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假如庞统北伐会成功吗,庞统会采取何种策略对阵司马懿

假如庞统北伐会成功吗,庞统会采取何种策略对阵司马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002 更新时间:2024/2/5 7:36:59

庞统和诸葛亮曾是刘备的左膀右臂,他们也被认为是刘备实现大业最为关键的人物之一。可惜庞统早逝,这也给蜀汉此后的命运产生了不可预测的影响。刘备死后,诸葛亮展开了北伐策略,但效果甚微。有人说,如果当时是庞统指挥,那结果会不会变得不同呢?其实从性格来分析,我们大致能推断出庞统和诸葛亮在制定战略方面的不同,那庞统将会采取何种策略对阵司马懿呢?下面就来做个简单的分析,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留言讨论。

庞统北伐效果会更好吗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后世对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哀思,当然也是对其忠义形象的称赞。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一代名臣去世。其对手就是魏国大将司马懿,司马懿深有谋略,为蜀汉大敌。诸葛亮因为没有击败司马懿,战胜魏国而遗憾终生。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如果蜀国后期,由凤雏先生庞统率军北伐,对战司马懿,结果会怎么样呢?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临死前刘备托孤诸葛亮,命后主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也没有辜负刘备的知遇之恩,为蜀国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发展西川经济,安定后方,颇得蜀人之心。公元228年,诸葛亮开始北伐中原。诸葛亮北伐可谓千里迢迢,与魏国展开数次激战。开始时大败曹魏诸将,击败驸马夏侯懋,曹真等人,收降姜维。策反蜀国叛将孟达,一时间把魏国弄得十分紧张。但魏明帝曹睿确实不是昏庸之辈,用司马懿,命其率军抵御蜀军。自此诸葛亮开始与宿敌司马懿的拉锯战。虽然数次都是因后方供给不足,诸葛亮不得已退军,但司马懿也不是等闲之辈。最终将诸葛亮耗死,取得最后的胜利。

虽然诸葛亮没有击败魏军,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但并不代表庞统没有能力与魏军一战。庞统道号凤雏,也十分有谋略,庞统的功绩如下:

第一,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孙权,刘备。大都督周瑜率领孙刘联军在赤壁与曹公对峙。周瑜计谋高超,用反间计,利用蒋干杀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等人;黄盖献苦肉计,赢得曹操的信任;阚泽下诈降书,把曹操弄得晕头转向,十分信服。

可是在此时,仍然有个重要任务,需要去完成,就是献连环计,将曹军战船间连接起来,这样火攻才能实现。此时庞统受命,在蒋干的带领下来到曹军。曹操一听是凤雏先生,大喜,率众人迎接庞统。庞统大摇大摆地进入曹营,为曹操献上了绝命的连环计,让曹操把船固定在一起,称以便北军练习水军。自此,周瑜终于在赤壁大破曹操,保卫了江东的安全,也为刘备的发展提供机会。

第二,就是进军西川时,庞统为刘备谋士入川,为刘备献计。在刘璋还没相见之时,庞统就献计在刘璋相见之时,出其不意杀死刘璋,一鼓作气拿下成都。而刘备没有采纳,庞统叹息。在进军葭萌关后,庞统又献计三策:上策直取成都,中策杀杨怀,高沛二人,占据涪水关再进军成都,下策退回荆州,缓图西川。

庞统未必能战胜司马懿

刘备采取了中策,夺了涪水关,向成都进军。刘璋大惊,命大将张任率军抵御刘备,并在落凤坡射杀骑刘备白马的庞统。庞统殒命。庞统虽然很早就战死沙场,但其确实计谋百出,能用险计。可惜刘备没有采纳庞统的计谋,因仁义误事。如果换做是曹操,估计早就听庞统的计谋,瞬间拿下成都了。

在蜀国北伐时,蜀国国力相差魏国很多,诸葛亮做事谨慎,一板一眼,不如庞统那样善于偷袭,走险招。所以如果是庞统率军北伐,必定会让魏军大吃一惊,让北伐取得更好的效果。

而作为曹魏所倚重的名臣司马懿,也不是吃干饭的。司马懿为魏国名仕,在曹操,曹丕时代就崭露头角,并且目光深远,深得魏主赏识。

首先,在曹操攻打汉中张鲁的时候,曹操大胜,占据汉中全境。司马懿与刘晔就向曹操进言:“应一鼓作气再攻占西川,汉中乃西川门户,此时的刘备立足未稳,应该趁机攻之。”而曹操此时志得意满,说得陇怎能再望蜀,于是没有采纳。只留夏侯渊,张郃等人留守汉中。事后夏侯渊被杀,汉中形势危急。曹操十分后悔没有听取司马懿等众谋士之言。

其次,公元219年关羽进军襄樊,围困樊城,水淹七军,擒获于禁,杀死庞德,威震华夏。曹操大惊,甚至都有迁都,躲避关羽锋芒的想法。而司马懿进言:“关羽得志,东吴肯定不高兴,关羽占据荆州,孙权虎视眈眈,如果此时联合江东,一起攻打关羽,必定取胜。”果不其然,关羽在魏吴两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曹军也保住了樊城。

然后,司马懿在曹叡时期,与大将军曹真一起对抗蜀国诸葛亮,战功赫赫,其才不下孔明。诸葛亮虽然计谋深远,但司马懿做事果断,千里迢迢杀死叛将孟达,又命大将张郃击败马谡,攻占街亭,大败蜀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司马懿虽然在与诸葛亮对战中,经常示弱避战不出,甚至穿诸葛亮送的女人衣服,都乐呵呵收下了。

但这不是真怯战,而是敢战。诸葛亮无计可施,最终病逝五丈原。如果换做是诸葛亮在魏国,估计也会这样做,“以己之长,克敌之短”。由此可见,司马懿确实堪称诸葛亮敌手,能屈能伸,所以诸葛亮不能击败司马懿也在情理之中。

综上如果庞统率军攻打曹魏,必定会与司马懿大战一场,庞统计谋深远,也可战胜司马懿。但如果司马懿坚守不出,只断蜀军粮道,庞统也难以取胜。所以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庞统,因国力差距太大,又无法强攻,所以战胜司马懿难矣!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当中,各个国家的第一名将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战乱纷争的时期了,这一时期其实国家有很多,只是最厉害的有七个,因此他们在当时就是“七雄”。而战国七雄相互之间的实力差距也是有的,不仅如此各个国家也有很多属于自己的名将,他们在历史上也都是很有名的,那么这七个国家当中,自己最有名的名将分别是谁呢?今天就让

  • 吐蕃为什么不占领印度,却要和大唐打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吐蕃是处于我国古代唐朝时期最为有名的一个国家,而吐蕃和大唐之间也不是一直都是和平的,有和亲,但也有战争,为的不过是更多的资源和发展空间。但是当时吐蕃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印度,而且也是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的,但是为什么吐蕃不去攻打印度,却一直要和大唐打仗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

  • 刘焉是刘备的什么人?最终为何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刘焉这个人物很多人应该都也是比较熟悉的了,他是汉末时期群雄之一,而他姓刘,自然很多人也会联想到刘备,而他也的确和刘备之间有很多的来往,那么刘备和刘焉两人之间究竟是谁什么关系呢?刘焉手里可以说原本也是有一手好牌的,但是最终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一手好牌最后被他自己给打烂了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 司马懿装病拒征召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装病算是司马懿的一门绝学,早年他曾通过装病拒绝曹操的征召,后来是避无可避才入朝为官。没想到最后司马懿更是通过装病直接拿下了曹魏的江山,不得不令人感到佩服。不过司马懿年轻时为什么要拒绝曹操呢?有人说他是嫌弃曹操“赘阉遗丑”的身份,所以不想替他做事,但真相恐怕并非如此。司马懿的确

  • 诸葛亮去世后,曹魏为什么不发动灭蜀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没有刘备和诸葛亮的蜀国,其战力要大打折扣。刘备的死已经让蜀汉元气大伤,后来又经历诸葛亮北伐失败,病死五丈原,此时的蜀国士气可以说降到了冰点,为什么曹魏没有趁机发动灭蜀之战呢?刘备不在,诸葛亮就是蜀国的精神领袖,从此后的发展来看,蜀国内部再也没有人能达到诸葛亮这样的高度。但这并不意味着蜀国丧失了战斗力

  • 明孝宗朱佑樘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从某种程度来说,明孝宗朱佑樘是整个明朝评价最高的皇帝。朱国桢曾评价明孝宗时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后人对于明孝宗也是有颇多赞美之词。明孝宗性格宽仁,勤于政事,开创“弘治中兴”,唯一令人遗憾的一点是明孝宗不到36岁便去

  • 辽朝和宋朝哪个是正统皇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秦统一6国之后,秦始皇讲都城定在咸阳,也就是如今的西安,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史学家就认为一个王朝是否存在着正统性,就要看地理位置在何处。而纵观历史之上所公认的正统王朝,其实都城都在中原一带,也就是今日的河南周边。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些学者对于辽朝与宋朝自然是存在疑义。在燕云十六州丢失之后,宋朝尽

  • 为何元朝属于中国?内蒙古与外蒙古的区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官员元朝,后世王朝都是承认的,明太祖朱元璋都承认了元朝,甚至还宣称自己继承了元朝的正统,将忽必烈的元朝列为了正史。而且北元王超每天都在幻想着恢复大元王超,念念不忘这个正统性。那么之后为何蒙古人建立了小政权之后没有继续叫大元,而是叫大蒙古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吧。主要是因为外蒙古的人总认为自己来

  • 张飞一对一能胜许褚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许褚是曹魏名将,典韦死后许褚接任了保护曹操的工作,可见当时曹操是非常信任许褚的。许褚也是不负众望,曾多次挺身护主,保住曹操性命。不少朋友会拿张飞和许褚作比较,这两人到底谁更厉害一些呢?如果只是一对一的话,张飞能不能胜过许褚?那下面就为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看看许褚和张飞战力究竟如何。对此感兴趣的小

  • 慈禧为何废除满汉联姻?这样做有何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清朝是满族的统治,而当时也是有很多的政策的,其中就有一条,是禁止满汉通婚的,而且也是实行了不少年份,但是一直到了清朝末期,当八国联军打进来的时候,慈禧太后却要废除了这条禁令,而且推广联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这样做是否有什么目的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