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昉是杨坚称帝的大功臣,为何最后却遭弃用处死

刘昉是杨坚称帝的大功臣,为何最后却遭弃用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33 更新时间:2024/1/14 22:21:37

杨坚能够称帝,也是因为当时有很多人在他身边出谋划策,这才给了杨坚信心和机会。其中有一位叫刘昉的大臣,他被认为是杨坚能够顺利坐上皇位的大功臣,事成后刘昉自然得到很多嘉奖,但杨坚并没有给他任何实权,这也让刘昉感到心灰意冷。最后刘昉不仅遭到弃用,还被杨坚下令处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准备带大家了解下这段历史,看看刘昉到底死的冤不冤。

1、刘昉是谁

刘昉是博陵望都人,父亲在北魏任大司农,后来跟随孝武帝迁入长安,被宇文泰任命为东梁州刺史。史书说刘昉“性轻狡,有奸数”,虽然带有贬义,但从侧面说明他还是有智谋的。北周武帝在位时期,刘昉以功臣子弟的身份入侍皇太子(即北周宣帝),奠定他日后的政治基础。宣帝即位后,刘昉成为皇帝的宠臣,“出入宫掖,宠冠一时”。

当时,有三位近臣最得北周宣帝的信任,他们分别是刘昉、郑译以及颜之仪。别看他们三个官位不高,但由于是皇帝的近臣,宣帝对他们言听计从,所以三人可以说权倾朝野。不过三个人却分成两派,刘昉与郑译的关系很好,都是北周开国元勋的后裔,两人算是一派,而颜之仪则来自南方。

2、帮杨坚篡位

580年五月,北周宣帝宇文赟突然患病,一病不起,而且无法言语。宣帝虽然在一年前就已经退位,但他的儿子静帝只有8岁,根本无法执政。当时,宣帝病重的消息被刘昉、郑译、颜之仪给封锁了,三个人各怀主意。刘昉、郑译毕竟名望、资历不够,所以无法出面辅政,但他们让自己的权势在将来受损。

当时,最有条件辅政的自然是宣帝的五个叔叔,他们也已经在入朝路上。在这种情况下,刘昉、郑译密召杨坚入宫,想推他来矫诏辅政。杨坚在得知情况后,当场推辞起来。刘昉说道:“公若为,当速为之;如不为,昉自为也。”听了刘昉的话,杨坚这才下定决心,就这样,在刘昉、郑译的帮助下,杨坚成为北周的权臣。八个月后,杨坚称帝,建立隋朝。

3、刘昉之死

杨坚成为权臣后,对刘昉很好,“拜下大将军,封黄国公,与沛国公郑译皆为心膂”,“前后赏赐巨万,出入以甲士自卫,朝野倾瞩,称为黄、沛”,是当时炙手可热的人物。隋朝建立后,刘昉进位柱国,改封舒国公,但却失去了往日的权势,“闲居无事,不复任使”,因此他郁郁寡欢,心怀不满,与同样失去权势的梁士彦宇文忻交往。

586年,杨坚突然下诏,将刘昉、梁士彦、宇文忻三人逮捕,并且抄家,理由是三人打算谋反。但事实恐怕不是这样,三个人当时已经无兵无权,根本没有造反的条件,只不过在一起发发牢骚而已。但杨坚这个人外宽内忌,对此不能绝对不容忍,于是三人被处死。临死前,宇文忻看到了高颎,连忙跪地求情,刘昉勃然作色,说道:“事形如此,何叩头之有!”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靖难之役埋下伏笔,父子关系矛盾成大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皇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兄弟反目的情况时常上演,已见怪不怪。但叔父和侄子相争,最后还将正统皇帝赶走,自己继位的情况就比较少见了,而这就是在明朝初期发生的“靖难之役”。建文帝兵力占优,却没办法阻止朱棣的进攻,最后丢了皇位不说,自己还下落不明。实际上靖难之役会爆发并非无征兆,朱

  • 张辽一战成名是哪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三国时期,说起曹魏政权最著名的是什么呢?那肯定就要属“五子良将”了,这其中的张辽相信大家绝对不会陌生,可以说张辽的出镜率算是非常高的了。按实力和贡献,张辽应该是曹魏的头牌将军,但是曹操看人用人,优先考虑曹氏和夏侯氏宗亲,这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所以张辽就被夏侯惇抢了风头。还

  • 司马昭为何不夺取司马师权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是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在这个阵营当中出现了非常多的人才。当年曹操唯才是举,吸引了众多人才。司马懿加入曹魏后,对曹魏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只不过在曹魏后期,司马家族一家独大,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到了之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干脆直接称帝。在曹魏后期,人才凋零,其次当

  • 袁世凯如何收买人心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封建王朝的统治,但是在推翻之后还是有个人做了皇帝,这个人就是袁世凯。1915年12约,袁世凯复辟称帝,当了83天的皇帝就取消了帝制,可以说算是一场闹剧了。虽说袁世凯是个非常具有争议的人,但是不得不说,他有能力复辟帝制,说明袁世凯的能力是非常强的,尤其是在收买人心这方面。

  • 乾隆如何对待李卫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李卫当官》这部剧相信不少朋友都有看过了,在这部剧中有着一段非常经典的台词,是李卫说的:“还是我那死去的爹说得好啊,什么人都可以做,就是别做好人。一做好人呐,恶人全来了。”意指坏人当道,好人难做。但说出这句话的李卫,却一生正直清廉,嫉恶如仇,故而在历史中留下了一个好名声,到现

  • 湘军十大名将鲍超为何无法独当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1867年,鲍超率领着16000“霆军”从后方发起攻击,直接与赖文光、任化邦、范汝增、李蕴泰率领的“捻军”主力进行厮杀。一顿血战后,“霆军”悍将阵亡14人,士兵也损失惨重,但最终击败“捻军”,救出被围困在

  • 关羽是被马忠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有关关羽的死,其实一直还是有不少争议的,而究竟是谁杀了关羽,在众多的说法当中,有一种说法让人非常奇怪,那就是关羽是被马忠所杀。马忠本来和关羽一样都是蜀汉的将领,为什么他要去杀关羽呢?如果真的是马忠杀了,刘备为什么还要重用他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关羽到底是被谁所杀?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

  • 历史上鲁肃有多厉害,是真正的智勇双全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三国演义》中,并没有将鲁肃的全部才能凸显出来,甚至还有弱化的现象。如果了解正史上的鲁肃就会发现,他是一位真正的智勇双全之人。鲁肃行事一直有着长远的眼光,曹操大军南下,要不是鲁肃坚定主战,恐怕就没有三国鼎立的局势出现了。鲁肃绝对是东吴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他英年早逝,不然三国还将充满变数。想要了解

  • 秦始皇的儿子为什么都没有封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在历史上各个不同的时期,我们都可以看到,皇帝会给自己的儿子们封王,这就是历史上众多王爷的来历,但是有一个皇帝却没有这样做,那就是秦始皇。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儿子也是有不少的,但他为什么没给自己的儿子封王?秦始皇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又是什么,他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没有这样做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

  • 逍遥津之战是史实吗?真实的历史上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当中,有一场非常精彩的战役,那就是逍遥津之战。而在逍遥津之战当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张辽了,曹操与张辽率领七千军队,对战东吴十万大军,最终获得了胜利,张辽也因此威震江东,甚至孙权最后差点也被活捉了。但很多人对于《三国演义》里面的描写感到好奇,毕竟小说中的描写会有很多夸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