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说夏侯渊和关羽死后影响了三国时期40年的走势?有何原因?

为何说夏侯渊和关羽死后影响了三国时期40年的走势?有何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706 更新时间:2024/1/16 13:03:16

有战争就意味着有上网。一名士兵,以为将军,战死在沙场上,这是他们的宿命。在三国时期,每逢大战的时候,伤亡人数少则数千多则数万,就连大将也不少有马革裹尸的。其中有两个上将的死,影响了三国四十年的历史走势,他们分别是谁呢?

第一个:征西将军夏侯渊

夏侯渊战死的直接后果:蜀汉占据汉中,保住了益州门户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亲自带兵渡过沔水,与定军山的夏侯渊大军相抗衡。刘备先全力攻打张郃,张郃抵挡不住,向主将夏侯渊求救,夏侯渊于是分兵一半去支援张郃。

老将黄忠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放火烧夏侯渊南面鹿角,诱导其救火,趁机袭击。由于夏侯渊没有准备,被黄忠斩杀。曹军主将夏侯渊战死,全面溃败,丢失汉中。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初步胜利。《三国志》中相关记载如下:

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

夏侯渊战死,曹操不仅仅损失了一个大将,还彻底丢了汉中。我们知道,汉中的益州的门户,要想进入益州,必须占据汉中。同理,蜀军要出川,要以汉中为跳板,进而占据关中平原。

后续影响:蜀汉占据汉中,多次伐魏,而强大的曹魏被动防守

蜀汉在占据了汉中后,才确保了益州的安全,长达四十多年。从公元228年到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一共发动了五次北伐,从公元234年到264年都是通过汉中北伐的。试想,如果刘备没有在公元219年夺取汉中,诸葛亮拿什么作为出祁山基地,姜维凭借什么讨伐中原。四十年来,弱小的蜀汉多次进攻强大的曹魏,这全依赖于汉中这个益州门户。

曹魏由于丢失汉中,在和蜀汉的战争中,一直处于被动防守。正史上,诸葛亮五次北伐,姜维十三次挥师北伐,而曹魏仅仅曹真、曹爽、钟会邓艾寥寥数次伐蜀。曹真和曹爽父子二人伐蜀之战,还因为汉中道路崎岖,无功而返。

公元263年,钟会和邓艾带领曹魏大军伐蜀,由于姜维部署失误,他们顺利夺取汉中。钟会主力与姜维主力对峙于剑阁,邓艾偷渡阴平,进入蜀汉腹地,逼降刘禅,蜀汉遂亡。由此可知,曹魏灭蜀汉最大的难点就是汉中,只要曹魏占据汉中,灭蜀是分分钟的事。

因此,夏侯渊战死,汉中从曹魏转到了蜀汉手里,影响了曹魏和蜀汉双方四十年的历史。

第二个:汉寿亭侯关羽之死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开始进展顺利,包围曹仁于樊城,又水淹于禁庞德七军,收编各地豪杰,就连荆州刺史和南乡太守也归顺了关羽,一时之间威震华夏。

但是好景不长,曹操派出第二路徐晃援兵,连夺关羽数个营寨,解了樊城之围。关羽攻势受阻,但是还有余力,最要命的是后方荆州(南郡)被东吴吕蒙奇袭。众所周知,关羽手下士兵大都是荆州人,他们在前线打仗,家里的老婆孩子却都被敌人俘虏,还有心情卖吗?换做谁都不会再给关羽卖命了,他们最关心的是家里人有没生命危险,过得怎么样?

关羽只能放弃攻打樊城和襄阳,回师荆州(南郡)。由于关羽错误派出使者责问吕蒙为何背信弃义,袭击荆州,不但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使他的荆州兵军心散了。这些荆州兵得知家人平安无事后,纷纷归顺吕蒙。

关羽无奈之下,只能带领数十余骑出逃,一路狂奔,可惜突围至到距益州不过二十里的临沮,被东吴潘璋部将马忠擒获,不久被杀。

关羽被杀后,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第一个: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为关羽报仇,却大败而归。

魏蜀吴三大势力,曹魏占据富饶的中原,实力最强,东吴占据江东,经过孙坚、孙策、孙权三人的经营,也不差,最差的是蜀汉,刚刚占据的益州和汉中并不稳定。在赤壁之战后,孙权和刘备两人联盟,才能和曹操抗衡,单独一人与曹操对抗,是死路一条。现在,刘备为了给手下大将关羽报仇,为了夺回丢失的荆州,倾国之兵东征,讨伐东吴。

本来东吴和蜀汉两双方联手,才可能抵御曹魏,现在蜀汉和东吴却打起来了,还拿什么来抵御曹魏。更要命的是,刘备在决定命运的这一战,还战败了,败得很彻底。幸好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派出邓芝出使东吴,双方搁置荆州争议,重新结盟,共同对付曹魏。这才没有酿成更加无法挽回的后果。

第二个:荆州丢失,标志着诸葛亮《隆中对》战略的破灭。

在诸葛亮出山前,给主公刘备提出了战略《隆中对》。他是这么构想的,刘备从荆州进入益州,占据荆益二州,与曹魏、东吴三足鼎立。刘备从益州汉中出兵北伐,同时派一员上将从荆州出发,配合刘备主力北伐,只要配合恰当,天下可得。《隆中对》中相关内容如下: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不讨论诸葛亮的《隆中对》可行与否,关羽大意失荆州,已经宣告了这个战略的破灭。此后,诸葛亮及其继承者姜维,只能从汉中出发,走祁山路线北伐,事倍功半,徒劳无功。试想,如果关羽没有丢失荆州,在天下大变时,配合刘备诸葛亮主力,从荆州北伐,将有很大的概率获得成功。

因此,关羽之死,同样影响了三国四十年的走势。

结语

夏侯渊和关羽应该是三国期间战死沙场最大的两个上将了,夏侯渊是曹操在关中、汉中的最高统帅,而关羽是蜀汉在荆州的主将。他们两人的牺牲,都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了三国四十年的历史走势。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嬴政当人质的时候刘邦在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估计很少人会知道,开创秦朝的皇帝秦始皇嬴政仅仅之比开创汉朝的皇帝刘邦大三岁,但是这两个人却给人宛如是两个时代的人。那么,嬴政受苦当人质、做傀儡、称帝王的时候,未来的汉高祖刘邦正忙啥呢?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随着历史进程一点点码码看。公元前259年这一年是嬴政出生的日子,单看这一点,倒是没什么,但是套进历

  • 流放到朝鲜的中国皇帝陈理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朱元璋,这个人倒也是挺奇怪的,你说他仁慈吧,跟着他一起打江山的兄弟们因为他没能好好善终的可不占少数。但你要说他残暴吧,反而对待自己的敌人算是非常厚道的,而且是那种威胁越大敌人就越是厚道。在朱元璋得天下的过程中,对他威胁最大的不是蒙元,而是陈友谅,这个渔民出身的义军领袖一直盯着朱元璋打,数次把他逼

  • 秦始皇昏庸无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一部分质疑其实秦始皇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有能力。在秦始皇接手秦国的时候,先祖们已经打下了良好的期初,嬴政仅仅只是去摘了桃子,并没有什么能力可言。其实小编在这里想说的是,世上哪有那么多桃子给你摘?就算有,恐怕大多数人不光摘不到桃子,还被扎得一手血。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就像一场接力赛

  • 杜月笙与林桂生到底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林桂生活了足足104岁,这是很多人都没想到的结局。虽说他前夫黄金荣活了也有85岁,但是在后期的小日子却不是那么逞心如意的。但是林桂生的万年却是非常的安逸的。杜月笙本来就是在上海滩混饭吃的小混混,因为比较有脑子,所以想要靠黄金荣发家致富。结果到了黄公馆,他忽然发现,聪明人太多,像他一样需求的人也很多。

  • 如果刘备不伐吴会怎样?会有怎样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被杀,刘备一怒之下,完全不听诸葛亮劝阻,铁了心要伐吴,结果就是惨败。若是刘备不伐吴,那么会是什么呢结局呢?起码意味着张飞,黄忠两员五虎上将当时不会死,七十五万大军基本可以保全。还有,因为伐吴风声已经放出去了,孙权也已经认怂,答应送归夫人孙尚香,缚还糜芳,士仁两员降将,更关键的是:交还荆州,永结盟

  • 长坂坡活捉赵云,为何曹操的九大将都不出手帮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赵云,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长坂坡一站可以说是他的成名战了,也是赵云的巅峰之战。赵云为了拯救刘备的夫人和唯一的儿子,面对着曹操大军毫无惧色,七进七出杀向曹军大营,一路过关斩将,兵来杀兵,将来斩将,如入无人之境一般成功地救出阿斗。赵云在此战前,其实并不出众,尽管他有很多的战绩,比如五六十回合战平

  • 秦始皇最宠爱的儿子是谁,扶苏和胡亥谁更得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有众多儿子,不过在史籍上留有记录的很少,其中长子扶苏和胡亥最为人们熟知。很多人都把秦朝的灭亡归结为秦始皇没有早立扶苏为太子,才给了赵高等人可乘之机。所以这就牵扯出一个问题,秦始皇迟迟不立太子,说明在他心中有疑虑,一时难以下定决心。虽然史书对于扶苏的评价很高,但是否全面不得而知。而且要是扶苏和胡

  • 绍熙内禅事件介绍,宋光宗为何被迫禅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1194年,宋光宗被迫禅位给儿子赵扩,这起历史事件便是“绍熙内禅”。那绍熙内禅的起因到底是什么呢?宋光宗在位仅五年就被迫下台,据说这跟他精神失常有很大的关系。早年,宋光宗曾十分宠爱黄贵妃,但他的皇后李氏是一位心狠手辣之人,她趁宋光宗出宫祭祀,将黄贵妃杀掉。宋光宗明知此事是皇后

  • 刘璋投降后刘备如何安置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建安十九年,刘备率领大军将成都包围,对于刘璋来说已是生死存亡之际。当时城内百姓打算拼死抵抗,经过计算,所有粮食还够他们吃一年。但刘璋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开门投降。就这样益州落入刘备之手,此后刘备也没刻意刁难刘璋,让他搬到荆州居住。后来荆州失守,刘璋重新被孙权任命为益州牧,不久后病逝。历史上批评刘璋软弱

  • 齐国为什么不救五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在秦国攻灭六国的过程中,有五个国家都是被秦军攻灭的,还有一个国家齐国,是最后一个被灭的,但也算是最为和平,因为齐国最后是不战而降的。但在此之前,其他五国都曾经向齐国求助,可齐国却始终冷眼旁观,对他们从不施以援手,以至于到最后五国被灭,划入秦国地盘的时候,齐国已经无力抵抗,只能投降。但齐国之前为什么不