也就是大汉昭烈帝刘备的皇后,蜀汉未来的皇太后。吴懿也因为外戚的原因最后官居车骑将军,封县侯。

所以对于刘备来说,刘焉父子可以说是刘备的大恩人,不但收了刘焉父子两代积累的基业,甚至还收了刘瑁的妻子作皇后。

当然对于刘焉父子来说,基业、妻子全部拱手送人,整个三国也没有比他们更惨的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司马懿装病拒征召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装病算是司马懿的一门绝学,早年他曾通过装病拒绝曹操的征召,后来是避无可避才入朝为官。没想到最后司马懿更是通过装病直接拿下了曹魏的江山,不得不令人感到佩服。不过司马懿年轻时为什么要拒绝曹操呢?有人说他是嫌弃曹操“赘阉遗丑”的身份,所以不想替他做事,但真相恐怕并非如此。司马懿的确

  • 诸葛亮去世后,曹魏为什么不发动灭蜀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没有刘备和诸葛亮的蜀国,其战力要大打折扣。刘备的死已经让蜀汉元气大伤,后来又经历诸葛亮北伐失败,病死五丈原,此时的蜀国士气可以说降到了冰点,为什么曹魏没有趁机发动灭蜀之战呢?刘备不在,诸葛亮就是蜀国的精神领袖,从此后的发展来看,蜀国内部再也没有人能达到诸葛亮这样的高度。但这并不意味着蜀国丧失了战斗力

  • 明孝宗朱佑樘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从某种程度来说,明孝宗朱佑樘是整个明朝评价最高的皇帝。朱国桢曾评价明孝宗时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后人对于明孝宗也是有颇多赞美之词。明孝宗性格宽仁,勤于政事,开创“弘治中兴”,唯一令人遗憾的一点是明孝宗不到36岁便去

  • 辽朝和宋朝哪个是正统皇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秦统一6国之后,秦始皇讲都城定在咸阳,也就是如今的西安,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史学家就认为一个王朝是否存在着正统性,就要看地理位置在何处。而纵观历史之上所公认的正统王朝,其实都城都在中原一带,也就是今日的河南周边。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些学者对于辽朝与宋朝自然是存在疑义。在燕云十六州丢失之后,宋朝尽

  • 为何元朝属于中国?内蒙古与外蒙古的区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官员元朝,后世王朝都是承认的,明太祖朱元璋都承认了元朝,甚至还宣称自己继承了元朝的正统,将忽必烈的元朝列为了正史。而且北元王超每天都在幻想着恢复大元王超,念念不忘这个正统性。那么之后为何蒙古人建立了小政权之后没有继续叫大元,而是叫大蒙古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吧。主要是因为外蒙古的人总认为自己来

  • 张飞一对一能胜许褚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许褚是曹魏名将,典韦死后许褚接任了保护曹操的工作,可见当时曹操是非常信任许褚的。许褚也是不负众望,曾多次挺身护主,保住曹操性命。不少朋友会拿张飞和许褚作比较,这两人到底谁更厉害一些呢?如果只是一对一的话,张飞能不能胜过许褚?那下面就为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看看许褚和张飞战力究竟如何。对此感兴趣的小

  • 慈禧为何废除满汉联姻?这样做有何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清朝是满族的统治,而当时也是有很多的政策的,其中就有一条,是禁止满汉通婚的,而且也是实行了不少年份,但是一直到了清朝末期,当八国联军打进来的时候,慈禧太后却要废除了这条禁令,而且推广联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这样做是否有什么目的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 刘邦长孙是谁?为什么不能继承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刘邦的后代,刘盈并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有天然的身份地位的优势,因为他是嫡长子,是刘邦皇后吕雉的长子,因此刘邦死后刘盈继承皇位也是理所应当,但是刘盈死的早,吕雉把握朝政,吕家的势力非常大,但吕雉也有死的哪一天,她之后大臣迎接刘恒为皇帝,但这个时候其实也不是只有刘恒一个人选,还有另一个人那就是刘邦的

  • 孝庄皇后为什么不愿与丈夫埋在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孝庄皇后去世后,并没有和丈夫皇太极葬在一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是孝庄皇后自己提出的要求,她觉得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轻动,所以就让康熙皇帝在附近择地安葬。但中间抉择的过程比较漫长,所以才导致孝庄皇后迟迟不能下葬。当然,正是因为康熙帝重视孝庄皇后的遗愿,才会拿不定注意,毕竟这样的选择对他来说一

  • 太平军武器与清军武器对比为何先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在太平军初期的时候,军队装备其实是非常落后的,刚起义的时候还是主要以冷兵器为主,包括了非常传统的长矛和大刀等等,火器数量并不多且以简易老旧的土炮、鸟枪、抬枪为主。清方曾对其武器评价道:“军械绝少精良,生铁刀杖,稍用便折”。而等到了太平天国中后期,太平军的武器已经大大领先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